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旅探访节目的叙事创新——以《山水间的家》为例_赵红勋.pdf
下载文档

ID:2732738

大小:2.31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山水间的家 探访 节目 叙事 创新 山水 赵红勋
92频道栏目节目CHANNELCOLUMNPROGRAM 赵红勋窦雯文旅探访节目的叙事创新以山水间的家为例摘要: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山水探寻与户外综艺的融合之中,不断创新电视文本的叙事策略。本文从叙事语言、叙事结构以及融合化叙事等三个维度阐释节目的叙事创新,认为视听修辞以及场景符号建构了契合美丽乡村的叙事语言;线性结构与交叉结构的双重叙事唤醒了社会大众的乡村情感;价值、视角以及话语的融合叙事讲述了生动的乡村故事,彰显了中国精神。关键词:山水间的家 文旅探访节目叙事创新融合叙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通过对浙江省鲁家村、湖北省莫岭村、湖南省石堰坪村等 24 个新时代模范村的视听呈现,勾勒出当代中国乡村的壮阔画卷。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斩获无数好评,多次登陆微博热搜榜、旅游热榜等榜单,实现了文旅探访和电视传播的深度融合。山水间的家之所以“叫好又叫座”,与其叙事策略创新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叙事语言、叙事结构以及融合叙事三个维度探讨山水间的家的创新实践,以期为新时代文旅探访节目创新创优提供参考。一、叙事语言:影像符号展现美丽乡村符号学解读的前提就是将影像作为一个符号,作为一种语言。以开放式的户外景观呈现为样态的文旅探访节目将视觉符号、声音符号与场景符号以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凝结成独特的叙事语言,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山水间的家借由交相辉映的视听修辞铺陈山水田园的新风貌,并通过不断转换的场景符号深化在场感知,带领观众体验一场宁静惬意的乡村之旅。1.视觉修辞外延图像信息修辞是一种说服的艺术,其目的在于巧妙地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电视节目通过符号艺术将导演的含蓄意指予以编码,使视觉修辞的功能得到充分彰显。山水间的家以饱含意指性的色彩语言和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语言推进叙事,达成图像信息的外延,由此生发感性力量吸引观众目光。一方面,色彩的阐释意蕴成为节目表情达意的重要叙事语言。随着航拍镜头的展现,乡村画卷在浙江省鲁家村缓缓铺开,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与一幢幢整齐洁白的美丽楼房相得益彰,彼此点缀。绿与白两种色彩符号将神州大地的绝美笔触予以编码,其背后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民生改善的最佳隐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电视叙事范式向广大观众展演。另一方面,物象语言得到着重刻画,有限的叙事空间中生出无限的叙事意义。在湖南省石堰坪村“糊仓”情节中,节目嘉宾鲁健等“新村民”与当地村民赤脚下田体验糊泥巴,看似混乱的游戏场面展示着村民们的友好与和善。在此时的叙事语境下,“糊仓”代表着祝福,泼泥土衬托出村民们淳朴、热情的品质,不怕脏不怕累的脚踏实地精神也在泥土中得以隐喻,视觉修辞的意象生产由此实现。2.听觉呈现彰显田园牧歌在电视传播的视觉意义中,借由声音符号来推动影像美学的和谐统一,能够生成绵长细腻的叙事语言。山水间的家以立体多元的声音元素交织出一场鲜活生动的乡村变奏曲。首先,环境同期声对乡村体验感的强化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叙事作用。具言之,不管是“火车一响,黄93TV RESEARCH电视研究2023年第1期(总第398期)金万两”的美妙汽笛声、噼里啪啦炒菜声,还是布满全篇的鸟叫蝉鸣等,都展露出新时代诗意乡村的真实生活。农家饭情节中,锅铲与大灶碰撞的瞬间,摩擦声仿佛具备了通感功能,将来自山水间的美食烟火味道透过荧屏传递给观众,可闻、可听、可视在环境同期声调和下达成感官统一的体验感知。其次,背景音乐的协调搭配生出意味深长的叙事语言。仍以烹饪农家饭情节为例,一片欢乐祥和的做饭场面其实由多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联结而成备菜时欢快、炒菜时舒缓、品菜时悠扬。看似随意自然的烟火画面,离不开音乐的隐性点缀,田园牧歌式的叙事语言需要音乐与人物的同步参与而更加生动。最后,方言的真实表达显露出山水间的家叙事语言的独特性。节目走进石堰坪村,嘉宾杨千嬅与李英沟通,一边是香港乐坛的实力歌手,一边是返乡建设乡村的党支部书记,香港与湘西跨越千里山河的对话在此刻被记录下来。粤语和土家族方言的同时在场某种程度上生成意义上的“想象共同体”,立意之远大升华了乡村话语空间,彰显出节目开阔的叙事格局。3.场景切换体悟乡村理念山水间的家采用多场景切换展开节目整体叙事脉络,通过劳作场景、自然场景和精神场景相交织,呈现出中国乡村的“微缩景观”。其一,节目以自然场景印记山水时间,呈现乡村风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理念在节目中用自然场景完成叙事:清晨新泥苏醒,村民田间耕地;晌午太阳高照,青砖漆瓦、碧水秀山;傍晚炊烟袅袅,蝉鸣四起。秀美的自然场景在石堰坪村和鲁家村交接上演,一幅幅随时变化的实景画卷满足了观众的乡村想象,展露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其二,节目以劳作场景形构乡村的叙事空间。由节目嘉宾组成的“山水小分队”切身体验当地村民的幸福生活,以深度游的探访方式不断刷新劳作认知。首期节目从场景变化展开叙事,糊仓、挖笋、采茶、打鱼、备菜等劳动场景的交接给予观众具象化观感。场景作为叙事语言深化了节目的意义空间,使空间叙事得以完整,强化了观众的在场感知,同时突出强调了“劳动最光荣”的价值理念,彰显出劳动人民质朴的风采。其三,节目以精神场景承载人的实体性。精神是抽象概念,山水间的家将村民们的传承精神场景化,以具体场景的实体展露承载老百姓的精神风貌。湘西石堰坪村老人说服年轻人转变观念,通过翻新让吊脚楼重焕光彩;浙江鲁家村方大哥新建房屋却仍保留部分老屋。节目主创团队认为,传承本身就不是一个静态、孤立的语词,而是彰显着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等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关系联结。节目将村民们的亲身体验具象化为精神场景,含蓄而深刻地将“传承理念”编码进场景符号这一叙事语言中,用场景叙事完成质朴隽永的传承精神同频嫁接。二、叙事结构:二元路径唤醒情感共鸣对于电视文本而言,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和意义化,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表达作者的审美感知。山水间的家借由两支共时异地的“山水小分队”探访乡村振兴战略下模范村落的发展成果,以疏密相间的线性叙事和层次分明的交叉叙事两种路径实现记忆的唤醒,以温暖细腻的叙事笔触构建观众的记忆认同,达成共情场域的建构。1.线性结构实现记忆召唤线性叙事是将故事放在时间顺序或因果关系中开展的叙事结构,呈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前后相继的渐进逻辑。山水间的家以线性结构为叙事基底,以一维性的时间为叙事单位,通过“体验+访谈”的节目框架打造了集时间性、情景性、立体化于一体的记忆空间,沉浸式见证乡村的风貌转变。线性叙事并非一览无余地将情节序列似流水账一般呈现,而是详略得当、疏密相间地组织叙述。山水间的家重点展示乡村振兴后百姓生活发展历程,没有采用过多影像呈现过去的艰苦。村民热情讲述自己的小家与美丽乡村之间的故事,节目以“家”为核心将壮美山河及如今的百姓群像作为乡村影像的中心议题。比如节目用大量笔触呈现鲁家村方大哥新屋修建、日常工作和挖笋等内容,勾勒出方大哥勤劳质朴的农民形象,彰显了以方大哥为代表的乡村百姓迈向小康生活的幸福状态。节目以疏密得当的线性叙事强调新时代的美好乡村生活,自然召唤出观众对个体故乡的回忆,完成了关于乡村振兴的时代叙述。94频道栏目节目CHANNELCOLUMNPROGRAM2.交叉结构营造共情场域交叉叙事是电视节目常见的叙事结构,通常是几条支线独立叙事并有交叉,彼此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能够引发情感共振,揭示主题内涵。山水间的家通过以主持人撒贝宁、鲁健等为代表的两支“山水小分队”行走在神州大地,见证各地文旅融合发展,探寻村民致富密码。首期节目走进的是“两山”理论实践地浙江省鲁家村和湘西“桃花源”湖南省石堰坪村。两地作为以农耕为本,全力发展经济的模范村落,在交叉叙事的联结下展现出差异又统一的故事脉络。一方面,从自然环境、百姓群像、风俗活动以及地理风貌等情节开展交叉行进的同频记录。例如,鲁家村方大哥在新建楼房时加固维修了过去的破旧平房用以“留住乡愁”;而在石堰坪村,节目嘉宾鲁健等人也参与了当地村民为吊脚楼刷桐油这一“活态”非遗活动。节目以“房屋”为线索开展两条叙事路径的交汇,两地居民不约而同选择让房屋旧貌换新颜,既要留得住乡愁,也要让乡村美景随时代而再次焕发光彩,真正做到“山水”与“家”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交叉叙事同样潜藏于艺术化的转场方式中。以首期节目为例,李英和杨千嬅挖龙须菜,与麦家、撒贝宁和方大哥挖笋两条逻辑相通的叙事线,以展现漫山遍野的空镜头来转场;集体做饭情节中,创作团队以“云对话台词”“相似的颠勺行为”等生动自然的非技巧转场方式,将两条故事线平滑糅合,如前后两个镜头以撒贝宁的“你敢答应吗”结束,以杨千嬅呼唤“李姐”开场。活泼诙谐的交叉转场将不同叙事时空巧妙联结,引起观众的会心一笑,烟火气息与欢声笑语的交相呼应加深了观众对乡村生活的感触,编织出温暖的共情场域。三、融合叙事:深化情感价值,唱响时代赞歌作为一档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以融合创新的叙事策略激活观众的个体记忆,借由天与人、人与家、家与国的叙事联结点打通观众的情感阀门。1.天人合一:现实与理想的价值融合“天人合一”立足于整体的宇宙观,以人与世界(包括与自然万物、社会各界乃至人与群体之间)的一体互动与共生共荣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对于电视创作者来说,“天人合一”是文旅探访节目耦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叙事向导。山水间的家恰以风格融合和历史融合的双重范式向观众证明思想性与艺术性须臾不可分割,透过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互文诠释,从现实宏图中提取平凡又可贵的价值触动,彰显融合叙事的美学魅力。从形式入手,山水间的家以纪实与温情的风格融合传达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交汇。作为实景记录乡村风貌与村民风采的户外电视节目,山水间的家展示特定乡村的特定故事与场景,力图透过纪实叙事手法给予观众清晰可感的体验,使得乡村建设过程与成果更具感召力与说服力。同时节目又充斥可歌可颂的理想主义,借由真诚的语言交流、淳朴的情感表达、生生不息的幸福生活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文化的真心维护作为真情流露最好的注脚,纪实与温情的融合模态贯穿始终。从内容角度分析,古今合一的协同信念呈现历史融合,体现出现实与理想和谐统一的叙事逻辑。山水间的家致力于展现活化传承的乡村图景,百姓们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和质朴的传承精神做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政策的完美融合。第二期节目中,“山水小分队”“修复古建”“打更夜游”“传承非遗木雕”等特色文化活动热火朝天地在安徽省西递村开展。这种好似穿越千年同历史对话的传统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甚至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西递法宝。“俯仰于天地之间,寄情于山水田园”的山水间的家为展示真诚而深刻的传承精神和社会价值作出表率,将“古今合一”“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以历史融合叙事范式展演给广大观众,达成传承的活化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2.对话乡愁:嘉宾与村民的视角融合乡愁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一般由“乡痛”与“乡恋”所触发,因而具备情感的两面性,并与大众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山水间的家借由“山水小分队”走进城镇化建设中的崭新乡村,在与本地村民深切的视角互动中将乡愁直观呈现,通过“追寻乡村脚步”和“呵护乡村场所”两种叙事95TV RESEARCH电视研究2023年第1期(总第398期)逻辑,将“乡痛”演变为积极正向的“乡恋”。其一,以追寻乡村脚步活化乡味。首期节目中,石堰坪村党支部书记李英向鲁健等人分享自身过往历程,因放不下村民们的期盼而选择返乡修复老屋、建设家乡;从鲁家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朱冰倩抱着对家乡未来美好的憧憬,毅然决定毕业后返乡经营家庭农场,施展年轻抱负。李英奋斗的不易与坚守,让同为妻子、母亲和事业奋斗者的杨千嬅产生情感共鸣,透过“新村民”对本土村民的观察与表达,视角融合的叙事语境传递出难以割舍的温暖乡愁与浓浓乡味。节目用视角融合的叙事模态展露返乡青年的心路历程,激发“山水小分队”及观众的主体认同,证明追寻乡村脚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大势所趋。其二,以呵护乡村场所深化乡恋。村庄门牌、街道、小河成为乡村版图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它们的肌理与结构构成乡村的独特基因。当节目嘉宾鲁健、张凯丽和蒙曼等一行人走进安徽省西递村,首先看到的是热情健谈的保洁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