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
海洋
空间规划
分区
适宜
研究
大连
新区
金柱
第4 5卷 第1期2 0 2 3年 2月海 洋 湖 沼 通 报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fO c e a n o l o g ya n dL i m n o l o g yV o l.4 5 1F e b.,2 0 2 3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分区适宜性研究 以大连金普新区为例高金柱1,张坤珵2,3*,何广顺1,田士政4,赵雨寒5(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 0 0 1 7 1;2.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军事教学部,山东 青岛2 6 6 1 0 0;3.广西科学院 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5 3 0 0 0 0;4.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 青岛2 6 6 1 0 0;5.高密市高级技工学校,山东 高密2 6 1 5 0 0)摘 要:我国目前海洋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国家、省级角度出发进行区划与规划,选择省级管辖海域以及大范围的重点海域进行区划,但在小尺度、精细化的海洋空间规划上,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本文借鉴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构建适用于小尺度海洋空间的分区适宜性评价方法,将海洋空间分为“三区一线”(海洋生态空间、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建设用海空间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并以大连金普新区为例进行验证,提出合理的大连金普新区海洋空间规划方案,为区域海洋综合管理工作提供策略指导和管理参考,并为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的分区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关键词:海洋空间规划;海洋功能分区;适宜性评价中图分类号:P 7 4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3-6 4 8 2(2 0 2 3)0 1-1 6 4-1 0D O I:1 0.1 3 9 8 4/j.c n k i.c n 3 7-1 1 4 1.2 0 2 3.0 1.0 2 2引 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海洋空间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受到高强度甚至高负荷的开发利用,但在以往海洋管理中,海洋空间与资源没有很好地予以优化配置,造成了海洋自然资源与空间资源大量流失,导致其开发利用需求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日趋尖锐。究其根本,是缺乏对海洋空间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以及未全面地摸清海洋空间本底条件,只做到了广而泛的国家层面海洋空间规划,未做到小而精的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而分区适宜性评价是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合理制定和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在小尺度分区研究方面,西方学者着重于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空间规划分区研究。如G i l l i-l a n d1-2(2 0 0 8)研究制定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方法和步骤。S h u c k s m i t h3等(2 0 1 4)以生物分布的地理信息等要素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出各类空间划分的边界与范围。M a r y(2 0 1 6)4探讨了海洋空间规划(M S P)在空间多尺度管理和环境管理中的优势。相较而言,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是理论与技术方法最为成熟的海洋空间规划,国内学者以此开展了相关分区研究。何广顺5等(2 0 1 0)提出综合考虑海洋自然地理、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行政区划等区域特点为要素划定海洋主体功能空间评价单元。颜利6等(2 0 1 2)通过海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周连义7等(2 0 2 1)重点分析大连用海活动之间以及用海活动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冲突性和兼容性,初步划定大连海洋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并制定管制规则。总体来说,我国海洋空间规划注重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逐步由大尺度、高层次的海洋空间性规划向精细化、中小尺度、中低层次延伸。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2 1 D S H J 1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 0 2 1 1 3 0 1 1);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合同编号:G X K L HY 2 1-0 4);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 0 2 0 0 1 0 0 1)第一作者简介:高金柱(1 9 8 8),男,山东人,理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空间规划、评估及海洋经济。E-m a i l:6 3 0 8 2 6 6 4 9q q.c o m*通信作者:张坤珵(1 9 9 0),男,天津市人,理学博士,讲师,从事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研究。E-m a i l:z k c o u c.e d u.c n 收稿日期:2 0 2 1-0 3-2 81期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分区适宜性研究 以大连金普新区为例1 6 5 2 0 1 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明确建立包含海洋在内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8,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海洋空间规划分区方面主要面临三个主要问题:(1)海洋生态环境本底与空间地理发生变化。尽管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生态破坏与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止,但重点海湾海域污染仍较为严重,逼近海洋空间资源承载能力上限,近岸空间地理变化显著。由此造成现行海洋功能区划分区与当前陆海边界不对应,生态重要性与脆弱性需要重新进行评估,识别丧失基本生态功能的部分生态空间、高污染风险区域等。(2)近岸空间利用效能低下,行业用海矛盾突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向高效可持续逐步转变,但仍然存在近岸海域开发呈明显过度、近海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海洋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意味着原有海洋功能区划的分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即使按照区划更加严格实施用途管制,但分区的空间容量、布局等无法保障行业用海发展与新需求,行业用海矛盾难以彻底有效解决。(3)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海洋空间分区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原海洋功能区划等涉海规划是基于当时的海域本底与发展现状进行分区,一方面无法满足新时期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关系的新要求,如 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 明确提出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要求。另一方面原海洋功能区划分区方法不能满足基于“双评价”的规划分区技术要求,同时“双评价”中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缺少海域相关评价内容,且在小尺度海洋空间应用上仍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借鉴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9,构建适用于小尺度海洋空间的分区适宜性评价方法,旨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海洋空间规划技术体系。并以大连金普新区为例,基于区域生态本底与发展特点,开展地区分区适宜性评价,划定了海洋空间规划“三区一线”分区方案与具体功能分区布局,提出分区管控要求。1 方法研究1.1 海洋空间分区适宜性评价海洋空间分区适宜性评价是在借鉴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三类功能的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针对海洋自身特点,通过基础数据处理、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评价单元计算与定级等过程1 0,最终确定管辖海域的海洋生态空间、建设用海空间、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同时结合分区判定标准,明确“三线一区”分区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海洋功能区划、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区域现状与发展需求,明确小尺度海洋空间分区体系(表1),研究提出海洋功能分区的具体布局。表1 小尺度海洋空间分区体系T a b l e1 T h es y s t e mo f s m a l l-s c a l eM a r i n es p a c ez o n i n g海洋生态空间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游憩用海区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渔业用海区建设用海空间交通运输用海区矿通信用海特殊用海区预留区海洋生态空间指具有海洋自然属性,以承担生态服务、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为主体功能的海洋空间。建设用海空间指以承担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海洋开发建设活动为主体功能的海洋空间。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指海洋环境质量较好,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可用于海水产品、海洋生物医药原料等供给的海域。主要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和捕捞生产等渔业利用为主要功能导向的海洋空间,包括海洋水产品增养殖、海洋牧场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空间。1.1.1 分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从海洋空间分类与区域海域条件角度,根据各空间不同属性与特点,借鉴“双评价”指标分类1 1,构建分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1 6 6 海 洋 湖 沼 通 报2023年表2 海洋空间规划分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T a b l e2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s y s t e mo fM a r i n es p a c ep l a n n i n gz o n i n gs u i t a b i l i t y评价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海洋生态空间(G 1)海洋生态系统(A 1)生态重要性(B 1)对受保护海域重要性、海洋典型生境保护重要性、海洋地形地貌保护重要进行综合评判。海洋生物多样性(B 2)H*=-si=1pil o g2pi,Pi:第i物种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s:物种总数1 7。生态环境健康状况(B 3)C EHi n d x=piI NDXi,I NDXi为第i类指标健康状况,P为评价指标类群数。海洋生态环境评价(A 2)海洋环境承载指数(B 4)符合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的海域面积/海域总面积。海洋生态承载指数(B 5)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海洋环境质量(A 3)海水水质(B 6)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B 7)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生物质量(B 8)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建设用海空间(G 2)海洋空间资源评价(A 1)岸线开发强度(B 1)PA=lm BqB+lm TqT+lm GqG+lmHqHl总,l总为海岸线总长度,lm B、lm T、lm G、lmH分别为围塘坝岸线、防护堤坝岸线、工业与城镇岸线、港口码头岸线,qB、qT、qG、qH分别为四种人工海岸类型对海洋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赋。海域开发强度(B 2)PE=ni=1(Sili)S,n为海域使用类型数;Si为第i中用海类型的面积;S为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总面积;li为第i种用海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资源环境约束条件(A 2)海域开发利用潜力(B 3)采用岸线资源利用潜力与滩涂资源利用潜力作为评价指标,选取两者最小值。D1 1=1-Lr+LpLz,Lr为已开发利用岸线长度;Lp为海洋类保护区内的岸线长度;Lz为岸线总长度。D1 2=1-Sr+SpSz,Sr为已开发利用滩涂面积;Sp为海洋类保护区内的滩涂面积;Sz为滩涂总面积。围填海存量资源(A 3)-存量围填海资源=围填海造地成陆面积-为围填海项目用海确权面积。交通优势度(A 4)距居民点距离(B 5)距港口距离(B 6)距道路距离(B 7)离岸(岛)距离(B 8)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建设用海空间各类交通因素的重要性,取值居民点距离0.1、各级道 路距离0.2 5、各级 港口距离0.3 5、离 岸(岛)距 离0.3。确定交通因素距离评价单元的网格中心点的距离,采用极值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得出评价单元与交通因素的相对距离。海洋灾害风险(A 5)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等级(B 9)海冰灾害风险区划等级(B 1 0)海浪灾害风险区划等级(B 1 1)海平面上升风险区划等级(B 1 2)海啸灾害风险区划等级(B 1 3)海洋灾害风险评价=M a x(风暴潮灾害风险,海冰灾害风险,海浪灾害风险,海平面上升风险,海啸灾害风险)。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浪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1期小尺度海洋空间规划分区适宜性研究 以大连金普新区为例1 6 7 续表2评价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G 3)海洋渔业资源评价(A 1)海洋渔业资源承载指数(B 1)F=F10.6+F20.4,游泳动物指数(F1)、鱼卵仔稚鱼指数(F2)。F1=E S+T L2,E S为渔获物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