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文学
文本
抒情
话语
修辞
及其
英语
邱文生
2022年第4期(总第127期)No.4.2022General.No.127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文学文本中抒情话语修辞及其翻译的审美认知考究以英语抒情话语汉译为例邱文生(闽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摘要: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审美话语,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传达审美信息,以感染读者为预定实现的审美功能。在话语修辞上,通过语言修辞运用体现出抒情化的语言审美特性。从审美认知角度探讨抒情话语的修辞特性及其情感动因有助于深入研析文学翻译中抒情话语在修辞维度上的审美认知再现途径,说明审美认知再现是抒情话语翻译的审美旨归。关键词:抒情话语;修辞;翻译;审美认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114(2022)04-0108-06文学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文本审美创造活动,而抒情又是文本审美创造不可或缺的要素,离开了抒情,文学就失去了存在的精神基础,失去了文学的生命,也就无所谓文学。文学文本中的抒情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但无论哪类抒情话语,它们都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传达审美信息,以感染读者为预定实现的审美功能在语言表达上,通过话语修辞运用体现出抒情化的语言审美认知特性。这种特性使抒情话语区别于其他话语,成为抒情话语的直接属性,它对确认抒情话语的表义特征具有理论上的决定意义。因此,抒情话语是一种修辞性审美话语,对文学文本审美有着重要作用。而迄今有关抒情话语的翻译研究尚不多见,且多分散在非专题研究的个别实例分析上,缺乏系统性。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以“抒情话语”“修辞”和“翻译”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未见相关文章。鉴于此方面未有理论上的专题深入探讨,本文尝试从抒情话语的概念内涵出发,探讨抒情话语的修辞特性及其情感动因,并以此为基础再深入研析文学翻译中抒情话语在修辞维度上的审美认知再现途径,说明审美认知再现是抒情话语翻译的审美旨归。一、抒情话语界定抒情话语是一种直接或间接表达抒情主体思想、情感的审美性话语,审美性是其特质,尤以间接抒情话语见出。作为一个文学审美范畴,关键的字眼是“抒情”二字,它界定了抒情话语与其他文学话语的不同审美内涵、不同审美表现。一般认为,抒情是与叙事相对的概念。叙事重在表现客观世界叙述事件、经历、故事等;而抒情重在表现主观世界,突出抒情主体的情思,偏重主体的审美体验、审美感悟、审美情感等审美要素。例如抒情主体在塑造意象时,便是把客观的象转化为灌注了主观情思的象,使外在的象成为与内心情思相融洽的审美之象。这种审美意象隐含了抒情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主观关系,具有主体性的色彩。在文学活动中,抒情主体将意欲抒发的情思诉诸语言表达时,抒情的审美要素便会通过话语得到体现,因为话语抒情收稿日期 2022-05-08作者简介 邱文生,男,福建龙岩人,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基金项目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SZW20010)。108DOI:10.16007/ki.issn2095-7114.2022.04.015第4期邱文生:文学文本中抒情话语修辞及其翻译的审美认知考究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活动。也正因为如此,抒情主体在表达内心情思时,就要讲究抒情话语的内容组织和话语形式的选择。这一点恰是话语修辞的关键所在话语修辞是话语主体积极运用语言来有效表达其思想、情感的语言活动。因此,抒情主体非常重视话语修辞,极力让话语表现功能得到充分彰显,以实现抒情主体抒情写意的意旨。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是依托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上,通过话语声音和话语呈现的画面来表达主体的意识活动及其个人的情感体验过程。从上述内涵界定中可以看出,抒情话语存在三个主要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体验,其间的关系是情感体验经由声音或画面来映现,在话语拟象层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也就是说,一方面抒情话语的音韵、节奏关联着创作主体的思想起伏、情感波动;另一方面由抒情话语激活的画面不是一种简单的事物外在表象,而是一种主观化的意象画面,直接象征地表现了创作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这使得接受主体读之会受到话语的感染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人群中闪现的面庞,/湿淋淋黑枝上的花瓣)(Ezra Pound,“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不用一个联系词,直接把两个独立的视觉意象组合起来,消减了话语的叙事性,增强话语呈象的能力,凭着话语萌发的意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充实,交织地表现出话语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喧嚣杂乱的地铁车站,人群中闪现的可爱面庞宛若湿淋淋黑枝上的花瓣,让诗人感受到美的鲜艳娇嫩的同时,也意识到美的短暂和虚幻。诗人那种对美的向往、追求和慨叹之情依托着主观化的意象画面得以表现。这就是抒情话语意味深长的魅力所在,让读者细细体味,并与诗人情思与共。概而言之,这种情感意蕴的魅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所抒发情感本体的“真切”,二是“情感的知性化”,亦即情感流淌过程中导出的理性内涵1。二、抒情话语的修辞特性:审美认知性抒情话语是抒情写意的审美话语,话语抒情写意的目的解释了抒情话语的组织与修辞密切相关,因为修辞是一种根据心理规律巧妙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活动,这就是说,修辞重在人的“情”和“意”的表达,它是人的情意的呈现。讲究话语修辞的运用能让抒情主体的情感抒发更“真”,更“切”。这里的“真”“切”是主观体验的“真”“切”,是合乎情感逻辑的“真”“切”。抒情话语的修辞表现,意味着话语的语言表达须切情、切境、切题、切旨,能真切地反映出抒情主体的感觉、情意和思想。其实现的语言途径既可以是艺术化修辞(常规修辞),也可以是陌生化修辞(非常规修辞),或二者兼用。它们在话语修辞上都表现出修辞的“审美认知性”2。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修辞话语的建构层面,二是指修辞话语的识解层面。在修辞话语建构上,抒情主体的修辞运用渗透着其审美追求,主体的审美意识贯穿于话语的建构过程,包括对建构语言的认知、语境认知等;在修辞话语的识解层面上,抒情话语接受者通过自身审美能力,基于行文的语言认知和语境认知去识解抒情话语主体的审美经历和审美体验,发掘出抒情话语的审美价值。抒情话语若从抒情隐显的角度看,则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前者直抒胸臆,情感外露,风格直率;后者借景抒情,情感内隐,风格含蓄。无论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抒情话语在修辞化的过程中总表现出抒情化的话语修辞审美认知特性,能映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作用的意识活动、情感郁结。这里以景语抒情为例。这种景语不是一个单纯地用语言映合客观之景的被动过程,而是一个发挥话语修辞主体(抒情主体)的能动性创建意义、表达情感的心灵建构过程。它所表现之“景”不是预设的、现成的、固定的,而是在修辞过程中进行语言情感创造的结果,如海伦 凯勒(Helen Keller)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The Most Important Day in My Life”)中的抒情景语:(1)The afternoon sun penetrated the mass of honeysuckle that covered the porch,and fell on my upturned face.My fingers lingered almost unconsciously on the familiar leaves and blossoms which had just come forth to greet the sweet southern spring3154.译文:午后阳光透过攀援在门廊上的那片金银花,照在我扬起的脸上。我近乎无意识地用手轻拂着那些熟悉的花叶它们刚吐绿开放来迎接南方甜美的春天。(鉴于中西文化差异,译文选用“南方”,而不用“南国”,是因为后者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笔者译)在艺术化和陌生化修辞的作用下,景语成为抒情的审美话语情至之语字里行间内隐情感。在 1092022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表达强烈的人生情感经历时,抒情主体(作者海伦 凯勒)不直写情感体验的过程,而是以景写情,借助情感隐喻的认知功能,实现跨认知域映射4-5,来真切地表达抒情主体的情感体验,写出了抒情主体的情思流动表现出生活在黑暗里的作者内心苦苦挣扎的心路历程后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对美好未来渴望的情怀。若用“审美移情”话语来说,就是物化的表现特征,它将抒情主体的思想和情感活动直接作用在审美对象上,赋予审美对象以人的思想和情感,在移情的过程中完成抒情话语的审美创造。由于审美移情的作用,例(1)景语的审美意蕴变得丰富、隽永。而在话语识解层面上,读者(话语接受者)在话语认知的触发下,激活语境认知,对修辞话语进行审美解读,认知话语的上述抒情审美意蕴。三、抒情话语翻译的修辞审美认知再构文学是一种审美话语实践,文学话语的审美认知性决定了文学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审美认知再构活动。尤其是对于文学文本中蕴含审美张力的抒情话语来说,其翻译更是一种审美认知再构活动。抒情话语作为翻译中的审美对象,其“美”的特征有两种语言表现形态,即形式美和内蕴美。从语言修辞形式构筑上来看,语语形式上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多样协调、循环往复、音韵和谐,属话语的形式美;从语言修辞的意指上看,话语表达上的能指与所指形成的语义关系,产生的语义张力,触发读者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让其感受到话语的蕴藉美,则属话语的内蕴美。对抒情话语翻译的审美认知再构要求译者在审美认知观照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审美心理机制,品读或体验原文抒情话语不同修辞形态所呈现的情感意蕴,准确把握其修辞体现的美学效果。这一审美性解读的过程是实现译者的审美视域和原文抒情话语审美视域融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译者将原话语阅读所获得的审美体验物化到译文的话语修辞中,通过修辞话语的表现功能,特别是能指功能来表现话语主体抒发情意的审美意趣、情趣,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与原文读者产生心理共鸣。因此,我们着力于抒情话语形式美和内蕴美两种语言修辞表现形态上来进行翻译审美认知剖析。(一)音韵美“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沈约语),体现了语言表达的音韵美。语言的音韵是指语言表达的声、韵、调,它涉及韵律、语调和节奏。为了追求表达效果应合表达韵律所进行的平仄(扬抑)、押韵、双声叠韵、音节调整等,都是音韵美的创造。恰当地利用话语的语音组合,能使话语形成一定的节奏,产生和谐的韵律,更好地配合情感的抒发,使之读来上口,听来悦耳,给人以音乐美的感受。这种审美过程是一种主观建构的心理过程,具有具身认知性特征,即由生理感知域触发心理感知域产生音韵美的心理效应表现着抒情主体思想的起伏或转承、情感的急缓或强弱等6。正因为音韵美能提升话语的抒情效果和审美认知价值,抒情话语在提炼美的语言表达时讲求音韵美。如例(2)的抒情话语在诵读过程中,其音韵的审美价值在行文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表现。(2)It was a day as fresh as grass growing upgrass growing up and clouds going oveclouds going over r and butterflies coming downbutterflies coming down can make it.It was a day compounded from silences of beebee and flowerflower and oceanocean and landland.(E.Brandbury,“The Vacation”)7(黑体为笔者所加)从声律的层面来看,例(2)的话语声律被突显出来了,造成一种有节奏、有旋律的音响组织,表现出情感的运动过程。这种抒情话语的音韵美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