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雄安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高等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视角_周光礼.pdf
下载文档

ID:2729553

大小:1.53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新区 高等教育 规模 结构 经济 协同 发展 视角 周光礼
2023年第2期中国高教研究设立雄安新区是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与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下做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性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不仅肩负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大城市病”的重任,而且对于培育新经济增长极、补齐京津冀发展短板、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支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有力空间载体。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雄安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1。国内外经验表明,创新的源头在高校,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交汇点。一方面,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支撑;另一方面,高校集聚人才、学科、资源和平台优势,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资源的汇聚与融合。应该说,当前雄安新区的高等教育尚处于空白状态,如何科学规划区域高等教育系统,将成为雄安新区打造成世界重要科学、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关键。本研究基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关系对雄安新区高等教育规模及结构进行预测,以期为雄安新区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提供科学依据。一、文献回顾及分析框架高等教育是全球知识经济的重要驱动因素,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量研究聚焦高等教育、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作用机制。首先,创新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区域经济的内生性增长依赖于知识与创新,创新能够突破资源要素的约束,通过边际收益递增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从产业集聚的低端层面向技术集聚与知识集聚的高端层面跨越,推动产业形态由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创新密集型攀升;有利于架构起产学研合作的区域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与网络集成;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区域竞争优势2 26-28。由此,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成为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3。朱勇对中国20002003年的区域经济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纵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区域发展水平的80%都可以由技术创新能力来解释4。其次,高校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系统最早由库克提出,特指地理上相关联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等一系列创新要素构成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区域性网络5,是产业集群的延伸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石。与分散式创新格局相比,区域创新系统强调创新的集聚性,即集成区域空间内的各种创新要素,优化区域内科创资源的雄安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的预测基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视角周光礼耿孟茹摘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是雄安新区打造全球科学、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一环。基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关系,以面向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为常模团体,从高校知识创新驱动、企业技术创新驱动两种模式出发,结合常模参照法与回归预测模型对不同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下雄安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及结构进行预测,并据此提出构建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系统的建议。关键词:雄安新区;区域创新系统;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结构;经济发展*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雄安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AGA190011)的研究成果DOI:10.16298/ki.1004-3667.2023.02.0858中国高教研究2023年第2期配置,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内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事实上,高校通过人才培养、知识生产和传播、技术创新以及丰富区域创新文化等成为区域创新的主体要素之一2 16-24。基于知识溢出效应,高等教育对创新的影响还能进一步扩增,辐射带动整体区域发展6。由此可见,高校的角色不再仅是“知识仓库”与“知识工厂”,而是通过跨界活动积极促进知识交流、学习、应用与创新,成为“知识中心”,嵌入区域创新系统中7。大量经典案例也确实印证了高等教育对区域创新的重要性。筑波科技城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引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促进了人才与其他要素资源的集聚8。硅谷的“神话”也离不开高等教育提供的高端人才与产出的前沿科研成果9。最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是区域高等教育规划的基本原则。区域创新系统由创新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组成10,高等教育资源与其他创新要素的地理集聚并不必然带来创新主体间的有效互动,只有面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系统地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构成合理有序的高质量区域高等教育系统,才能促进创新要素的紧密衔接,进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陈琼琼等9、薛新龙等11以世界创新高地之一的旧金山湾区为样本,总结出符合创新高地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的特征,即宏观层面具有定位清晰的层次结构、开放多样的形式结构以及与产业结构紧密关联的科类结构,微观层面具有专业规范的产学研管理组织和兼职教师制度。何振海从系统化发展视角出发分析了加州高等教育体系,指出有机结合外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元需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规划高等教育系统有利于形成良性稳定的发展框架12。罗秋明也强调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会呈现出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势,这就需要形成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以满足其对人才与科技研发的需求13。综上所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区域高等教育系统对于形成区域创新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尤为重要。雄安新区作为未来的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与新经济增长极,亟需构建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区域高等教育体系14。目前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体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定性的规范性研究。如武义青定性地讨论了雄安大学的办学模式15,龙江16和公钦正17开展小规模的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对深圳特区及上海浦东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分析推测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的规划特点。相关研究初步探索了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但尚缺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建构开展定量分析。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关系建立回归预测模型,进而对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及结构进行预测,以期将雄安新区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建立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目前,中国已经率先布局构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18。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大,从而在全球价值网格中发挥显著增值功能并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城市或地区”19。基于创新活动形成的创新区域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行政区域有所区别。全球创新指数(GII)忽视行政及政治边界,从地理区域出发精准定位全球最活跃的科技集群20。2020年,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北京、上海进入全球前100位科技集群区域,极具发展潜力。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远期控制区面积约 2 000 平方公里,具有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现有开发程度低等优点。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搭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一流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全球创新高地。高等教育是科技、人才的根基,“兴科技必先兴教育”,本研究突破行政边界,以科技集群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样面向建设全球科技中心的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常模团体,结合其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同情况对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及结构进行预测分析。(二)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规模及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影响21。因此,本研究从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系统两方面构建指标。经济发展水平以地区生产总值进行表征;高等教育系统则从高等教育规模、办学层次结构及学科专业结构来描述。具体而言,高等教育规模以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本专科)表示,办学层次结构以专科、本科、研究生在校生占比来表征,学科专业结构主要以一、二、三产业对应的本科专业在校生占比来指代,因为本科生是高等教育的592023年第2期中国高教研究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数据由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香港等地统计年鉴及粤港澳大湾区统计专页相关数据整理所得,个别异常值及缺失值采用插值法进行处理。(三)研究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回归预测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以及学生流法。由于雄安新区具有“平地起高楼”的典型特点,其未来发展模式与先前轨迹完全不同,时间序列预测法并不适用。此外,学生流法未将外部系统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纳入考虑,多用于初、中等教育学生数量的预测22。因此,本研究采用常模参照法与回归预测分析法,面向经济发展需求对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系统进行预测。1.常模参照法。常模参照法广泛应用于教育测量领域,其核心观点是将研究对象与常模团体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标准意义。运用常模参照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确定常模团体。常模团体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选择标准是应反映研究对象的核心特征及性质,要具有代表性。二是建立常模。常模团体在特定事件上的表现被称为常模。三是结合常模与研究对象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分析23。本研究中,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与雄安新区都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建设目标,具有典型共同特征。因此,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常模团体,以三地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关系建立常模。2.回归预测分析法。回归预测法是在分析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并据此进行预测的计量方法。高等教育系统与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诸多因素相关,但顺着这些关系分析最终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产生关系24。高等教育的供给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水平。经济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随之增加。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技术升级及规模经济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人才需求增加,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此外,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对高等教育结构产生影响。一方面,经济发展影响劳动力市场对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以及研究型人才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改变人才技能需求,学科专业结构随之变动。胡咏梅25、李硕豪26等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为基础建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高等教育供给水平进行预测。本研究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解释变量,以经济发展-劳动力变化-人才需求变动为逻辑起点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如式1所示。其中,被解释变量Y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及结构,解释变量为 GDP。1为回归系数,为随机扰动项。Y=0+1GDP+(1)三、实证分析(一)经济发展水平表1呈现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由统计结果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总量远高于北京、上海。2020年该地年末常住人口达到9 07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115 081亿元。19992020年,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及年末常住人口整体呈上升态势。其中,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0%、11.1%、8.5%,其年末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2.2%、3.1%。结合以上指标,1999年粤港澳大湾区每万人GDP为4.4亿元,高于其余地区。2020年北京每万人GDP为16.5亿元,位居首位。表119992020年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GDP及人口总数时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北京GDP(亿元)2 7603 2783 8624 5265 2676 2537 1508 38710 42611 81312 90114 96417 18919 02521 13522 92624 77927 04129 88333 10635 44536 103人口(万人)1 2571 3641 3851 4231 4561 4931 5381 6011 6761 7711 8601 9622 0242 0782 1252 17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