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大学生
担当
精神
及其
培育
路径
探析
王霞
49 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及其培育路径探析 王 霞 摘 要 担当精神是指大学生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承担起自身发展、家庭责任、历史使命,认同并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表现为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承担责任的积极健康的自觉意识和精神品行。担当精神是大学生的必备品质,大学生能否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建立在担当精神的培育程度上。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要以理解其科学内涵、把握其必要性为起点,建立在大学生对个人有明确的人生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凝聚多方合力引导大学生明确担当认知、升华担当情感、淬炼担当意志、践行担当行为,形成“知、情、意、行”的培育体系。关键词 担当精神;新时代大学生;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都离不开青年的奋斗与担当。新时代的青年更需要展现时代精神,大学生是青年中有思想、有力量、有干劲的群体,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大学生是否具有担当精神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前途与命运,也是能否赢得未来和希望的关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割裂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他人发展的联系,存在担当精神弱化的现象,其担当行为也有所偏颇。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时代机遇与挑战,激发和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一、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科学内涵 担当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基因,体现了新时代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担当精神就是指大学生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承担起人生使命、家庭责任、历史重任,认同并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表现出来的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精神品行。具体来说,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包括自身发展的人生使命、孝老爱亲的家庭责任、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三方面的内容,各内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贯彻于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科学内涵之中。一是担当个人发展的人生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人生使命具体表现为大学生个人在获得生存资料、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对于发展资料的合理追求和个体价值的正确定位,小到对道德品质的提升、对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大到对职业生涯的憧憬与规划。同时,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与奉献社会、担当历史重任同向同行的。个人发展的人生使命首先体现在对生命的珍惜,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奉献社会建立在个人健康的体魄上,某种程度上,关爱自己的生命也是对家庭、社会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归根结底都源于个人对自身角色的负责,对生命的正确诠释。其次,个人发展的人生使命体现在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上,青年时期是大学生追求学业的大好年华,需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上,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书写人生赞歌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奉献社会中书写人生。2 二是担当孝老爱亲的家庭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3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时代大学生担当孝老爱亲的家庭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孝敬父母。50 大学生不仅要担当个人发展的人生使命,还要在家庭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尤其是对待自己的父母。大学生既有义务照顾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相应的照顾、关怀和陪伴,又有责任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父母,在能力范围内给予父母足够的精神慰藉。其二,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大学生既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正确认识和理解爱情的真谛,也要恪尽恋爱中的道德规范,避免出现因自身物质和精神世界匮乏而出现的“第三者”等不良现象。其三,担当各项家庭责任,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中还需尊重和理解其他长辈和代际等,主动担当起做家务、陪伴家人等义务,潜移默化地培育浓浓亲情氛围之下的担当精神。三是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4,砥砺前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我国有很多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承担重任的优秀青年,如“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和优裕的生活,历经千辛万苦回国发展祖国的核弹事业,这不仅仅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更是一种民族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大学生既面临着为祖国建功立业的人生机会,也需要扛起时代使命,走在时代前列,主动承担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志存高远,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历史重任,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积极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将爱国情转换为爱国行,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5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必要性,认真贯彻和落实大学生担当精神教育工作是新时代大学生明晰自身定位、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一)新时代大学生明晰自身定位的需要 担当精神有益于大学生做好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适应工作岗位、激发他们的奉献意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价值的人,迎接各种风险与挑战,诠释好“时代新人”的角色。大学生只有接住新时代的橄榄枝,经过不断的打磨,才能锤炼为时代新人。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一些含有消极、悲观色彩的心态暗流涌动,“躺平”“摆烂”“佛系”等词汇似乎是部分大学生日常和学习状态的代名词,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这部分大学生贴上了标签,但也清晰地反映了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自身担当认知不强、担当情感不足、担当意志不坚定、担当行为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价值观偏差。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在世情国情中明晰自身定位,并且还能促使大学生在自觉担当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素养,对社会与时代发展作出相应的变化,在直面困难和挫折时不放弃,正确分析个人得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拒绝诱惑,提升担当认知、磨炼担当意志,以更强的担当能力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培育历史主动精神,成就自身的发展。(二)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的需要 自古以来,家庭和谐美满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目标。相对于传统的三纲五常的社会关系,新时代背景下,父母对子女的约束和管教远远不及对子女的溺爱。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享受着全家人的关心与爱护,再加上部分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担当意识薄弱,在家庭中表现为担当孝老爱亲的家庭责任方面不够充分,这种现象背离了新时代大学生需要担当促进家庭和谐美满责任的初心。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这一代人而言,虽然越来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所处的家庭环境中,也应该扮演好相应的角色。秉持促进家庭和谐美满的原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有助于全面把握担当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激发内在的前进动力,不断完善人格与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在家庭这个单位中,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兄弟姐妹,都应该秉持促进和谐美满的宗旨,提升独立自理能力并主动减轻父母负担,分担家庭的大小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明确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营造家庭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 51 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新时代大学生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建设者。一方面,能否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是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评价标准,这一代大学生要把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之中。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身就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历史过程。新时代,各种挑战此起彼伏,这极其需要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在明晰自身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遭遇的现实困境、今后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以坚定的担当精神化解发展中的矛盾。这其中也汇聚了大学生的梦想,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尽其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担当的能力和意识。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是新发展阶段对青年大学生精神的基本要求,能使大学生坚定民族使命感、提升社会责任感、实现人生价值。三、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路径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需掌握其生成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培育担当精神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依据明确担当认知、升华担当情感、淬炼担当意志、践行担当行为的逻辑理路,将担当精神落实到大学生的行为实践之中。(一)加强认知教育,明确担当认知 认知是实践的基础,有正确的担当认知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担当行为。培育大学生的担当精神,首先就要让大学生理解在新时代条件下“什么是担当”,即通过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担当认知。其一,高校要加强担当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担当认知的理念离不开课堂教学,尤其是思政课堂。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用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思政课客观生动地描述各个时期的无产者如何通过顽强拼搏与英勇斗争担当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彰显担当精神。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汇贯通,并通过积极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国家发展使命联系起来,提升大学生的担当认知。其二,自身要明确担当认知。大学生个人明确担当认知是培育自身担当精神的先决条件。大学生要扮演好自身角色,加强对自身身份的认知,明晰在不同的环境中应担当何种身份,如在社会上要认清自己作为时代新人的角色,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做好合理的人生规划;在学校中应该深化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遵守校规校纪,培养服务他人的奉献意识;在家庭中,应担当起孝老爱亲的责任,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处理好代际及同辈的关系等。通过参与一系列的社会关系,找准自身定位,对自己保证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对国家、社会的价值,明确担当认知。(二)升华情感认同,提升担当情感 担当情感对大学生担当行为的产生具有深刻的调节作用,只有自身对某一事物或活动产生情感认同,具备积极的担当情感,才会产生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首先,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6。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思政课堂,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英雄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担当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和父母要以身作则地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效法,明确自身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需要承担何种责任并如何履责的目的。其次,应强化身份认同。大学生要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就需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内涵修养,增进对自身“时代新人”身份的审视和认同。在此基础上,坚定地将担当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重任作为自己成长发展的方向。最后,应强化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衡量标准,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当今社会思想变化深刻,价值多元观念盛行,大学生更是处于观念和品质形成的特殊时期,更应该关注自身的职业规划和社会价值需求。要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构筑大学生群体高度的身份认同感,把自身价值选择与实现民族复兴交织融合,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在价值认同中展现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担当精神。(三)开展挫折教育,淬炼担当意志 担当意志是大学生在确定自身的使命和责任的基础上,规范和调节自身行为,坚定地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并突破重围的一种表现出长期性特征的毅力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 52 青年接续奋斗。”7这个长期过程需要大学生具备担当意志。梁启超曾说,知道担责的苦处,才知尽责的乐趣。当前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高校对此做出的努力主要停留在正面激励上,往往忽视反向引导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引导其正确审视担当民族复兴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确定且不易克服的因素,加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升自身的担当意志。一方面,社会各界力量要加强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