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环高校“第二产业大学”分析_叶锐.pdf
下载文档

ID:2732850

大小:338.30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我国 多层次 复合型 人才培养 高校 第二产业 大学 分析 叶锐
作者简介:叶锐(),男,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钟诚(),男,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温晓雨(),女,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王林燊(),男,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环高校“第二产业大学”分析叶锐,钟诚,温晓雨,王林燊(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摘要:成果转化需要同时具有科研、工程、产业思维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国内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二产业大学”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该类人才提供了协同培养的应用场景,其依托于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链,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安装、中试试验、市场推广等实践场景整合在一起,形成创新培养体系。研究生、技校生等各层次人才通过在该培养体系中开展项目实践,进行合作互补,最终实现同一场景内的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关键词:人才培养新模式;第二产业大学;多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中试产业基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引言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当前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对创新策源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现今,科技的创新、突破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就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体系是将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有机联动,实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而将科研、工程、技能等教育体系下的各类人才通过在同一场景下的项目实训共同培养,是建立联合培养体系的一种可行方式。“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中试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 中试产业基地为应用场景探索出来的全新概念的“虚拟大学”,让从技校生到博士生的各层次人才在中试产业基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实操,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面向市场的实践场所,为工程师、技能人才提供参与原创科研的机会,以此实现各方人员共同参与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技术攻关、市场化等成果转化流程。在实践中实现对科研思维、工程思维、产业思维与实操能力的提升,构建产学研用各层面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联合 年月科技创业月刊第 卷第期培养体系。本文从“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出发,对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类比,后以成都市青白江区“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提炼该模式的典型应用场景及具体实施方式,以期为国内多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第二产业大学”的重要性“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的意义“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着积极作用。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各层次人员协同参与,共同疏通整个转化环节的“堵点”,历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全过程。“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创新、工程实践、产业推广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学科多领域人才在该模式互动融合,培养出具有“产业思维的科学家”与“具有科研思维的工程师”。该模式通过中试产业实践弥补了传统高校科研人员培养模式缺乏产业实践场景的短板,同时对普通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科研经验、创新能力不足的弱点予以了补足。实现了对人才的“二次培养”,打通了各层次人才思维壁垒,让科研人员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造出更多原创技术,让工程师、技能人才能充分了解科研人员的意图,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与成功率。“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就业的意义“第二产业大学”拥有建立在科技成果转化场景基础上的先发优势,当科技成果完成产业化验证后,一般会进入成立新公司、建厂生产等市场运营阶段。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高校科研人员、工程师、技能人才等可以选择以创业者身份加入新公司,继续担任研发、运营、生产技术人员等职务。这类创业者能与新岗位无缝对接,减少企业培养成本,且拥有广阔的上升空间。同时,各层级人才经过“第二产业大学”的培育实践,在创新能力、技能水平、实践经验、科学素养等方面也获得了提升,有较强的就业实力。“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目前“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需要继续完善。可以考虑围绕整个中试产业链,扩大中试产业实践人才培养范围,培养出技术经济人、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应用工程师、工匠型人才等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政府可以鼓励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到“第二产业大学”参与中试产业创新实践,将参与“第二产业大学”实践作为职工晋升的考核标准之一,或为参与中试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提供进入政府部门任职的机会,加强中试产业与政府的沟通,加深政府部门对中试产业的了解。鼓励中试产业创新发展,能体现中试产业从业者的社会荣誉与社会价值,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的风尚。同时建议把科研转化成果纳入职称考核及其他考核标准中,鼓励以结果为导向,评判其在科研领域的成就,加大成果落地对其科研能力的考核权重。构建体现科技研发等创新要素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知识经济转化,倡导广大科技人才以“第二产业大学”为基础,深入企业,让科技转化事业激励科技人才,让科技人才成就科技转化事业。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创新人才队伍。“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辐射范围如图所示。图“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辐射范围国内人才培养体系的典型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职业学校,一直是国内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源头,是促进就业创业、推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水平的重要平台。职业学校的培养体系着重于对学生应用层面的技能培养,但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与高校、企业联动程度不深等,学校缺乏及时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教学大纲中的条件,存在实践应用场景脱离产业发展趋势的现象。学生的产业实习也更多地面向成熟技术的应用、维护和生产方向,鲜少与前沿技术成果接触、与科研人员和工程人员交流,使得学生对创新技术的二次学习能力较弱。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社会急需能够实现复合型发展的技能人才,不仅仅局限于重复机械的操作工作,而是能够快速理解新技术,创造新工艺,以跟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步伐。因此,在同一场景下实现技能人才与企业工程人才、高校科研人才联合互动,共同培养,以此提高技能人才的创造能动性,是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是我国创新体系重要的策源地,通过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主要划分为文科、理科和工科三个类别。其中理科强调对机理的探索,着重关注理论科学;工科则与产业紧密结合,着重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工程应用问题。而当前高校对工科与理科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案偏向于理论知识研究,与工程应用衔接不够。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工科教师自身就没离开过高校体系,缺乏产业经历,且在高校“唯叶锐,钟诚,温晓雨,王林燊我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环高校“第二产业大学”分析科技创业月刊,():论文论”的评价体系下,工作重心始终偏向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培养自然也相对偏向理论教学;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缺少面向产业生产实际的规模化平台,而作为工科学生重要实践平台的企业则往往为了自身实际考虑,一般只会提供相对简单的实习岗位,对工科学生自我实践能力与产业认知能力提升的帮助较少。上述因素导致当前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对产业生产的了解,难以学以致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推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因此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一个与企业紧密合作,面向产业端、市场端的应用场景,以此加强对学生产业化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科研人员以解决行业难题为方向进行科研攻关。国家对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改革随着国家创新体系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体系变革的思考逐渐加深,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人才培养体系变革。例如: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提出了产学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管理指导意见,通过政府对接、企业支持、高校参与的方式,以产业和技术发展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等指导。因此,通过“第二产业大学”培育我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探索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契合现实需要。国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可以得知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通过依托校、企、政府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以产学研用的模式培养多层次复合人才。其主导思想是通过创造各层次人才相互合作的机会,整合多方资源优势,以科研实践结合理论学习,同时与面向市场的产业实践相结合,补充各层次人才在原有教育体系中对创新能力、实操能力、市场应对能力的缺失,以此达到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德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雄厚的科研能力,重视以理论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以“弗朗霍夫模式”为例,政府、高校、企业共同成立弗朗霍夫协会,政府协同提供资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优秀学生与理论教学指导,企业提供应用场景与市场化服务。在该模式下,高校学生利用协会提供的科研项目、先进的机械设备作为实践平台,获得科研水平的提升;协会通过该模式以较低成本获得大量先进专利,服务于协会参与者。该模式可归纳为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的衍生,旨在面向应用端,校企共同承担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于各自承担的教学活动中。英国是较早发展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家,作为曾经的工业革命引导者,以“教学公司”模式为例,“教学公司”是由英国政府的科技、工业、经济等部门资助成立,主要目的是为企业、高校共同参与科技协同项目合作建立稳固渠道,由企业提出科技研发需求,经“教学公司”实际调查评估后,协调高校进行合作,一旦成功立项,“教学公司”还将为该项目研发提供资金支持。该模式下,企业能以较低代价获取科研支持,学校也可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并由企业出资对产业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将研究应用于生产实际中。“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理念上与上述人才创新培养体系有相近之处:均是以产学研联合的方式,在同一场景中实现各层级人才的联动,获得各层级人才知识的交融、渗透,最终培育出复合型人才,但在融合层面、应用场景等方面有着区别,如表所示,“第二产业大学”融合的层面更丰富,培养的主体更多样化,培养机制的源动力更符合市场需求,而需要的成本更少,可见该人才培养模式更具创新性与可推广性。表“第二产业大学”与国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层面培养主体源动力成本分担机制“第二产业大学”将从技校生到博士生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协同培养高校科研院所、中试产业基地、企业高校 科研院所原创科技成果产业化人员培养伴随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过程同步进行,无需额外支出弗朗霍夫模式理论知识培养由学校负责;产业实践交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委托研发企业政府基金教学公司模式日常教学依然在学校,针对企业要求研发,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企业 在应用端有研发需求基金企业“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分析本章从单一范围内实施案例切入,选取在中试实践中形成“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成都市青白江区为研究对象,探究“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要素与策源,根据青白江区“第二产业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与成效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应用背景青白江区于 年组建成立,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其因厂而建,长期以发展工业为主,拥有丰富的产业技能人才资源及工业基础科技创业月刊 年月第 卷第期 ,设施。在国家战略的调整下,青白江区结合四川丰富的科研资源及自身的工业基础,通过打造中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