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疫情期间财税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_孙海燕.pdf
下载文档

ID:2730936

大小:2.04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疫情 期间 财税 政策 地方 经济发展 影响 分析 海燕
1182023年2月 商展经济DOI:10.19995/ki.CN10-1617/F7.2023.04.118新冠疫情期间财税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孙海燕(海阳市税务局 山东海阳 265100)摘 要:新冠疫情的出现对国内国外经济均造成不小的打击。“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需要贯彻中央指示,关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财税政策给予优质企业产业支持,可以为区域经济建设注入活力,成为地方税源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基于税收维度分析地方经济在新冠疫情下的发展情况,针对当前财税举措存在的问题,给出应对举措,以供参考。关键词:新冠疫情;税收视角;地方经济发展;应对举措本文索引:孙海燕.新冠疫情期间财税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展经济,2023(04):118-120.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新冠疫情期间,社会经济运行模式遭到不小的冲击。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一方面需要根据新冠疫情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降低因新冠疫情蔓延而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新冠疫情时期税收政策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内容。1 新冠疫情时期国家推出的财税举措新冠疫情改变了大众的生产与消费习惯,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家为了有效地应对新冠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与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行政措施。力求通过较为灵活的政策和管控机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社会各类经济活动恢复正常运转。1.1 加大政府采购新冠疫情期间,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与新冠疫情相关防控物资的采购力度,力求尽可能地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物资,也为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尤其是在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建立了以政府为主体的集中物资采购方式,且严格把控物资采购的相应审批程序,对物资进行严格管控。1.2 提供财政补助新冠疫情期间,对防疫一线医务人员的补贴、感染新冠疾病患者的医疗救治、医院防控物资采购、困难家庭重要物资存储等,这些均是国家针对新冠疫情出台的一系列财政补助措施。部分地区还由政府出面,为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进行了相应的财政补贴,其目的均是为了充分利用政府的相应补助措施,帮助相关行业和人员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1.3 推出财政贴息因新冠疫情影响,对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的基础上,中央财政给予贴息支持,可按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享受财政贴息政策,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贴息期限不超过一年。这是政府提出的新政策。对于新冠肺炎感染群体,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其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延长贷款偿还时间,相关群体享受到了国家财政贴息政策。1.4 增发特别国债在新冠疫情期间,国家以宏观调控经济的方式,力求降低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国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特别国债的发行量,进而扩大地方专项债务的规模。该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且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1.5 开展减税降费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如增值税留抵退税、免税,这些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推出的阶段性政策,对于生产新冠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单位,在经营活动中会向其退还当年新增的增值税留抵税额。我国向很多区域小规模纳税人实施免增值税的政策,部分地区虽然会向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税款,但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明显下降,相关群体的财务压力变小。中央财政加快转移支付预算的下达进度,在稳就业、医疗卫生、财力补助、稳投资等方面,向地方预拨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三保”等工作。2 财税举措存在的问题在新冠疫情期间,国家提出应对当下环境的财税举措,其在应用阶段,暴露出以下几方面问题。2.1 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新冠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作者简介:孙海燕(1978-),女,汉族,山东烟台人,中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 2023年2月119商展服务响时,相关费用的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各地对相关费用提取较为松懈,该情况与突发公共事件时未建立健全风险成本分担机制有关。自我国1994年进行相关财税改革之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在社会成本分担方面,始终未能形成较为成熟和具体的方案,再加上近些年来随着财政收入大量向中央倾斜,而部分地方政府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在风险成本的计算和负担方式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均存在明显缺陷,很难对风险进行系统且有效的控制。2.2 长期政策相对匮乏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在灾害危机处理方面制定了一些举措,也会适时推出一些相对应的财税政策。这些政策出台的目的在于对灾害产生的后果进行相应控制,力求通过资金调配进而减轻受灾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受损程度。但从灾害危机相关政策的设置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相关财税政策普遍存在效应持续时间较短的弊端,例如贷款贴息与免税均在灾害发生当年具有效用。我国的一些财税政策普遍存在变更频繁的问题,政策反复变动会削弱企业的社会责任感。2.3 地方税收增长回落新冠疫情的爆发和持续对国内国际经济均造成不小的冲击,使我国税收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在国家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直至新冠疫情出现后,各地经济均遭到不小的打击,导致地方税收增长出现回落的情况。部分地区的产业设置并不合理,存在第一第二产业发达,第三产业较弱的情况,产业层级过低,使区域经济发展,难以在新冠疫情出现后快速恢复正常情况,税收增长回落在短期内得到处理变得不现实。2.4 税源结构不科学新冠疫情期间,我国不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与直辖市或一线城市相比,第三产业存在发展乏力的情况。国内很多城市第一产业经济增加值比例处于较高水平,当地第一产业中无税、低税行业居多,相关行业无法为地方税收作出贡献,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期间税收经济处于低迷状态,难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2.5 产业发展对税收的贡献值较低新冠疫情期间,部分区域产业转移项目较多,部分区域产业转移项目较少,在此过程中相关区域在财税经济评价方面均存在欠缺,导致一定数量的产业在转移活动中未能获得理想效果,很难实现税收增收的目的,还可能因产业发展对区域生态造成污染。部分生产型企业在区域建设过程中,未按照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的要求,随意排放废水、废气或固体废弃物,使区域环境遭到较大的破坏。职能型总部或总部企业在产业转型中,无法推动自身产业发展,导致地方税收一直未有明显增长。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采用的宏观调控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财税激励政策制定方面,未随着活动推进完善财税激励领域的法律法规,在财税激励政策实施过程中,便会出现激励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目前,部分法律法规存在内容不合理、透明程度低等弊端,使税收优惠的效果大打折扣。以中小企业为例,此类企业的资金体量较小,在技术创新方面很难享受到较为实用的税收政策。很多发达国家创新技术多掌握在中小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旺盛的活力。我国中小企业受到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使其不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在未完成创新任务时,可能使项目胎死腹中。如果国家不能在中小企业推进创新项目时给予切实可行的财税扶持政策,很难提高此类企业在项目运营时的风险承受能力,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3 财税政策的优化建议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间出台财税政策,需基于问题处理层面,进行政策的优化调整,给出较为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对地方经济调控作用较大。3.1 改善风险分担机制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央与地方政府需要明确地确定中央与地方不同层级的相关政府部门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方面的权责划分,细致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权限和责任。同时需要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快速推进失业保障与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失业保障与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从而使民众在突发事件出现后,不会受到过大的影响,也利于政府在异常状况出现后,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基本运行,将新冠疫情对区域建设形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在社会层面研究风险分担工作,需要在税收政策完善时,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2 完善顶层政策设计在新冠疫情期间,因疫情对社会各层面均造成不小的打击,也使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建设。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小的冲击,导致国际经济格局出现较大改变。政府应对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经济格局改变后存在的危机和机遇,并通过提升自身能力,使我国在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活力。新冠疫情期间,地方经济承受了不小的下行压力。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需要提供财税政策支持,在国家财政可承受的范围内,通过短期财政扶持,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将新冠疫情对企业形成的影响控制在较低水平。结合我国在减税降费方面的措施,可以改善国内营商环境,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产业链,突出核心产业的作用,使我国在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优势。3.3 改良产业承接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基于财税视角下推动产业发展,需要基于区域经济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在社会建设发展大环境下,随着外来投资及产业转移等活动的进行,为地方1202023年2月 商展经济经济建设注入活力。在地方推进产业转移时,需要基于工业化进程提出管控方案。在产业转移中,明确区域经济建设的关键点,发现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两面性,及时锁定梯度性问题,针对其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的制约,必须快速寻找应对措施,否则难以保证欠发达地区在行业发展、产业升级方面的工作质量。在产业承接模式出现后,可以成为区域建设经济的有效方式,如果在产业承接过程中未能整理其对区域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很难为区域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还可能在社会与环境等方面付出较大代价。因此,我国欠发达地区在建设发展时,需学习一线城市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模式,还应从发展的角度评估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根据优势资源确定产业转型方向,对当地经济建设进行调查,依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给出较为全面、可靠的战略发展计划。在产业转移期间,如果未进行合理控制,如果没有考量集群集聚效应和关联效应的影响,很难在产业链建设时进行可靠控制,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出现很多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导致经济效益、科技含量收效甚微,不利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项目建设活动的开展。在新冠疫情期间,基于解决大部分区域第一第二产业发达第三产业动力不足问题的需求,需要重点关注地方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区域税收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对国内各省市经济方面的调查数据,发现我国只有少部分地区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大部分城市处于经济欠发达阶段,第一二产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建设迟缓,但从目前国内很多欠发达城市经济建设评估结果中发现,相关城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可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城市,需要通过财税政策尽可能挖掘当地的优势资源。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给出较为科学的布局模式。通过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划定,可以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提高相关区域税收经济水平。例如,内蒙古作为资源型省份,在焦炭价格提升后(见图1),地方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业企业,叠加产量增加,进而增加工业增加值。3.4 提供产业发展助力在新冠疫情期间,可以基于区域经济建设情况,快速评估区域具有优势的发展产业,发掘区域经济优势条件,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例如部分地区半导体、工程机械、汽车等产业较为发达,可在发展相关产业时,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建立新产业链,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建设的战略任务。在第一产业建设发展时,在产业中融入更新更强的科学技术,如在汽车制造领域,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为行业发展带来生机,推出新能源汽车,满足更多用户出行需求的同时,降低移动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程度。3.5 优化税收评价体系在新冠疫情期间,区域经济建设需要评价地方税收经济,因此需要以政府为指导建立健全的税收经济评价体系,可在区域企业经营中监控企业项目运作、招商引资等活动的进行情况。通过对企业经济效益、发展规模进行观察,评估企业发展状况。在企业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