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新中国
成立
以来
河南
教育
发展
历史
脉络
考察
大白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智库研究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黄河科技学院 年度党建创新项目“校地党建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简介:胡大白(),女,江苏铜山人,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办教育与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胡大白(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摘要:河南教育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前已有基本完备的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教育砥砺前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当代;河南教育;历史脉络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当代河南教育发展的 多年,是在党的领导下发生巨变的 多年,是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奋斗、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 多年,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 多年。一、源远流长的河南教育河南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夏商时期,学在官府。西周时,东都洛阳王城分设国学(中央及诸侯官学)和乡学(地方官学)两种学校,国学又分太学和小学两级。教育内容以伦理为中心,兼有史学、医学、艺术、农事等。春秋时期,河南民间渐设私学,至战国私学大兴。东汉时期,京都洛阳设有太学、专科学校和贵族学校,开始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学校系统。隋唐时期开科举之先河,封建教育制度在河南渐趋完备。唐开元十二年(),洛阳设置丽正书院,次年更名为集贤书院,开河南书院之先河。宋代东京(今开封),在国子监下设置教授经学的国子学、医学、算学、画学,同时私人讲学的书院进一步发展,应天府书院和嵩阳书院显示出河南的人文之盛。明清时期河南的官学设府、州、县学,私人读书研经仍在书院,对学童进行启蒙教育则靠民间设立的私塾、义学和专馆。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国民政府制定了新的学制系统和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学堂改称学校,建立近代教育制度,河南教育有一定的发展。年 月设立河南省教育厅,作为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教育事业遭受严重摧残,一些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被迫中断。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河南各级各类学校才开始恢复并有所发展。年年底,全省有小学 万多所,在校生 第 卷 第 期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年 月 万多人;普通中学 所,在校生 万多人;中等专业学校 所,在校生 万人;高等学校 所,在校生 人。各级各类学生 万多人,教职工 万多人。二、砥砺前行的当代河南教育 年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并成立了主管全省教育行政工作的省教育厅。年 月 日,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年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对旧教育体制的改造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和中国教育的新篇章,河南教育的历史也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年 月,省教育厅提出加强工农教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全省小学实行减免学杂费,中等以上学校设立人民助学金,使工农家庭出身的贫苦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从 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活动。年,全省开始实行 年 月政务院颁布的各级各类教育新学制。年国家开始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河南教育事业为省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后,河南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改革试验。从新中国成立到 年,河南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完成了对旧教育的根本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过渡,为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进行了多种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年后,河南省对教育事业连续进行调整并压缩规模,裁并新立学校,动员一批教师、学生回乡生产。与此同时,根据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河南省积极举办半工(农)半读学校,实行全日制中小学和耕读小学、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两条腿走路”,为城乡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随着国民经济情况的好转,全省教育事业重新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河南省情的发展道路。从 年到 年 月,是全国开始社会主义初步建设的 年。此间,河南同全国一样,进行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教育改革实践,在探索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经历了“整风反右”、教育革命和教育事业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河南教育事业遭受了灾难性损失。年,河南全省人口为 万人,小学在校生 万人,占到全省人口总数的 ;初中在校生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高中在校生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古老的中原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河南教育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年 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年 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全省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要求和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与此同时,开始调整中等教育机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逐年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事业出现了新局面。年,全省各级领导对教育工作日益重视,教育发展的步子越来越大。全省上下把改革作为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使之逐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调整改革高中,整顿提高初中,充实加强小学,适当发展学前教育。兴办和恢复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科教兴豫”的战略方针,为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年 月 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新中国教育事业从此步入全面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河南对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由教育部门的单线管理改为分层次管理:县市政府管高中和高中层次的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乡镇管初中和初中层次的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村管小学和小学层次的成人教育及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年 月,省委、省政府撤销省教育厅,成立了省教育委员会,作为省政府主管教育的综合部门,黄河科技学院学报除注明外,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各年度河南教育年鉴和河南教育统计提要(河南省教育厅)。统管全省除军校、党校之外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省教委及各地市教委的相继成立,标志着省教育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同年 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制定并颁布了河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省的第一个重要教育法规。年 月,河南省委提出“科教兴豫”战略,其目的是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河南经济,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把制定“科教兴豫”方案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年,中共河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实施“科技兴豫,教育为本”的战略,从而把全省各项事业的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年 月 日,省委、省政府在郑州召开全省科技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年 月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到 世纪末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河南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此进入了贯彻实施纲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经过 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和认真准备,年 月 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明确到 世纪末河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多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逐步形成适应我省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 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年 月 日,省委、省政府在郑州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月 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实施科技兴豫战略的决定,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年 月 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描绘出“把生机勃勃的中国教育带入 世纪”的宏伟蓝图。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振兴教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新时期的河南教育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写下了河南教育史上精彩的篇章。世纪以来,河南教育继续发展,逐步确立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制上实现了由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了由注重规模扩张到科学发展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到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河南省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实现了由“宽、松、软”到全面加强的转变,高等教育实现了由大众化到迈向普及化的转变,教育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年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就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工作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全省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上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顺应发展所需,回应人民所盼,强化举措,补齐短板,提升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部崛起、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大支撑。从 年开始,经过 多年的改革发展,一个门类齐全、各层次兼备、能够自我调节、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这是经过了曲折坎坷和艰苦奋斗的河南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到 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万所。教育人口 万人,其中在校生 万人,教职工 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小学净入学率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全省共有幼儿园 万所,在园幼儿 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万所,在校生 万人;高中阶段学校 所,在校生 万人;全省普通高校 所,在校生 万人;全省成人高等学校 所,在校生 万人;全省职业教育学校 所,在校生 万人。(一)扎实稳固的基础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的小学发展迅速。胡大白: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年,全省已有小学 所,到 年,在校小学生已占学龄儿童的,学校工作步入正轨。其后,由于不恰当地削弱了文化课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后经调整得到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学普及工作没有很好开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普及和提高初等教育得以顺利进行。年、年、年,对中学布局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使布点结构趋于合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世纪 年代后期,河南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并明确要求在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的基础上,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举的办法,千方百计保证国拨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到 年,基本实现“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六配套”(校舍、课桌凳、大门、围墙、操场、厕所)的学校达到 。年到 年,河南实施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年投入资金总量达到 亿元。年 月,河南的“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省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 和 ,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 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以下。“两基”目标的实现,在河南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基础教育积极、均衡、持续、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年 月,全国人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