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审讯研究_孔艺霖.pdf
下载文档

ID:2732189

大小:1.15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危险 人格 犯罪嫌疑人 审讯 研究 孔艺霖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孔艺霖(),女,辽宁大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审讯研究孔艺霖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侦查与反恐怖学院,辽宁 沈阳 摘 要:当今世界各国多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犯罪行为施以刑罚,通过刑法的威慑力来达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作用,从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然而,对部分具有危险人格的犯罪人而言,预防效果不甚理想,这类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后,继续犯罪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对危险人格的形成原因、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类型的危险人格进行分析、归类,便于审讯前对此类嫌疑人进行识别判断,对不同类别的犯罪嫌疑人制定针对性审讯对策,从而提升审讯有效性,提升案件侦破速度,在维护司法公正及社会安全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关键词:危险人格;心理特点;侦查讯问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危险人格,是一种个体的人格缺陷,危险人格的膨胀和失控往往是导致恶性犯罪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尽管在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关于累犯加重处罚的法律规定,也会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确定犯罪人的刑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尚未将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的识别作为固定司法程序,实现对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的有效评估、审讯、判罚及矫正等,对于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产生了一定制约。通过研究分析危险人格的形成原因、行动特点及人格特征,运用相应的识别方法,可以在审讯前识别具有危险人格的犯罪嫌疑人,从而制定针对性讯问策略,提高此类案件的侦查讯问效率,为案件审判和定罪量刑提供依据。一、危险人格概述(一)危险人格的概念“人格”是心理学的概念,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最早将“人格”概念引入法学与犯罪学领域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塞缪尔约克尔森和斯塔顿萨姆诺,他们认为精神病人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容易从事反社会行为,由此揭开了利用人格概念进行犯罪学研究的新篇章。国内对危险人格这一概念的研究并不像西方学者那般丰富,但是已经有学者着手研究“犯罪人格”和“犯罪危险性人格”。不同学者在对危险人格的描述上存在差异,本文采用李玫瑾教授的解释,即危险人格是指对他人或社会具有威胁与危害倾向的一种人格现象的总称。当某人出现或者形成某种具有对他人危害倾向的人格时,其人格所决定的种种危险行为就可以在没有明显外部刺激源的情况下发生。同时,由于人格的稳定性,这种危险人格的危害行为也会呈现出一种惯性的、重复出现的模式。(二)危险人格的成因值得注意的是,危险人格并不是与龙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等同的犯罪人类学概念。人格的形成离不开遗传与环境两个要素,危险人格也是如此。李玫瑾教授在犯罪心理研究中提出,危险人格有先天产生和后天养成两种,而无论哪一种,都是先天和后天两方面要素综合作用,只不过作用强度不同。先天要素包括行为人的遗传与生理背景;后天要素侦查研究包括父母的抚养方式、行为人同父母的关系模式,其未成年阶段的教育环境、体制,社会化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等。危险人格包括人格动力、人格特征、人格指向、人格导向、人格倾向上的危险,也就是说行为人兴趣爱好、性格、动机与需要、观念信仰、习惯动作与思维上一项或全部存在危险性。危险人格的形成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随着遗传学和基因学的发展,基因遗传是危险人格形成的一种生物学因素已经得到了科学认证。生物社会犯罪学专家凯文海利通过比较 名美国青少年的基因,发现 基因突变的青少年加入帮派的可能性是基因正常青少年的两倍以上,而基因突变的帮派成员更有可能使用武器。基因的变异会导致单胺氧化酶 降低,而单胺氧化酶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神经传导物质的循环。生理因素也是危险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身体的外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定型。大脑的损伤往往会产生人格和行为的异常,导致人格障碍者犯罪。例如,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都可能引起心理活动的变态。躯体疾病也可能造成人格障碍,这主要是内分泌紊乱所致。有关研究证明,腺体功能紊乱就会造成各种病变,并诱发人格障碍者犯罪。身体外貌的缺陷也可能引起人格障碍,当人格障碍者受到刺激,可能会因此作出偏离正常的行为。心理学因素 导致危险人格者犯罪的心理因素可分为语言的作用、情绪因素、动机冲突、心理防御机制等。语言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有暗示性影响,消极的语言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下,可能导致危险人格者受到消极的暗示。研究表明,自我暗示性强的人很容易接受语言的消极影响,容易为他人的情绪所影响或产生幻想,出现记忆错构、虚构等现象。情绪因素也称紧张状态,伴随紧张状态可能出现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憎恨、忧愁、焦虑、痛苦等。人格障碍者会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刺激下犯罪。动机冲突是指当个体有目的的活动,受到若干目标的干扰,而无法达到或无法完全达到时形成动机冲突的心理现象。人格障碍者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而感到心情烦躁、不安和痛苦,促使其产生犯罪冲动。心理防御机制是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主要指由内心活动恢复和稳定情绪的一种心理活动,作用可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当人格障碍者运用不当时,就会逃避现实,如果一味压抑、否认自己,严重情况下会产生不利于社会的举动。外界环境因素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危险人格是早期心理创伤或不良经历的产物,如情感剥夺或身体虐待、父母的排斥、不一致的管教等。调查研究证实,问题家庭、不良的早期教育和社会环境等的消极影响,可使危险人格者走向偏离正常社会规范的道路。导致人格异化成危险人格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形成不可磨灭的印迹,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和教育方法。父母积极的鼓励和民主的态度,以及使儿童体会到亲子之爱,有利于保持儿童稳定的情绪,形成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对人友好的态度。反之,则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学校的教育功能对人格社会化程度会有一定影响。对学业的不适应,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不融洽,容易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如: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民主作风会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专横或放任的态度,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行为。()特殊文化环境和文化冲突是危险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特殊文化是与一般文化相对而言的,在特殊文化背景中成长的人,其所作所为往往容易具有与普遍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倾向。文化冲突的概念,最初是由塞林提出的,他认为异质文化的冲突往往使人格社会化出现障碍,令人无所适从走上犯罪道路。()个人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人格的社会化进程。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他的社会地位以及一定的社会意识决定其世界观、理想和信念,从而决定其行为和目的,影响其能力和性格。(三)危险人格的分类及特点为便于分析,学者们将危险人格分为反社会人格、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三类。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又称为反社会人格障碍(),具有遗传或生理背景,从小就呈现出一种至今难以清晰解释的人格障碍,表现出从来没有自责感,从不会忠实于任何一个人,有明显的感情缺失和同孔艺霖: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审讯研究理心缺失。拥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冷酷无情,并在对待他人时毫无同情心,在感情上表现出鄙视和冷漠的态度,对于由自己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也缺乏负罪感、愧疚感,不易悔改,常表现出以制造混乱和伤害他人为乐趣,有些人甚至在被抓住之后仍然表现出轻佻和无所谓的态度。据统计,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个体有些从小就可以看到行为预兆,如频繁的谎言、向动物施虐等,在成年后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无法真正与同事和睦相处,缺乏信任和对家庭伴侣的忠诚,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能履行一般父母的义务。因此,这类人格团体很难与家人和朋友建立起较长的比较亲密和稳定的关系,也由于这种情况加重了他们对社会的敌意。犯罪人格犯罪人格,是指因长期与违法生存方式相伴或长期与违法犯罪人员接触,即由于后天负面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犯罪倾向和犯罪个性特征。犯罪人格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多因性。犯罪人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先天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是犯罪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后天的社会环境则对犯罪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反社会性。犯罪人格的本质在于反社会性。犯罪人格主要表现为一种与主流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可能促使个体实施反社会犯罪行为的认识偏差、需求偏差及情绪偏差等心理特征。三是犯罪性。犯罪性指的是犯罪的倾向性,犯罪人格的犯罪倾向性说明具备犯罪人格的个体只是具备了实施犯罪的潜在可能性,而并不必然会实施犯罪。具备了犯罪人格的个体只有在与相关致罪因素相互作用,并在一定“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才能生成犯罪。四是广泛性。犯罪人格的广泛性,是指具备犯罪人格的个体是广泛的。个体只要具备了与主流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可能促使其实施反社会犯罪行为的认识偏差、需求偏差及情绪偏差等心理特征,都具有犯罪人格。犯罪人格不以犯罪行为为征表,也就是说,并不只有犯了罪的人才具有犯罪人格。五是可测性。犯罪人格的可测性,指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对个体的犯罪人格进行测量。我国有学者运用自陈量表和结构性访谈方式,对犯罪人格进行检测,取得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六是可变性。由于遗传或后天环境原因,个体形成了犯罪人格,但并不意味着个体将一直不能摆脱犯罪人格。在一定条件下,犯罪人格可以从“有”转“无”、从“重”转“轻”。缺陷人格缺陷人格,多属于后天环境形成,导致其自身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常表现出无法无天的样子,是个体先天遗传与后天在畸变的环境中成长而形成的。由于个体在心理特质定型之前一直处于较极端的外界刺激,所以,缺陷人格在定型后其畸变心理大多不可逆。严重缺陷人格形成最典型的原因是乏爱,会因为没有得到关爱而变得无情、漠视生命,觉得律法与准则毫无价值,活着毫无意义,所以会通过犯罪等极端行为获得极端体验。即便极端体验可以带给严重缺陷人格患者快感,但极端体验毕竟是短暂的,体验过后他们便又会陷入无限的痛苦中,所以他们在极端体验后会更高频地犯罪,但在一系列的毁灭他人举动后其最终会因为活着的痛苦而走上毁灭自己的道路。二、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的识别从危险人格分析中可以发现,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均有着畸形的心理需求并秉持极端的个人主义,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认知障碍、逆反报复心理等。由此可见,畸形的危险人格决定了个体是否犯罪,具体的危险人格则决定了犯罪人的犯罪手法。因此,识别危险人格对于潜在犯 罪 的 抑 制 与 犯 罪 后 高 效 的 侦 查 具 有 重 要作用。目前,危险人格的测量方法主要借鉴人格的测量方法,如投射测量、主体测量、自陈量表和行为测量等。在此基础上,要具体判断被评估者属于哪一类型危险人格,就必须适用具体危险人格类型的调查问卷。可以借鉴九型人格()调查问卷,根据对每类群体思维、性格、心理、爱好等的调查,制作不同人格的深度测试问卷。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测试与其他的人格测试题目迥异,需设置各种具有针对性的极端环境,让被评估者根据第一反应予以回答,意在检验被评估者的心理变态值、正常恐惧感、情感等。虽然危险人格患者都具有犯罪倾向,但不同种类的危险人格患者其犯罪原因、犯罪心理与犯罪手法均有差异。所以,应该根据每一类型危险人格患者的思维特点、共同的成长经历、心结点等制作不同的危险人格测试表,与艾森克个性测试、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形成配套的系统。这样不仅可以知道被评估者的人格是否异常,还可以知晓其具体属于哪一类型的危险人格,以便针对性设计审讯侦查研究策略、环节及问题,实现审讯的有效性。三、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的审讯难点(一)对审讯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大多数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都对审讯有强烈的对抗情绪。一方面,他们存在明显的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有能力脱罪或降低刑罚;另一方面,大部分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同理心缺失,从根本上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没有悔改之意。因此,在审讯中通常会拒绝供述犯罪事实,给讯问人员带来较大困难。(二)不同类型的危险人格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类型的危险人格犯罪嫌疑人在心理特点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以侥幸心理为例,不同类型的危险人格心理表现形式各不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