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新时期
我国
教育学
发展
研究
现状
困境
出路
述评
郑学燕
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收稿日期:2021-10-20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 课程思政 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研究”(GS(2020)GHB4649);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教师教育新体系建设研究”(20YB082);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职前职后一体化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创新模式研究”(2020B-228);甘肃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职前职后一体化卓越教师教育新体系研究”;兰州城市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学龄人口变动与基础教育公共经费配置研究”(LZCU-QN2018-19)。作者简介:郑学燕(1972),女,甘肃白银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新时期我国教育学发展的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述评郑学燕1,莫蓉1,任大成2(1.兰州城市学院 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甘肃沁园教育培训监测评估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新时期我国教育学发展包括发展历程、面临的困境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发现呈现出以下特点:注重对元教育学的研究、探讨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关注教育学话语体系发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国际视野有待提升、教育现代化有待加强、教育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提出今后要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科,贡献中国智慧,不断完善教育学学科发展。关键词:教育学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反思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2)06-08705自教育学学科成立以来,经历了“体系化”和“结构化”的探索和发展,出现了诸多模式和学说,国内很多学者也逐步开始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教育学也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新时期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发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困境及出路等几个方面。一、我国教育学发展的研究现状(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关于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诸多学者针对教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刘庆昌(2019)从教育学原理70年发展的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教育事理与教育学理的相互交织和逐渐分离是两个主要阶段,分别是“教育学原理”意识的苏醒 和“教 育 学 原 理”学 科 的 独 立1。郑流爱(2019)对改革开放40年历史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提出有助于立足新时期的育人需求,重新审视原有的逻辑起点、概念范畴和研究路径,以新的思路推进历史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侯怀银(2020)将建国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重建、破坏和再建三个阶段,认为未来中国教育学发展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促进教育学建设的关系、批判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建设过程中的中外关系、学科体系建设与知识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3。黄忠敬等(2021)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梳理了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脉络,体现了从“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教育学”,经过了从“经验概括”到理论生成的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从“接轨国际”走向“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世界贡献中国的教育智慧4。冯建军(2021)提出目前已经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的三大体系,分别是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学科体系主要指教育学子学科、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共同结合,学术体系主要指对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话语体系主要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教育学话语体系5。侯怀银(2022)回顾了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认为经历了兴起、独立研究领域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缺乏中国教育史研究的87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自生性和原创性6。(二)关于教育学发展面临的困境研究对教育学发展面临的困境研究,学者们发现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缺乏逻辑性、教育学相关核心概念呈现随意性、教育学的话语体系存在缺失性。1.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缺乏逻辑性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进行梳理和研究。丁钢(2008)认为教育学的学科问题在于如何建立教育学的立场,如何形成适合教育学自身理论领域的界限、方法论、概念范畴和知识范式的理论探究7。张波(2009)认为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体现出学科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注重吸收和接纳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表现出日益关注教育问题,教育效用提高,教育政策,教育美学和新的研究范式等价值取向8。陈先哲(2016)从教育学的研究旨趣、致思方向、思维方式来分析,认为教育学的应然学科属性是人文学科,但在唯科学主义和部分追求教育学科学化的研究者的推动下,教育学在学科标准上陷入了困境9。郝文武(2002)从教育学研究方法方面,提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实证和实验,也是合理性建构10。刘旭东(2007)认为,教育学独立以来,以服务于现代工业生产和构建严密的逻辑体系为旨趣,在获得数量和效率的同时,却逐渐失去了它原本具有的生活性和文化批判的品格11。2.教育学相关核心概念呈现随意性从对教育学的概念认知出发,侯怀银、张小丽(2013)认为,国人对“教育学”的理解不仅深受西方影响,并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科学主义倾向,而且使国人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缺乏中国经验的积累和沉淀12。杨开城(2014)认为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用术语冒充概念,在科学的语境下构造伪概念,习惯于概念泛化、构造虚假的概念分类体系13。有学者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重新审思,高鹏、杨兆山(2014)认为,由于对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等概念理解的模糊化和随意性,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陷入似是而非之地14。郭中华(2022)从批判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的“双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选择,也能够对于构建“五育融合”教育新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和完善育人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15。3.教育学的话语体系存在缺失性在教育学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到教育学中国化的问题,也发现存在话语体系缺失等问题。如杨开城(2014)认为,教育学的话语体系过于庞大,有些话题无法衍生出理论命题,这使得这个话题体系由曾经的学术成就转变为教育学难以摆脱的学术包袱13。冯建军(2015)通过考察中国百年教育学建设的历程,发现教育学在“娘胎”里就存在着中国话语的缺失,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中国话语的缺失16。刘旭东(2016)认为我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顽疾是自身的文化立场不够鲜明,脱离实践,缺乏对个人体验和反思的关注,不加批判地“接着说”等17。李阳杰(2016)认为作为“教育文化”的概念,中国教育学的“中国性”尚未能做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本土与西方相适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无“史”为鉴、“封闭”引入、“知行”分离18。从以上对教育学困境的研究发现,教育学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在话语体系、学科标准、研究方法、概念理解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和深入分析。二、对教育学发展的困境原因的研究基于对目前教育学发展存在的困境,很多学者也针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一)教育学基本理论基础依然薄弱胡德海先生(2004)认为,教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薄弱,以及对其基本概念解释的无力乃至理论上的谬误和思维逻辑上的混乱,是界定教育学概念面对的问题。因此,胡先生提出,教育学是人类社会一切教育现象的理论形式,也就是人们研究教育现象、各种教育问题和各种教育规律的各有关教育学科的总称19。(二)教育学的真理性和实践性存在困惑刘旭东(2005)认为教育学困境的原因是教育学的现代性导致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20。刘旭东、吴原(2009)认为教育成“学”的过程一波三折、教育学屡遭困境,是因为生活的、实践的教育学知识观并未能取代本质主义的、宏伟叙事的和规范描述的教育学知识观21。庞国辉、扈中平(2016)认为教育学迷惘的原因有三,即方法的困惑、理论科学性的困惑和研究价值的困惑,其实质是对教育学的真理性和价值的困惑22。李阳杰(2016)认为中国教育学“吸收本土化吸收”循环发展模式的长期运行导致了教育学科的“中国性”危机18。(三)教育学的学科自觉性和自主性需要提升储朝晖(2019)对中国教育学70年的发展进行了梳理,认为我国教育学学科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郑学燕等:新时期我国教育学发展的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述评88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程,经过了1950年代学习苏联、1980年底思想解放背景下同时引进美、苏两国教育学,到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学界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受到功利潮流冲击。研究过程中发现教育学研究偏离主题,评价标准不太适合,学科自觉和自主性还需要提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更加关注以人为本,进行自主建构23。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教育学发展处于困境的原因很复杂,也是长期发展和实践中产生的结果,学者们也在逐步开始关注教育学科方面的整体发展研究。三、对教育学的发展出路的研究由于教育学的困境表现在许多方面,困境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因此,不同的学者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对教育学的发展出路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一)厘清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属性李政涛(2004)认为,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教育学需要确立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底蕴的教育学24。高鹏、杨兆山(2014)25、周兴国(2016)26都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储朝辉(2019)23、庞国辉、扈中平(2016)22认为探讨教育学真理和价值形成的源泉,对于消减教育学的困惑有积极的意义,提出要重构教育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明确教育学的服务对象,探索教育学发展的新空间。陈先哲(2016)认为使教育学的学科属性从实然状态回归到应然状态,教育学研究者应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并寻求教育学在人文学科阵营中的合理定位9。(二)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很多学者针对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从中国的教育现实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对于新时期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刘旭东(2005)认为,教育学的出路在于构建实践的教育学,即教育学要关注生活世界,教育学要关注教育交往21。刘旭东(2016)认为在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更加自觉地从丰厚的传统文化中获取营养,积极开展具有首创精神的教育实践,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反映教育的时代精神,以批判的目光和思想方法学习借鉴西方教育学话语体系17。冯建军(2015)认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与实践,立足传统文化精神,寻求与西方理论的对话,是建设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基本策略16。侯怀银(2022)认为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发展与创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发展历程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基本构成与内在逻辑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三大体系”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基础与变革路径研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的国际认知与国际认同研究。并且提出要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三大体系”的构建,进而着力解决好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问题,解决好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如何走向世界,并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问题27。叶澜(2021)提出在当前的社会变革时期,新时代中国教育学发展要注意市场经济全面深入教育领域、信息技术革命、教育智能化的高调出场。在学科内部,要注重中国教育学自身存在必要与可能的前提性研究、整体独特性及价值研究、教育与教育学发展自身逻辑的内在探讨与学科间关系的重建研究、教育学科结构体系的完善研究,以及教育新范式的构建28。(三)重视教育学多元交叉学科的发展杜尚荣等(2012)提出中国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将朝着多学科渗透多元交叉学科、立足本土并轨国际教育学、立足实践发展教育理论、侧重从方法论角度寻找教育学研究的突破口等方向发展29。杨开城(2014)认为教育学的出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