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百安英译《孟子》之现代哲学注释研究_王惠萍.pdf
下载文档

ID:2732303

大小:290.74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孟子 万百安英译 现代 哲学 注释 研究 王惠萍
第 24 卷第 1 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4 No.12023 年 1 月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Jan2023【典籍翻译研究】万百安英译 孟子 之现代哲学注释研究王惠萍(上海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4)收稿日期 2022-09-20 基金项目 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1949-2019)”(19ZDA338)作者简介 王惠萍(1973),女,上海人,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翻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典籍翻译、翻译与文化研究。摘要 孟子 英译迄今已近两百年,不同时期风格不一的译本不断推动先秦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万百安于 2008 年英译的 孟子 以朱熹 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为基础,辅以译者本人的现代哲学注释,并融入了中西儒学研究成果。从文化视角考察万百安孟子 英译本的形成背景及其哲学注释的特色,可以发现万百安通过详尽完备的注释,使古老的中国典籍走近现代英语世界的大众,促进了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接受。万百安中西合璧的哲学诠释方法也为我国儒学现代化研究和典籍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借鉴。关键词 孟子;英译;万百安;哲学注释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DOI1015883/j13-1277/c20230105107引用格式:王惠萍万百安英译孟子 之现代哲学注释研究 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51-57孟子 是我国重要的古代典籍,位于“四书”之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儒家哲学思想。孟子英译起步于 19 世纪初英国传教士的翻译,经过近两百年历程,推动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2008 年,美国学者万百安(Bryan W Van Nor-den)英译的 孟子(MENGZI:With Selections fromTraditional Commentaries)(下称万译本)由哈克特出版公司(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于美国出版。万译本以南宋朱熹的 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下称 集注)为基础,辅以译者本人的注释,并融入了中西儒学研究成果,着重对孟子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深入的阐释,万百安称其译本是“唯一一部具有现代哲学注释的 孟子 全译本”。1 XV目前学界对 孟子 英译本的研究聚焦在 19、20 世纪的经典译本,却鲜见对 21 世纪新出译本的研究。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关研究应关注“翻译对于文化的意义和影响,它在文化史上的作用,以及文化对于翻译的制约”2。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首先概述孟子 英译史及万译本的形成背景,然后通过文本细读及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重点考察万百安如何运用注释以阐释孟子的哲学思想,最后对万译本的创新及读者接受做出分析。对 孟子 新出英译本的研究有助于及时了解儒家思想在现代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同时为我国儒学现代化研究和典籍翻译提供借鉴。一、孟子 英译史概述19 世纪英国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通过翻译中国典籍学习汉语,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产生了两部孟子 英译本:一是柯大卫(David Collie)的中国古典:通称四书(The Chinese Classical Work52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Commonly Called the Four Books,1828),收录了 孟子 的首个英文全译本,但该译本注释带有尊耶贬儒的倾向;二是理雅各(James Legge)的五卷本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第二卷为孟子,于1861 年出版,至1895 年再版两次。理雅各从柯大卫的“攻儒”转变为“合儒”,其译笔严谨、考证翔实,被中西学者奉为“标准译本”。3 2120 世纪上半叶孟子 英译译者主体为英国汉学家,翻译更注重可读性。译本有多种,主要译本包括赖发洛(Leonard A Lyall)的 孟子(Menci-us,1932),韦利(Arthur David Waley)的中国古代的三种思维方式(Three Ways of Thought in AncientChina,1939)收录了孟子 节选,翟林奈(LionelGiles)的孟子节译本(The Book of Mencius,1942)。20 世纪下半叶译者群体扩大到海外汉学家、海外华人学者和中国大陆学者,主要译本有美国汉学家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的汉语文言进阶(Literary Chinese by the Inductive Method,1952)收录孟子节选,美国诗人庞德(EzraPound)的孟子 节译本(Mencius,1959),美国汉学家魏鲁男(James oland Ware)的全译本孟子说(The Sayings of Mencius,1960),加拿大汉学家杜百胜(WACH Dobson)的孟子(Mencius:ANew Translation Arranged and Annotated for the Gen-eral eader,1963),美籍华裔学者陈荣捷(WingTsit Chan)的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A Source Bookin Chinese Philosophy,1963)收录 孟子 节选,美籍华裔 学 者 翟 楚(Chu Chai)和 其 子 翟 文 伯(Winberg Chai)合作出版的儒家经典(TheSacred Books of Confucius and Other Confucian Clas-sics,1965)收录 孟子,中国香港学者刘殿爵(DC Lau)的全译本 孟子(Mencius,1970),美国汉学 家 亨 顿(David Hinton)的 全 译 本孟 子(Mencius,1998)。20 世纪末国内有赵甄陶等译的全译本 孟子(1999)(为 大中华文库 之一),及何祚康和蔡希勤编译的 孟子(1999)。进入 21 世纪,孟子 英译的形式趋向多样化。除万译本外,主要还包括美国学者穆勒(ACharles Muller)网络版译本 Six Chinese Classics(2003)收录的孟子 节选(Mencius),丹麦学者华道安(Donald B Wagner)作为教材的孟子 译本(A Mencius eader:For Beginning and AdvancedStudents of Classical Chinese,2004),美国学者柏啸虎(Brian Bruya)和蔡志忠合作的漫画版译本孟子说:乱世的哲思(Mencius Speaks:The Cure forChaos,2005),美国学者华蔼仁(Irene Bloom)的孟子 全译本(Mencius,2009),美国学者韩大伟(David B Honey)的编译本孟子(Mencius:Col-lection of Critical Biographies of Chinese Thinkers,2009),万百安的节译本孟子精粹选译(The Es-sential Mengzi:Selected Passages with TraditionalCommentary,2009),美 国 学 者 伊 若 泊(obertEno)面向高校教学的网络版孟子 全译本(Men-cius-Translation,Commentary and Notes,2016)。21 世纪国内 孟子 译本以编译为主,出现了多部孟子语录和故事集等,包括金沛霖主编的孟子语录(2006)、王恒展等主编的孟子语录(2008)、王天星等译的孔子学院教材孟子名言精选(2008)、陶黎铭主编的孟子智慧故事(2011)等。全译本有吴国珍译的孟子(The Works ofMencius),收录于 孟子 大学 中庸:平解英译(2018)。迄今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孟子 英译本近30 种(包括全译本、节译本、编译本等,未统计重印本)。从 20 世纪下半叶起,海外汉学研究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译者身份更为多元,孟子 英语全译本和单行本增多,形式多样。译本在注重可读性的基础上,对原著文化和思想的关注亦不断增强。二、万百安孟子 英译本的现代哲学注释20 世纪 60 年代,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Bary)的 中国传统研究资料选编(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1960)、陈荣捷的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等多部从哲学视角译介中国传统思想的著作在美国问世,使西方学者逐渐意识到儒家思想丰富的哲学内涵,同时推动了新儒学在美国的发展。4 90 年代,信广来(Kwong-Loi Shun)的孟子与早 期 中 国 思 想(Mencius and Early ChineseThought,1997)等具有影响力的儒学研究著作相继在美国出版,注重揭示儒家思想对当代西方社会的意义,促使中国典籍翻译迎来一个高潮期。万百安是美国瓦萨尔学院哲学教授,著有中国古典哲学导引(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Chinese第 1 期王惠萍万百安英译 孟子 之现代哲学注释研究53Philosophy,2011)等十多部专著。他曾师从著名汉学家倪德卫(David S Nivison)、艾文贺(Philip JIvanhoe)和李耶理(Lee H Yearley),在译作序言中他致谢道,正是这三位学者从根本上改变了他对 孟子 的阅读方式。万译本始于 1991 年起他所作 的“刘 殿 爵 英 译孟 子评 论 及 纠 误”(Comments and Corrections to DC Lau s Mencius)系列论文。刘殿爵译本(下称刘译本)是西方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在多年教学和研究中万百安发现了其中存在的误译问题。1 ix万百安借助“厚翻译”方法对孟子 的哲学问题给与了充分关注,其译本的鲜明特色是贯穿全文的哲学注释。万百安指出 孟子 一书语言雄辩流畅,虽然受到现代读者的喜爱,但有些部分迫切需要哲学注释。在万译本中,万百安大量征引朱熹的 集注,并在翻译中运用自己的中西哲学思维对其进行诠释,旨在为现代读者阐明源文本的基本面貌。1 xiii-xv同时,译文注重语言的地道可读,其目标读者是普通读者。可见,万百安翻译的首要目的是通过现代化的哲学阐释,使广大西方读者能够理解中国儒家哲学思想,为他们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原貌。万百安的注释分两类,一是文本外注释,一是文本内注释。(一)文本外注释注释一般指评论性或者解释性的注解。狭义的注释包括翻译中的所有注解,如脚注、夹注、头注、尾注等。广义的注释则除了狭义的注释外,还包括译文的前言、序、后记、附录等。5 139本文所说的“文本外注释”指的是狭义注释之外的广义注释。万译本编排按照原书的顺序,共七章十四卷。在正文前,译者依次提供了序言、介绍、年代表、研究文献,在正文后还补充了术语表,且在每卷开头加了卷首语。在译文序言中万百安除说明翻译缘由外,还详细介绍了翻译体例,指出其翻译方法注重功能性而非直译,如度量衡翻译采用归化译法;区分词汇的哲学含义和普通含义,如“德”带有哲学意义时用大写的“Virtue”,而泛指美德时则小写。1 x-xi接下来的介绍部分十分详尽,长达 32 页。万百安首先向读者说明了阅读这部新译作的必要性。孟子 已有多部译本,其中理雅各和刘殿爵的译本尤为出色。然而理译本的维多利亚写作风格在当今显得怪异,另一方面,虽然刘译本十分地道,但万百安不赞同其中某些关键段落的翻译。万译本介绍部分其余各节内容分别为“孟子的历史背景”,介绍书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孟子的哲学”,介绍孟子思想的核心主张和概念;“从孟子到朱熹”,解释朱熹解读“四书”所特有的形而上学观;“朱熹的重新阐释”,指出朱熹因受其形而上学观的影响,有时对儒家思想产生了误读。1 xii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