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州汉代漆器艺术与地域文化_李培暠.pdf
下载文档

ID:2729999

大小:3.11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徐州 汉代 漆器 艺术 地域 文化 李培暠
7设计美学论坛徐州出土的汉代漆器虽难同湖北、湖南、陕西、四川、云南等地的汉代漆器相媲美,但从出土漆器的残片、饰件中依旧可以寻求徐州地区汉代漆工艺术风格和其背后的社会思想文化。漆工艺是徐州汉墓的重要组成元素。徐州汉代葬具中多使用髹红、黑色的漆木棺,但能保存下来的极少,基本都是依据漆痕或漆衣来判断是漆棺或其他器皿等。由于气候、地质结构、盗墓等自然和人为因素限制,徐州汉墓漆器很难保存下来,大多朽毁,剩漆器饰件较为清晰,还有一些陶漆器保存完好。徐州四面环抱丘陵,汉墓基本集中于市区周围的丘陵地带,有漆器出土的墓葬空间地理分布大致呈四方状,主要以楚王陵墓为主,其他墓葬有零星漆器出土。几代楚王陵墓均见有大量随葬漆器饰件和几件极具价值的镶玉漆棺、镶玉漆枕等。这说明当时徐州地区使用漆器弥足珍贵并带有强烈的权贵色彩,这也反映出使用漆器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一、徐州汉代漆器艺术形态徐州出土的多件汉代漆陶,是陶器与漆器工艺的结合,多素面髹漆,也有在陶壁上饰有云气纹,具有地域特色。出土的镶玉漆棺和镶漆玉枕是楚王的专属葬具,所镶玉之多、玉器之精美是其他地区望尘莫及的。北洞山西汉楚王墓、驮蓝山楚王墓、九里山一号汉墓、翠屏山西汉刘治墓、徐州汉代漆器艺术与地域文化文/李培暠摘 要:徐州出土的汉代“漆陶”“镶玉漆棺”“漆彤楼”“漆纤维”等都具有典型代表性与艺术性,无不彰显着地域性文化身份与区域艺术特色,且兼具同制京师的社会性倾向。徐州汉代漆器的生产并不是以大众化使用为宗旨,而是为楚王(彭城王)及其近亲、高官贵族的日常生活服务,彰显了徐州两汉文化的权贵艺术特色。关键词:漆器;工匠;汉代;徐州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华漆工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2020SJA2365)阶段性研究成果。素10。“巫”影响下的过山瑶农耕文化和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过山瑶刺绣图案有助于我们准确获得这些文化的信息。参考文献:1 王振复,夏锦乾.灵之研究:中国原巫文化六题 J.中国哲学,2018(4):27-44.2 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李筱文.五彩斑斓:广东瑶绣 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4 徐鸣.江华瑶族长鼓的历史溯源与文化底蕴 J.装饰,2019(7):116-119.5 何露,梁健.映像过山瑶:乳源瑶族的传统社会 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6 邓菊花.瑶绣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7 卢荣青.乳源过山瑶人形纹中的人物造型探究 J.装饰,2017(5):93-95.8 陈启新,李筱文.过山瑶研究文集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9 黎洁仪.乳源瑶族图腾崇拜纹样考 J.装饰,2011(2):56-65.10 龙明盛.图像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瑶族水龙祠壁画砍牛图式为例 J.装饰,2019(5):112-115.作者简介:卢荣青,硕士,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翁华健,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编辑:雷雪DOI:10.16129/ki.mysds.2023.02.0178创意2023/02卧牛山西汉楚王墓等均有墓室髹漆涂朱如同秦始皇陵地宫“塞以文石,致以丹漆”。铜山荆山汉墓和西汉宛朐侯刘埶墓出土的漆布袋等漆纤维的出土实属罕见,漆纤维艺术既是漆器艺术,也是纤维艺术。这些典型的器物构成了徐州出土的汉代漆器艺术特色,既有地域风情,也有“同制京师”之感。(一)简洁朴素的漆陶徐州出土多件漆陶器,西汉宛朐侯刘埶墓的漆陶鼎、漆陶盒、漆陶壶、漆陶钫、漆陶罐、漆陶盆、漆陶鐎壶,簸箕山五号汉墓的漆绘陶鼎,黑头山西汉刘慎墓的漆陶盘、漆陶小瓶,还有徐州博物馆收藏的漆绘陶钫、漆陶壶和白云山一号墓出土漆陶鐎、漆陶 等。这些漆陶器除漆绘陶鼎和漆绘陶钫之外多为素面髹漆。西汉早期彩绘陶器比较多见,漆绘陶器(如图 1 左)则出土不多。簸箕山五号汉墓出土的漆绘陶鼎,器身简洁大气,以腹中部凸弦纹一分为二。上半部饰有流畅的二方连续云气纹,下部除蹄形足上饰有叶片形纹之外无装饰纹样。疏密有致的细曲线将我们的视觉焦点引向器身上部,但因每个蹄形足上各饰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纹样,又将视觉重心下移。在疏密、粗细对比中产生了视觉的调和。蹄形足饰叶形纹之外还有一圈与叶形纹形状一致的细线纹饰,与上部的云气纹、弦纹相统一,终使漆鼎依然显稳重。可惜漆绘陶鼎的盖已无,并不能让我们看到鼎原来真实的形态。该鼎应属明器,鼎的造型明显模仿当时流行的青铜鼎,器表装饰又借鉴了漆木器的装饰手法,是一件陶器和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佳作。徐州博物馆收藏的汉代漆绘陶钫(如图 1 右),外髹黑褐色漆。盖饰红色云气纹,中间部分是顺时针旋转的云纹。四周分为 4 个相等的梯形区域,上饰对称云气纹。颈部饰红色连续三角纹和一弦纹。底足饰以红弦纹。它的纹样与徐州多处汉代墓葬出土的彩绘陶钫相似,但比彩绘陶钫的纹样要简单许多。从漆钫上所绘纹饰可以看出与漆鼎纹饰大体一致。纹饰多在器体上半部绘制,下部仅底足饰有简单纹饰以作视觉平衡。漆钫盖上纹饰最为复杂和集中,由此推测,簸箕山五号汉墓出土的漆绘陶鼎的盖的纹饰为云纹饰和几圈二方连续的纹样,在两者之间和盖边绘有若干弦纹。(二)以玉为衣的漆玉棺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据考工记记载,使用玉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大意为天子用纯色的玉,上公用杂色的玉石(玉石之比为四比一),侯用质地不纯的玉石(玉石之比为三比二),伯用玉和石各占一半的玉石”1徐州出土汉代镶玉漆明器有镶漆玉棺和镶漆玉枕,以玉饰片装饰明器是汉代高贵之人所享有的特权。“棺”是缩小的建筑,它反映黄泉下的冥界世界,也能体现墓主人现世的宇宙世界及生活经验。“汉代的棺,根据地位、等级的尊卑,财产的贫富,分为梓宫黄畅题凑、樟棺朱漆、樟棺黑漆、樟棺坎侯漆、梓棺、木棺、桐棺、小棺、丝布袋等。棺之外又有梈,即大棺材,一般的贫者是有棺无椁的。”2后汉书记载:“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樟棺,洞朱,云气画。公、特进樟棺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3徐州汉墓大多数为漆棺,外髹褐漆,内髹红漆,但多已朽毁坏,遗留漆皮。在漆棺上镶玉,表明墓主人不满足只使用“樟棺朱漆”,而以玉作为显示自己高贵身份的手段。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镶玉漆棺十分罕见,但因木质漆棺难以保存和盗墓的干扰,也已朽坏,不过还能看到明显漆痕和散落在周围的玉璧、玉片等。狮子山西汉楚王墓镶玉漆棺(如图 2)共出土了各类玉棺片近 1900 余片。图 1 漆绘陶器图 2 狮子山楚王墓镶玉漆棺9设计美学论坛这些玉片是按一定规律制作的,分为菱形片、三角形片、方形片和异形片,这些玉片是镶在髹漆棺木上的。研究者已成功复原,但有关玉璧的镶嵌问题,由于墓室遭过盗窃和扰乱,许多现象十分模糊,只根据现场迹象做一些研究,因此复原后的端板上暂保留了多处空白,寄希望于以后的发掘资料补充它。标号为 6234 的玉璧残成三片,但仍粘在漆木板上未脱落,从而为玉璧的位置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4。玉片用泥灰作为“粘合剂”贴在髹数层漆或绘有漆画的棺木外表面,以长方形玉片组成的横向长条将玉棺前后端面板和侧面分割成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和下部多为横向排放的菱形玉片。中部则多有方形玉片、玉璧和纵向排放的菱形玉片。在方形玉片与纵向的菱形玉片之间有两条纵向长方形玉片组成的竖线条,将面板分为三部分。中间方形玉片和玉璧的面积要大于两端相等菱形玉片的面积。菱形玉片的组合为玉棺增添了秩序感。上部和下部的横向菱形玉片和长条形玉片带着如流水般的动感使视觉向外延伸。前后端面板、侧面板中部纵向的菱形玉片分布在两端,既有向上与向下的视觉张力,也与横向的菱形玉片在角度的对比中产生视觉的统一。顶盖面板亦是如此,菱形玉片组合的视觉张力,使镶玉漆棺在观感上的尺寸大于实际的大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阳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的宇宙发生论。道 产生混沌的 气(一),混沌的 气 分化为 阴阳二气(二),阴 阳二气互相交通而形成一种和合的状态(三),万物就是从阴阳二气互相交通和合中产生出来。”5狮子山西汉楚王的镶玉漆棺在外观设计上充分展示了老子的这一美学思想。长方形玉片组成的长条将玉棺每个面板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小部分。如侧面可先分为顶、中、底三段,顶部又可再拆分为上、中、下三个小段。中部可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其左、右两部分又可继续拆分为左、中、右三小段,中部的中间部也可拆分为上、中、下三小段。底部可拆分为上、中、下三个小段,底部中部又可左、中、右三小段。这种含有三层的三段式造型,也是汉代阴阳五行天地观的体现:“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以和四时之节,以辟疾病之首。”6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镶玉漆棺,虽已无存,但有玉壁、鎏金璧形铜饰出土。鎏金壁形铜饰为圆形,器表鎏金,中心部分稍鼓出。中心之外有二圈纹饰,内区铸二对称夔龙,外区铸四个互相对称之夔龙。出土的镶棺玉壁、镶棺鎏金璧形铜饰等,显然是被盗后的孑遗,原镶嵌的数量应该远远超过此数。至于所镶是内棺还是外棺,玉壁、鎏金壁形铜饰共镶一棺还是分别镶于内外棺,均已无从推断。以鎏金铜璧代替玉壁,极具特色,可能是由于当时玉料供给紧张或者用铜质鎏金璧替代,因工艺相对简单,既可以减少制作工期,也可以起到使墓室金光闪烁、宫丽堂皇的装饰效果。此外,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徐州还出土了几件玉枕。玉枕是西汉王侯和高级贵族墓葬中常使用的丧葬用玉,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镶玉漆枕,为板凳形,由兽头饰、枕板、枕足三部分组成,枕板内是一长方形木枕芯,上面镶有雕琢精美的龙形、长方形等玉片。后楼山五号刘泾墓出土的镶玉漆枕,两端各镶有三角形玉片,正面和顶部镶有造型一致的龙形玉饰,以枕棱为边呈上下对称,龙形玉上饰有谷纹。镶玉漆棺、镶玉漆枕不仅暗示社会的等级性,还能说明汉代楚国对豪华富丽之漆的大量需求。镶玉漆棺和镶玉漆枕璀璨的外观和形制实际上是王公贵族对生后自己的情感补充,让生前的荣华富贵及其玉、漆所体现的宗教思想永远不灭地陪伴着墓主人在生后黄泉之下得以延续。玉本身就具有象征属性。在汉代,玉工艺与漆工艺的结合,也使漆从实用、审美的角度上升到凌驾于自然美和工艺美之上的社会思想、等级划分的符号。正如“与其看作是诸子对以工艺文化社会作用的一种体认,不如看作是社会性工艺文化从物质性的实用走向精神再现的一种形象说明,它揭示了一个有普遍性的工艺文化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环境”7。(三)光亮艳丽的漆彤楼“徐汉彤楼”是全国其他汉墓很少见的独特漆艺空间,冥界彤楼是缩小的“红房子”,它是反映现世建筑制度的冥界建筑,暗示黄泉世界与生人宇宙是不完全隔绝的8147。徐州汉代墓葬中有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室涂朱髹漆、驮蓝山楚王墓室外敷朱漆、九里山一号汉墓西壁涂朱漆、翠屏山西汉刘治墓室髹红漆、卧牛山西汉楚王墓室四壁有涂朱髹漆、碧螺山五号西汉墓内有墙内髹红漆外表髹黑漆木结构房屋、东汉彭城相缪宇墓中的漆绘木板等。涂朱即涂抹朱砂,这些墓室墓主人大多为楚王或楚王近亲和高官。据史料记载汉代的宫廷建筑多涂朱髹漆,汉乐府艳歌行曰:“持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没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是南山松,今为宫殿梁。”汉书外戚传 曰:“其中庭彤硃,而殿上髹漆。”后汉书应劭 曰:“尚书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涂壁,其边以丹漆地,故曰丹墀。”同书梁统列传曰:“柱壁雕镂,加以铜漆,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图以云气仙灵。”宦者列传又曰:“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10创意2023/02池苑,堂阁相望,饰以绮画丹漆之属。”这些史料足以证明汉代建筑离不开大漆的髹绘9。宫廷建筑是王宫贵族生前生活的场所,墓室是王宫贵族生后所居住的场地,也会在一定的墓室内涂朱髹漆,秦始皇陵地宫就采用“塞以文石,致以丹漆”的葬制,而汉代也沿袭了秦朝这一墓室髹饰方式。据汉书楚元王传记载,文帝曾说:“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 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载!”北洞山主体墓室的四壁、顶部涂朱髹漆与霸陵相类似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