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影响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_罗飞宁.pdf
下载文档

ID:2729719

大小:1.71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学术期刊 编辑 职业 发展 影响 研究 基于 扎根 理论 分析 罗飞宁
第44卷第1期Vol.44 No.12023年2月Feb.2023韩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22-03-05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00212);2021年度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课题(项目编号:FY2021084);陕西省2020年度出版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BSC14)。作者简介:罗飞宁(1983-),女,广东兴宁人,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青年探索编辑部副编审,硕士。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罗飞宁1,茹梦丹2(1.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 青年探索编辑部,广东 广州510635;2.延安大学 学术期刊中心,陕西 延安716000)摘要: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是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运用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对学术期刊编辑进行质性研究发现:制度政策、职业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能力、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是影响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内外因素。学术期刊编辑存在职业价值认同度不高、职业发展意愿出现分化、职业发展呈现路径依赖等问题。为了摆脱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困境,应建立包容性的学术期刊编辑评价体系,促进编辑多元宽领域发展;培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学术期刊与编辑协同进步;建立科学的学术期刊管理体系,形成专业的发展格局。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G 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883(2023)01-0102-07DOI:10.19986/ki.1007-6883.2023.01.016学术期刊编辑作为期刊建设的主力军,其进步关系到期刊的成长与发展,这个论题是学界和业界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关于深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健全制度体系,适应出版业融合发展需要,实现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1国家对编辑个体的发展历来比较重视,但目前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面临困境。近年来,不少学者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认知度和满意度2、职业倦怠现状3、学者化困境4、职业规划5等方面做了调查分析。笔者对学术期刊编辑向更高职业发展阶段进阶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运用扎根理论对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一、研究方法与分析(一)扎根理论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由社会学家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施特劳斯(AnselmStrauss)共同提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6。它是在系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和体现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逻辑联系并形成理论的一种方法。7扎根理论的程序主要包含三个步骤:从所搜集的资料入手,对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在资料分析的过程中,提炼出有关的类属及其属性,不断比较、补充材料,形成抽象的理论分析框架,直至通过验证。102(二)数据收集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和个案访谈的方法搜集质性材料。2021年1月至3月笔者通过社交软件对25位来自全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业期刊的主编和编辑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其中男性10人,女性15人;25-35岁的10人,36-45岁的11人,46 岁以上的 4 人;包括主编 3 人,编辑 22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2人;博士 14 人,硕士 9 人,本科 2 人。总体来看,访谈对象包括了不同期刊、年龄层面、学历层次、工作经历、职业结构、个性心理的人员,实现研究主体的多元化,表明此次调查具有普适性和代表性。此次访谈围绕“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影响因素”展开,问题包括:(1)您怎样看待编辑这个职业?(2)您认为编辑职业发展存在困难吗?(3)您觉得影响编辑职业发展有哪些原因?访谈过程中,访谈者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追加开放性问题,以进一步挖掘补充信息。访谈结束后随机选取5名本领域学者对文本进行饱和度检验,资料整理后未出现新概念,证明检验通过。(三)编码及模型建构数据搜集后,运用扎根理论对原始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具体编码过程如下。1.开放性编码首先,使用开放性编码提取初始概念。开放性编码是从访谈资料中发现可以编码的句子,并从文字材料中抽象出概念类属和范畴。本研究将访谈资料进行比较、提炼和综合后,得出“工作责任”“个人价值”“学习意识”等22个初始概念。受访人员的编码类别中,B代表编辑,Z代表主编(见表1)。表1开放性编码表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初始范畴问题感知工作责任个人价值学习意识职业门槛职业目标职业定位福利待遇专业能力学术环境发展空间发展平台职业认同同事关系发展压力岗位设置同行关系家庭关系工作难度管理制度工作考核体制机制原始代表性语句(部分)B1:我觉得编辑存在职业发展瓶颈。B17:平时组稿、约稿、编稿、校对,工作量还是很大。B3:听着高大上,实则尴尬。B14: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Z1:现在编辑岗位门槛越来越高,像我们刊物都要求博士。B10:对以后没想太多。B12:为他人做嫁衣裳。Z2:工资福利跟教师差不多吧,没有比较过,不是很清楚。B4:倘若自己没有文章成果很难在学术圈混下去。B9:现在学术领域,视野越来越狭隘,趣味越来越猥琐。Z3:我觉得编辑的职称还是比较容易评的吧。B19:我考了两年的中级都没过,看能不能回学院当一名教师。B5:钱少事多责任重。B11:我们同事之间关系都很好,竞争也是良性的竞争。B16:我很想对刊物进行媒体融合,但我们领导不太支持,以为我想出风头。B8:我们的流程就是主编负责终审,编辑负责组织和编辑稿件,编务负责日常事务。B18:我跟几个其他期刊编辑关系挺好的,毕竟同行,有许多共同话题。B21:家人对我的工作还是很支持的。B20:特别杂、特别累。B22:我们编辑部严格执行“三审制”和“匿名审稿制”。B7:学校对我们没有严格的考核,但是编辑部内部有考核。B2:目前的学术体制存在问题。2.主轴性编码然后,对初始概念进行主轴性编码。主轴性编码是从初始范畴中找出类属间或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重新归类,本研究共获得“个人能力”“职业认知”“职业规划”“职业环境”“人际关系”“制度政策”6个范畴(见表2)。103表2主轴式编码表序号123456主范畴制度政策职业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能力职业认知职业规划范畴管理制度工作考核体制机制学术环境岗位设置福利待遇同事关系同行关系家庭关系问题感知学习意识专业能力个人价值工作责任职业门槛工作难度职业认同职业定位职业目标发展空间发展平台发展压力范畴内涵学校或期刊编辑部设立的对期刊和编辑的各种管理制度学校或期刊编辑部设立的对期刊和编辑的各种考核制度学术界目前关于学术不端、学术评价、政策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指学界存在的各种学术不端情形指编辑部对人员数量、岗位要求的设置指编辑所获得的各种报酬和福利保障与单位同事之间的关系,指职场环境与学术、编辑同行之间的关系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编辑对其职业发展情况的感知程度编辑的个人知识储备情况及其学习情况编辑的科研能力、业务能力情况对编辑岗位的定位编辑的工作职责、任务等编辑岗位的入职要求编辑工作的难易程度对编辑工作的认可度及社会对其的期望对编辑岗位的规划等编辑认为的职业发展的前景编辑职称晋升方面的条件、要求及难易程度编辑有无明确的个人发展的良好平台编辑在工作上所遇到的发展瓶颈或者困惑3.选择性编码最后进行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就是进一步处理范畴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系统性联系,以“故事线”的方式形成抽象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把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8 通过逐级编码发现并梳理出影响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两大主范畴: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见图1)。图1学术期刊职业发展影响因素关系模型二、研究发现与阐释(一)外在因素1.制度政策评价制度关系着学术期刊和编辑发展的导向。相关制度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着学术期刊编辑的发展预期与前景。目前,学术期刊的评价主要依据各评价体系,依靠的是影响因子等量化指标,而这种过度依赖影响因子的量化评价方式将学术期刊推向了指标化的竞争。“我国学术评价行政化趋势严重,目前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无不与以行政管理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制相关。”(B2)各种数据库在评价领域的体制性因素介入下,影响因子逐渐被异化为强制性的评价标准,为追逐高影响因子,一些学术期刊甚至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严重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办刊环境。同时,这种量化数据的竞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期刊的发展,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术期 104刊编辑来说易形成短视化、功利化的价值思维,使学术期刊编辑陷入某种囚徒困境。“学校对我们没有严格的考核,但是我们编辑部内部有一套考核制度,比如你负责的栏目转载情况怎么样,责编的文章有没有获奖等,反正就是有很多指标,跟评价机构评价期刊一样,编辑部就把指标落实到每个编辑头上。”(B7)在期刊评价制度的引导下,学术期刊围绕评价指标作出主动或被动的适应与迎合,同时也将部分评价指标转化为对编辑的要求,形成了对学术期刊编辑的无形压力。倘若这种压力不能转化成促使其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将会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产生负向影响。2.职业环境就目前国内的求职环境而言,“学历歧视”“学历贬值”愈演愈烈。在人才评聘过程中,经常出现毕业院校、资历等因素引发的庇护或歧视倾向。随着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科研院校在面试时除了看求职者获得的最高学位外,还强调“第一学历”的重要性,致使社会陷入一种职业内卷状态。“现在编辑岗位门槛越来越高,像我们刊物都要求博士。不是我有学历歧视,其实我觉得硕士更好用,而是学校用人制度倾向于招博士和现在每年大量的博士毕业找工作。”(Z1)而各种学术头衔大多倚重可量化的学术产出,这些学术头衔的评价往往是学者个人累积优势和评价制度筛选过滤效应共同作用的产物。职业环境中的马太效应,导致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分化和定位不清,而且不少高校在招聘过程中仍存在过度看重出身,关注是否毕业于海外知名大学等现象。这种判断标准或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时容易出现“贤者不举,能者不荐,唯权是大,赢者通吃”。此外,在岗位设置方面,编辑需要兼任的事务比较多,时间和精力分散。“我考了两年的中级都没过,看能不能回学院当一名教师。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待下去。平时工作太繁杂了,又碰上这两年我结婚生子,基本没怎么复习,每次都是裸考。”(B19)与此同时,编辑职称晋升渠道偏窄,初中级职称占比为六成左右,大多数编辑处于职称和职级的最底层。“我觉得自己到了职业发展瓶颈,想去读个博转教师岗。”(B1)学术期刊编辑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情况反映出编辑的职业结构不合理、职业收入基本上处于较低层次、职业地位不高等问题。学术期刊编辑能获得的各种资源,无法满足其职业发展的进阶需要。如此一来,编辑人员的职业发展失去吸引力的同时,编辑队伍也难以维持稳定。3.人际关系学术期刊编辑所面对的人际网络包括:与同事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与同行的关系及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由于人际交往能力、背景资源的差异,普通编辑在学术人际关系中相对弱势,重要资源都掌握在主编手中;家庭生活状况也会直接影响编辑的工作状态。“现在是全媒体时代了,我很想对我们的刊物进行媒体融合,但我们领导不太支持,以为我要出风头,所以我也就没动力去做这一块了。”(B16)年轻编辑本可以结合自身对新技术、新方法、新视角的敏锐掌握优势为编辑部带来创新性的发展,同时实现个人职业的进阶,然而这当中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不同程度地销蚀了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由此延伸的情感压力和关系思维同样消耗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追求热情和工作时间。此外,有时主编的“绝对”权力使用不当,使得编辑因不满业绩考核、晋升、评优等结果而产生消极与抵触的心态,最终导致某种程度上的职业倦怠。(二)内在因素1.个人能力编辑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编辑也是一种学术活动,是创造学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