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深刻
把握
改革开放
精神
三重
逻辑
张志臣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1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逐步形成了兼具中国气派与时代风貌的精神品质,即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既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特质禀赋与文化基因,也彰显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内涵,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是对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观照。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向度剖析改革开放精神,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理论需要和实践要求,对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一、改革开放精神的历史逻辑尽管精神的传承可以跨越时空,但任何一种精神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场域,改革开放精神也不例外。梳理改革开放精神的历史脉络,可将其内涵理解为: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二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是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四是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五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精神并不是抽离于历史与时代的自发产物,它因时代呼唤而生,又对时代报之以歌。第一,改革开放精神的源头根脉。探析改革开放精神的历史逻辑,就不得不论及改革开放精神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博大精深的知识积累和深刻的思想智慧,特别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社会理想和道德追求”2,其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融入血脉中的精神烙印。从改革开放精神的创造主体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开放精神的创造主体。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新时代深刻把握改革开放精神的三重逻辑张志臣(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摘要改革开放精神肇始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彰显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内涵,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重逻辑的辩证统一。具体体现为:改革开放精神的产生、发展展现了自身独特的历史脉络;改革开放精神坚持并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革开放精神作为伟大实践的产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拓展改革开放空间维度、延展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维度的现实之需。基于改革开放精神三重逻辑的辩证关系,把握其所呈现出的人民性、实践性、首创性、发展性之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旨在为新时代更好继承与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关键词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精神谱系;三重逻辑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23)01-0020-07作者简介张志臣(1989),男,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研究”(L22CDJ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DUT22RC(3)068。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DOI:10.13945/ki.jlac.2023.01.013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古代就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等有关革新的文字记载,可以说,改革开放的精神内涵都能够从丰厚的中华文明中找到遥相辉映的印记,其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愈加熠熠生辉。概言之,改革开放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改革开放精神的源头根脉。第二,改革开放精神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总是历史的衍生品,精神产生发展的脉络总是与其所属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相一致。因而谈及改革开放精神的产生就要溯源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发展脉络,因为实践特征决定着产生在其基础之上的精神的特质,实践总会在某种显性或隐性的力量下为精神镀上自己的色彩。具体而言,改革开放精神的特质总是“映射”着改革开放实践的特征。一是改革开放实践的重点在“改”。“改”意味着变,这需要实践主体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于“改”的迫切性,邓小平多次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3。对于“改”的覆盖面,邓小平指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4可以说,改革开放实践“改”的特点决定了改革开放精神首先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以在改革上突围。二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说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更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为之奋斗的事业。这淬炼出了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和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创造主体与利益主体。无论是理论维度上的激浊扬清,还是实践维度上的因时而变,人民始终给予改革开放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而“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决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这需要人民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需要党与人民血肉相连、和衷共济。三是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更是主动与世界接轨、为世界带来发展机遇的事业,这为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鲜明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了世界,也使世界认识了崭新的中国,“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中国与世界双向互动的过程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改革开放精神提供了基本的实践基础,同时也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提供了更为丰厚的精神支撑。第三,改革开放精神的深化发展。改革开放精神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淬炼而成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意味着改革开放精神必将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存在形式,精神的发展也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历史形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引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脚步更加坚定,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巨大进步。可以说,改革开放精神是对这一阶段涌现出的各种精神的集中概括。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这不仅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凸显了科学发展观在人民立场上与改革开放精神的一脉相承。可以说,科学发展观使改革开放精神在新时期焕发新的活力与张力,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改革开放精神的最新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带领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1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全方位各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面对更为复杂、更为艰巨、更富有挑战性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党高度重视改革开放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将这一精神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6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阐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一是昭示并确立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方位。使改革开放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了最新展现,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开放精神的再次彰显。二是“创新”一词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7。这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改革开放精神在新时代的全面弘扬。三是人民至上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深沉情愫,是初心亦是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浓墨重彩地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这是新时代对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的改革开放精神的最好继承。四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这是新时代继承与弘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精神的真实注脚。五是新时代是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9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问题,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正是新时代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改革开放精神的崭新呈现。二、改革开放精神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凝练表达,是充分彰显真理性与价值性的伟大理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深熔铸于改革开放精神的价值内涵之中。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改革开放精神最鲜明的理论底色。第一,改革开放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所谓立场,即“为了什么人、依靠什么人的问题”。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也是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的改革开放精神的价值旨归。一是改革开放精神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目标导向。从根本上讲,人是改革开放一切活动围绕的轴心,因此改革开放精神也具有属人的特质。人民是改革开放精神的创造主体,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享受主体。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为实现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点。缺少这一支点,则既无法与改革开放实践同频共振,更可能走向与人民相悖的歪路。因而,邓小平强调要将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此而言,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亦处处着眼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利益诉求。二是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人民不仅是改革开放红利的享受者,也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剧中人”,更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缔造者。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0改革开放精神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发挥无穷力量,而人民力量的增长又能为改革开放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不竭动力。没有人民,就没有改革开放精神。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是人类劳动创造出了精神,没有人类劳动就没有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还体现在人民是改革开放精神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尽管改革开放精神有着历久弥新的品格与魅力,但是若不能对其进行继承与弘扬,这一精神定然无法彰显其伟大的真理价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2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因而,改革开放精神需要守护者与传播者,守护者责任在于永葆改革开放精神的核心内涵,并能及时抵御各种负面思潮的侵扰;传播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