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播小麦抗淋抗湿应变高产技术_宋璐.pdf
下载文档

ID:2732276

大小:1.1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小麦 抗淋抗湿 应变 高产 技术 宋璐
陕西农业科学,():晚播小麦抗淋抗湿应变高产技术宋 璐,王天舒,杨美悦,刘 喆,文 娟,常 辉(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西安;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陕西 西安;西安市鄠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西安)摘 要: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的应对技术措施,对指导区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晚播小麦;高产技术;抗淋抗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修回日期:第一作者简介:宋璐(),女,陕西西安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粮食作物的新技术推广工作。,(,;,;,):,:;西安市地处关中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为 。初秋时节气温下降较快,常出现连阴雨天气,形成秋涝。这种天气状况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播期和播种质量,易造成播期推迟且拉长,形成晚播弱苗,对小麦形成冬前壮苗、安全越冬及来年夏粮的丰产丰收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近五年来,西安市秋播期间多雨情况频发。年、年、年、年四年在小麦播种时都遭遇了秋淋天气。以 年为例,由于出现了秋淋天气,致使小麦播期整体推迟且相对拉长,适播期内播种的小麦仅占总播种面积的 ,冬前苗龄较常年减少 叶,三类弱苗占播种总面积的 ,给小麦田间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年秋播西安市又遭遇了罕见的秋淋天气,全市 月平均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 倍,为 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多值年,月西安市降水量偏多近 成,属异常偏多年份,不仅影响了玉米的及时收获,也造成西安市大部分小麦播种时间跨度拉长,从 月 日开始至 月 日才基本结束。据统计,适播期内播种的小麦面积只占到总播种面积的 ,的小麦播在 月 日以后,冬前苗龄较常年减少 叶,三类弱苗占播种总面积的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出了促进晚播弱苗不断转化升级,并依据苗情转化情况开展分类分苗分田管理的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极大地降低了秋淋天气对小麦生产带来的不利天气影响,从而实现虽晚播苗弱、但依然能稳产甚至是丰产的良好效果。这为应对气候的复杂多变和抗灾稳产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对提升大面积晚播小麦产量和实现夏粮丰产丰收提供科学的保障。晚播小麦管理目标从近五年西安市晚播小麦的情形来看,晚播小麦主要表现出冬前麦苗生长较慢,分蘖数、叶片数、次生根数不同程度减少,抵御低温能力差的特点。尤其是 月以后播种的小麦,麦苗出土后往往无分蘖,也无次生根,以单株独苗(俗称为“一根针”或“一线苗”)越冬。小麦晚播的危害在于由于播种时间晚,播种时温度相对偏低,小麦出苗不好或易形成稠苗的弱田块。同时由于冬前生长时间较短,小麦根系扎不深,麦苗自身的抵抗性下降,发生冻害的几率大大增加。晚播小麦一般播量大,极易发生倒伏,如果不加强管理一般会减产。因此,对于晚播小麦,一定要加强田间管理,一促到底,具体的管理的目标:一是要以提高播种质量为核心,打好播种基础;二是要主攻冬季第一大蘖和早春分蘖,提高春蘖成穗率,促弱转壮,促苗情不断转化升级;三是要增穗增粒,促稳产保丰收。晚播小麦关键高产技术措施 播种质量提升技术措施 适墒播种 西安市小麦适宜播种期一般为 月 日,播 种 量 一 般 为 。对于墒情过大的田块,要以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为核心,适当晾晒散墒,再抓紧时间适墒播种。要防止盲目抢耕抢种,避免因土壤偏湿造成播种质量差,影响出苗质量。对于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短期无法散墒整地的地块,要坚持以墒情定播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 以下时,最好为 时,抢晴抢时适墒播种,争取 月 日前播完,最迟为 月底前播完。“四补”技术种好晚播小麦,要落实好“四补”晚播小麦技术,实现以技补晚,切忌粗耕烂种。一是以“种”补晚。应选用耐晚播早熟或弱春性,且抗寒抗逆能力强,在晚播条件下分蘖成穗率高、丰产潜力大的品种,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影响。西安市推荐选用西农、西农、伟隆 等优质抗逆品种。二是以“好”补晚。晚播地块要通过精细整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奠定良好的播种基础。三是以“密”补晚。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分蘖不足,应适当增加播量。四是以“肥”补晚。施足底肥,适当增加磷肥(增施纯磷(),促进晚播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在“四补”技术中,核心关键技术是以“密”补晚,且播量随播期而定。对于 月 日以后播种的田块,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晚播 每 播种量增加 ,以确保基本苗数。最高播量不宜超过 。农机农艺融合尽可能硬茬直播,因地制宜采用宽幅沟播集成技术,非必要不犁地,不旋地,以免耽误播期。通过近几年示范区试验示范结果显示,河南洛阳鑫乐、西安亚澳等小麦宽幅沟播机在墒情较大的情况下,播种质量高、出苗效果好,有条件的地方建议选用。采用宽幅条播或沟播的,苗带宽度 ,行距 。也可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 ,均匀播种。播种后及时镇压,做到播种均匀,不重不漏。播种深度在 。促弱转壮技术措施 开展晚冬灌在 月中下旬或翌年元月开展晚冬灌。冬灌时坚持昼消夜冻的原则,在日平均气温 时进行。灌溉的顺序为首先是冬前总茎数不足 万株、蘖弱、叶片窄细的三类 苗,其 次 是 冬 前 总 茎 数 在 万 万株、叶色绿的二类苗,最后是冬前总茎数在 万 万株、主茎和大分蘖明显、粗壮的一类苗和冬前总茎数大于 万株、叶片宽大徒长的旺苗或叶片细长,单株分蘖数较少的宋 璐,等:晚播小麦抗淋抗湿应变高产技术稠苗。一般灌水量为 ,采用节水灌溉的灌水量为 。同时结合冬灌,适当进行追肥,每 追施尿素 。对于旱地和没有灌溉条件的小麦田块,可趁雨雪补施尿素 。做到冬水春用,春肥冬施。防冻保苗加强防冻措施的落实,利用草木灰、秸秆等进行麦田覆盖,防止小麦冻害发生。也可适时适量增施磷钾肥或适当喷施寡糖等,增强麦苗的抗寒防冻能力。返青期肥水管理早春总茎数不足 万株、长势较弱,蘖弱,叶色黄绿的晚播弱苗田,特别要以早春早管理为核心。翌年小麦刚一进入返青期,就要抓住这个关键节点,趁早开展小麦早春管理。对未及时进行冬灌、墒情欠缺的晚播三类弱苗田块,要抓紧时机进行早春灌。同时随水追肥,每 追施尿素 ,促春发、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促春蘖成穗。月底 月初,对处于起身至拔节期的麦田,要谨慎麦田肥水管理,即“不旱不浇水、下雨不施肥”,以防小麦后期倒伏。增穗增粒技术措施 适时春季化控 早春总茎数大于 万株、蘖弱、叶色墨绿、叶细长的旺苗或蘖弱、叶色浅绿、叶细长的稠苗,播量增加,群体增大,倒伏风险大,因此应在春季实施化控。在 月上中旬,于小麦起身到拔节初期每 取 麦巨金对水稀释至 药液叶面均匀喷雾,以有效地调节控制麦苗生长发育速度,增强抗逆能力,防植株倒伏。拔节期肥水齐攻在 月中下旬、小麦第一节间定长后开展拔节期肥水管理,做好“氮肥后移”。即在 月中下旬结合灌拔节水,将全生育期所需氮素化肥的 追施,实现有效增加穗粒数、提高籽粒产量及改善小麦品质的目的。春季总茎数不足 万株、植株生长明显偏弱的三类苗田一般在 月 日、春季总茎数在 万 万株、植株生长发育正常的二类苗田一般在 月 日后、春季总茎数在 万 万株、小麦植株生长稳健的一类苗田一般在 月 日后,进行肥水管理,一类苗田灌水追肥时间甚至可推迟至挑旗期。对于春季总茎数大于 万株、叶色黑绿、叶片宽大甚至下垂的旺苗或分蘖数较少,分蘖瘦弱的稠苗要在前期控旺的基础上,将灌水追肥时间推迟到拔节后期。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防重点以条锈病、赤霉病的监测预防为主,同时要加强茎基腐病、麦蜘蛛及蚜虫等病虫害的监测及防治。条锈病要以监测预防为主,做到应查尽查,查清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加强监测,及早防治,严控条锈病发生危害。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生很难防治,因此要提前预防。小麦齐穗期或抽穗 时期,每用 氰烯菌酯悬浮剂 、或 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对水 喷雾,进行第一次防治,兼防条锈病、白粉病;间隔,再防一次。赤霉病的防治要用足药量和水量,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高效的施药机械,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自主飞行植保无人飞机要尽量增加用水量,控制好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一定要做到雨前用药,雨后补喷。要做到防治时间、防治药剂及时到位,以确保防治效果。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要与“一喷三防”相结合,力争做到省时省力效果佳。适时收获适时收获是实现优质高效的关键环节,小麦的适宜收割期为腊熟末期(麦穗和穗下节间黄熟),此时小麦干重已达最大值。要做到适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参 考 文 献: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西安统计年鉴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张选厚,等 小麦高产创建原理与技术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小麦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陕西: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牛海燕,刘元元,孔令强,等 适当晚播结合增加播量对小麦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回先锋 晚播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特种经济动植物,():陈晓玲 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农学通报,():陕西农业科学 年第 卷第 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