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高校
思政课
加强
马克思
意蕴
核心内容
实践
理路
杨威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内容与实践理路杨威袁璐【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无神论,对宗教的本质、根源、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通过高校思政课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核心内容,讲深、讲透和讲活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本质之理、学理之理和事实之理,是高校思政课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必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也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关 键 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者简介】杨威,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璐,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山西工学院思政部讲师。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根本特征的无神论”,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根源以及宗教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作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既吸收了古代朴素无神论的合理思想,又以近代科学无神论的科学为论证依据,并将宗教置3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人民日报2021 年 7 月 13 日。田心铭:推进当代中国无神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学习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科学与无神论2020 年第 6 期。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实现了无神论思想由理性 唯心向实践 唯物的现实转向”,因而成为科学无神论的高级形式。当前,开展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一、新时代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价值意蕴高校是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域,也是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群体成为敌对势力极力拉拢的对象。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面临改革、发展和稳定相互交织的新形势,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迷信、宗教和伪科学等的侵扰。当前,中西方意识形态激烈交锋,各种“西化”“分化”思想披着华丽的外衣粉墨登场,其中包含种种有神论思潮。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为此,新时代高校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其理性看待宗教问题的思维力和辨别力,并自觉成长为勇挑重担、堪当大任和胸怀世界的时代新人。(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职责使命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和价值指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劳苦大众的思想解放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相结合。这一时期的无神论教育旨在推动党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荡涤旧思想、接纳新思想,从而为抗战动员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无神论教育,旨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对人们思想观念的禁锢和毒害,清除封建迷信的糟粕沉渣,维护社会稳定,鼓舞广大人民积极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无神论教育旨在破除民众迷信教条和迷信权威的落后思想,为解放思想做好铺垫。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速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现象,宗教也逐渐复苏并不断扩张。除了五大传统宗教之外,一些新兴的宗教派别和新的有神论思潮也逐渐活跃起来。一些人打着宗教的旗号,从事邪教宣传或诈骗等违法活动,严重干扰和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宗教极端势力在境外敌对势力的引诱和利用下,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20 世纪 90 年代后,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然而精神世界一度出现了空虚,各种封建迷信思想甚嚣尘上,形形色色的伪科学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甚至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背书”。以“特异功能”为代表的奇人异事,以“水变油”为代表的伪科学等事件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一些非法宗教活动死灰复燃并日益频繁,封建迷信思想卷土重来。以“法轮功”为代表的邪教不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更是对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1科学与无神论2023 年第 2 期叔贵峰、张笑笑:马克思科学无神论思想的真理之维 ,科学与无神论2020 年第 1 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此外,境外敌对势力将宗教渗透作为颠覆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手段,不断策划和煽动以宗教极端势力为先锋的恐怖主义活动,给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带来严重隐患。因此,世纪之交的无神论教育旨在扼制猖獗的邪教活动,同时帮助人们在思想上正确区分宗教信仰与宗教极端主义,并认清其本质与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入 21 世纪以来,网络等新兴媒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展开理论交锋、发生碰撞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种有神论思想的重要传播渠道。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输出和渗透改头换面、变本加厉,其中不乏包装成形形色色的有神论思潮。打着科学旗号的现代迷信也逐渐呈现扩张的发展态势,“周易测算”、手相、星座、性格测算等为代表的迷信内容在网络上受到追捧,甚至一些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大学生成为其忠实的拥趸。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应对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筑牢抵御有神论思想侵扰的思想屏障。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伴随着世纪疫情推动全球变局走深走远,世界政治潮流风云变幻,各种意识形态激烈交锋。步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有神论思潮披上各种现代的外衣卷土重来,且传播方式更加隐蔽化、网络化和大众化,大学校园时刻面临被侵蚀的风险。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无神论教育的职责使命,在于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思想武器,认清以宗教为主要形式的种种有神论的虚幻本质,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辩证看待有神论,引导大学生树立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二)新时代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价值指向首先,从理论层面破除有神论的思想根源。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并非简单地对有神论进行批判和否定,而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为支撑,来帮助人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科学揭示以宗教为代表的有神论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最终消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体现了理性对于感性以及辩证法对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和超越,其本身的内涵已经立足于真理层面。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基于唯物论和辩证法,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和弘扬科学精神,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宇宙起源和人类进化的规律,正确对待宇宙间的自然现象和人作为自然生命体的生老病死现象,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从心理和思维层面帮助大学生构建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近代以前,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理性逐渐替代图腾崇拜成为人们新的信仰选择。然而,信仰依然处于资本逻辑的操控之下,其实质仍然是唯心主义。人们不自觉地陷入对“物”的崇拜和依赖,从中寻求人的主体性和确定性的意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仰的世俗化,使一些青年人有可能陷入“物化”的旋涡而逐渐蜕化为曾被马尔库塞批判的“单向度的人”。譬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51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内容与实践理路在一部分青年人心中滋生和蔓延。他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忽略了对精神世界的充实和丰盈,表现出物欲膨胀、避谈理想、远离崇高的心理行为特征。此外,以“流量”“饭圈”“爱豆”为特征的网络亚文化,也使青年一代的思想较易被网络亚文化“带节奏”。从思想层面来讲,缺乏科学理性的支撑是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自然观和生命观,培养其形成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辨证的思维方式。再次,从行为和实践层面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关键着力点。科学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探究自然规律为目的,是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及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科学则是以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以人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为具体研究对象的科学。为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须坚持“破”与“立”的辩证法 既要从科学知识层面揭穿各种有神论的虚伪本质,引导大学生注重科学实践、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思维,还要从社会科学层面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思维发展规律,坚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拒绝盲目信奉和顶礼膜拜行为。需要强调的是,反对迷信不应与尊重风俗相冲突。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习惯,既包含传统礼仪,也包含节日习俗和民族风俗等,属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封建迷信有着质的差别。此外,还要将唯物主义同物欲主义严格区分开来,更要纠正将唯心主义等同于注重精神追求的错误思想。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要破除的是人们对于“神”的盲目崇拜,引导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始终保持尊重和敬畏,从而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有所约束。二、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承继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和基石”。当前,切实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核心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用科学的方式来论证所谓超自然神灵的虚幻性,并深刻揭示有神论的成因、本质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坚持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61科学与无神论2023 年第 2 期习五一:无神论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思考的结晶 ,科学与无神论2011 年第 5 期。龚学增: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什么 ,科学与无神论2000 年第 1 期。原 物质,意识不过是对物质的反映,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因而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这就从哲学层面对有神论进行了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物质概念和实践的观点是相互联系和内在统一的: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活动本质上又是客观的。因此,物质生产实践而非精神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 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 改变世界”。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针对形形色色的有神论思想展开批判的锐利武器,也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基础。(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关键马克思的无神论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上。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刻批判,并由此初步构建起宗教批判的理论。这是首部标志马克思由唯心到唯物、由革命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重要著作。“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马克思认为,由于自然条件和认识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神灵的盲目信仰和崇拜催生了宗教,宗教进而发展为支配人的思想行为的一种意识形式,是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精神压迫的产物,并成为统治阶级用以奴役人们的思想工具。马克思并没有止步于对宗教现象的批判,而是进一步针对宗教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深入剖析和阐释。他深刻揭示了宗教在阶级社会中充当“人民的鸦片”的虚伪本质,并经由对宗教现象的批判转向对政治制度的批判,最终拨开层层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