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循环
累积
增强
区域
创新
发展
基本
规律
探析
李春成
第23卷 第1期2023年1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3 No.1Jan.2023循环累积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基本规律探析李春成(天津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天津300250)摘要:循环累积增强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基础性,无论是从发展要素维度、空间维度,还是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都可能是适用的。区域循环累积增强可表现为正向或负向,区域创新要素特别是企业集聚即呈现正向循环累积效应,带来区域的发展;反之,解聚即呈现负向循环累积效应,带来区域的衰退。科学知识等许多循环累积现象表现为指数增长曲线。在区域创新发展中,持续创新、通用使能技术、城市圈及城市群、创新与产业生态等四大因素影响循环累积增强效应。区域创新发展至少包括发展要素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循环累积增强。在发展要素维度方面,概述了微观层面的生产要素、科技要素自循环与要素之间的互循环;中观层面的科学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多要素链式循环与跨链循环;宏观层面的多系统联动循环,包括科技经济联动循环、军民融合联动循环等。在空间维度方面,简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园区等创新体系的循环累积关键措施。最后,提出了遵循循环累积增强规律、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4个方面的政策启示:一是注重循环累积增强中的存量维护与增量引育的互补效应;二是把握关键技术进步因素在区域循环累积增强中的杠杆效应;三是紧紧抓住区域保持正向循环累积增强的关键因素;四是注重发挥区域循环累积增强的协同与整合效应,尤其要通过加强、加速“产学研用服金”等要素间的知识流动和其他跨链、跨系统交流互动,使创新链系统各环节之间、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形成循环增强的协整机制。关键词:循环累积增强;区域创新;区域发展;基本规律中图分类号:NO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3)1-25-15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3.1.0030引言为什么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依然不理想?为什么一些区域的经济能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而另一些区域却起伏不定,甚至日渐衰败、成为锈带?区域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衰退的区域如何重振辉煌?这些应当是研究区域发展各个学科的学者、各级地方政府决策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区域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循环累积增强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区域创新发展的循环累积增强规律,之所以被称为区域创新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乃至基本原理,就在于其具有普遍性、基础性,无论是从发展要素维度、空间维度,还是宏观维度、微观维度,都是适用的。纵观国内外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几乎涉及区域创新发展所有要素,包括人才、大学、科研机构等主体,资金、人才、数据、科研装备等要素,科学、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收稿日期:2022-11-15作者简介:李春成(1962),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政策、区域协同创新、产业创新、科技文化、知识产权等。科学学理论与方法 26第23卷创新科技产业区、城市、城市群、军民融合等单一或组合因素,无不遵循循环累积增强规律。事实上,循环累积增强规律可能不仅适用于区域创新发展,也广泛适用于其他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不仅适用于区域,也适用于产业。人们常言“问题越积越多、良性循环、恶性循环、马太效应”等,反映的都是事物循环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循环的普遍性不仅表现在人类社会,而且也是自然界乃至宇宙的运行法则,如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以及昼夜更替、季节更替等宇宙运动节律等。然而,对循环累积增强规律的基础性研究与应用研究在文献中却不多见。2022 年 10 月 15日,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为“循环累积增强”的文献,仅有40条记录。其中:仅有刘喜平基于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对人力资本与农村贫困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1;刘志永通过资本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各省的个体效应的相关系数,对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累积因果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2;陈俊基于省级数据研究估计了20002016年中国区域研发投入的循环累积效应3;李春成梳理了历史上历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循环4等少量直接相关文献。1区域创新发展循环累积增强规律概述1.1区域创新发展相关理论简要回顾区域创新发展由3个词组成:区域、创新和发展。本文中区域指的是地理空间,包括不同的尺度;创新指的是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发展指的是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涉及区域创新发展的理论包括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科学学、管理学等,与区域创新发展循环累积增强相关的理论观点多种多样,主要方面示例如下。1.1.1累积因果理论。缪尔达尔、赫布曼等人提出了“积累循环因果关系”的概念5。他们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后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又会增强前一个因素的变化,导致社会经济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循环。一般而言,经济循环累积效应包括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回流效应主要是指落后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从而造成落后地区要素不足、发展更慢的现象;扩散效应主要是指发达地区的资金和劳动力流向落后地区,从而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现象。克鲁格曼认为,超发展理论在区位问题中的应用比在发展经济学中更合适6。这些累积因果关系方面的理论,都强调了在没有公共干预的情况下领域发展必然走向两极分化,因而有必要采取各种均衡的措施,消减市场资本在最发达集聚区的长期集群趋势。1.1.2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一直在增加。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部分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学者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之后,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包括对区域创新环境、创新支持体系、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等7。从21世纪初以来,我国不同区域在区域创新体系实践方面有了很多发展,理论研究进展亦很快。1.1.3产业集聚解聚理论。从产业区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创新集群理论到产业集聚解聚理论,都是某一尺度区域的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机构及个人,通过建立近距离合作网络、获得促进创新的协同效率的空间行为8。迈克尔 斯托珀尔认为,城市发展过程与企业集聚、解聚有关,并认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共享效应、匹配效应、学习效应等力量引发或强化集聚过程9。1.2循环累积增强概念释义1.2.1循环。包括经济系统、创新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系统运行的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一个循环与反馈过程,循环体现了系统运行的基本特征。例如,经济系统的循环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买方就没有卖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只有生产消费循环起来,有买卖双方的交易,经济系统才能正常运转。1.2.2累积。一切经济社会与技术发展过程都是在系统耗散基础上达成新的平衡,其上升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吸收外部能量达到自身累积2023年第1期27和新平衡的过程。如经济发展过程就是社会财富累积的过程,科学技术进步过程就是科学技术知识不断累积的过程。1.2.3正向或负向增强。正向循环累积体现为发展,负向循环累积表现为衰退。通俗地解释,正向循环累积增强就像是滚雪球效应,在滚动中不断壮大,或者就如马太效应,呈现出强者愈强、好的愈好、多的愈多的特点;反之,负向循环累积增强就像是雪崩效应,一旦发生,破坏性常常出乎意料,且极难复原。以创新聚集为例,随着技术等创新要素的不断聚集而形成技术汇聚效应,呈现出技术资源向一个区域越聚越多、越聚越强、越聚效率越高的特点;反之亦然。1.2.4人类知识增长。事实上,从人类总体发展来看,自工业革命进入现代以来,人类文明改变了过去缓慢发展的态势,几乎人类文明所有的内容都以出人意料的滚雪球的方式加速发展。例如,人类的知识出现爆炸性增长,呈现出典型的指数增长趋势,而且一直到现在也未有停下来的迹象。以知识的指数增长为动力和先导,带动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呈现出总体上的正向循环累积增强的趋势。1.2.5区域创新发展。对于区域创新发展来说,虽然其更为复杂,如有的区域呈现明显的正向循环累积增强趋势,有的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有的呈现负向循环累积增强趋势,但是循环累积增强作为区域创新发展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几乎适用于所有区域的发展过程。1.3循环累积增强过程1.3.1集聚与解聚。不同尺度的区域创新发展过程的最基本逻辑,体现为创新发展资源要素和主体要素的集聚与解聚过程。发展就是资源要素和主体要素的集聚(外在表现为密度和规模增大);反之,衰落就是资源要素和主体要素的解聚(外在表现为密度和规模变小)。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显示,不断集聚带动的发展是主流。1.3.2集聚的发生。当然,不论是研究者还是城市决策管理者,人们更多关注的还是集聚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区域生产的场所是企业等生产主体的聚集地。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气候和生活质量是人们选择集聚地的主要因素;而新经济地理学则认为,专业化和企业内部、外部规模经济导致形成集聚或集群。集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人口的流入。随着时代变化,引发集聚的因素也在变化,区域生态的因素更起作用。1.3.3解聚的发生。企业规模萎缩、企业数量减少以及人口大量流出是解聚最直观的表现,企业寻求成本更低、市场更大、配套更容易的地点是解聚的主要原因。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愿意迁入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1.3.4初始循环(母市场)与规模扩大。形成一定规模的初始循环市场(母市场),完成有一定造血能力和对外部资源有吸引力的原始积累是产生循环累积的基础条件。新经济地理学比较强调贸易产业和本地服务业及其相互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积累的影响。其核心外围模型认为,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和寻求就业机会的工人的共同作用6(后者被称为“母市场效应”),也即为大城市提供多样化、更廉价产品的大企业和作为消费者的工人的共同作用产生循环累积效应,引发更多的产品种类的聚集。许多区域循环累积一开始是十分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进入现代化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依靠自己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完成这个任务其实相当困难,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无法摆脱资本和技术的对外依赖,容易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依靠人民的勤劳和人口红利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改革开放初期,大力实施两头在外的沿海经济开放发展战略,就是利用国际分工转移的机会和中国人口红利,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业,利用了自然累积优势,才使中国在那个阶段获得了快速发展。我国技术还没有实现自身的循环累积,目前技术循环累积由于美国的封堵,面临一定停滞的风险。1.3.5区域产业集群效应本质上就是区域创新发展要素正向循环累积增强过程。全球经济竞争很大程度表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集约程度越高、规模越大,其创新效率越高,马太效应越明显,产业聚集程度将会更高。随着区域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升级,不断有新的、更高端的资源要素和主体要素加入集聚的过程,区域创新发展才能进入正向循环累积增强过程。李春成:循环累积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基本规律探析28第23卷创新科技1.4正向与负向循环累积增强集聚与解聚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外在的、可见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机制体现为发展能力的循环累积及其放大效应。集聚形成市场与发展的一定规模,规模产生能力,能力引发新的规模,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正向的循环累积及其放大效应;反之,亦然。正向的循环累积发展过程一旦被某种原因阻断,并在一定时间内形成负面预期,负向反馈的循环累积就可能形成,区域创新发展进入衰落过程,甚至于当初产生集聚的初始母市场都可能消退。因此,循环累积是正向还是负向决定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加剧还是缩小。在高收入的区域,正向的循环累积不断增加,市场规模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端生产要素聚集。这其实只有依靠创新才能维系,也是创新带来的红利,亦是国内外科创中心城市的发展之道。1.5循环累积增强数量比例公式以科学知识的循环累积增强为例,从历史来看,科学知识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