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事件视角下城市建筑展览的角色、能动性与操作策略_姚伟伟.pdf
下载文档

ID:2732882

大小:2.38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文化 事件 视角 城市 建筑 展览 角色 能动性 操作 策略 姚伟伟
40文化事件视角下城市建筑展览的角色、能动性与操作策略 姚伟伟 Yao Weiwei/文The Role,Agency and Operational Strategies of Urban Architecture Exhibition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vents摘要:全球化背景之下,城市建筑展览以城市或建筑为主题的双年展等被广泛地应用为活化城市公共空间,塑造城市形象的策略工具。文章探讨了作为社会行动的事件,城市建筑展览在不同城市和文化制度下工具的角色,对于城市文化发展的能动作用以及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之下的操作策略。文章通过对德国国际建筑展操作框架的整理以及对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实操观察,提出了中国城市使用该工具的一般操作策略。关键词:文化事件;建筑展览;双年展;操作策略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urban architectural exhibitions or city/architecture-themed biennials are widely used as strategic tools to revitalize urban public space and shape the image of cities.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examine the role of cultural exhibition events as a tool for urban development under different urban and cultural systems,the dynamic role of this tool for urban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operational strategies under different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texts.Through a review of the operational framework of the German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and a hands-on observation of the Shanghai Urban Space Art Season,the article proposes a general oper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use of this tool in Chinese cities.Keywords:cultural events,architectural exhibitions,biennales,operational strategy0122120689-1g-p1-57.indd 4022120689-1g-p1-57.indd 402023/2/2 上午8:542023/2/2 上午8:5441专 题 Feature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将城市变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也正是因为全球化的扩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对于公共空间的塑造普遍展现出一种同质化的迹象。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2011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整体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2%。中国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社会一百多年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剧烈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的人口环境生态问题更加复杂。当代的都市是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文化力量复杂而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发展动力问题中,文化的构建与重组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广泛地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然而,它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如何与城市公共空间产生关系,以及谁是它的使用者,也就是说其角色、对象,一直是有争议的。如何确定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价值及其社会角色,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热点。近十年来,对于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讨论着眼于通过一种超越审美判断的态度以及设定一种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来重新审视艺术对于城市空间、对于社区居民的意义,并将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看作是观察城市和城市生活的新视角,是一种有关于地方文化切入城市发展的创造性动力,是界定艺术介入城市发展的贡献与传导机制。0201.托比亚斯雷伯格(Tobias Rehberger),高栖息地,跨越德国、法国、瑞士的跨境道路24站艺术项目stop22,图片来自Daniel Spehr IBA Basel02.托比亚斯雷伯格(Tobias Rehberger),一棵树,跨越德国、法国、瑞士的跨境道路24站艺术项目stop19,图片来自Daniel Spehr IBA Basel22120689-1g-p1-57.indd 4122120689-1g-p1-57.indd 412023/2/2 上午8:542023/2/2 上午8:5442一、全球化背景之下大型城市展览事件的角色演变城市展览事件自20世纪初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为活化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策略工具,其在固定时期内所产生的高频次的社会交往加强了人群间的社会联系。萨拉查普林(Sarah Chaplin)和亚历山德拉斯塔拉(Alexandra Stara)的策展建筑与城市(Curatig Architecture and the City)通过对建筑展览和建成环境的案例收集和展示,探讨了将“建筑”及“公共空间”作为策展对象在历史中的先例,以及当下和未来的可能性,强调了建筑展览等事件对城市推动能力的考察,并将建筑展览事件视为对城市调查和运作的方法。正如格雷格理查兹(Greg Richards)认为“事件正变得比物质实体的建构更为重要建筑自身能够成为事件,而事件也成为构成无形的城市的建筑”。凯文林奇(Kevin Lynch)指出城市性强调了有关建筑被使用和思考的方式,这也是城市展览注重展示与推广的重要内容。建筑是塑造城市的物理工具,同时我们也需要展览等能够操纵时间的文化工具。因此,城市展览事件在被政府等机构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定义为一种促进城市经济、支持文化、引领城市更新、刺激社会凝聚力和将城市推向全球城市的手段,同时将事件定义为一种通过压缩时间,利用城市空间特质产生更多价值的文化机制。国内引进双年展模式也不过二十多年,以特定的城市空间进行建筑策展到展示城市规划进程再到目前的探索也就十多年,有影响力的主要以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0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2015)等发生在上海、深圳及北京等一线城市的为主。黄伟文对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十年回顾,指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对于城市问题的探讨和呈现,从单纯的结果展示到解决问题方法、途径的全面展示,城市策展应用促使双年展得以活力保持。孟岩指出双年展只有建立一种展览现场与介入时间合体共生的另类展览模式才值得公众亲临现场。和马町、黄华青指出,在双年展全球化的模式之中,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架构、策展思路和执行手段是非常明晰的,在十多年的运作中已经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展示窗口。马宏从城市策展组织机构的角度对场馆选择与建筑改造进行讨论。林磊、应孔晋认为城市策展能够促进城市空间治理创新,并通过城市展览活动将城市、艺术、建筑、管理与大众连接在一起。贾蓉通过剖析历史文化街区,借助“北京国际设计周”平台活化老街区,并借助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肯定了艺术等事件介入城市的成效,对城市空间进行建筑学出发的策展事件促进城市发展进行了量化研究。由此可见,城市展览事件在中国城市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其由单纯展览逐渐转换成了一种具有能动性的与城市规划协同促进的文化事件。正如迈克尔海斯(Michael Hays)所言:“建筑对世界的融入程度之深刻,是远远超过再现性(representation)的,它绝不仅仅只是再造一幅世界的图像。”其引发的“眼球经济”被视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资产,并促发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媒介化传播。二、作为社会行动的城市建筑展览事件双年展本身是一个空泛的语义,它简单地指代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展览,它可以关注任何主题,可以涉及各种形式的艺术及艺术作品。正是这种开放的框架与体制,使得全球化背景之下在世界各地城市中不断产生新的双年展。截至2018年全世界有迹可循的双年展已达380个。双年展在各地的文化语境中肆意生长,其作为全球化工具的特征已经被更多的地区性语言所代替,即使双年展的初衷是有着强烈的政治化目的。双年展的协会组织(International Biennale Association)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双年展几乎没有横向交流,也没有交流共享实际资源和问题。其越来越趋向解决城市内生的问题,与当初渴望国际化、展示自己、赢得话语权,双年展在方式上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城市级别的双年展在发展过程中,基于不同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始终囿于“中心化”与“话语生产”的竞夺,而此初衷所带来的体制必然会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模式挑战与文化挑战。当下,双年展模式明显希冀通过内在的生长及城市更新层面的推动,夯实其将城市推向世界的22120689-1g-p1-57.indd 4222120689-1g-p1-57.indd 422023/2/2 上午8:542023/2/2 上午8:5443专 题 Feature话语能力,同时展览也得以从中获得活力再生。全球化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达到的有序过程,一百多年以来,城市不断地在找寻突围的方式。艺术介入在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环境质量更新、公众参与、身份表达等方面具有价值化的效应及传导机制,逐渐与城市展览相契合。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社会行动理论认为社会事件的发生往往由多种因素所致,其次社会事件的原因具有复杂性,人们的行动或事件发生的诸多因素常常互为因果(因与果可以彼此转化)。而个体行动都是基于一定的理性(合理性)而行动,理性行动又可以分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因此,如果重新从工具理性角度审视城市建筑展览事件,以结果为导向,与其能否生成“超越性”文化价值密切相关,以此来重新定义展览事件的社会能动性,即是在公共性的引导下,将展览事件作为一种融合的社会平台与载体,在系统化的操作下,达到观念的先锋姿态,促发城市空间的创生与社会公众价值取向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进程与积淀,促进了空间提升与更新的张力,有益于城市的文化发展与形象再塑。而建筑展览事件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分化,其从艺术的展示界面转变为“艺术话语的生产”的目的攫取了其社会行动的能动,从“本土”转向“全球”实现了其世界城市的实践提升,调整了其体制的缺陷并衍生出行动策略来实现其野心,“城市实验室”“城市展廊”等都成为展览事件介入城市空间的具体形式。这些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为活化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应用工具,并越来越受到城市运营者的关注。虽然展览的意图总是主观的,观者对其进行的理解与传播却可以将其转化为“客观的”理由。同时,“展览介入”的行动往往呈现出一种与城市更新相关的行动类别,作为其“事件”容器(建筑、公园、景观等),在短期固定时期内,开启了人们高频次的社会交往。因此,基于这样的社会性意义外延,以及在展览介入的全球化发展的当下,亟须对“展览介入”的“理想型”策略框架进行历史经验的梳理,并结合城市实际进行“在地化”的运作。030403.2017SUSAS 主展场 改造前后 田方方04.跨境道路24站艺术项目总图,图片来源:https:/www.24stops.info/en/tobias-rehberger/22120689-1g-p1-57.indd 4322120689-1g-p1-57.indd 432023/2/2 上午8:542023/2/2 上午8:5444路径:展览介入目标:空间重塑通过民众与艺术接触的方式,专注于展览对于城市空间文化消费体验。提供一座地标式的建筑,为城市的整体空间的提升做出突出贡献。展览中的建筑空间得以被良好的改造和赋予内容。提供适当的展览空间,可以容纳多种艺术形式的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