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建构
大思政
育人
体系
困境
路径
吴静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江苏省 年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路径研究”(编号:)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吴静(),女,江苏盐城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第 卷第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月 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困境与路径吴静(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摘要: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的,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中心环节,坚定政治立场作为内在要求。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主要受到来自社会、网络及实践方面的挑战,必须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浸润学生心灵、创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以拓展路径,借助新媒体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新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从而筑牢“大思政”育人体系工作防护网。关键词:新时代;“大思政”;育人体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是党的教育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大思政”育人体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是党领导的教育事业日渐成熟的体现,能否做好这项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习近平指出:“大思政课 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大思政”育人体系能够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育人优势,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同向同行。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时代要求和结果,也是高校不得不面对并解决好的重大时代课题。领悟“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核心要义、指明其建构的现实困境、探讨其具体的实践路径,是新时代实现“大思政”育人体系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要求。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经上升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育人目标。新时代“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建构不仅有助于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更有助于引导学生厚植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赋予了新时代“大思政”育人体系丰富内涵和多角度阐释。坚持立德树人是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根本目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提高高校师生文化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的新型教育。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崇高的政治觉悟与道德品质,积极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并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全方位、宽领域发展的人才。因此,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必须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的。一方面,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立德树人的精神教育,以激励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开拓美好新局面,以更高的道德追求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要号召大学生将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坚守道德底线作为终身必修课。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供了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大学生控制内心的情感倾向,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责任和思想意识,积极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并对真善美有清醒的认知和深邃的洞悉。此外,还要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DOI:10.16279/34-1214/z.2023.01.020文化中不断汲取加强道德修养的营养。习近平指出:“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陶冶道德情操、不断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坚定理想信念是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中心环节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高校大学生具有远见卓识的表现,也是其精神支柱,要把这种理想信念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深度融合,就必须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这也意味着要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大思政”育人体系建构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断面临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严峻挑战,只有在理论上保持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发挥“大思政”育人体系的作用。对青年大学生而言,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要在实践中探索加深对真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培育在政治上、思想上靠得住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尤为重要。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必须要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大学生只有自觉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及时清除思想“灰尘”,才能真正发挥“大思政”育人的作用。坚定政治立场是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内在要求立场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政治问题,是大学生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反映到具体行动上,还必须反对和纠正各种错误倾向。因此,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也要求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华优秀传统义利观、责任观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能够增强他们“以他人为本”的政治立场,激励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发挥主观能动性,高瞻远瞩,增长才干,锲而不舍,本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正确坚定的政治追求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担负起国家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托。同时,“大思政”育人体系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进步,但不能因为眼前的成就洋洋得意,依然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现阶段,社会思潮多元化,西方民主理念、自由价值观伺机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悄然蔓延。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段,大学生是整个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必须要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西化”的手段大量充斥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弱,容易受到表象蒙蔽,误入迷途,动摇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上述种种情况,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是否坚定,关系着其在思想上是不是跟党中央能保持高度的一致,关系到“大思政”育人体系建构的最终效果。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困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在育人方面作出努力的成果逐步彰显。与此同时,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自主性、可塑性等特征,受社会环境变化、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等变量因 素的冲 击,高校文化育人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社会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产生冲击新时代的社会条件已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经济利益分配中出现的矛盾等一系列难题给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带来挑战。一方面,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带来严峻考验。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日趋合理及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同样提出了要求。在这种环境变化下,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能够妥善处理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功利化倾向,更加盲目追求自身眼前利益,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对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产生现实冲击。另一方面,精神生活领域的变化对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环境的变化也随之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是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动力,而社会实践的发展必然带来诸多精神因素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领域,致使一些大学生在精神生活领域里出现了不健康的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第期心理状态,形成了“拜金主义”“物质至上”“消费个人主义”的错误价值取向。这些问题正是社会现实问题在大学生头脑中的折射,因而对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同样有直接影响。网络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产生冲击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化大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对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产生冲击。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时代,伴随着良莠不齐社会思潮地涌现,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和选择性显著增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早已由“被灌输”转向“自由猎取”。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受到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如:部分大学生过度热衷于西方国家的服饰、音乐、电影、节日、动漫、书籍等,而对中国本土的文化选择性地忽视和轻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新时代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其虚拟性与开放性呈现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对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习近平指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交的“主阵地”。在自媒体平台,大学生用户群体活跃程度高,能够熟练地运用自媒体平台表达想法、发起讨论和与他人互动。但是,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部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的言论日趋片面化,对于舆论事件,他们只关注事情的表象,缺乏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对社会偏见有一定放大。例如: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新冠疫情的不实新闻”“高考多名学生集体作弊”“当前中国粮食短缺”等谣言时,盲目相信并转发,缺乏基本的解读和评判能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对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产生一定影响。实践方面: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依旧存在诸多短板新时代,高校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这对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依旧存在诸多短板,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内容看,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只有根据教育对象不同,提升教育内容针对性,才能提升教育成效。目前,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基本调研工作不足,导致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主题内容层面出现了认知偏差,不能照顾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做到有的放矢,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中,发现“刷课”“代课”现象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使“大思政”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发挥不足,致使部分大学生无法加强道德修养和端正价值判断。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仍然存在着教育内容较为陈旧的问题导致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无法契合当前大学生需要提升的素质修养,不能结合时事热点、难点,无法激起大学生的共鸣。此外,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过程中,丰富的载体和形式是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条件。当前,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过程中,更多是采用单纯的说教模式,未能充分认知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性,不能满足目前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在教育方式、方法及技巧方面体现出的仅为单方面灌输,对大学生没有起到真正的锻炼和培育效果。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的路径新时代“大思政”育人体系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政课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高校校园文化、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传播媒介及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探讨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浸润学生新时代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有担当、有作为的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校园文化是新时代“大思政”育人体系传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大思政”育人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能力,实现高校思政育人和校园文化协同创新。以师生发展和进步为出发点,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一方面,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人文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而且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讲座等活动,将“大思政”育人课堂延伸至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