墨竹图
墨竹
日本
王连旺
第6 3卷 第2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6 3 N o.22 0 2 3年3月J o u r n a l o f 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M a r.2 0 2 3文同 墨竹图 东传日本考论王 连 旺(郑州大学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亚洲研究院,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摘 要:1 4世纪初,文同 墨竹图 的信息已出现在五山禅僧的诗文中,画僧愚溪右慧等人已在日本绘制 墨竹图,但通过中世日本的几种藏画目录,尚不能证明文同 墨竹图 在这一时期已传至日本。1 5世纪中期,题有苏轼 书文与可墨竹并叙 诗的文同 墨竹图 传入日本,见于万里集九 天下白。文同 墨竹图 技法及实物东传日本后,使“墨竹”这一主题渗入日本五山汉文学,在义堂周信的大力标举下,五山汉文学中的墨竹主题渐趋普遍。“墨竹图+东坡诗抄物+五山汉文学”的综合研究模式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启示意义。关键词:墨竹图;“东坡诗抄物”;五山汉文学;中日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G 1 1 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0-5 2 4 2(2 0 2 3)0 2-0 1 3 4-0 6收稿日期:2 0 2 20 63 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苏轼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 9 Y J C 7 5 1 0 4 2)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东亚视域下的日本 东坡诗抄物 研究”(2 1 B ZW 0 1 2)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日合作版 中日文化交流史丛书”(1 7 Z D A 2 2 7)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连旺(1 9 8 3-),男,河北衡水人,文学博士,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亚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与中国绘画史脉络中的山水图、人物图相比,墨竹作为绘画主题的成立时间相对较晚,至北宋徽宗朝编纂的 宣和画谱 起才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被确立下来。“墨竹门”收录在卷二十,排序较为靠后,且收录画家画作的数量也较少,共著录1 2名画家的1 4 8轴作品。正如 宣和画谱 卷二十所载 墨竹叙论 提及的那样:“画墨竹与夫小景自五代至本朝才得十二人,而五代独得李颇,本朝魏端献王君页、士人文同辈,故知不以着色专求形似者,世罕其人。”这种“舍丹青朱黄铅粉”而独用“水墨”绘竹的方法始自五代,至北宋时,也只有赵君页(1 0 5 6-1 0 8 8)、文同(1 0 1 8-1 0 7 9)等少数几人为世人所知,而将墨竹主题发扬光大、开宗立派的则是文同。宣和画谱 著录文同 墨竹图 共计1 1轴。文同,字与可,四川梓州梓潼人,北宋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文湖州。宣和画谱 评价文同的墨竹图“淡墨一扫,虽丹青家极毫楮之妙者,形容所不能及也。盖与可工于墨竹之画,非天资颖异而胸中有渭川千亩,气压十万丈夫,何以至于此哉”,如此高的评价必定引来士人的追 崇,乃 至“四 方 之 人 持 缣 素 请 者,足 相 蹑 于门”。墨志 载:彭渊材游京师,十年不归。一日跨驴南还,以一卒挟布橐,皆斜绊其腋,一邑聚观,以为必金珠也。或问之渊材,喜见须眉曰:“吾富可敌国矣。”遂命开橐,则李廷珪墨一丸、文与可竹一枝、欧阳公 五代史 草藁一部,他无所有。宋人彭渊材“富可敌国”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墨竹图在宋代之贵重,可见 墨竹图 名重当世,求者甚多。文同还是苏轼的从表兄,苏轼的墨竹图便师自文同。不仅如此,苏轼还多次在文同绘制的 墨竹图 上题诗写赞,题画诗有 书文与可墨竹 题文与可墨竹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画赞有 跋文与可墨竹。此外,还专门作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431 宣和画谱,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1 9 7 1年影印元大德本。脱脱,等:宋史文同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年,第1 3 1 0 1页。麻三衡:墨志,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 初集第四辑,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1 3年,第1 7 3页。DOI:10.15991/ki.411028.2023.02.020竹记,记述文同画竹的技法与理念。遗憾的是,这些题有苏轼诗文的文同 墨竹图 皆已不存世间,只能从后世文献的零星记载中梳理其流传的大致轨迹。实际上,宋画的流传不仅限于中国本土,日本镰仓、室町时代,中日两国间海商活跃,僧侣往来频繁,大量香料、药材、瓷器以及绘画、墨迹、宋元典籍东传日本,成为日本皇室公卿、幕府将军竞相收藏的“唐物”,“唐物”崇拜之风盛极一时。这一时期传入日本的宋画被称为“古渡”,数量巨大,且多流入幕府将军宅邸。幕府将军还从五山禅僧中选拔精通书画之僧任命为“同朋众”,命他们专门从事搜集鉴藏“唐物”及出纳管理等工作。镰仓时期,日本模仿南宋建立五山十刹,临济宗五山禅僧成为文化主体,服务幕府的文化、外交、“唐物”鉴藏等事业。这一时期,在日本最受欢迎的中国诗人是杜甫、苏轼、黄庭坚,宋元画被视为“唐物”珍宝。五山禅僧世代研习苏诗,积累了体量巨大的日本苏诗古注本 东坡诗抄物。五山禅僧注释苏轼诗歌时使用的底本为南宋苏诗类注本,此本专设“书画”门类,收诗1 1 4首,间接成为五山禅僧研究宋画的资料。另外,五山禅僧还是日本五山汉文学的创作主体,他们诗文作品中是否出现了“墨竹”这一主题也值得关注。因此,本文在宋画东传日本的背景下,从东坡诗抄物中寻找线索,考证文同 墨竹图 东传日本的史实,进而探讨其对日本五山汉文学的影响与意义。一、幕府将军藏画目录中的 墨竹图在盛行“唐物”崇拜之风的镰仓、室町时期,大量宋画传至日本。这从浙江大学研究团队编纂的 宋画全集 中也能窥见一斑,宋画全集 第七卷收录日本所藏宋画1 7 4幅,数量超过了上海博物馆(7 2幅)与辽宁省博物馆(3 9幅)两家著名博物馆的收藏总和,这一点从中世日本的几种书画目录所收宋元画数量上也有所体现。日本现存最早的宋元画目录为 佛日庵公物目录,该目录是圆觉寺佛日庵的什宝目录,成书于日本元应二年(1 3 2 0年)至贞治二年(1 3 6 3年),圆觉寺住持法清又将其增删为卷子本。佛日庵为镰仓幕府第八代将军北条时宗(1 2 5 1-1 2 8 4)在圆觉寺的塔头。北条时宗素有皈依禅宗之志,师从南宋渡日僧兰溪道隆(1 2 1 3-1 2 7 8)、兀安普宁(1 1 9 7-1 2 7 6)、大休正念(1 2 1 5-1 2 9 0)等。佛日庵公物目录著录的宋元书画、墨迹、器物众多。其中,收录宋元顶相3 9幅、宋元画1 1题4 8幅,但未见著录文同 墨竹图。若以此推测,则 佛日庵公物目录 成书之时,文同 墨竹图 可能尚未传入日本。另一本收录中国绘画的著名目录为 君台观左右帐记。该目录是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 4 3 6-1 4 9 0)的“同朋众”能阿弥(1 3 9 7-1 4 7 1)所编,之后其孙相阿弥(?-1 5 2 5)又有所增补。与 佛日庵公物目录 相比,此目录的成书时间晚了一个多世纪。在此期间,日本的“唐物”崇拜之风更为盛行,大量宋元绘画、墨迹等传入日本。其中,禅僧顶相画作为“道场庄严具”,在禅林中被广泛使用,而山水画等则多作为“座敷饰”装饰将军宅邸。君台观左右帐记 原本已佚,但抄本与刊本多达1 5 0余种,大致分为能阿弥系统文本与相阿弥系统文本。书名中的“君台”指幕府将军的“御座所”(楼台宅邸),“左右”指代侍者(同朋众),“帐记”即工作日记或指南。具体而言,此目录是为了装饰足利义政“东山御殿”而列出的“唐物”清单及配置样式。君台观左右帐记 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将六朝至元代的约1 5 0名画家按照上、中、下三品加以品评,第二部分为“饰次第”,详细绘制了“书院饰次第”样式,第三部分为器物类,计有木雕、铜器、瓷器、茶壶等。第一部分著录的画家中绝大多数为宋元时期的画家。其中,在“中品”著录了文同与苏轼:“文同,字与可,号锦江道人,善画墨竹;苏轼,字子瞻,眉山人,东坡先生作墨竹,师与可。”由此可知,足利幕府的“同朋众”能阿弥等人已知晓文同、苏轼的 墨竹图,并将其视为可以装饰“东山御殿”的绘画佳作。但此目录所列画家的作品是否均已传至日本则有待商榷。能阿弥还编有另一部藏画目录 御物御画目录,收录足利义满以来历代足利将军所藏中国绘画9 0题计2 8 0幅。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御物御画目录写本卷尾有能阿弥的“奥书”(题跋)。此目录是依据足利将军实际所藏宋元画而制作的,其中未见文同或苏轼的 墨竹图。因此可以证明,在能阿弥生活的时代,墨竹图 尚未传入足利将军的画库。531王连旺:异域知音:研读苏诗的日本五山禅僧群,中国典籍与文化,2 0 2 1年第4期。王连旺:日本的苏诗“抄物”及其文献价值,国际汉学研究通讯 第1 9、2 0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9年。依据 宋画全集 第7卷、第2卷、第3卷收录的宋画总数统计。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编:宋画全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8年,2 0 0 9年。佛日庵公物目录,美术研究 第2 4号,1 9 3 3年。能阿弥:君台观左右帐记,日本永禄二年(1 5 5 9)古写本,东京:日本古典籍保存会,1 9 3 3年。能阿弥:御物御画目录,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古写本。二、日本东坡诗抄物中的 墨竹图文同 墨竹图 的信息东传日本的另一个载体是苏轼诗文集。苏轼的诗文集在其生前便已大量刊刻,大行海内,北传辽金,风靡高丽,东传日本。苏轼诗文集在辽金、高丽的传播与接受群体情况,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基本明确。初传日本的时间大概推断为1 3世纪中期,依据1 2 5 3年成书的 正法眼藏(道元著)与1 2 5 4年成书的 古今著闻集(橘成季著),但尚不能说明苏轼文学在日本的传播形式及程度。而日本五山汉文学中有关苏轼的记载可使这一模糊状态初步明晰化,也能以此为依据来探讨文同 墨竹图 相关信息东传日本的时间。8 9 4年,日本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日间官方往来自此中断,1 0至1 4世纪东亚海域的活动主体变为海商与禅僧,中日间横渡沧波的人员在数量和往来频次上较之以往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大量宋代书籍被宋代商船、日本入宋僧、宋代渡日僧等携至日本,这些承载着宋代文化基因的典籍在东瀛生根发芽,催生了日本镰仓时期(1 1 8 5-1 3 3 3)至室町时期(1 3 9 2-1 5 7 3)的宋学隆兴,文学风尚亦随之一变,以日本临济宗禅僧为主体、以汉诗文创作为主要形式的五山文学成为文学主流。在五山文学初期的作品中,不乏有关苏轼诗文集东传日本的记录。虎关师练(1 2 7 8-1 3 4 6)济北集 卷三收录 除夜并序 诗一首,序中言:东坡集 曰:“岁晚相与馈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夜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因而有三诗各八韵,予嫌其繁冗焉,今夜灯下包三事而赋一绝云。显然,东坡集 不仅传播至日本,而且影响了虎关师练的汉诗创作。济北集 以诗体分卷,单卷中的作品以创作时间排序,同卷中有 辛亥之秋余居骏州与富峰密迩偶作二偈 诗,辛亥为应长元年(1 3 1 1年),该诗又排在 除夜并序 之后,据此可以确定1 3 1 1年之前即1 4世纪初期便有五山禅僧阅读 东坡集 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虎关师练曾跟随元大德三年(1 2 9 9年)渡日僧人一山一宁学习禅学与外典之学,一山一宁可能携带 东坡集 至日本。村井章介将1 3世纪中期至1 4世纪中期的一个世纪称为“渡来僧的世纪”,大批宋元禅僧横渡东海,传法立派,不仅促进了禅宗东传,而且也带去了苏轼文学的诸多信息。1 3 2 0年入元、1 3 2 9年返归日本的临济宗禅僧天岸慧广(1 2 7 3-1 3 3 5)曾遍访江南名刹,在游历湖州何山时作有 游何山道场,诗中有“不啻坡仙题品妙,天开佳境助篇章”,“坡仙题品”指苏轼 游道场山何山 诗。也就是说,1 4世纪初期的入元僧在中国江南接触苏诗遗迹是接受苏轼文学的途径之一。至五山文学鼎盛时期的1 4世纪,五山禅僧研读苏诗的记录明显增多。与绝海中津(1 3 3 6-1 4 0 5)并称为五山文学“双璧”之一的义堂周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