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信息
通讯
互联网
行业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形势
对策
探究
申小蓉
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84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1076万人,2023年预计达到1158万人,规模将再创新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2023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渗透领域最广、最具创新和活力的领域之一,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3中国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人才供需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内大型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人才供给方面,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技术类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速高达146%,大数据技术专业毕业生增速高达256%。4做好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当前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高校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一)社会需求量相对乐观,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较高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通信/电信运营、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环比回升。分区域看,东部和东北就业景气指数较高,西部较低。分经济圈看,长三角CIER景气指数较高。分城市看,一线城市招聘需求和求职供给的体量仍相对较大,部分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在增加。可以看出,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总量较充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度较高。在全国在19个行业中,本行业大部分高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形势及对策探究申小蓉【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文章分析了当前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校园招聘中的工作难点,针对行业就指委、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等不同主体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对策举措。【关键词】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76(2023)03-0084-007作者简介:申小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全国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学生管理。DOI:10.20017/ki.1009-0576.2023.03.011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85形势基本正常,高校毕业生在市场供求关系上普遍保持稳定的状况,社会需求量相对乐观,大部分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总体而言,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不会出现骤冷骤热现象。(二)毕业生到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就业的意愿较高据统计,2021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比例为9.2%,仅次于教育行业,其中以互联网相关领域为主,包括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互联网运营等。5近年来,互联网企业进一步优化调整自身业务,同时岗位结构也不断优化,计算机程序员等初始技术岗位比例逐年下降,岗位的调整也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网络主播、新媒体运营、网络创作等新就业形态逐渐显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应届生期望就业的行业占比最高的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为24.1%,其他行业的占比均在10%以下。(三)相关高校开展就业工作情况宏观层面受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国内外形势、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面临一定挑战。各高校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落实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切实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推进校园网络招聘市场建设,及时发布专业设置和生源信息,开展网络招聘服务,通过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开展校园招聘,促进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提高招聘成功率。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开设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加强指导服务,发布就业和实习信息,解读就业政策及流程,开展行业技术讲座、求职心理辅导及就业咨询等活动。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帮扶工作台账,对重点群体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开展帮扶。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本行业用人单位校园招聘需求总量较往年有所减少在2023届秋季校园招聘中,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大部分用人单位需求较往年有所减少或基本持平,且应届薪资标准持平或降低,只有少量单位的岗位需求量有所增加。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出现裁员“热潮”,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均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并大幅降低应届生招聘规模。2023年秋季校招,百度2000人(去年8000人),减少了75%;字节跳动3000人(去年8000人),减少了62.5%;美团5000人(去年1万人),减少了50%。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甚至暂停了校园招聘计划。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22年下半年线下进校招聘单位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8%。(二)高校与用人单位的信息资源不完全对称,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人才培养相对于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当前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教育人才、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高校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的优化改革都明显滞后。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高校都在扩招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但从目前来看,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已趋于平稳,而自研芯片需求迫切,集成电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到2030年集成电路行业人才缺口20万,但大部分高校都无法快速投入师资、教学设施及科研设备等资源开展并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材料、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86环境、生物、管理等专业在市场上相对饱和,岗位竞争激烈,一般高校的毕业生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优质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对高校毕业生的学历、专业素养、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综合素养等要求越来越高;部分毕业生对自身的能力、目标定位不准确,岗位认知不足,对市场形势的变化不了解,期望偏高、选择盲目。在有限招聘需求和高招聘要求的情况下,来自于“名校”及个人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就业机会受影响较低,但相对背景及能力一般的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并存。(三)出国(境)受阻加大国内升学和就业竞争受到新冠疫情反复,中美关系、世界局部地区动荡等影响,近年来出国(境)深造、交流明显受阻。较多原本毕业意向首选出国(境)深造的学生将目标改为国内升学,他们参加考研或挤占推免名额,导致国内升学的竞争压力逐年提升;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出国外语考试推迟、专业受限等原因,被迫选择留学GAP;或因为国际关系等原因主动选择留学GAP,都无法在毕业当年落实去向。但因考试的时间、形式等不确定因素大,留学GAP实际结果大多不理想。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也增加了国内就业的求职竞争。(四)学生更愿意到大城市、到体制内就业,知名度较低的用人单位很难获得学生青睐,招不到、留不住从意向就业的地域来看,由于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产业聚集特色及相关高校分布,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地域是江浙沪、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地区,其次是中部和西部的其他地区,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重庆等一线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是学生就业意向较高的城市。从意向就业的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首选的单位性质最多的是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其次才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其他类型单位,整体更加追求稳定性、追求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2022年,民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同时,民营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远超国有企业和其他单位。跟互联网“大厂”相比,很多中小微企业、传统行业企业在校园招聘时,现场人数、简历投递量都不尽如人意。企业消耗了人力物力开展线下招聘,但最终效果不佳。究其原因,第一是用人单位依旧使用比较传统的招聘模式,宣传渠道单一、内容不够契合00后青年的思维模式和兴趣点,方式不“接地气”。第二是部分用人单位设置的岗位薪酬偏低,福利待遇不高,与求职人员的期望值存在差距。第三是部分用人单位急功近利,只招“名校”学生,或科研、实习经验丰富的学生,目标设定过窄,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五)学生升学意向过高,不就业、慢就业现象明显,对就业的认识和主动性不够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继续缓慢增长,达到474万人,比2022年增长17万人。6根据对考研动机调查分析,有超过一半的考生选择了“当下就业困难,暂时规避就业,继续锻炼能力”。此外,有超过四成的考生是因为对本专业兴趣浓厚而继续深造。为了进入理想大学、本科专业不好想换专业等原因均不超过40%。可以看出,在后疫情时代,由于民营经济受到冲击,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报考研究生,通过提升学历来提升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这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本科学校不满意,或在求职、实习时因学历碰壁,有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87提升学历的需求;但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并不是出于理性,而是受到社会、家庭或同学的影响,对就业产生畏惧,躲避求职压力。同时,相当一部分首次参加考研失利的学生选择不就业继续考试(“二战”)的现象明显,且多数受到家庭支持,就业态度不够积极,目标定位不准确,或为保留“应届生”身份主动放弃任何形式的就业,且部分家庭比学生本人对不就业、慢就业更加坚定。(六)线上招聘效果不如线下招聘新冠疫情推动了线上招聘的常态化,但线上信息泛滥、造成线上形式的招聘管理难度加大,且实际成效不理想。第一,学生会在校内外的各类网站、手机端看到大量招聘信息但难以筛选,用人单位会收到大量的简历,但处理难度大,无效信息会增加真正合格候选人漏选的可能性,导致用人单位与学生参与度及互动程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高。第二,等待时间较长。由于缺少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沟通,学生在线上投递简历后很多都会陷入被动等待的状态,通常参加传统线下招聘会后求职者一周之内就能得到回音,而网上招聘的等待期相对被延长了,经常是简历发出后数十天才接到反馈,有些甚至直接石沉大海。第三,因为灵活便捷,不少单位的面试次数会明显增加,甚至在多轮线上面试后还有最终的线下面试,多轮次的面试给用人单位增加了负担,学生也可能因此放弃面试。第四,线上求职给少数虚假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对学生和用人单位来说,都存在对虚假信息的担忧。三、做好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举措建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各地各高校要紧密结合实际,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一是要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化多领域校企对接活动。二是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要保持常态化交流,畅通线上线下信息渠道,支持毕业生到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创新创业、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三是各地各部门尽可能将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国企央企招考提前,尽量避免学生因参加公招考试错过校招高峰期,错失选择企业的机会。四是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做好毕业生精准指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技能的培训和辅导。(一)行业就指委层面第一,凝聚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在信息传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