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文科
背景
文化遗产
学科
文物
科学
技术
董文强
59 2023年第2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文科背景下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模式初探以文物科学与技术为例董文强杜昱民孙旋璐摘要:通过文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方式推动知识体系创新的新文科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积极探索。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事业的深入推进,在新文科背景下通过多学科联动探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新学科、新方向,已成为新时代学科建设发展的典型范例。面向国家新文科建设和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重大发展战略需求,西北工业大学正在探索“文物科学与技术”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模式,具体表现为:聚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目标、明确交叉学科发展新方向、构建一流教学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旨在更好服务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伟大事业。关键词:新文科;交叉学科;文化遗产;文物科学与技术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23)02-0059-07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防特色高校新文科建设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2021030010);2022年度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文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2022JGWG10);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基金项目“基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方向的文化遗产学培育路径探究”(21GH031112);西北工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基金项目“新文科的内涵及建设路径研究以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为例”(0201021SH0302011)作者简介:董文强,男,山东莱州人,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文物科学与技术;杜昱民,男,陕西宝鸡人,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土遗址保护、明长城建筑布局;孙旋璐,女,山东文登人,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新文科建设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而提出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新理念。1近年来,通过文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方式推动知识体系创新的新文科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2新文科建设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珍贵财富,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3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事业的深入推进,通过多学科联动解决文化遗产领域重要问题日益成为国家意识和社会共识。对文化遗产开展研究不仅需要利用各种自然科学的分析技术和检测手段来研究文物的性质、化学组成,探讨文物病害原因,研究保护文物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同时更需要历史、考古和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和修养以探究和挖掘文物自身所蕴含的极高价值及相关人类活动信息,充分体现了文、理、工科等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学科特征。4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探索建设文化遗产新兴交叉学科,成为新时代学科建设发展的典型范例。面向我国新文科建设和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西北工业大学在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特色理工科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工、理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文化遗产研究院,并培育设立“文物科学与技术”新兴交叉学科。文物科学与技术将成为新文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学科增长点,符合国家交叉学科建设和文化遗产领域人才培育重大战略需求。目前,西北工业大学正在逐步探索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模式,具体表现为聚60董文强杜昱民孙旋璐:新文科背景下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模式初探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目标、明确交叉学科发展新方向、构建一流教学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旨在更好服务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伟大事业,从而为构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理论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贡献。一、建设文化遗产交叉学科的迫切性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天津联合召开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提出: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5作为“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其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从而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6新文科建设提倡弱化学科边界,持续推进以服务国家、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汇聚与人才培养,同时借助现代科技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将更好地对科技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阐释和回应,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由此可见,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而交叉学科评价作为重要的决策支持机制,与新文科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息息相关。近年来,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文化遗产领域研究亟须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文、理、工科等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学科特征。8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他指出:“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要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能力。”10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迅速。对文化遗产开展针对性研究,不仅对传承中华文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培养国民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具有深刻意义。11因此,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中探索新学科、新方向,不仅是历史赋予的重要责任,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求。12目前,国际上有英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 100 余所高校培养文物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人才,文物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利用科技手段支撑、引领文物保护利用,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和策略。相对于国外高校,国内已有90余所高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阶段开设考古文博等相关专业,其中44所高校设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5所高校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内20余所高校依托考古学、历史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招收文化遗产方向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如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大学等传统文科强校,主要在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学科体现文物保护建设方向。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不少工科强势高校进军文物保护领域,例如,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借助其优势工科开展交叉领域研究,按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方式招收文物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研究生,形成其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交叉特色,增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影响力。然而,国内在针对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方面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我国在文化遗产领域虽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与我国庞大的文物数量相比,整体研究水平有待加强,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迫切需要在文化遗产领域建设交叉学科;二是现有的文物相关专业大多设置在历史学门类,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课程设置缺少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方法与实验课程,未形成完备的文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严重制约了文物事业的长足发展。61 董文强杜昱民孙旋璐:新文科背景下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模式初探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加强文物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建设,开展文物科技创新研究。”13为贯彻国家的重要要求,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与科研引领作用,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遗产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目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增设文物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力求解决文物保护领域中人才培养和关键科学技术等问题,进而全面推动国家新文科建设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长足发展,并履行文化传承创新的大学使命。二、“文物科学与技术”学科内涵及建设模式文物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在我国推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发展新文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通过科技手段来揭示文物的材料与工艺价值、保护文物的本体、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文物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内涵是指在文物的探测、发掘、保护、利用、传承等全周期中,应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物理、化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对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技术、文物数字化技术、文化遗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与利用的交叉学科。文物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以文物的“探测发掘、价值认知、保护传承”为主要内容,其涉及的核心理论为文物物理化学、文物价值理论、文物保护修复理论、文物信息与数字化。文物科学与技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源出于历史学(考古学),但其研究对象多元化,所涉及的方向更为广泛。该学科与工学、理学和管理学等联系紧密,交叉学科属性更为显著,相关支撑理论包括材料物理与化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决策与对策理论等。文物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物及现代文化遗存,另一类是用于文物研究和保护的科学理论与技术。针对文物及现代文化遗存研究,主要围绕文物研究和保护领域的基础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展开,利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物及现代文化遗存进行探测、发掘、保护以及后续的传承利用,开展文化遗产领域的原创性科学与技术研究,以期不断拓展其学科内涵和外延。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围绕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重点发展和布局领域,以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研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西北工业大学正在积极探索“文物科学与技术”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模式,具体表现为:聚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目标、明确交叉学科发展新方向、构建一流教学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一)聚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多学科特色优势,积极推进文、理、工科等多学科交叉。建设文物科学与技术新兴交叉学科是在发挥西北工业大学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材料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以考古、信息技术、管理等学科为引领,旨在完善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与利用理论与知识体系,形成我校新文科交叉学科体系重要部分,同时又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设立交叉学科的重要创新和发展。该学科秉持新理念、确立新使命、赋予新内容、运用新方法,不断加强学校理工文管学科的交叉创新能力,是学校新文科建设与改革实践的重要举措,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贡献力量。14推进多学科交叉融通模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文物工作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以文物文化历史价值为核心,文物科学与技术建设将形成涵盖文物考古学、文物本体材料与保护技术、文物活化利用以及文化遗产管理整个完整体系。15通过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同考古学、历史学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文物科学与技术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专业平台”全方位建设与发展,进而全面提升文、理、工科等多学科交叉渗透与科研创新能力。(二)明确交叉学科发展新方向面向我国新时代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战略需求,文物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下设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技术、文物数字化技术、文化遗产管理等四个二级学科:科技考古包括考古勘探技62董文强杜昱民孙旋璐:新文科背景下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模式初探术、遗迹遗物科技分析;文物保护技术包括文物材料科学、文物保护技术与理论、预防性保护技术;文物数字化技术包括文物信息感知技术、文物智能交互与展陈;文化遗产管理包括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文化遗产政策管理、文物风险管理。第一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