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_蒋飞.pdf
下载文档

ID:2731601

大小:1.95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乡村 振兴 战略 高校 创新 创业 教育改革 研究 蒋飞
北京教育(德育)2023.02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蒋飞1姜柳2(1.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2.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摘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对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的重大部署。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在于人才,大学生既是乡村振兴各类人才的储备库,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高等学校作为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存在培养理念落后、课程体系缺失、实践训练不足等问题。各地高校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更新人才培养目标、精细匹配教育资源、搭建多方合作实践平台、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彰显人才培养责任担当。关键词 乡村振兴;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7997(2023)02-0045-06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全党全社会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千秋基业,人才创造。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乡村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动力引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高校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发挥教育、科研、服务等全方位作用,为乡村振兴做好人才补给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和力量源泉。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指出,要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这既是党向新时代大学生发出的时代号召,同时也为当代青年学子实现自理论经纬45北京教育(德育)2023.02身价值提供了广阔发展平台,更为高校创新教育指明了目标方向。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我国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头等大事,更是当前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办学价值的必然要求。(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供给和保障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发展迟缓、农民经济收入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产业相对落后,而要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之所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既缺乏精通现代农业的大量科技工作者,也缺少掌握现代经济发展的优秀管理者,人才供给匮乏、无法充分保障,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不仅只是广大农民群众,更亟须掌握现代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蓄水池”,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供给和支持保障是其必须履行的时代责任。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既要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又要掌握现代化的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部分涉农专业大学生,更要精通现代化农业的系统理论。他们投身于农村生产实践,将有效地挖掘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潜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二)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顺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高校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应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要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坚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为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发挥重要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乡村建设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要以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理念为指导,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出发,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勇于扎根基层,为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做好各项服务。二、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些年,高校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工作中,仍处于初级或起步阶段,尚未构建出系统、成熟的教育体系。根据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要求,当前各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求存在耦合困境,在培育大学生乡土情怀、服务乡村建设和对接就业需求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与不足。(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的价值体现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方位多层次振兴。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共同书写和完成。鼓励愿意回到乡村并能长久扎根于乡村生活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是解决乡村发展瓶颈的首要前提。高校作为引领和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首先培养大学生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乡村文化是乡村民众群体生活智慧的重要结晶,它体现着一定地域、一定群体的集体精神和价值追求,只有不断激发大学生的乡土情怀,使其形成助力乡村建设的自觉,高校才能有效实现为我国社会发展持续输送人才的使命。就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高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乡土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意识重视不够。尤其是一些非农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忽略或缺少对乡村文化的融入,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和解读不多。拥有青春斗志的大学生,其创新创业的激情本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理论经纬46北京教育(德育)2023.02略存在着一定的共生关系,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对乡村文化覆盖面不大、延伸性不足、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客观上限制了大学生对乡村建设的参与和热情。(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乡村建设的服务贡献不大2018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并提出要“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为此,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部署“发挥高校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的重点任务。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科研成果的输出池,具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供给的独特优势。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尚未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服务地方建设、振兴乡村发展方面作用发挥有待提升。高校尤其是有些农业院校,并未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匹配,缺少有针对性、可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无法让大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感知到参与国家建设、服务乡村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要实现乡村发展全面振兴,不仅需要高校培养出涉农的专业型人才,也需要懂管理、懂科技、懂经济的综合型人才,但当前很多高校特别是非农院校,缺乏对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调研,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重视不足,使人才培养与乡村建设发展匹配不够。(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社会的发展实践不契合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着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当前,乡村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助力和支撑。大学生群体作为经济发展的新锐力量,高校在开展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加强对其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培养,不断激发其实践创造潜能,为适应并服务乡村建设做好储备。目前高校的创新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内容和方式等尚未完全做到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相契合。高校虽然目前都有开设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但设置较为零散,尚未体系化。再者,就教学内容和方式而言,大多数院校仍旧主要采用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的教育形式,甚至有些高校只是简单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举办成讲座或竞赛等,无法有效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价值。目前高校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凸显了其教育目的仅处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层面上,尚未更好地将教育与社会发展实践需求相结合,切实满足大学生对创新能力和创业知识的需求。三、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推进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更多懂农、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创新创业带头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最新部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对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意义深远。(一)以“课程思政”教育引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社会发展为目标追求,旨在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我国现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们仍面临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须全面振兴的重大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校要以崭新的培育范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贴近时代主题和现实要求。高校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出发,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另一方面,也要理论经纬47北京教育(德育)2023.02引导和增强大学生爱国、爱乡情怀的培育。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主动自愿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每年只占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能将个人的创业理想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的则更少。为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必须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更加明确和突出“课程思政”对大学生价值信念的引领。高校要培养大学生自觉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激发他们勇于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广袤大地,主动面向乡村就业、创业,充分发挥所学所长,以个人聪明才智为全面振兴乡村发展助力。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覆盖课堂、课下、实践等各项教学环节中,自始至终地渗透和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投身服务于祖国的建设事业,树立为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个人力量的强烈使命感。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不仅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更要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深入乡村,通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乡村创业典型案例的介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扎根农村、致力于乡村振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乡土情怀,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着落点。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个人发展空间,也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改革的教育工作者,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命题,教育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锤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把扎根乡村、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和追求。(二)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感召下,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于乡村创新创业,积极参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业,不仅能为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也能因其转变以往被动求职者而成为主动建设者的身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承担着培养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责任。为此,需要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锻炼和培养大学生具备判断市场行情、预估市场风险、应对市场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应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育评价等全方面多层次开发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体系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