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高校
师德
建设
法治
探索
李秀云
北京教育(德育)2023.02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的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秀云摘要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充分认识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的内涵和意义,探索实现师德建设法治化的现实路径,对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法治和纪律教育、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加强师德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7997(2023)02-0021-04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辟出独立章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作出重要部署。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以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系列文件等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1。这是新时代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高校教育事业建设发展中的生动体现,对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着力解决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应充分认识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探索加强师德建设法治化的实践路径。一、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师德,一般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社会服务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高校师德建设不仅需要教师的自制力和道德约束力,更需要法治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于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国家也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法治化要求,陆续出台了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学术规范诚信、师德师风建设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因此,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不仅要从道德层面去规范,还需要运用法律的规范性加以改进和完善,真正把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基于此,本文的研究主题“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指的是高校在加强师德建设工作中,要坚定法治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教师法治思维的培养和法律义务的履行,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树牢法治观念,秉持法治原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法律的他律性规范对道德的自律性约束进行引导和保障,依法治德,依法执教,在师德建设中推进法治化,既是全面依书记校长论坛21北京教育(德育)2023.02法治国的内在需要,也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必备条件,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最大限度地涵盖了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制度建设的普遍愿望和共同价值诉求。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一系列关于依法治国的新观点、新思想,党的二十大更是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专章阐述,要求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八条明确列举了我国教师的六项义务,第一项就是要求全体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伦理道德的应尽义务。3高校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是教师职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推进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应借助法治手段解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师德素养在法治的轨道上全面提升。因此,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是在依法治校背景下衡量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备条件教育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驱动。新时代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全面深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是关键。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是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时代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越发复杂多变,影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因素也更加纷繁多样。推动高校教师队伍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师德师风问题产生的深层诱因和源头问题作出深入思考和整体谋划。当前,高校师德师风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等影响师德建设的内在因素;客观因素,是指教师生存环境、教师评价体系、依法从教环境、尊师重教风气等影响师德建设的外在因素。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道德层面的要求是首要基础,而法律则是道德的底线。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为师德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强的保障。在师德建设中法律、法规不能缺位,只有严格规范加强引导,才能推动高校教师队伍持续健康发展。4因此,师德建设法治化是保证高校师德建设工作高效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必备条件。(三)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高校教师是青年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领航者和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师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会成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的引路人。然而,能培养教育“时代新人”的教师不会自己成长起来,有力有效的师德建设培养体系对于教师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培养时代新人的新任务新要求,师德建设法治化能够为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为综合和完备的保障体系,为教师提升思想素养、担当教育使命,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是支持高校教师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三、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的实践路径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伟大事业。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要求下,高校师德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法治的强制力和规范性,为师德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法治化是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明确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法治化的有效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将法治素养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知识、理解社会主义法治本质和法治精神,运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维护权书记校长论坛22北京教育(德育)2023.02利和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复合体。5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将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作为师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增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教师内心对法律的认同,以及对法治的坚守。通过定期举办师德师风的专题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系统宣讲 教育法 教师法 高等教育法 和教育规划纲要等法规与文件中有关师德的内容和要求,宣传普及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把法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利用学校各类学习宣传平台,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阐释,结合教师节、12 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宣传有关师德规范的法律法规,提高教师对法治的认知和认可。特别要注意加强对青年教师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师的成长发展中,将法治的精神和原则纳入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自律和主观能动性。引导教师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转化为可见的行动、稳定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贯穿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二)将法治意识作为师德制度的建设保障法治意识指的是人们内心对法律生发出的认可、崇敬和遵从。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法治体系尚未健全,高校在师德法治化建设中的作用还没完全发挥出来,高校教师自身的法治意识还有待增强。因此,高校师德建设法治化应凸显法治意识在师德制度中的作用,将法治意识贯穿健全师德建设体制机制的全过程。要运用法治化的手段,确保师德建设工作科学规范开展。做好师德建设的顶层设计,结合学校实际,全面系统梳理现行的各项师德师风建设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结合教育教学规律,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厉行法治思维,强化法律依据,加强法理论证,健全规章制度;不断细化程序性规定,完善高校教师事务管理法治化机制,确保高校师德建设有法可依,从而增强师德建设的法治自信,防范化解可能的舆情和法律风险。6(三)将法治思维作为师德评价考核的制定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在师德评价考核方面,应将法治思维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建立法治化的师德建设评价机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师德评估体系和师德评价机制,将教育法律法规对师德的要求贯穿学校工作各个环节,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准确掌握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情况;要建立法治化的师德考核机制,把师德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述职、目标责任制、政治巡察等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守法守纪监督系统。(四)将法治规则作为师德奖惩的主要依据师德奖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是建立健全上下衔接、分层贯通的师德奖惩制度体系,打好推进落实的“组合拳”。现行的师德奖惩制度存在一定的笼统性与宽泛性,在奖惩中存在差异性空间与模糊界限。将法治规则引入高校教师奖惩机制决策过程各环节,能有力保障高校教师奖惩机制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因此,要建立法治化的师德建设奖惩机制,确保完善师德奖惩有章可循,表彰惩处依规依矩、评选处理过程科学规范、执行过程严格到位。要加大对师德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定期组织和开展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评选活动,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则依据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处理程序,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遵照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根据情节轻重程度,对出现的师德失范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分,按照法律规章严惩不贷,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化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举措和发展趋势,道德内化的规范离不开法治外化的保障。高校师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持久用力、多方协同,将法治与德律并举。学校、相关部门、教师个人应书记校长论坛23北京教育(德育)2023.02高度重视。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积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有效开展工作,从而共同实现高校师德建设的理想状态,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EB/OL.http:/ 铮准确认识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摘要 党的二十大为体育事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引了正确方向。探索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新道路,需要发挥体育的主体作用。体育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维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重要支撑与动力源泉,在促进个体成长、强化民族自信、增进人类团结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北京体育大学致力于支撑体育强国建设,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家体育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要自觉担负起开启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的先行使命,奋发勇毅前行,助力体育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北京体育大学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7997(2023)02-0024-05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1。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范畴的重要组成。探索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之路是今后体育发展的关键目标。北京体育大学致力于支撑体育强国建设,理应担负起开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进程的先行使命。一、体育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