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征程
中国社会
科学
学术
中国
自主
知识
体系
构建
分析
韩云波
社科研究与评价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韩云波新征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 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重要论述及其实践路径研究”()作者简介:韩云波,博士,西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西南大学期刊社编审,:。新征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 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分析韩云波,(西南大学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期刊社,重庆)摘要: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是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国家形象话语权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话语权问题逐渐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学术期刊话语权的实践和研究都存在一些偏向,需要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深化。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有其自身独特性,一是主体上的意识形态导向,二是传播上的渠道与文种特点,三是影响上的评价与对话特征,四是引导上的问题与方案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社科学术期刊将具有主要以国内“内循环”为主、国际“外循环”为辅的“双循环”话语权特征。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话语权现状,在传播方面是单刊传播力较弱而以数据库为主要模式,在引导力方面是国内引导力较强而国际引导力较弱,在影响力方面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国内高影响因子社科学术期刊而国际影响因子较低。要提升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在传播力方面,一是不断优化数据库主渠道传播,二是做好做强融媒体社会面传播,三是探索深化集群化共同体传播;在引导力方面,一是通过议题设置以引导学术研究方向,二是通过规范设置以引导学术研究范式,三是通过话语设置以引导学术研究融合;在影响力方面,从质性角度看是评价、阅读首选项及口碑,从量性角度看是数据化的影响因子系列指标。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建设,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学术成果解决中国问题,回答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内循环”话语权的基础上,形成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学术“外循环”话语权。关键词: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学术期刊话语权;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影响因子;同行评议;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韩云波 新征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 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分析一、问题的提出:从话语权到学术期刊话语权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今天我们的时代,“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自主的话语权。话语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突出表征。其一,话语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标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以对外开放的态度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报告均未明确强调“话语权”问题。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话语权”,指出中国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其二,话语权是中国实现由富变强的新征程标识。通过多年努力,中国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论文数量和全球占比不断提升,“国之重器”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但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相形见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其三,话语权是新时代中国坚持自主道路的新征程标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新征程上,要对外形成国际话语权,对内构建自主话语权,共同构成话语权上的“双循环”。“话语权”问题迅速得到学界热烈回应。在研究主题上,“国际话语权”和“意识形态话语权”作为两大支柱性议题,回应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贡献:前者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后者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自主的“四个自信”和自主的知识体系。两大主题形成了分别面向国际和国内的话语权“双循环”。话语权研究的问题域,涉及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网络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学术话语权、媒介媒体话语权、文化话语权等不同领域。其中,经济、科技是话语权的硬实力,意识形态、体制机制和学术文化是话语权的软实力。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政治原则和思想认识相对易于把握,学界现有研究多从正面立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网络话语权、文化话语权研究方面成果较为丰富。学术观点问题相对复杂,“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包括学术期刊、学术议题和研究体系等受制于西方,许多研究只是引进、复制、吸收、接轨西方研究理论、框架和成果”,这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大部分还是技术指标性和实务操作性研究,对于学术话语权的基础性问题和实质性问题涉及较少。在现有中文文献中,“学术期刊话语权”研究按时间顺序可分四类:第一,期刊常规工作探讨。第二,学术期刊话语权变迁研究,“在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话语权被让渡给技术优先和资金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厚的数据库”。第三,学术期刊话语权国际化研究,目前直接切入学术期刊话语权研究的主要成果均从社科期刊入手。如:梁小建认为,“我国学术期刊缺乏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信力、期刊质量和传播能力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期刊尚有差距”,“现有主流期刊评价体系难以催生人文社科名刊”;姜志达认为,“将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方法套用到社科学术期刊上,并不管用”,需要“加大对英文编辑的国际化培训力度,提升编辑素质;挖掘中国崛起所提供的学术议题、提升期刊的议题设置权,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平台、提升传播效果”。第四,学术期刊话语权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几乎只集中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赵蓉英团队及其主要成员王旭 年以来的研究中,在最近的研究中,王旭尝试建立评价模型,“从多指标、多要素、多方法融合、比较和评估视角对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话语权进行评价研究”。目前,学术期刊话语权研究出现了六个偏向。其一,重学术话语权,轻学术期刊话语权;其二,重国际话语权,轻国内话语权;其三,重英文期刊话语权,轻中文期刊话语权;其四,重量性指标式话语权,轻质性内容式话语权;其五,重科技期刊话语权,轻社科期刊话语权;其六,重现实和形式话语权,轻历史和本质话语权。上述偏向形成闭环链条,使得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话语权研究长期受到忽视。朱剑曾对国际化提出质疑,即 和 的公正性、文化的差异性、规范的合理性、语言的多元性,“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国际化就是接轨,但在某些学科,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就可能有程度不同的对国际规则的修改。谁掌握话语权,谁就能以自己的规则部分乃至全部地替代已有的国际规则,故国际化不一定就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然而,这一问题并未引起重视。对学术期刊话语权的界定,目前可见两种描述。一是张楠在传统意义上的界定,“学术期刊的话语权主要体现在拥有科学文献进入传播渠道的把关权、经营权及学术影响力、学术成果评价功能”。二是王旭基于量性模型研究的界定,“学术期刊话语权是指学术期刊以学术质量为基础的内容生产、传播交流过程中对学界、业界和社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话语影响力和话语引导力”。以上两种描述,对于如何运用到实践中还显得有些抽象。学术期刊话语权研究的流变与现状,给学术期刊话语权问题蒙上了迷雾、带来了焦虑。张楠讲的传统学术期刊话语权,主要是一种单向话语权,使学术期刊自身存在丧失主体性的风险。王旭从量性模型出发,依据的是外在可统计的传播数值,以貌似统一的标准取总额和均值,而对特定个例和分段数值则基本无法纳入计算之中,在进行量性研究的同时忽略了质性评价,这就无法从长时段历史结构中具象化地对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进行质性考察,对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话语权的研究整体缺位。学术期刊话语权是话语权的一种,同时又因其对象的具体情况而与其他话语权有所不同。在话语权的普遍意义上,笔者认同赵蓉英对话语权特性的归纳,即在话语权产生过程中具有主体性、传播性、影响性、引导性四个特点,按不同分类方式划分话语权类型,“学术话语权是指在学术交流中拥有学术成果或学术资源的学术主体,通过各种话语表达形式对外传播其学术成果所产生的足以影响乃至引领其他行为体认识和行动的能力”。由此,学术期刊话语权可视为机构话语权的一种特定类型,可从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二、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的中国自主性与独特性学术期刊话语权因不同期刊个体与类型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比如就有国际与国内、中文与外文、科技与社科等不同。相对而言,对于国际期刊、外文期刊、科技期刊的学术话语权问题已有一韩云波 新征程上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话语权 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分析些研究,中国社科期刊的话语权研究目前还很少,其重要原因是中国社科期刊自身的特性所致。(一)主体上的意识形态导向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年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期刊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这一条例规定了中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决定了涉及中国问题的大多数学科领域不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所接受,直接结果就是中国英文社科期刊较少,相当数量学科还是空白。然而,坚持中国主流舆论导向则不为西方所深层次接受,迎合西方导向则永远无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二)传播上的渠道与文种特点从 数据库 年收录情况看,中国人文社科期刊 种,其中英文期刊 种,在余下的 种中文期刊中,除了 种人文社科期刊之外,“其他均为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期刊”;同时,种期刊中有 种英文期刊由国外出版机构出版传播,而 种中文期刊皆由国内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相对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年收录的 种期刊来说,“走出去”的中文期刊占比不到。目前,中国社科期刊的传播主体基本以中国知网等国内数据库为主,文种基本以中文为主。这与自科领域创办大量英文期刊并主要依托国外出版商而实现国际化的情况不同,其话语权特点迥异。(三)影响上的评价与对话特征根据布拉德福文献集中与分散定律和加菲尔德定律研制的、等国际期刊引文数据库,相继被作为期刊评价工具,形成了以文献被引为核心指标的量化评价方式。世纪 年代以前,中国期刊并无固定的量性评价模型,主要采用评委定性评价方式。年,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发布,形成了“北大核心”以影响因子为核心同时辅以其他次要指标的量性评价模式;年,南京大学研制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开始发布,形成了“刊”以影响因子为主,以被引频次为辅的量性评价模式。自此,“北核”“南核”并立的期刊评价格局基本形成,表征被引均值的影响因子和表征被引总量的被引频次成为期刊评价的核心指标。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今评价研究院)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蓝皮书,后来升级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综合评价报告,入选期刊简称“刊”。与“北核”“南核”不同的是,除期刊文本指标之外,刊大量引进了对期刊社或编辑部的评价指标。年 月,以 刊评价指标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