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三重途径_高洁.pdf
下载文档

ID:2732269

大小:1.47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网络时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 有效 传播 三重 途径 高洁
年 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第 期 ():引用格式:高 洁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三重途径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三重途径高 洁(福建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摘 要: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目标,同时要求借助网络红利做好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工作,因此“理论掌握群众”“群众掌握理论”和“讲好中国故事”的三维需要共同规定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有效进行。正因对满足思想武装需要、生活实践需要和国际传播需要的追求,“理论掌握群众”“群众掌握理论”和“讲好中国故事”便构成了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新途径。结合上述三维需要,以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途径、传播内容等要素为着眼点,剖析当前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现实实践,并进一步抽象出具备可借鉴性的具体途径。借助网络时代的特点与优势,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着力优化三重途径、努力实现三种需要,将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有效性。关键词: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有效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任何一个活动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在网络时代,人民群众和实践活动均展现出独特的新需要,这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仍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求充分借助网络红利做好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工作,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国际地位。因此,实现“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的良性互动,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际传播力,便成为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具体需要。是否实现了相关需要,既是判断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到能否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关键。在这个意义上,实现“理论掌握群众”“群众掌握理论”和“讲好中国故事”便自然转化为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有效性的新途径。由此,应主动把握、积极运用网络时代的特点及优势,在优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传播有效性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作者简介:高 洁,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化途径与满足需要的互动共融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有效性。一、实现“理论掌握群众”,满足思想武装需要对党和国家而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本质上是一项思想政治工作,旨在实现“理论掌握群众”的思想武装,最终令人民群众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此种需要在事实上要求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加速传播,因而也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网络时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与走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让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显激烈,也迫切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引导功能,强化人民群众的理论认同。与此同时,为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动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友好性,真正实现“理论掌握群众”,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也表现出对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掌握技术手段的需要。这就促进了物质性支撑力量的革新,带来传播手段和传播思路的突破。可见,正是由于新的需要和利益的出现,以及对满足新需要和新利益的追求,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在循环往复中优化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途径。从整体上看,要在网络时代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发挥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中的渠道作用,就必须在立足党和国家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网络时代提供的传播红利,把“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来。第一,常态朝向国家需要,实现理论长效传播。由于党和国家有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需要,因而迫切要求规范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秩序,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满足这一宏观、稳固的需要,就必须在网络时代常态、长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和国家而言,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结果的最终体现,不外乎将依靠国家意志的刚性、权威的主导意识形态转化为依赖人民群众认同的柔性、对话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要求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擅于进行力道切换,处理好“刚”与“柔”、“显”与“隐”的关系。因此,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就不应局限于同质内容和固定方法,而是要在稳定传播中有所突破创新,以免人民群众产生疲劳感和倦怠感。同时,要着力形成长效传播机制,在长期蓄力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绵延渗透,从而稳步实现“理论掌握群众”。需要看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存在时机选择问题,即“切合时势、适合火候的某种适当程度的判断和拿捏”,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选择、传播要与客观形势相匹配。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若是能随民众生活背景的转换而实现“数量、时间、空间上的科学合理配置”,其传播就将更及时、准确和适切,影响力、传播力亦将随之增强。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动态把握党和国家的阶段性需要及中心任务,并据此展开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动;要根据时空情境的变动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实现“老祖宗”与“新形象”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与巩固中心任务的成效,还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动彰显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当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动随阶段性目标动态更新时,往往能更好地顺应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势、时机、时序和节奏,从而在精准定位时空坐标中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历时性地提升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实现程度。第二,提高知网用网水平,助推理论生动传播。网络时代的新变化令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活动表现出新的特征,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提高知网用网水平。当前,信息传播活动已表现出“轻传播”“微传播”“人际传播”的规律,小世界效应正持续且充分地发挥效力。因此,在网络时代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就需立足于此,要更加注意运用“短、小、轻、薄、碎”的轻量化传播、感性与隐性并存的柔性化传播、精准触达的个性化传播、均衡发挥民众效能的平民化传播等传播模式,以贴合网络传播规律。与此同时,在网络时代及线上空间特质的作用下,诸多不同于线下现实空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和策略开始出现,如数据传播(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多维度调查后展开精准传播)、场景传播(强调图像集成的立体化传播)、社交传播(强调社交互动中的价值传播)、粉丝传播(强调长尾群体的传播力量)等。但要在网络时代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又不能仅囿于某一策略,而应促成各类方式策略的交织、互动,将同一内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转换为不同话语。如此一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议题吸引力、话语感染力、视觉冲击力、形象感召力和推送辐射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在网络时代编织起“大传播”格局。此外,还应进一步推动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支撑下,通过内容建设和技术建设的并重,实现“”的融合成效,以避免出现线上线下相隔绝的“两个舆论场”,从而多维度地推进“理论掌握群众”,更加贴近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预期目标。第三,定位化解内部矛盾,推动理论深入传播。马克思曾指明:“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便具备卓绝的彻底性,显然满足说服群众、掌握群众的前提基础。但需要看到,在自然状态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是不存在“势差”的平行关系,即一方不会自动流向、汇聚至另一方,这直接阻碍了“理论掌握群众”的达成。因此,就必须借助外力,用本质为“灌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打通、畅通理论与群众间的连接渠道,实现理论从文本到观念的飞跃。从根本上说,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就是代表党和国家意志的理论工作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给人民群众的“充满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正是内部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的发展、转化和化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网络时代出现了技术性与社会性双层面的改变,因此在化解理论传播活动的内部矛盾时,必须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角色变化,尤其要彰显人民群众作为传播对象时的主体性。要在坚守“灌输”原则的基础上,以说服而非说教、压服为主要方法指导,同时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人民群众的接受心理,灵活采用具有时代特色的传播途径,持续提升“理论掌握群众”的实现程度。可以说,网络时代及其对思想武装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有了新思路、新姿态。受此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亲和力、解释力和说服力将在贴合时代发展中得到提升,人民群众亦将更好地展开理论学习和理论认知活动,进而实现“理论掌握群众”,直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时代传播的有效性。二、实现“群众掌握理论”,满足生活实践需要任何事物“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当“理论掌握群众”后,还需实现理论从内化到外化的飞跃,让民众得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将理论运用于火热的生活实践,即实现“群众掌握理论”。由此,人民群众也将成为民间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力量,提升理论传播效率。显然,实现了“理论掌握群众”后,如何推动“群众掌握理论”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焦点。如果说“理论掌握群众”涉及的是理论认知问题,那么“群众掌握理论”则指向理论实践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群众掌握理论”的生活实践需要,显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具备更高的有效性。因此,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实现“群众掌握理论”,亦成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精准定位民众需求,呈现理论现实价值。人民群众的理论接受其实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自我满足行为。当需要得到满足,人民群众便能更好地体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蕴的情感归属和价值意义,并依据“依从 认同内化”的链条完成理论认知和理论接受,这便为实现“群众掌握理论”找到了依循。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情况、新问题屡现不止,加之网络时代让人民群众能够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到不同时空场域的信息,放大了情绪情感的波动,更易令人民群众陷入非理性泥沼。与此同时,网络时代让人们能够“超时空”相遇,令不同思想层次的个体聚于一处。此种境况的常态化使得人们更易发觉自身理论水平与他人理论水平以及社会要求间的差距,并由此产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而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表现出极大的需要和热忱,渴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抓准实际问题,达成改造世界的目的,因而内在地迸发出强烈的理论需求,内生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愿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传播就应充分借势此种心理,将国家宏大愿景与个人细小需要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关切。既要及时回应和解决线下“上网”的问题,如劳动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和贫富差距等,又要积极解释、引导产生于网络空间的新困惑,如饭圈文化、丧文化、佛系心态、“躺平”现象等。通过回应和解决现实困难,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用性和现实性。诚然,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有效性,必须切实满足“群众掌握理论”的生活实践需要,但这种满足并非无原则、无边界的。在网络时代,“网络人”表现出对碎片化、娱乐化的热衷,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又决定着不能完全倒向这种趋势。因此,在促进“群众掌握理论”时仍应以维护理论的准确性、科学性为基础和前提,这其实也是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和保障。另一方面,要贴近火热生活实践,提升理论运用能力。“群众掌握理论”在实质上并非纯粹的理论认知问题,而是实践运用问题,其关键在于人民群众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世界。此种取向便要求人民群众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在生活中准确把握、灵活运用理论精髓并进一步推动实践展开。因此,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不应局限于个别词句的反复咀嚼,而要说清、说透理论内容,切实将科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精深理论与时代境况、生动生活相结合,与生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