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我国
高校
英语教育
中的
中国文化
失语
现状
对策
探究
董雅清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三五”青年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企业需求对接研究”(项目编号:)。作者简介:董雅清(),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与对策探究董雅清(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陕西西安)摘 要英语作为高校教育中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有着积极作用。但当前,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却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对此,本文分析了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表现,总结了文化意识和知识储备不足、课程设定和教材内容缺失、评价内容与考核体系不全这几点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文化意识、教学方法、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促进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状;改善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本刊网址:引言将多元文化内容融入英语教育中现已成为我国英语教育者们的共识,教育部门曾在其颁布的英语教育教学纲要中也重点对文化融入提出了详细要求。可在具体实施当中,多元文化却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语言文化教育。不仅将英语利用语言知识的形态教给广大学生,还尽可能多的将其中蕴含的西方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社会文化规律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师希望能够借此来培养广大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力。但这其中有关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内容却极少,尤其是将来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便造成了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同时对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对此,深入探究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表现和根源,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是各大高校英语教育者现阶段应重点思考和解决的课题。一、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一)文化意识和知识储备不足由于受到英语教育大环境的严重影响,我国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普遍对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融入问题缺乏重视。教师和学生文化意识不强,并且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所蕴藏的人文内涵、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优良品格的深刻认知,在日常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也更加注重西方文化,从而造成中西方文化输入不均衡的情况。此外,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量储备明显不足。虽说大学英语教师属于文科毕业生,他们的英语文化以及语言学知识积累丰富,专业程度较高,但却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并未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在教学工作中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西方文化和目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上,不能流利精准的运用英语来输出中国文化。特别是理科生,由于他们在高中时期准备高考,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拓展缺乏重视,因此也就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进入大学后,又在语言技能提升、语言知识积累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目前尚未建立正确的文化观,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太认同。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追求个性赶潮流,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漠视了我国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校师生薄弱的中国文化意识和不足的知识储备量。(二)课程设定和教材内容缺失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英语教材很少包含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也并未专门编写中国文化教材。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 年之前我国出版的高等院校英语教材的内容,基本都是以西方原版教学资源为主,比如很多院校选择使用的是 年第三版本的新编高校英语和新标准英语,这些教材内容都以西方国家有关,很少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与此同时,高校英语课程体系也并没有设置开展中国文化英语教学方面的课程,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英语教学内容的严重匮乏,是导致文化教育内容和思想缺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根本因素。(三)评价内容与考核体系不全我国近些年来的高等院校英语四、六级考试及院校内部的各种考试,在考核内容上很少有关于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考题。我国虽然从 年起,在高等院校四、六级考试中就增加了有关中国元素的英文翻译考试内容,并且分值还占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一,但实际考试所产生的反向功效却仍然比较有限。特别是在大部分高校的期中和期末测试中,普遍缺失中国文化方面的考试内容,这就导致了师生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忽视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久而久之陷入了中国文化失语的困境。此外,在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上,英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以及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缺少对学生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能力和水平的考评,致使中国文化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薄弱。二、改善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对策(一)增强中国文化意识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二则是大学生在客观比较中西方文化后,基于中华民族文化所树立的文化观。因此,想要改善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的情况,提高他们的文化输出能力,就应首先提高其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观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跨文化交际是一个文化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目的语言文化与源语言文化之间是相互平等、彼此融合的关系,对待西方文化,要学会取其精华,摒弃糟粕,二者互融互渗,绝对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认为学习了英语,就比其他人高出一截的想法,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牢记本土文化精华,在多元文化对比学习中不断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年 月(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观,引领他们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来理解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领域中的文化要素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与价值体系。高校英语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可利用一切有利契机帮助学生认清当前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影响,比如享誉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就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经典儒家思想直接影响着欧洲启蒙运动;而中国文化对于整个亚洲的影响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国家早已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本国的社会及生活当中。从中足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因此,高校英语教师有责任引导广大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观念,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当代青年人从思想意识和观念上真正接受、认同本国文化,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主动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二)改善教学理念方法经过岁月的洗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全国人民的血脉中,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深化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明确所肩负的使命,提高民族自豪感。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的基础学科,高校英语课程实际上也属于隐性思政教育课程,通过学习语言及文化知识,大学生的语言水平、文化与思维辨析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继而将理论知识外化成技术能力,将技术能力内化成思维品格。高校英语思政课程可以充分弥补原有教材中缺失的中国文化内容,利用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西方文化,同时还能理性客观地对待它,有效避免了崇洋媚外,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本土文化自信,还能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高校英语教师应摆脱自身专业的限制,应深刻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和英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内容主题思想的深度挖掘,探索其中的思政内涵,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内容融入英语课程中,确保高校英语思政教育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才能让他们日后在跨文化交际当中,站在多元文化的高度,向世界介绍魅力无限的中国。(三)优化完善教学内容想要实现文化均衡,就需要在文化教学中加强文化之间的结合与渗透。我国教育部门最新出台的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高校英语课程不只是一门基础的语言类课程,更是拓展知识、认知世界文化的素养教育课程,它同时兼具了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特征,所以,高校设定英语课程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兼顾到对广大学生文化素养及国际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和传授。从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中明显能够看出,我国对高校英语教育的要求不只是简单的语言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培养。其中,文化素养不仅仅指的是西方文化素养,而是包含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内的综合素养,既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目的语言国家文化与礼仪,又能精准高效的将本土文化弘扬出去,真正实现文化的双向互动。高校英语教材创编人员可考虑将我国传统文化纳入教材中,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充分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以及系统性。在文化内容选材上方面应尽可能多地靠近学生现实生活,多挑选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题材内容,使其在学习当中充分借鉴西方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牢记本土文化。此外,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本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内容,鼓励学生在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传播和创新力。虽然当前高校英语教材中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相对较少,但英语教师依然可利用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特征,把握每一次机遇将本土文化引进课堂中,借助教材,通过特色化的教学主题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的风俗习惯、比较中西方哲学思想以及价值体系等,让学生在多种观点的相互碰撞和拓展中,实现从单方向输入英语文化向解析、对比目的语言和本土语言、文化的双向互动转变,在对比中西方文化中增强广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及其敏感性,提升本土文化输出能力,使学生日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再失语。(四)拓展教学加强评价高校英语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由于课程安排较为灵活,所以广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足,日常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就不能只局限在日常英语课堂上,而是将跨文化能力培养拓展到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可在高校英语课后,积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带领学生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赛、中西文化交流会、中华文化英文演讲竞赛等,以此来帮助广大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得更多本土文化输出机会,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文化传播能力,在多姿多彩的文娱活动中深切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还可为专门为学生开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有关的特色课程,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或利用中国文化英语讲坛等选修课程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中国文化的英语专用名词,提高其口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将中国文化纳入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中。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不管是形成性评价或是终结性评价,往往都更加注重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表达、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的语言能力考察,却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中国文化知识输出能力方面的考核,长此以往,导致了广大师生只重视单词、语法教学和学习,淡化了文化学习,并未意识到本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为了将本土文化纳入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付出了很多努力,例如,在高等院校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就增加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我国英语教育当前正在试图唤醒当代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希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果对本土文化没有深刻认知,那么就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情节和爱国之心。在跨文化交际当中,若是大学生缺少本土文化知识,对本土文化蕴藏的内涵和相关内容不了解,就无法流利地用英语进行表达,所以,有必要实现中国文化学习的常态化以及系统化,让广大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精神与力量。高校英语课堂在融入中国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可适当在形成性以及终结性评价中增加一定比例的本土传统文化考核内容,在设计命题时,既要体现出文化弘扬与传承,又要注重改革创新,在考核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尽量也能对他们的思维品质、学习水平与文化意识加以评价,与此同时,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其中,并与学科核心素养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和推动广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继而随着他们对中国文化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建立文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