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乡村
振兴
视角
相对
贫困
治理
机制
研究
DOI:10.16675/14-1065/f.2022.04.012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研究 张霖1,杨瑚2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相对贫困的概念和内涵,发现相对贫困具有动态性、主观认知性、难以度量性等特点,表现为区域相对贫困、农村相对贫困和农民相对贫困。当前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相对贫困标准、统筹城乡发展、强化人力资本和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建立相对贫困治理机制,深入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从而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乡村振兴;相对贫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文章编号:1004-7026(2022)04-0043-03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1.张掖市山水文体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张掖734000;2.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张掖734000)2020 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历史性壮举,圆满完成精准扶贫任务,这是我国扶贫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成果,要进一步巩固好脱贫成效,实现进一步发展。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在乡村振兴的目标、主体和内容等方面都与精准扶贫方略一脉相承,在理论上和战略上具有一致性和延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到那时,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主体由绝对贫困人口转向相对贫困人口,目标主体的转变是两大战略有机衔接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内容和相关措施。虽然当前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是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例如,城乡差距过大、贫富两极分化、相对性贫困问题明显突出。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重点在于提高农民可行能力,以解决相对贫困1。1相对贫困的概念Galbraith(1958)指出,一个人贫困与否主要取决于自己周围人的收入状况,和自己的绝对收入没有必要的联系,是在和周围其他人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Townsend P(1979)2认为,贫困不仅表现为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更在于其无法获得娱乐和社会地位,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其生存状态被社会所排斥;在相对贫困的具体测度上,编制了包括住房、饮食、工作条件等 13 个价值指标,按照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用货币度量指标的价值,进而计算出其客观和主观剥夺指数,以此度量相对贫困。阿玛蒂亚 森 1999 年提出了能力贫困理论,认为贫困是因为人们可行能力的剥夺,在于人们是否有能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获得充分的社会保障以及拥有选择与发展的权利与机会3。阿玛蒂亚 森在 1981 年和 1989 年从“权利”的角度来解释贫困,认为权利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们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权利,如果缺乏这些权利,人们将陷入贫困4-5。Chamber(1995)认为,贫困人口的脆弱性和无话语权也是相对贫困的重要标志,贫困人口在社会资源的获取上处于弱势和边缘化的地位,没有话语权,使他们在物质上、权利上受到剥夺6。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还在于是否具备获得教育、住房、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机会和能力。相对贫困很难用收入、消费和资产等一个绝对的数字或者区间范围来度量,主要表现为一种权利和机会的缺乏与丧失,没有发言权,被社会排斥7-8。相对贫困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特定条件下的相对比较9。相对于富裕而言,相对贫困可能是各方面条件都达不到富裕的水平,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在人们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的问题10。相对贫困不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包含了更多的社会需要,是与周围人进行比较之后的一种落后状态,不仅是收入的落后,更是在社会地位和资源获取方面处于弱势地位11。相对贫困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的自我认知。一方面,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GBL160);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021YB165)。作者简介:张霖(1971),男,汉族,甘肃山丹人,本科,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杨瑚(1970),男,汉族,甘肃民乐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贫困治理。/理论探索/43山西农经/2022 年 4 期均,导致财富的两极分化,部分群体很容易陷入严重的相对贫困12;另一方面,相对贫困涉及群体的主观感受,产生于主体与其他客体之间的比较,也反映了主体对贫困的认知过程13。2相对贫困的表现2.1区域相对贫困Townsend P 提出“区域相对剥夺”概念,该区域的人群受到区域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较强的经济能力,没有话语权,导致各方面的资源被其他群体所占据和剥夺,其发展能力被进一步削弱,而其他强势群体则越来越强,如此循环,便形成了区域相对贫困。在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我国西部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得到巨大的发展,后来陆上丝绸之路衰落,西部的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不适宜人类居住,加之改革开放时期提出“先富帮后富”的战略设计,使西部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了东部,东部获得巨大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迅速。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东南沿海地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与西部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西部地区发展落后,招商引资困难,人才流失严重,导致西部地区的发展更加困难,东西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由此,西部地区陷入了“区域相对剥夺”下的严重相对贫困状态14,这种状态还将长期存在。2.2农村相对贫困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发展水平不高,生产资料缺乏,利润较低,农村劳动力过剩,生产资料严重不足,工作岗位稀少15,农村的收入水平不高。为了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我国实行城乡分割体制。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农民无法享受城市改革成果,丧失各种机会、权利、福利和社会保障,农民发展受到严重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天差地别,加之贫困的代际传递,农村更难培养出人才,更难打破阶层固化实现向上流动。农村医疗投资不够、资源不足、医疗人员缺乏、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农村的居住、交通、水、电等各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都与城市有巨大的差距,制约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2.3农民相对贫困人力资本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16,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且具有外部效应,能够对他人产生收益递增17。农民本身属于弱势群体,在各种资源的获取上受到严重制约,无法获得很好的人力资本积累,无法提高竞争力,各方面发展受到限制,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保障,陷入相对贫困的状态。农民发展能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弱、政策制度与其需求偏离,无法享受良好的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医疗保障、教育资源以及公共产品等,导致农民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逐渐丧失话语权,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工作,收入往往入不敷出。大部分的农业从业者只能保持温饱,导致农村的人口大量外流。与此同时,面对政策和制度壁垒,农民无法享受教育、就业、住房等各方面的福利18。在城市与农村的相互割裂中,农民的发展和生存显得更加艰难,陷入更加严重的相对贫困。3相对贫困治理机制3.1加强顶层设计相对贫困的治理将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重点任务,政策与制度是开展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城乡发展差距,致力于解决农村和农民相对贫困。要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工作,实现从特惠性、局部性、特殊性、绝对性向普惠性、全面性、普遍性、相对性转变。相对贫困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当前要着力健全制度和政策体系,保障相对贫困群体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将相对贫困主体从相对剥夺的弱势地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共享改革成果。各地应当借鉴精准扶贫成果,因地制宜地构建相对贫困帮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相关的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和工作机制,推动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有效开展。3.2建立相对贫困标准要积极构建相对贫困标准体系。相对贫困不仅是物质上的相对落后,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难用明确的收入加以度量。不同国家的相对贫困标准并不相同,普遍的做法是将收入纳入到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中,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是多样的和丰富的,不只是绝对贫困时期的温饱问题。相对贫困标准不仅包括收入,还应包括教育、住房、医疗、就业、养老、公共服务等。应根据每个地方的特征因地制宜地建立相应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长期监测,并制订符合各地的相对贫困标准和帮扶机制。3.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势在必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设施,推进公共44服务均等化,在各方面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健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机制,提高教育资源投入,推动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农村十分缺乏公共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使农民也能享受到文体娱乐等服务。保证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资源的充分流动,使农村得到进一步发展。3.4强化人力资本乡村振兴要实现人才振兴,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必须提升相对贫困群体的教育水平,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学设施、教学师资等优质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重视教育公平,让相对贫困群体有机会接受到与其他地区同等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激发人才活力。加大政策、财政补贴力度,吸引和引进更多人才回乡建设发展,为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实现人才振兴。3.5激发内生动力自我发展能力是治理相对贫困的重要方式,政府要发挥基础功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和财政支持。相对贫困群体要形成发展的主观意愿,利用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通过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服务体系,实现产业兴旺。通过文化振兴培育乡风文明,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通过人才振兴为地区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培育和吸引更多有思想、有文化、有方法的人才,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激发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动力与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4结束语相对贫困存在于我国各个区域的城市与乡村,表现在各个层面,范围更广。相对贫困不仅是指收入的相对微薄,还表现在医疗、就业、养老、户籍、教育等各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缺失治理,相对贫困是一项长期性的大工程。为解决相对贫困,当前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 乌德亚 瓦格尔,刘亚秋.贫困再思考:定义和衡量 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1):146-155.2 Townsend P.Pover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3 阿玛蒂亚 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阿玛蒂亚 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 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 让 德雷兹,阿玛蒂亚 森.饥饿与公共行为 M.苏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 Chambers R.Poverty and livelihoods whose reality counts?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9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