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天文爱好者
新时期
青少年
科普
期刊
助力
天文
爱好者
冯翀
科技传播292022 中国科技传播论坛作者简介:冯翀,副研究员,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编辑部,研究方向为天文科学传播。科技成果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直观呈现,也标志着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2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把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将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科普内容传播给青少年,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想。作为面向青少年天文爱好者的科普期刊,天文爱好者近年也在宣传科技成果方面不断寻找新的介入点和呈现方式,努力在传播最新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更深入、有效地向青少年传递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1 天文科普期刊传播科技成果的必要性现阶段融媒体飞速发展,各类传播形式与渠道层出不穷,但是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些甚至存在明显的科学性错误,远不如天文期刊严谨1。受众迫切需要那些经过筛选、编辑、考证、综合过的让人信赖的信息,而这正是传统媒体最优于新媒体之处2。科普期刊在触达量、投入成本、易普及率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是科学普及的中坚力量,甚至是内容源泉3。目前西方国家向公众传播科技信息时,最基本的方式仍然是将科技期刊发表的重要论文变成媒体报道,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体现之一4。近年来,我国天文学科从理论研究到大设备建造均飞速发展,新成果、新项目纷至沓来。但国之重器中“天宫、悟空、墨子”产出的学术成果多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国内的高精尖科研成果存在流失现象5,而这类科研成果的科普转化更是受到连锁影响。青少年读者从学校接收到此类信息的渠道较少,考虑青少年群体普遍的阅读场景,天文爱好者这类科普期刊应当承担起科技成果与青少年读者之间重要的桥梁角色,科技成果也应该成为科普期刊重要的素材来源。1.1 激发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青少年读者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特殊阶段,天文科普期刊可以结合他们已经掌握的新时期青少年科普期刊助力科技成果传播探析以天文爱好者为例冯 翀摘 要 在日常出版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路径,通过研究青少年校本课程的难度变化趋势调整科普内容的输出,用灵活多样的选题吸引读者,进一步增加科学示意图从而帮助读者理解晦涩艰深的天体物理过程,并尝试把天文科技最新进展与实际观测相连接,打通书面知识与动手实践的壁垒,使读者获得全方面立体式的天文科普信息。在传播我国最新天文科技成果的基础上,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建立起科技自信和民族自信,引导有志于天文研究的青少年读者投身天文相关领域的建设。关键词 天文科普;科普期刊;科技成果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322-0029-04DOI:10.16607/ki.1674-6708.2023.01.01720231(上)科技传播30科普实践基础数理化知识,以天文科技成果为亮点导入。相较于传统天文知识点的枯燥罗列和堆砌,新的话题不仅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度,还能正向引导他们关注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关注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天文爱好者作为一本月刊,具备每月呈现最新天文科技成果的可行性,而且流动的话题也更适合大部分青少年读者快速转移的兴趣焦点。用有趣的话题吸引读者,加之积极向上、难度适宜的具体内容,天文科普期刊要在保证准确、前沿的基础上,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导引,抓住青少年读者的心。1.2 推动天文科研事业发展天文科普需要科研资源的哺育,反之,良好的科普效果也能推动和促进科研工作。通过对一线科技成果的报道和解读,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最新科研进展,形成崇尚科学、推崇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这对科研工作者也是一针强心剂。对于读者群体主要是青少年的天文爱好者,良好的引导还能激励一部分读者在大学选择天文等相关专业,毕业以后从事天文研究工作,而最新的科技成果及科研进展也能在他们选择具体研究方向时提供必要参考。另外,科技成果的如实呈现也能保护天文科研人员的科普热情。目前存在部分网络科普内容追求噱头、歪曲解读科技成果,这在误导公众的同时,也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科普热情。所以天文科普期刊更应该占据舆论的主战场,用准确的声音为公众解读前沿进展。1.3 彰示天文学演进本质区别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天文学是基于观测的学科,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有时会为学术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随着观测设备与手段的不断更新,观测数据爆发式袭来,每次基于观测数据提出的新成果、新结论,往往都能改写或者细化之前的天文教科书。教科书的改版周期较长,但科普月刊却具有迅捷的优势。而且期刊每月刊登的天文科技成果,独立地看是一篇篇专业领域内的突破,宏观来说就是天文学学科本身向前发展的过程。这种动态的知识更新彰显了天文学不断发展、科学不断前进的本质。天文科普期刊持续传播最新科技成果,既能反映科学知识的实时更新,也能显示天文学不断成长的特色。2 天文科普期刊在传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1 严肃性与流量的博弈科普是科技成果难度降级式的推广,科普的效果也集中于难度降级后的产品质量,其中对于专业知识和内容的把握尤为关键。科技成果和前沿进展来源于科研资源,在将严谨、枯燥的科技论文素材转化为通俗易懂“白话文”的过程中,详略取舍和归类比方的每一步都涉及到对天文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深入理解。这就要求天文科普期刊在转化科技成果时需要配备天文专业素质过硬的编辑进行素材深加工,在精炼出科研过程的重要步骤、关键的科技成果亮点的同时,略去一些难度太大、过于艰涩的内容。这对作者与编辑的天文、文学素养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在当下流量为王的新时期,如何保持初心、坚守科学,在吸引青少年读者的眼球与保证科技成果解读妥当两者中达到完美的平衡,也是天文科普期刊需要不断实践探索的。2.2 时效性滞后的短板无所不在的媒体终端永不停歇地把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由于纸质刊物的排版及印刷周期等客观因素,导致科普期刊的响应速度要慢于各类自媒体。这个弊端无法回避,天文科普期刊编辑一方面需要调整传统的约稿、编辑、排版、印刷模式与周期,进一步缩短与电子媒体之间的时间差;另一方面也需要生产出区别于快消类电子媒体内容的优质科普作品,寻求差异化卖点。2.3 易读性的不断提升科普作品与读者之间的适配性是期刊编辑长久以来探索的问题。由于天文专业知识往往与人们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相较于生物、环境等学科来说,较难引发读者共鸣。如何将晦涩、抽象的概念和研究理论传递给读者,如何将复杂的科学大装置的原理及用途解释清楚,这些都是天文科普期刊编辑在进行科普内容处理时面对的棘手问题。只有不断拉近科普作品与读者间的距离,才能真正起到传播科技成果、宣传科学思维的作用。3 天文爱好者在科技成果传播中的实践3.1 长期视角,锁定前沿面对青少年读者的科普期刊,首先要定好前进方向才能引导读者构建科学的脑内知识树。天文爱好者编辑为具有天文专业背景和丰富观测经验的人员。通过长期跟踪科研发展动态,参加行业内天文学术会议,结交天文各领域领军人物等方式,编辑在具备了天文专业知识的背景下,不断与时俱进,厘清行业动态,深耕天文前沿领域,在心中构建出该领域内的学科发展路径。这为天文科普期刊编辑日常工作中的选题构思、寻找作者、制作专题科技传播312022 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及活动等定下了大方向,保证了期刊总体导向的权威性、专业性与前瞻性。通过深入学习了解最新科研成果的科学内涵,避免出现类似部分自媒体对科技成果的歪曲解读;通过对各类新兴科技成果重要性的正确判断,能对不同级别的成果进行恰如其分的宣传与报道;通过长期留意领域的发展动向,甚至能提前预估科技成果的释放时间,从而提前准备好背景知识内容及素材库。编辑在选题时,放眼全局、吃透古今,才能客观、准确地锁定天文发展前沿及方向。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许多线下会议及培训受到影响,但编辑充分利用线上资源,通过远程参会、线上采访等形式,紧跟天文热点成果,及时反映前沿进展。3.2 宏观把握,栏目引航近年来,关于科技成果的新闻报道无论从数量还是更新频率上相较于以前都有了质的飞跃。将所有的天文研究成果巨细无遗地刊登到期刊上既不现实也不科学。科普期刊的编辑可以有目的地通过栏目设定引导读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后的论文新闻作者将分为两类,一类是机器人记者,提供海量的、简单的、模式化的论文新闻;一类是人类记者,提供少量的、复杂的、个性化的论文新闻。前者是快餐,追求实用和服务;后者是精品,追求深度和品牌4。天文爱好者在进行科技成果传播时也进行了类似的区分与定位。天文爱好者共有 8 个常设栏目,“新闻速递”“前沿视点”“宇宙奥秘”主要关注天体物理学知识,“天象预告”“星空有约”是关于天文实际观测的指导与交流,“宇宙画廊”“天文杂谈”侧重艺术与人文的交叉,“奥赛专栏”则是针对有天文基础、愿意参加竞赛的青少年。编辑通过对各类天文科技成果的综合判断,将不同内容分配到各个栏目。“前沿视点”栏目针对的是需要详细解读的重大选题,一般为领域内综述、近期关注焦点、天文研究前沿,并且优先刊登反映我国在天文学研究和普及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选题。编辑会联系项目首席科学家等一线科研专家进行采访报道和专题撰写,每期 1 2 篇。该栏目的文章一般篇幅较长、难度较大,重点面向有一定天文基础、高阶的读者。“宇宙奥秘”栏目中 50%为基础天文知识,50%为天文科技成果介绍。后者约稿对象一般为专业天文研究人员,主要针对近期较热门、趣味性较大的选题,每期 2 4 篇。该栏目的文章篇幅适中,难度也适中,在介绍天文成果时,略去部分晦涩研究细节,补充相应基础天文知识,主要面向中阶的 读者。“新闻速递”栏目则简洁、直白,每期 8 10条近期快讯,字数在千字以内,只客观简述研究结论与梗概,主要针对需要快速获得天文新闻资讯的 读者。通过栏目宏观布局,在选题阶段就对科技成果排出梯队,既防止过多成果罗列,乱花迷了读者的眼,又合理分配了编辑力量,针对重要选题进行深耕,有的放矢效果更好。从“新闻速递”到“宇宙奥秘”“前沿视点”的栏目渐渐也与上文文献中提到的相契合,是从“追求实用和服务的海量、简单、模式化快餐”到“追求深度和品牌的少量、复杂、个性化精品”的角度转变。天文爱好者结合新时期的信息发布特点,通过栏目前期宏观类聚群分,搭建适合不同读者需求的平台板块。3.3 雕花刻叶,打造精品纸版的更新频率要比电子媒体慢很多,这虽然是劣势,但充分利用较长的生产周期,精心打造优质科普产品也赢得受众。天文爱好者近年来将主要读者目标锁定青少年天文爱好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运用青少年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生产天文科普作品。在保证天文专业性、文字优美性的基础上,响应国家号召,优先刊登我国重大天文项目、重要天文人物和重大天文事件等,力行传递正能量,激励青少年读者健康成长,不断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3.3.1 选题方向,灵活多样对于各类天文科技成果,避免千篇一律的科技论文翻译化处理。编辑深挖科学内涵及关键创新点,从繁杂的科研工作步骤中提炼出易于读者理解的逻辑或视角,利用不同的介绍方式和角度帮助读者消化这些最新天文前沿进展。如,2019 年第九期海子山上的宇宙线之眼,介绍了我国重大科技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作为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宇宙线观测站,该项目意义重大,但关于宇宙线及宇宙线观测的内容较为抽象艰涩。该文侧重从具象的观测站着手,以一线天文学家及工程人员的实际建设进度和经历引导读者了解这一重大科学项目背后深含的科学价值,辅以相关宇宙线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从科学及工程上全面地了解这一科技进展。2021年第十二期氢海行星:宜居行星新角色介绍了天文学近年热点话题系外行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首先利用系外行星充满想象力的生态环境吸引读者兴趣,然后结合我们所在的太阳系行星知识唤起20231(上)科技传播32科普实践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列举系外行星近几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