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乡村
振兴
视域
社会
治理
影响
因素
优化
策略
探究
时晶
12乡 村 振 兴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3期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治理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探究时 晶(中共汉中市南郑区委党校,陕西汉中 723000)摘要: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实践中发现制约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因素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不足、机制体制不健全、村级组织工作事务不规范以及村民自治缺乏动力。在管理优化中应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制定出针对性的策略,包括健全管理机制和体制、提高乡村党组织的领导力、完善村级组织、改善村民自治以及规范村级组织的工作事务。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社会治理;影响因素;优化策略0 引言乡村社会有效治理是完成其他乡村振兴任务的基本前提,但受限于多种客观因素,实际效果并未达到理想水平。为了解决相关问题,需充分研究制约管理效果的各类因素。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系统性地提出了科学的治理策略,明确了各类要素的优化路径,为消除各种制约性因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要研究政策指导意见与乡村实际情况的融合策略,全面提高治理水平。1 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治理有效是五大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乡村的产业、法制、安全、乡风、文化以及生态振兴都依赖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规范乡村社会治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了十七项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机制体制、增强村民自治、突出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平安乡村、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内容。指导意见覆盖了乡村社会治理方方面面的内容,体现出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思维,当前应该以乡村振兴为根本目标,以指导意见为主要依据,科学有序地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工作。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影响因素2.1 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不足基层党组织是整个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领导核心,其他各类乡村基层组织都要配合基层党组织,完成乡村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因此,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政策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直接决定着乡村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造成村党组织领导力欠缺的主要因素包括党员队伍老化、党建工作懈怠、组织凝聚力不强、实务工作技能落后等。例如,表1为国内某乡辖区2021年的党员年龄统计数据,该乡辖区内人口超过30万,党员共计278人,其中龄超过50岁的党员占比为44%,而30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占比仅为4.7%,足见其党员队伍老化之严重。实际上这种现象在乡村地区较为普遍,因为大量的乡村青年人才前往城市就业和定居,村党组织难以吸纳足够的青年人才。表1 国内某乡辖区2021年党员年龄结构统计表年龄段党员人数60岁79人5059岁45人4049岁69人3039岁72人30岁13人2.2 乡村社会治理机制体制不健全乡村社会治理涵盖了乡村地区的各类事务,具有内容繁杂、参与主体多的特点。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体制包括治理方法、治理内容、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等要素,对规范乡村社会治理具有突出的作用。以乡村社会治理主体为例,乡镇基层政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均可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工作,如果治理主体不健全,容易导致乡村社会治理出现空白区或者漏洞。从治理内容的角度看,乡村社会治理囊括了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如果乡村社会治理的机制体制不健全,乡村地区将难以统筹规划这些治理内容1。当前,机制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各类治理主体对乡村社作者简介:时晶(1986),女,陕西勉县人,大学学历,讲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工作。13乡 村 振 兴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3期会治理工作的态度不统一、治理内容存在漏洞、治理方法不合理。2.3 乡村自治缺乏动力广大村民是乡村的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全乡村自治的要求。在指导意见中将村民自治组织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并接受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因此,村民自治组织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经济合作社以及村民兵连各自承担着特定的乡村社会治理任务。然而,农村居民政治素养和综合素养较低,在部分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中表现出缺乏积极性、缺乏自主意识的问题。例如,部分村民在村干部选举中不参与投票、不了解选举程序、不关心选举结果,认为村干部选举与自己无关。再如,个别村民自治组织形同虚设,事务无人应答、活动无人组织。2.4 村级组织工作事务不规范乡村社会治理的实际效果全面体现在各项工作事务的落实情况中,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是各类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主要工作内容。以村委会为例,乡村公共事务、乡村治安、乡村环境治理、乡风建设、民间纠纷调解都在其工作范围之内。受到工作能力不强、责任心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以及队伍老化的影响,村委会在部分乡村社会治理事务中缺乏规范性,降低了管理标准2。另外,村级组织主要服务于乡村治理的各项事务,不应过多地参与行政事务,基层行政部门不应向村级组织派发过多的行政事务,这一问题较为突出。3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治理的优化策略3.1 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的机制体制3.1.1 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各类乡村社会治理力量的集合,集中表现在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组织结构和合作方式上,治理体制不健全会造成管理漏洞,进而严重影响乡村社会治理的全局工作,具体完善路径如下:完善村级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是村级组织体系的领导核心,村务监督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是村级组织体系的主要基础,同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联系其他组织和村民的重要纽带,由此便形成了完善的村级组织体系。各类村级组织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工作中的合作方式。例如,村级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具有督促其他村级组织履行管理职能的义务。强化村民的自我管理。村民是乡村的主体,乡村社会治理的各项事务都与村民密切相关。只有全面调动村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才能发挥出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巨大潜能。乡村的环境卫生、治安、经济发展等都依赖于广大村民。以环境卫生为例,只有全体村民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垃圾集中转运和处理的要求,才能打造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因此,村委会应组织基层群众开展自我管理和服务,促进村民形成“主人翁”意识,承担起乡村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责任3。3.1.2 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反映出乡村社会治理的内在运行方式和调节方式,着眼于具体的工作方法。根据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将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的要点归纳如下:第一,明确各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责。各村级组织承担着不同的乡村社会治理任务,通过合作实现管理内容全覆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管理职责模糊、管理范围重叠等现象,导致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明确各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责是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路径。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乡村社会治理的各项管理职责根植于村级组织成员的思想意识深处。第二,严格村级组织关键岗位人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是村级组织的关键岗位人员,其个人在相应的村级组织中承担主要管理职责。在乡村社会治理机制中需建立严格的关键岗位人员选拔制度。通常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和村委会主任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关键岗位人员的选拔需满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要求4。第三,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的监督机制。乡村社会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内容,应对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推进落实的效果。例如,在村党委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换届选举中,由县级政府部门和县级党组织对候选人员开展全面的审查,监督选举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在村干部人选方面同样建立审查制度,凡是存在刑事违法、涉黑问题的人员一律不得担任村干部。3.2 全面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3.2.1 加强基层党建,优化村党组织队伍针对乡村基层党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结构老化等问题,应强化基层党建,优化基层党组织队伍。严把源头,建立乡村党员“蓄水池”。面对乡村党员队伍老化的问题,可选拔当地的农村大学生、致富能手以及其他优秀人才加入乡村社会治理的党员队伍。这些青年人才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可有效弥补乡村党员队伍综合素质较低、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14乡 村 振 兴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3期严实培育,提升乡村党员工作技能。乡村振兴和乡村社会治理涉及各类管理内容,对村级党组织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组织动员能力、宣传教育能力、矛盾调解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了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力,应严实党员培育过程、凸显能力素质要求,从而适应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需求。3.2.2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引导广大村民乡村基层党员是党组织与广大农村居民建立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宣传推广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力量,农村党员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与村民产生了广泛的交集、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因而农村基层党员在村民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作为政策宣传、政策落实的模范和先锋。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应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村民积极配合各类村级组织,共同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乡村。3.3 改善村民自治,提升村民自治组织的公信力3.3.1 强化村民主体地位部分村民主人翁意识较为淡薄,导致其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缺乏参与的动力,一些乡村社会治理工作因此而难以落实。例如,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是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中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其中包括改造农村厕所、住宅和公共道路,但涉及农民私有资产改造时需要农民承担一部分资金,因而少量农民不愿接受改造。实际上人居环境改造的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只有农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农村的主人、农村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才能真正理解改造的意义5。鉴于此,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以及其他各类村级组织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农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热情。3.3.2 保证村民在选举中的自主权,提升村民自治组织的公信力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存在作用不突出、公信力不强、号召力不足的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选举过程不规范、选举程序不透明,甚至因此而导致部分村民放弃投票。国家倡导村民自治,鼓励组建村民自治组织服务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为了有效实现这些目标,应规范农村选举过程、保证村民在选举中的自主权、提高村民自治组织的公信力。3.4 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村级组织主要服务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但村级组织在过去承担了较多的行政工作或者其他非本职的工作,常见的包括农村拆迁、农村生产安全管理、农村招商引资等,这些工作严重分散了村级组织的精力,导致村级组织无法全身心服务乡村社会治理。国务院于2022年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主要目的是规范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能,避免随意摊派行政事务,将村级组织从形式主义工作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村级组织要将乡村振兴、乡村社会治理作为首要工作,将主要的人力资源投入正确的方向中去。因此,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也是优化乡镇社会治理的必要措施。各级行政单位和政府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政府机构是向村级组织派发行政任务的源头。指导意见中也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村级组织可以承担部分政府派发的行政任务,但要控制工作量,不得超过村级组织的承接能力6。4 结语在乡村社会治理实践中发现,乡村基层组织对乡村的管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村党组织领导力不足,村民自治组织不健全、工作事务不规范,并且乡村社会管理的机制体制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因素制约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效果。改进这些制约性因素的具体措施为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健全乡村社会治理的机制体制、完善基层组织、改进村民自治以及规范基层组织的工作事务。参考文献1 崔清岩.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J.农家参谋,2022(14):4-6.2 吕顺.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思考分析J.公关世界,2022(14):8-10.3 朱少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