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白毛女
形式
创造
情感
策略
芭蕾
舞剧
改编
王杰
A Monographic Study on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Speech at Yanan Forum on Literature and Art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专题研究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年第7卷第2期8王 杰 黄筱茜【内容摘要】“白毛女”故事在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中被不断改写与重述,以新歌剧版和芭蕾舞剧版为著名成果。白毛女 系列作品在接受层面大获成功,引起了强烈的情感效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大众化”与“化大众”的辩证效果。本文以芭蕾舞剧版的改编为中心,从情感的建构性视角,分析其形式创造的政治意义与情感策略。营造革命情绪是舞剧版改编的核心任务,也符合芭蕾语汇抽象性的形式特征,尤以去性别化语汇创新塑造典型的抗争形象,以调动观众情绪;此外,作品凝结的地方性审美经验(如民间传说、民族舞蹈样式、音乐元素等)具有强大文化认同功能;加之戏剧意识形态的转变及其内在逻辑与观众接受相契合,共同营造了舞剧 白毛女 成功的情感效果。【关键词】白毛女;民族芭蕾舞剧;形式创造;情感策略【中图分类号】J7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084(2022)02000806【DOI】10.20070/ki.cdr.2022.02.002【Title】Form Creation and Emotional Strategy:The Adaptation of the Ballet Version of The White-Haired Girl【Authors】Wang Jie Huang Xiaoqian【Abstract】The story of“The White-Haired Girl”has been rewritten and reiterated in Chines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with the new opera version and the ballet version as the most prominent.The series The White-Haired Girl has been a great success in terms of audience acceptance,rousing a strong emotional effect and demonstrating the dialectical effect of the“author-oriented popularization”and“audience-oriented popularization”advocated by the literary poli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is paper,with the ballet version as the main subject,analyzes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and emotional strategies of its form 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al construction.Creating a revolutionary spirit is the core task of the ballet version,which is also in line with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ballet expression,namely the abstractness.This characteristic is prominently demonstrated by reshaping typical female images with a rebellious spirit using non-sexual expression to appeal to the audiences emotions.In addition,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with distinctive local features refected in the work(such as folklore,forms of folk dancing,and musical elements)demonstrates it profound fun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Whats more,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eatrical ideology and the great harmony between the inner logic and the audiences acceptance successfully create an emotional effect when The White-Haired Girl was staged.【Keywords】The White-Haired Girl,National Ballet,form creation,emotional strategy形式创造与情感策略:芭蕾舞剧版白毛女 的改编【作者简介】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文联中国艺术评论基地(浙江大学)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审美人类学。黄筱茜,女,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审美人类学。【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优势特色学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史的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2YSXK01ZD)阶段性研究成果。Form Creation and Emotional Strategy:The Adaptation of the Ballet Version of The White-Haired Girl形式创造与情感策略:芭蕾舞剧版 白毛女 的改编Contemporary Dance ResearchVolume 7,Issue 2(2022)9晋察冀边区的“白毛女”民间传说,自延安文艺以来,先后被改编为报告文学、小说、新歌剧、电影、芭蕾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 白毛女 同名作品,其中,歌剧版与芭蕾舞剧版尤受关注,两者的创作均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视与认可,并在当时收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欢迎。学界对于“白毛女”的研究已颇具规模,大量研究聚焦其形式与内容的文化政治意义,指出了系列作品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艺术化呈现机制,而对于系列作品形式与内容的生成方式改编/改写及其审美接受,尤其是改写工作对于人民大众主体情感的挖掘及其情感效果仍有论述空间。在芭蕾舞剧版 白毛女 的研究中,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其必要性。已有研究要么将其放置在“白毛女”故事改编序列中做比较分析、指出其在人物塑造层面呈现出“空洞的能指”等特征,要么从中国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出发指出其作为“民族芭蕾”奠基之作所具有的融合中西舞蹈艺术的创新意义。以上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目光转向审美活动的接受层面,更准确地说是人民大众对该作品的审美经验层面,探讨芭蕾舞剧 白毛女 及其生产方式在政治意识形态关切下对既有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创造性改编,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生产实践的代表性案例,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审美认同的机制。不同于康德美学中审美体验的精英属性和心灵游戏,审美经验指向“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性经验和情感性话语实践,它是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既包括精神和情感的愉悦感,又包括生理和身体的快感与欢乐”。而审美认同研究关注艺术与审美活动之于文化认同构建的积极作用,它涉及对两者相关性的认可以及探讨这种关系如何发生。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审美认同与审美经验相关,审美经验为其提供经验基础,而审美制度研究所揭示的“美”的建构性是其对艺术与审美活动属性的认知前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以文艺方式构建文化认同的审美认同现象十分活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 讲话)这一党的文艺政策肯定了文艺活动的主体改造作用、指出了具体实践方向,也即勾勒了这一阶段的审美认同生成机制,而吸收多元文化资源并结合特定阶段的政治需要、审美趣味所展开的改写/改编既有作品的实践是常见的生成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文艺活动继承了 讲话 精神和该生产方式。改写或改编,在文艺创作活动中十分常见,它包括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借鉴转化。本文是在社会主义文艺生产机制与审美认同的关系视野下看待革命文学经典 白毛女 的芭蕾舞剧版改编。文章首先关注对芭蕾舞这一西方艺术形式的创造性改造以及所生成的新艺术形态的政治认同作用;随后转入分析内容层面对地方性审美经验的吸收转化引起的情感反应;最后讨论这一作品的审美认同效果得以实现的其他方面。借此,可以进一步认识芭蕾舞剧版 白毛女 改编艺术创新的“审美革命”意义。本文的分析以1972年的“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 电影版本为基础,该版本影像记录的是入选八部样板戏之前的舞剧版本。一已有歌剧版改编珠玉在前,为何还要开启舞剧版的改编?更为重要的是,在民族舞与芭蕾舞之间,为何选择了后者这一舶来的舞蹈艺术形式作为主要的艺术载体?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团最早将 白毛女 改编为芭蕾舞剧,来华访问演出时大受欢迎。周恩来总理看后非常感慨:“为什么人家外国人都可以改编我们中国的歌剧成芭蕾舞剧,我们就不能创作自己的民族芭蕾舞剧?”随后上海市舞蹈学校成立并设立了芭蕾舞团和民族舞团。松山芭蕾舞团的 白毛女 演出之于上海市舞蹈学校建校的直接促成关系并非我们论述的重点,但从随后建校所设立的教学与表演科目来看,芭蕾舞与民族舞赫然并立,我们就不能忽视“芭蕾舞”形式的文化政治意义。或者说,当我们谈论“中国民族芭蕾舞”版 白毛女 时,不能忽视“芭蕾舞”这一艺术形式的文化政治审美功能。从上述背景来看,芭蕾舞剧 白毛女 是“中华人 王杰.审美人类学 M.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84.这里的“审美革命”取自阿列西 艾尔雅维奇(Ale Erjavec)对于20世纪先锋派运动的研究,他指出:“美学的革命 标示的是这样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涉及一种统一的艺术与政治日程,艺术在其中变成了政治,而政治则变成了艺术,因为这两者都在一个单一的乌托邦规划中被合并了”,也就是说,艺术创新与社会革命相关,艺术革新通过作用于人们感知方式的改变而具有政治潜力。参见:艾尔雅维奇.美学的革命 J.姚建彬,译.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1):113128.由上海市舞蹈学校 白毛女 剧组集体改编演出。中国民族芭蕾舞剧 白毛女 经历了小型到中、大型舞剧的发展历程。大型舞剧于1965年成型,该版本后被拍摄成影片,并于1972年出访日本、朝鲜演出。参见:芭蕾舞剧 白毛女 全剧1972年版(2018数码修正)EB/OL.20220507.https:/ 白毛女 的版本信息参见:芭蕾舞剧 白毛女 的创作与演出 J.新文化史料,1995(2):3235.转引自:杨洁.芭蕾舞剧 白毛女 创作史话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9.A Monographic Study on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Speech at Yanan Forum on Literature and Art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专题研究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年第7卷第2期10民共和国”这一现代民族国家成立后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催生的产物。比起它对于“白毛女”作品序列的更新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民族芭蕾”(以下简称“民族芭蕾”)自此诞生。在此之前,歌剧版、电影版 白毛女 早已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舞台上受到关注,“白毛女”这一中国本土革命美学形象早已在国际上有了声音,但芭蕾舞剧 白毛女 这一艺术形式却呈现相反的“旅行”路径。所以,在国际交流语境下诞生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