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生动再现_刘昊.pdf
下载文档

ID:2731598

大小:1.23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乡村 振兴 战略 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生动 再现 刘昊
哈 尔 滨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第 期 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生动再现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刘昊(),男,山东莱阳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毕菁菁(),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蔡静(),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大连海洋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家治理视域下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辽宁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场域下北黄渤海渔村振兴模式的社会调查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刘 昊,毕菁菁,蔡 静(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摘要:国家要富强,农村需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发展下孕育的产物,是解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农村社会发展落后之间的矛盾,是运用长远战略眼光对未来“三农”发展正确把握和做出重大决策部署。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引领我们国家向着繁荣富强前进的思想源泉,充分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指导我国建设、改革和发展,以中国化的方式始终正确导引我们从艰难探索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现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质变,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融合,深层次、多维度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应用与结合。关键词:乡村振兴;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农业、农村、农民重视一贯理论作风的进一步彰显,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应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总纲领,在坚持、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有关三农问题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各省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循序渐进,推动农村历史性变革,最终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改革壮举。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的基础思想认为:“农业劳动的这种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因为一切劳动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产食物为目的的”,“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农业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部门,同时还是社会经济生产部门的基础构成单位,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正体现了党和国家认识到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具有关乎国民生计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推动粮食安全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造、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等问题在政策上为农业的“地基”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现代化思想认为:“一切现代方法,如灌溉、排水、蒸汽犁、化学处理等等,应当在农业中广泛采用。”而从小农业走向大农业是迫在眉睫的,其中,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在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同时,现代化思想还认为,农村是城镇化和新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二者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的支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壮大和进步升级,农业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信息量巨大,互联网互通的时代,现代的手段发展农业既适应了当前时代的潮流,也蕴藏着巨大的、可拓宽的农业市场发展空间。运用现代化的视角来看,旨在规划将农业与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的产业竞争力。DOI:10.16145/23-1531/z.2023.02.025哈 尔 滨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第 期 马克思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认为:“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用在农业上的全部劳动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必须是以为整个社会,从而也为非农业工人生产必要的食物,也就是使从事农业的人和从事工业的人有实行这种巨大分工的可能。”在大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农村释放出了一大批劳动力,成为了为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的廉价的后备劳动力资源。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从农民出发,旨在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并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助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实现均等化发展,逐步实现市民化,保障农村转移到城市劳动力的各项权益。马克思主义关于走城乡融合思想的研究认为:“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这个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它破坏了农村居民的精神发展的基础和城市居民的肉体发展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初期,主要是由于对农村资源的大量占有和无休止的掠夺,使社会分工进一步加速,城乡矛盾不断激化。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也逐渐化对立为融合,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发展背景的城乡关系中,着重推动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实施扶贫脱贫,实现农村全面、全方位脱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农民合作社,将生产与销售紧密对接,合理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和城市要素,从产业、人与环境、乡风乡俗、乡村治理、民生建设和农村改革等方面全面促进农村的建设,实现城乡最优化融合发展。二、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过程理论方法的体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有一定过程性,从其产生,再到发展,最终转化,都需要经历历史过程的演变。质量互变也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形态,而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体现出了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自然历史过程,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必不可少,质的飞跃势在必得。从 年起到 年连续的 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和渐进式推进发展,并且一年一个新气象,一年一个新发展,足以可见三农工作的量的积累上做出了充足的准备。直到 年 月 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聚焦发展农村的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国泰民安的根本性问题,提出把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接下来 年都在围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功课并落实。年我们也如期高质量完成全面脱贫的攻坚任务,并宣布消除欠发达地区绝对贫困。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启元年,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也换牌成立国家振兴局。标志国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视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为了进一步明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法律明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也予以公布,在 年 月 日全国人大上表决通过,并于同年 月 日起开始实施,该法律全文对在振兴农村的道路上应该朝哪走、如何走和跟谁走等重大系列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历经多年求索,厚积薄发,久久为功,这充分说明了实现农村复兴道路上过程理论的应用。全党和社会各界以及学术界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学习和实践,举全国之力聚焦乡村振兴。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规划也正在实现从量的积累到破茧成蝶的质变。三、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理论方法的体现对于社会系统理论来讲,世间万物都处于一个大的关系网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单独存在,整个世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社会的发展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原理,社会上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一个统一体,所以我们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片面地看问题,要统筹交错,系统地、完整地、全面地看问题,要有大局意识,最终实现最优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振兴乡村方面做出了很多重要论述和讲话,不断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这也从侧面显示出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发展农村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在统筹农村各个方面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制定好长期、短期目标,规划好顶层设计、基础奠定,并充分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统筹农村经济发展、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基层党组织各个方面的建设,做到农村真正全 哈 尔 滨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第 期 面、全方位的振兴,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撑。其次要从制度上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尽快完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工作,进行土地确权,保持稳定且长久不变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制度,除此之外,还要确保粮食生产绝对安全,加快土地有序、合法流转等,有利于全方位调动起农民搞经济发展的积极主动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全民皆兵的乡村振兴氛围,使乡村振兴深入人心,赢得民心,同时要继续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新型农业经济体制的建立。再次要注重在乡村振兴工作上的统筹性、全面性、协同性,尊重客观的发展规律,着重注意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好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到适度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河湖海就是金矿银矿的环境保护机制,加强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的治理和维护,推动农村整体人居环境的改善,努力打造一个道路新、环境优、空气净、绿化好的美丽和谐村庄,形成生态发展机制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意识,完善体制机制,使得农村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最后治理有效也是振兴工作中的关键一步,加强农村治理,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干部,形成合理的政策激励引进各类人才助力乡村建设,努力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断进取。四、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方法的体现在社会矛盾理论方法中,经过矛盾分析后对事物的客观规律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揭示了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问题看法要一分为二,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意识要着重树立,在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搞统一化、齐头并进,关键要分清主次矛盾,用前瞻性眼光发掘主要矛盾中的重点内容,稳中求进,把握关键,选对路,用对劲,确定农村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最终要在宏观上整体推进,微观上重点突破。要始终坚持党中央对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部署规划,加大财政资金向农业农村的投入,拓宽筹资渠道,进行要素的合理配置,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短板,切实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改变以往农村落后的样貌。农村想要富,必须有产业。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是解决乡村经济发展瓶颈期的重要环节,产业兴旺是排在总要求的第一位,要想产业振兴,就要做好乡村产业的“大蛋糕”,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分享乡村产业带来的红利,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技术到农村,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压舱石”的作用,所以农民想要富,产业必须强。五、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方法的体现对于“人”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中认为,在唯物史观考察创造者中,人们始终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由于其是在研究社会历史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揭示了“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也阐释了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角,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根本力量。因此,要明朗一个首要问题,乡村为谁振兴?是谁的振兴?谁去振兴?答案都是农民群众。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都要依靠人民去奋斗,最终的果实也由人民乐享。乡村振兴绝不是轻而易举、敲锣打鼓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说说笑笑就能到达的,而是靠广大农民奋斗出来的。所以首先要充分拉动群众的力量,凝聚广大村民,普及推广国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各级党委和县级政府要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政治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真正帮农民办实事,着力为农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清除障碍,创造良好环境,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其次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新型经营体制的形成,通过产业兴旺来吸引人才;健全激励体制,让年轻人“下的去,上的来”,利用好的人才激励制度吸引人才返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利用宜居的生活环境、便捷的生活条件吸引人才返乡。最后要使乡村振兴的果实让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所共享,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波及到农村,惠及到农民,汇聚广大农民群的力量,在党和国家的正确引领下,攻坚克难,在新时代中创造新的历史,完成新的任务,赢得新的胜利。六、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体现共同富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首先,从历史观来看,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共同富裕体现在物质生活的生产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