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申报
宣统
元年
甘肃
大旱
社会
应对
中心
继业
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收稿日期:2022-09-1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西北灾荒文献整理与研究”(16ZDA134);2022 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清代甘肃灾害治理的历史启示”(2022A-077);2022 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甘肃当代小说创作中的灾害书写研究”(2022A-078)。作者简介:杨继业(1970),男,甘肃定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灾害史。宣统元年甘肃大旱的社会应对以 申报 为中心杨继业(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人文教学部,甘肃定西 743000)摘要:宣统元年甘肃大旱的社会应对,申报 比其他文献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1)灾害持续三年,灾情严重;(2)官赈无力,宣告传统荒政在西北彻底衰落;(3)义赈不力,显示江南社会跨域救助受挫;(4)江南义绅、甘肃灾民和中央政府三方分别与甘肃政府之间的矛盾冲突贯穿了整个救灾过程。种种问题指向晚清甘肃政治生态的恶化,为后世灾害应对和社会治理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关键词:申报;甘肃大旱;江南义赈;政治生态中图分类号:K25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2)06-05107宣统元年甘肃大旱是清代西北最后一场重大灾害。这场救灾活动发生在清政府推行新政近十年的背景下,成为检验地方新政成效的“试金石”。但是学界未能足够关注,仅见张运君1、唐海宏2等分别从革命和文化的视角予以研究。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至九月,申报 持续报道甘肃大旱新闻,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以其为中心,复原灾害社会的基本情形,揭示救灾问题形成的根源,管窥清王朝覆亡前夜的地方社会面相。申报报道的焦点是劝办义赈。围绕焦点,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一、甘肃大旱的报道申报 灾害新闻报道的形式是将陈述灾情与劝赈结合在一起。新闻来源于灾害请赈区和非灾筹赈区。1.甘肃政府宣统元年四月十九日,申报 转载了朝廷上谕:甘肃连年旱歉,兰州、凉州、巩昌等府前年就已被灾,去年秋天更加严重,本年入春以来仍然干旱。碾伯县、会宁县及各土司先后报灾。现在粮少价昂,饥民哀号,牲畜大多饿死,著赏给帑银六万两,要求陕甘总督升允认真办理。3这是外界首次得知甘肃发生大旱,并且已经持续到第三年,中央政府开始拨款救灾。二十六日,升允向各省督抚发出协赈函电,声明灾区十多州县,灾民百万,现在库藏匮乏,也以哀鸿遍野、来日方长隐晦地指出中央拨款不敷赈济,因而请求各省督抚不分畛域救济甘民。4这份函电反映出甘肃大旱单靠本地政府和中央政府是无能为力的。五月初七日,护理陕甘总督、甘肃布政使毛庆蕃在发给上海商务总会义绅盛宣怀的电文中陈述了自己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调任甘肃途中所见灾情:从陕西出发,就听说甘肃皋兰等县久旱,陇东较轻,越往西越旱。行至安定县,沿途百姓纷纷拦轿具禀,有请赈济,有请借籽,有请缓征。灾区大概以兰州附近各地最为严重。5这说明光绪三十四年春间,灾情就已严重。二十四日,申报 刊登军机处的寄谕,要求新任陕甘总督长庚电告灾情,并表示朝廷无论如何都会命令度支部和各省权为协助。6六月十七日,申报 刊51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登了赴任途中的长庚给盛宣怀的函电,声称虽然自己对灾情还不了解,但是仍然迫切希望从广从速,设法筹赈灾民。7对此,盛宣怀回电,各筹赈公所因很久没有接到甘肃方面的灾情消息,造成劝捐懈怠;并建议甘肃援照他省赈捐奏奖成例吸引捐输。8十八日,长庚致电甘肃筹赈公所,希望该公所能够积极请求各省督抚大员在所属地方境内向官幕绅商及各善会募捐,所募资金由该公所代收转寄。9从四月到六月期间,连续三任陕甘总督向中央、他省和江南义绅与筹赈机构发出奏电函电,请求助赈甘肃。随四月十九日甘肃灾害新闻的报道,江南地区以江苏省上海县为中心的社会各界和慈善机构纷纷发出劝赈公启。2.甘肃筹赈公所甘肃筹赈公所是由陕甘旅沪商人刘定荣等临时组建,地址在上海望平街。四月二十三日,甘肃筹赈公所向在京陕甘官员、两江总督、江苏巡抚、陕甘总督分别发出电文,请求他们函电江南官绅协力援手。10四份函电说明义绅开始筹办捐赈,并希望得到相关官员的大力支持。此后,甘肃筹赈公所向社会各界不断进行劝赈。二十六日,发出面向社会的第一份劝赈公启。该公启在陈述灾情之后,揭露甘肃官员匿灾不报造成灾情恶化的罪行;还列举内乱可惧外患可忧的五种理由,认为急需义赈援助。11五月初六日,又向广东、香港各慈善团体发出劝赈。12二十四日起至六月二十日止近一个月内,共七期刊登同一份劝赈公启:“甘肃三年不雨,牛马饿仆,人自相食,如此巨灾为近百年来所未有。哀哀甘民,其何以堪!伏望海内外仁人君子解囊相助,以拯此无告之民,同人当百拜以竢。”13甘肃筹赈公所成为在上海劝办义赈比较踊跃的一个重要组织。3.上海戏剧界劝赈甘肃大旱中出现一股新的力量,即上海戏剧界。五月初八、九、十连续三日,新舞台以甘肃旱灾为题材排演新戏 甘肃旱荒 进行劝赈,戏价照夜戏价目并将全部所得用作甘肃赈捐,同时也邀请甘肃筹赈公所诸君到场监视。14初八至十一、十五、十六等六日,春桂戏园也以甘肃旱灾为题材排成新戏 甘民泪 劝赈,以所售戏资助赈甘肃。15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戏剧界能够义演劝赈,五月初十日的 申报 发表特别评论,高度赞扬戏剧界为“侠哉伶”,号召大家赶快看戏捐赈。16十八日起,新舞台再次刊登五期演戏劝赈广告,戏资仍然全部作为赈资17。同日起连续三日,中国青年会大奇观上演剧目劝赈筹资,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捐赈者,表演与新舞台、春桂戏园不同的节目,“客串(甘)(赈)(谈)、中西(女)(士)作乐唱歌、独演(恢)(谐)(术)”18。二十六日,同庆戏园发出上演 二桃杀三士 剧目劝捐,为方便众人设立了多个售票处。19上海戏剧界为了劝得更多赈资,各出新招,演出水平高,宣传力度大。20同时,其义行在上海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4.上海其他行业、慈善机构与个体其一,医药。五月十四日,上海四马路五洲大药房发出售药劝赈广告,凡在活动日购买该药房人造自来血药品者,售资全部用作甘肃赈款。21其二,出版。五月二十七日起至六月初二日止,繁华社、嫏嬛社抱着多售一券即多活一命的想法,在 申报上共五期刊登劝赈广告,并设立多处售票处。22此外,上海当地的 新闻报 等也在自己的报纸上报灾劝赈。其三,金融。六月初十日,无锡钱业同人进行劝赈,为此设立筹赈会,推举专门职员负责其事,身先为倡筹垫洋一千七百元汇解灾区。并在十三、四、五等日,与同庆仙戏园合作,演戏三天,戏资除给演员食用开支外,所余全部助赈。23其四,善堂和个体。五月二十三日,沪北广益善堂刊登代募甘肃旱灾赈捐公启。24由于戏剧等行业劝赈、社会各界捐赈,悲悯灾民之心相互传递和影响,一些个体也纷纷参与到劝赈救灾的活动中来。其中尤以署名“东吴”的作者具有代表性。四月三十日,“东吴”在 申报 发表文章,分析了甘肃自救有“八难”、关系有“二巨”,提出速办急赈救目前、以工代赈谋将来的救灾思路,具体实施筑道路、兴实业、修铁路三条工赈方式。25这份劝赈公启,以发展眼光和进步思想,在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大背景下分析义赈甘肃大旱的必要性,并顺应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将眼前救灾和长远建设、义赈和投资结合起来,劝导各地绅商前往甘肃救灾。5.北京朝官鉴于上海成为劝赈救灾的中心,而北京反倒没有,不免贻笑他省。因此,庆亲王奕劻先是捐银五千两,接着在五月二十九日发出劝赈:与其他诸王商议拟设甘肃赈捐局,凡是京城内外好善之人可以就近交纳捐款,不论多寡一律收入,每满千金即刻汇往灾区。26京城权臣也举办了劝赈活动。通过 申报 灾害新闻可以还原出大旱的基本情形:光绪三十三年(1907)就已发生,持续到宣统杨继业:宣统元年甘肃大旱的社会应对52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元年时,灾情仍然严重;重灾区主要在兰州、巩昌、西宁、凉州等府的十三州县,饥民百万,生活无依。并从其他文献得知,元年五六月间才得雨水,补种秋禾,九月才有收获;从六月到九月,局部地方如秦州又发生了史上罕见的水灾,七月间一度又旱。27所以,灾情到元年九月才真正结束。灾情初始,升允无力救灾,也畏威不言、匿灾不报,等到灾情恶化不可收拾之际,迫不得已才向中央报灾且漏报不全,并请求他省协助。旱灾源自自然,但灾情加重的原因是升允的不作为。虽然中央拨款,但杯水车薪。官赈,从甘肃政府的无力到中央政府的不力,已经宣告传统荒政在西北彻底的衰落。因为此后的几场西北灾害救助,都是朝廷对早已无法交纳和拖欠的赋税以救灾的名义蠲缓而已,实际上于民无补、于灾无救。二、江南的捐赈灾害新闻的报道与劝赈,引起了江南社会的广泛呼应。与甘肃政府截然不同的是江苏省上海县绅商及社会各界,在名为财物富庶、商贾辐辏,实为经济疲软、捐赈弩末的困难情形下,仍然尽力捐赈。为了保证广大义士的捐资落到实处,申报 和其他报刊承担了征信录的发布。征信录真实地记录了江南社会的捐赈情况。1.征信录的内容征信录是在晚清兴起并流行的一种有关经手公益款项收支情况的报告书。“究竟收了款,就登在报上,年年还有征信录,未必可以作弊。”28用筹赈者的话来讲,就是收到捐款以后,掣给收照,登诸报端,以扬仁风。申报 发布的征信录,除本馆协赈所的以外,还有其他各种组织和私人的。首次发布是在元年五月初十日,最后一次是在八月二十日,期间共发布六十多条。各家各条征信录的内容结构基本相同,由征信录名称、发布日期、捐款者姓名及币种数额、捐赈意向、赈款募集途径、合计总额以及发布者署名等要素组成。征信录详细地记载了捐赈信息,让捐赈者及社会公众有目共睹、明晓放心,完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防止了捐赈遗漏、款额失真等问题,既尊重了每位捐赈者,又让他们的爱心得以褒宣。2.捐赈的基本状况大量具体的征信录真实透明地反映出了江南社会捐赈的基本情况。第一,募赈者有三种类型。一是临时性专设组织,如甘肃筹赈公所、申报馆协赈所、新闻报协赈所、舆论时事报馆协赈所。二是常设组织兼办义赈,如商会性质的上海商务总会;善堂性质的上海同仁济、广益、溥仁、广仁、保赤善会;商铺性质的苏州顺康庄、永豫庄、协源庄、上海德发洋行;金融性质的大清银行;行业性质的新舞台、春桂戏园等。三是热心慈善和公益的私人。募款最多的是上海商务总会,总额不少于十万两。申报馆协赈所募款也有二万多两。第二,捐赈者广泛、款额多少不一。捐赈者以个人身份而言有市民、官员、商人、学生、职员、工人(包括女工),以组织身份而言有商会、善堂、铺号、银行、洋行等。捐款数额多少不一,以洋为例,从一元到千元不等,多为十元以下,千元以上较少,最大的个人捐款是庆亲王奕劻捐银五千两。盛宣怀两次请求甘肃政府援照前例奏请奖励制度,但一直未能举办,所以激励不强,大额很少,总额不多。第三,捐款币种名目杂乱。有库平银、漕平银、湘平银、关平银、规元、大洋、小洋、英洋、墨洋、龙洋、票洋、铜洋、铜小洋、钱,等等,五花八门,另有少量实物,反映出捐赈各随其便,各尽其能。这种现象也间接反映出晚清国内市场货币不统一,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从中可以了解晚清衰落的一个金融原因。第四,捐款总额不明。未见各家义赈机构募款最后的总额合计,也未能从其他文献了解到义赈所有的捐款总数。由于晚清市场上各种货币并行、各地各种货币之间兑换比例不统一,所以难以全部以银两标准进行折算。但从 申报 报道上海与甘肃往来的关于汇款查收函电中反映的数额要高于征信录数额,且从中可以大略估算,江南义赈款项和他省政府协赈款项两项合计至少在二十万两。再加上中央拨款六万两,三项款项在二十六七万两左右,对于百万饥民而言,杯水车薪,功效甚微。第五,捐款送达灾区有两种途径。主要是经募捐组织直接或转交甘肃筹赈公所等机构,通过钱商票号,如蔚丰厚、协同庆、义善源庄等汇解灾区,票号收取百分之一点四左右的汇费29。其次是由前往灾区查灾散赈义绅携带。第六,捐赈出现新变化。与前两次江南义赈陕西大旱相比较,此次的变化是先行筹垫。因甘肃久旱且重,上海商务总会、申报馆协赈所等机构急人所急、救民如救火,有时会自己先筹垫部分银两53第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