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堂乐歌中的“废”与“兴”之关系_齐柏平.pdf
下载文档

ID:2730183

大小:1.49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学堂 乐歌 中的 关系 齐柏平
音乐学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学堂乐歌中的“废”与“兴”之关系齐柏平 仝 昕 摘 要 学堂乐歌是晚清政府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尝试,它是以乐歌为代表的音乐一科走进课堂为标志出现的。学堂乐歌是用外国的曲调来填上中国的词。清政府改革初期,学堂乐歌运动遇到了诸多挑战,本文就是研究这场运动中的政策变化 废与兴的关系,制度上的废与兴,具体建设过程中的废与兴,观念上的废与兴,歌词与曲调上的废与兴关系。这是改革中的主动选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学堂乐歌的改革对今天的教育有什么现实意义。关键词 学堂 乐歌 制度 废除 兴建学堂乐歌一词来源于 世纪之初。年政府颁布了 钦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当时未及实施。到 年,张百熙、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参与了清政府颁布的 奏定学堂章程。后一个章程教育改革比较全面,它规定“在新式的学堂中开设乐歌课”,这就是“学堂乐歌”一词的原始出处。此章程颁布后立即付诸实施,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改革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有许多关系值得我们去探讨,本文就谈谈学堂乐歌中的废与兴的关系。学堂乐歌是晚清政府为了挽救其衰败的命运而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尝试,它是以乐歌为代表的音乐一科走进课堂为标志。用外国的曲调填上中国人创作的词,宣传新观念和新思想,提高人们的音乐水平。其发展过程充满艰辛与坎坷,废与兴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中国从私塾教育到新式学堂,有一个巨大的跨越的发展,此后乐歌唱响新式学堂,新式教育全面展开。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考察,学堂乐歌走进课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教育制度的废兴清朝末年,满清政府腐败根深蒂固,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打击下已经焦头烂额。但为了挽救颓势也不得不进行一些不触及皇亲国戚根本利益的改革。如君主立宪制、民主制度等改革就是喊喊口号,但教育制度改革是对其统治有利的内容,因此清政府颁布“新学”政策。教育要改革,制度有兴废。它具体指的是“废科举,兴学堂”。教育制度的改革,强大的科举传统即将让位于新式学堂,这是有较大难度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力量过于强大。废除传统科举制度,兴建新式学堂,这是清政府在 世纪开始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年八国联军攻破京城后,奸淫杀掠,并火烧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慈禧携光绪逃到西安。有了这次“生死考验”的难民经历,慈禧才痛下决心改革一些制度,其中教育制度是最初实行“新政”的主要内容,它没有对清政府“伤筋动骨”,故这方面的改革进展比较快。实施改革在任何朝代、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面临着废与兴、破与立的关系。晚清“废科举,兴学堂”是一件大事情,必须分两步走,先得破,才能立,先得废除,才能重新建立,这是改革的规律。何况这次清政府是改革超越千年的教育体制,当然应该先废除旧有腐朽、落后的科举考试,才能竖立起新式的学堂威风。政府文件虽然级别最高,但是相对于流行 年之久的传统,其份量、力度也是极有限的,因为传统太过深厚,所以这些步骤在实施过程中充满了艰难。观念的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且不说人们不知道学堂乐歌究竟为何物,就是知道了也很难一下DOI:10.16230/ki.yyxb.2022.04.00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子适应。废科举指的是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隋朝创立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材的政策。科举考试是通过私塾中的学生参加四书五经之类的考试来选拔人才,其历史作用曾经是积极的,但 多年以后,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科举的内容还没有变化,不能与时俱进,这就成为改革原因之所在了。譬如冷兵器时代到了热兵器时代,不能还以长矛大刀为主进行肉搏。数理化都有了,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忽视这些学科,新教材还一本没有,怎么给学生上课?还有音乐、美术这些术科也应该参与考试等。旧的科举考试还在考,而新的制度还未完全确立,虽然宣布了新政策,人们还不愿意上。因此,清政府为了迅速改革,不得不在 年果断中止了科举考试,让举人无地考试,让举人失去传统位置,让全大清再无举人。这是从“根”上断了全朝举子的念想了。废除了科举制度,新式学堂纷纷建立。从此不进新式学堂也得进了,否则没地方学习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由此发轫,音乐作为美育的内容也出现在改革内容之中,音乐课在新学制的教育中,最初是以“乐歌”课出现的。而数学、物理、化学则作为“格致”课出现在课表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师夷长技以制夷”,只有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我们才能够迎头赶上,缩小差距。而美育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心目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堂乐歌开始在新式的学堂中唱响。二、学堂乐歌建设中的废与兴清政府在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后,虽然有政策性导向支持,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面临一系列的实际困难,而不得不采取有“废”有“兴”的政策来解决活动空间问题。学堂乐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来自于学堂场地的活动空间,作为一个关键性的内容,它标志着一个时代教学活动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除了正常的学堂教学开展之外,还要有音乐艺术课堂的开展,唱歌及钢琴伴奏的空间,这些都是在建设初期的普遍性问题。为了解决教学中欠场地、挂牌难的问题,满清政府开展了废“教”兴学、废“院”兴学、废“塾”兴学的活动,于是教学改革活动迅速展开。(一)废“教”兴学废“教”兴学,这个“教”指的是清政府将旧有闲置的佛教、道教、基督教或民间的各种宗教建筑拿来为学堂的教学活动服务。或将其可压缩的空间精简,给新式学堂提供宽阔的活动空间,以便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废“教”兴学,首先面临的是教学场地、教学空间上的困难。当时清政府一声令下,要兴办学堂,全国各地哪儿来这么多的学堂?学堂的牌子并不难挂,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似乎就可以了。但学堂中的教室从哪儿来?学生们活动的空间如都要新式的或新修的,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政府都不可能立马建立这么多的新式学堂。既然没这么多的建筑提供给学堂进行教学活动,新式学堂教育不等于一句“空话”吗?于是,清政府提出了“废教兴学”。其基本含义是废除民间寺庙、道观以供教学之用。当时各地的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及基督教建筑还是不少的,可以解决不少地方的教学场地问题,让学堂有“挂牌”的地方,有教与学的教室。虽然多数方丈、和尚、道士们不愿意,但在政府强大的影响力之下,还是将很多寺庙道观改造成新式学堂,为新式学堂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服务。其实,当时政府和民间的一些贤达们也正好在宣传破除迷信的口号。学堂乐歌建设过程中就有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学堂的学习内容也有一些是宣传破除迷信的。(二)废“院”兴学废“院”兴学,指的是将旧式书院改造成新型学堂,以开展新型的教学活动。废“院”兴学也是清政府在兴办学堂过程中的另外一种建立学堂的方式。它指的是废除传统书院,兴办新式学堂。传统书院基本上是供学者翻阅资料、学习思考的地方,有点类似现在的图书馆。当时新式学堂的场地很少、很小,学堂的概念也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一般人都不知道学堂为何物。新学堂的体系是学习国外的教学模式,必须一个教室能容下几十人(人),一所学堂须有好几个教室才能有年级的概念。如初小三年,高小三年,每个年级都得有教室、教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师、教材。而就书院来说,它的场地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一般都在比较发达的城市,适合人数比较多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书院有大量的图书,还有可供人自习的地方,也有专门供人来讲学的讲堂。这样,书院转换成一所学堂就比较方便了。这些书院都由一些有威望的官员或绅士、贤达担任行政职务,所以朝廷的文件,他们基本是支持的,不支持也不行。书院有场地,有房子,剩下的就是桌椅板凳,这些东西置办齐全,再聘请几位懂得数理化(格致课)的教师和几位音乐、美术教师来讲学,教学活动就可以顺利开展了。当时如南京就有不少书院被废,改建成新的学堂,湖南的岳麓书院改建成新式学堂,还有其他省里的书院都曾经转办过学堂。城市里面的知识分子比较多,外国人也不少,聘请的条件还是比较好的。(三)废“塾”兴学废“塾”兴学,指的是将民间的私塾所在地改造成新型的学堂教学活动场所。私塾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从西周时期就开始了。一般的传统私塾往往几人或十几人,场地小,班级概念基本没有,十几个人都在一个地方,没有分班分级别,没有严格的学科分类。现代科学知识分科细致的特点传统私塾里也没有,数学那个时候还没有,物理、化学也是新式学堂中的课程,很多人不习惯,不愿意进新式学堂读书。政府为了提倡新学就多给学生发生活费,让大家来学习,没有后顾之忧。就这样,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进新式学堂学习。私塾所学多为传统的四书五经,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科学内容,如理科、工科等,只有传统的文科,这就缺少了融入世界格局的机会。我们说,学堂乐歌就是在教育上与国际社会接轨。传统的举人没了,代之以新兴知识的人,如会讲英语、日语、俄语等,会现代数学的人。原来的诗词歌赋也分别标出难度,来个分年级,而不是一个大人带着一大帮孩子(也有成人)都学差不多一样的内容。其实,废除私塾,兴办新式学堂就是新的教育体制的一个良好的开端。私塾这种民间办学的形式与内容都完全不适应现代形势的发展了。近现代教育就像西方的工业生产线,分工很细致。废除私塾的教学形式,用多个人来教,不是一个人教;废除私塾大部分的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人教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课程。比如乐歌课要用懂音乐的老师来教,体育、美术也一样,要聘用有技术的专业老师来上课才对。还要根据所学的课程内容之难度分出不同的年级,同年级人数多了再分班,而不是跟着感觉走或放鸭子。在民间,政府的号召也得到了呼应,比如福建培田南山书院就在 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的政策后,将其改为南山学堂。年就有 人出国留学。三、观念中的废与兴新式学堂同样是一场观念的革命,当时的口号中喊得最多的是“富国强兵”,并且还产生了军国民教育,要人们树立保家卫国的思想。强调文明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强调民主,崇尚科学,推崇自由。反对集权和迷信,提倡民主、民权、民生,用陈独秀的话来说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人们用新的科学的、民主的思想来武装自己,这些新观念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这一切与旧有的科举制度,尤其与封建政治制度是大相径庭的。学堂也是新旧观念的交战阵地,主要是新观念在新式学堂中传播。其一,当时有新式军歌,如冯玉祥写的 射击军纪歌 战斗动作歌 利用地物歌 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这些歌曲主要在水师、陆师中传播。后来还有 忠勇歌 战斗精神歌 男儿立奇功 等歌曲。学堂乐歌中得到最广泛传播的有何日醒 中国男儿 出征 出军 从军歌体操 兵操 等,这是配合军国民教育中产生的,配合当时的军国民教育运动,在儿童、小学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二,有宣传妇女解放、呼吁男女平等的歌曲,如 缠足苦 勉女权 女子体操 女革命军 女子从军 等。其三,提倡学习新的文化知识的歌曲,如 地球 电报 运动会 划船 竹马 等。其四,有宣传共和思想的歌曲,如 光复纪念革命军 美哉中华 等。其五,还有忠君等思想的歌曲,如 忠君 五伦 孔圣人 等,这一部分歌曲是保守思想的表现。其六,有用传统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曲调填词、宣扬爱国思想的歌曲,如 满江红苏武牧羊 祖国歌 等。后来还有 中华大纪念 等纪念资产阶段革命(辛亥革命)的歌曲。这些观点对当时底层人们有巨大的正面的影响和正确的引导作用。能够填词教课的人基本上都是留过洋、喝过洋墨水的人;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秋瑾、华倩朔、辛汉、叶中冷、李剑虹、冯梁等,他们的思想比较开放,知道新学是怎么一回事,而传统诗词知识也相当丰富,所以他们知道变通,在学堂乐歌运动中接通古今、结合中西、大显身手。这是用声音来宣传人们观念的行为,它显示了新式学堂的活力,显示了新时代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一扫过去私塾中学员老气横秋的精神状态,人们对新思想新观念充满渴望,给当时没有歌声的私塾致命的一击,使新的学堂面貌焕然一新。四、曲调有条件的废与兴曲调上选择外国音调,这也是当时国人在音乐上的自主性选择:采用外国曲调填上中国歌词,成为一种创作模式。整个学堂乐歌初期,以上的乐歌曲调基本都是来自国外,如俄罗斯、日本、西欧诸国、美国,极少数为本国的曲调。音乐曲调基本上是拿来为我所用。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形呢?这首先是出于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科学知识这个大的思潮和走势;其次也是一个解决师资不足的重要手段,大清一个号召也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