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水流
瑶族
村寨
民间
信仰
及其
当代
社会
影响
显明
1142023 年 1 期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No.1,2023(总第139期)JOURNAL OF HUN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General No.138文史哲潇水流域瑶族村寨民间信仰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谷显明(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湖南永州425199)摘要: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迁徙民族,在长久的迁徙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信仰。这些精神信仰中包含着瑶族的兴起以及民族的历史记忆,是瑶民认同瑶族同胞的重要标志,同时引导着瑶族社会的文明走向以及社会规约的形成。瑶族精神信仰主要内涵包括道德观念、原始信仰、远祖崇拜三个方面。受到发展历史、迁徙经历以及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瑶族村寨的瑶民精神信仰呈现出神秘性、共生性、世俗性、民族性的特点。当前,瑶族精神信仰依然对瑶族村寨社会产生着规范引导作用,影响着瑶族村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瑶民精神修养。关键词:潇水流域;瑶族;民间信仰中图分类号:I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3)01-0114-08潇水位于南岭山脉北麓的湖南永州境内,是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湘江的东源干流,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两广的交通要道,也是族群南北迁徙的主要通道。瑶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地民族,其分布区域较为广阔,东起广东南雄,西至云南勐腊,北自湖南辰溪,南迄广西防城,境内山脉纵横交错,山峦叠嶂起伏,瑶族山民在这些山麓坡地游耕定居,其中大多数聚居在湖南、广东、广西交界的五岭南北地带。位于南岭北麓潇水流域的瑶族先民,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后来蚩尤部落被炎黄部落联盟战败,其中一部分从中原南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史书上称之为“三苗”。战国策魏策云:“三苗之地,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其活动范围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商周时期,原三苗居地各部族被称为“荆蛮”或“蛮荆”,秦汉时期居于湖南境内的蛮夷族群称为长沙蛮、武陵蛮。从东汉末年至三国、魏晋数百年间,长沙蛮、武陵蛮受战乱影响沿湘、资二水南迁,便出现“零陵蛮”“桂阳蛮”“邵收稿日期:2022-11-01基金项目:2018 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潇水流域传统特色村落调查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SP18YBC052)作者简介:谷显明,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与民间文学。DOI:10.16480/43-1326/c.2023.01.008115州蛮”等族群。据瑶族过山榜等有关史料考证,春秋战国时期潇水流域一带的零陵郡已成为瑶族先民的主要居地,至隋唐逐步形成史称为“莫瑶蛮”的瑶族共同体,主要分布在都庞岭、萌渚岭、九嶷山一带,呈现大分散、小聚居分布格局。目前,流域内瑶族共有61.6万人,占永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8%,占湖南省瑶族人口的80%,其中江华、江永是湘南地区汉语支瑶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千百年来,潇水流域瑶民长期在此休养生息、生产生活,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精神信仰,既体现作为瑶族一份子的民族文化特质,同时反映出作为瑶族一个支系的文化特质。一、潇水流域瑶族村寨的民间信仰形态(一)道德观念1.族群观念瑶族在不断的迁徙融合中,因族群源流、地理环境的不同,其在称谓、语言、习俗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也有着共同的民族记忆和族群观念。诸如关于瑶族起源的盘瓠神话,在各瑶族地区广泛流传。瑶族民众将盘瓠写上族谱,编入过山榜 开山公据,还将盘瓠传说编成盘王大歌等,反映瑶族对盘王先祖的崇拜。时至今日,盘瓠一直是瑶族众多分支的共同始祖,潇水流域一带瑶族地区每年举行“盘王节”,这种祭祖仪式正是瑶族祖先崇拜或者说族群观念在现代的延续。胡耐安的广东券牒记载:“宫女生长六男六女。王闻之喜,敕赐各姓: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高楼酬赏,各补官爵。永晓世务,今耕山田。”瑶族十二姓本是同源一家,这决定了瑶族历史记忆中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种族群认同感虽经时代变迁但仍传承至今。位于潇水流域的江华地区同样流传着类似十二姓瑶人传说,即瑶族中一直广为流传的十二姓瑶人“渡海神话”。族群历史记忆深深印刻在各地瑶民心里,从而凝聚起各地瑶民的族群认同。潇水流域瑶族社会还创建了一套“还盘王愿”仪礼,表达瑶民对盘王先祖的尊敬,凸显瑶民对盘瓠先祖的认同,传达出“天下瑶民一家亲”的族群情感。时至今日,分布在各地的瑶民虽历经长期的迁徙融合和动乱变迁,但他们的内心世界依然保存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观念。2.婚恋观念瑶民的婚恋观念和汉族传统的婚恋观念有较大区别。瑶族虽然讲究媒妁之言,但更崇尚自由恋爱,如潇水流域江华地区的瑶族青年男女会通过对歌传情、“拿篮子”等习俗来选择婚恋对象。在整个婚恋过程中,瑶家青年男女从相识到结合要经过对歌、会歌堂、坐歌堂、求婚、看家、送日子、坐离娘月、吃鞋子饭、哭嫁、入郎家等一系列婚嫁形式。在恋爱环节,“对歌”成为瑶家青年男女恋爱的独特方式。经过几次对歌互诉爱慕之情,瑶族姑娘小伙就会互换定情礼物,进行别开生面的“拿篮子”。经过多次一拿一送,双方便有了感情基础,瑶家小伙便可以到姑娘家求婚。一般通过这种形式结合的男女,双方家里都不会刻意阻拦。相对于汉族而言,瑶族男女婚恋更自由更大胆。汉族一般以男娶女嫁为主,男方入赘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歧视。而瑶族完全没有这种尊卑观念,他们认为116男娶女嫁或女方招郎入赘都是同等的。在潇水流域江华过山瑶中,女子往往社会地位较高,男方入赘比例也高于汉族。“盘瓠传说”使瑶族形成了以“从母居”为主的婚姻规制,同时也存在“从父居”和“两边局”模式。高山瑶男方入赘往往具有“男从女姓”“上门女婿”“两边走”三种形式,主张男女平等,不会歧视入赘女婿。另外,男娶女嫁模式中嫁出去的女方可继承财产。两种婚姻形式怎样选择都是视各自家庭情况而定,这样比较好地解决了家庭子女性别不平衡局面,年轻夫妇对两边都负有赡养义务。3.两性观念瑶族两性观念相对开放。首先,体现在男女平等上。瑶族男女在结婚之前都有进行自由社交的权利,并不会因为性别原因而产生社交障碍。瑶族地区二月初一的赶鸟节,可以说是瑶族青年大型的社交场面。在瑶族日常生活中,青年男女之间互生好感,互相打招呼、试探对方的情谊与才华都以对歌的形式出现。男女双方通过对歌相互了解情况,互相倾诉爱慕之情,用歌声沟通彼此信息,传达彼此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以歌为媒”是瑶族原始性自主婚恋的表现,依顺天性的自由情爱也孕育了深厚的纯情。在相互对歌的过程中,男方有追求的权利,女方也有选择的权利。潇水流域瑶族爱情歌谣反映瑶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成为青年男女之间两性观念的真实写照。同时,“会歌堂”又是另一种社交途径,分为客来歌堂和婚嫁歌堂(坐歌堂)。客来歌堂一般是外村来客时,在晚上会举行一种对歌活动,多是男客女陪、女客男陪的模式。通过“坐歌堂”对歌方式,互相了解情况,互诉爱慕之情,一旦达到情投意合,便互赠信物即为订婚。婚嫁歌堂则是瑶族女子出嫁前两天时,在家中设歌堂,采取男女对唱的模式。两种歌堂都比较自由,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另外,某些瑶族山区在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内,会默认婚外“情人制度”,夫妻双方不干涉各自在外寻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瑶族两性关系之自由。在瑶民看来,纵然在婚姻体制内互相尊重,因而不会以家庭和婚姻来制约对方,给予双方最大的自由。(二)原始信仰1.自然崇拜人类自然崇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它是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早期人类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而产生的一种原始信仰1。在原始先民看来,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背后皆有神灵支配,而且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于是便形成“万物有灵观念”。古代先民对自然认识不足,对于树木花鸟、高山大川、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自然物无法解释,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先民们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是由相应的神灵来操纵的,于是便想象出各种被人格化的自然神灵,自然崇拜便成为远古先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岭山区的瑶民大都居住于山林之中,与自然界接触更多,对自然的依赖更大,所以对自然环境保持着敬畏心理。在他们看来,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林有林神、火有火神,稻谷生长有“谷神”来控制,风起风止有“风神”来决定。自然崇拜的实体多为日月星辰、山林川泽、风雨雷电等,甚至古井、老树、巨石等自然物也被赋予神秘的力量。如江华瑶民砍伐树木时,要压一块钱币在树旁,当作是给山神的酬谢,希117望能得到山神的谅解,不要因他们砍树而和他们计较。在潇水流域一些瑶族村寨,为了让自家孩子好养活,瑶民会让孩子认一棵树或者一块石头做“干娘”“干爷”,逢年过节带上酒肉前往跪拜,以求得超自然力的保佑。可见,这些自然物被演化为自然神,成为人们崇拜祈求的对象,经过长期的演化进而形成与之相关的祭祀仪式。2.动物崇拜江华瑶民的信仰崇拜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动物崇拜,即对某种动物的尊崇。在瑶族的族源传说中,瑶族的祖先是一只龙犬,即盘瓠。据盘瑶系统各支系民间流传珍藏的古籍评皇券牒记载,中国古代评皇受到高皇侵犯,评皇贴出皇榜告示,如有谁能杀退高皇,愿将公主嫁与他为妻。在当时无人敢于前往的情况下,评皇的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踊跃揭下皇榜,只身漂洋过海到达高皇国,将高皇咬杀后含首级回到评皇殿前。龙犬盘瓠因杀敌立功被招为驸马,与公主婚后出走南山生下六男六女,评皇召见并分别赐予姓名及爵位,便传下十二姓瑶人。这些族源传说决定了瑶民对犬敬重有加,因此潇水流域一带瑶族存在禁食狗肉的规制。瑶族地区中还存在有“狗取谷”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大地上发过一次大洪灾,淹没了庄稼村庄,谷种也被冲走。但是狗会游泳,当洪水退尽,人们发现狗尾巴上还有几粒稻谷,于是拿来播种,循环往复,瑶人终于重新种植上了稻谷。因此,瑶民“尝新节”中要先敬狗,等狗吃过了再敬奉祖公,六月初六酬狗以谢取谷之功。在潇水流域一带还有“牛王节”,作为瑶家重要家养畜力的牛在瑶民心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在牛王节这天,家家会给牛以较好食物,祈愿保佑耕牛无灾无难,六畜兴旺。不仅如此,瑶民对为自己生活做出贡献的动物都普遍敬重。3.鬼神崇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与神是不同的生物状态。鬼是各种生物死亡后产生的现象,法力大小不一,往往比神要小,甚至某些鬼魂还怕人等阳气充足的事物;而神泛指神仙,是天生存在或者各种生物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具有种种非凡法术神力的状态2。鬼神崇拜在中国社会中比较普遍,无论是汉族还是瑶族,在近代科学兴起之前,几乎都认为人死后会有灵魂存在。这种说法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式微,但在许多农村地区还有流传。潇水流域地区的瑶民普遍认为,鬼有“善鬼”和“恶鬼”之分,“好鬼”就是普遍所认为的祖先神灵,而“恶鬼”就是害人的鬼也就是所谓的鬼,这些都是基于人死后灵魂不灭而提出来的。这种对鬼魂的崇拜,在瑶族的丧葬仪式中体现得最为浓厚。潇水流域地区瑶族丧葬仪式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的死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由于瑶族宗教信仰受到道教的影响,在祭祀时会祭拜道教神系。道教的“三清”、玉皇等神袛往往和瑶族的神袛盘王、社神等同案供奉。在潇水流域的瑶族居住地区,现今还能看到许多彩绘神像,在使用这些神像之前要经过师公请神,以后不用这神像时也要经过师公送神。瑶民在这些方面的讲究,充分说明对鬼神的敬畏与尊奉。(三)远祖崇拜1.盘王始祖崇拜潇水流域的盘瑶所信奉的祖先神为盘王,瑶族世代都记得“盘王始祖随身带,木本118水源不可忘”的遗训3。信奉盘王的瑶族地区普遍流传有一部史歌盘王大歌,这部史歌可以说是瑶族的“百科全书”,囊括瑶族族源、历史、神话、宗教等方面。盘王大歌是由师公在“还盘王愿”仪式和“盘王宴席”中吟唱来感谢瑶族先祖盘瓠、赞颂盘王始祖的诗歌。瑶族子民不仅信奉盘瓠是瑶族祖先,还以是否信奉盘王为标准确定十二姓瑶族同胞,可以说盘王始祖崇拜是瑶族精神团结的纽带,是瑶民血脉里不可摧毁的信仰。潇水流域地区瑶民口口相传,他们的祖先盘瓠因杀敌有功,迎娶高辛氏三公主为妻,生下六男六女,盘瓠老后,他们互相婚配,繁衍生息,才有了此后的瑶族子民。而在瑶族流传的“渡海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