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探索与实践_李勇威.pdf
下载文档

ID:2729178

大小:1.7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新形势下 高校 研究生 党支部 建设 探索 实践 李勇威
北京教育(德育)2023.02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探索与实践李勇威(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 新时期的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目前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方式有纵向党支部、横向党支部和纵横相结合的党支部三种。研究生党支部设置要聚焦规模适度、聚焦党建引领、聚焦学术科研、聚焦创新发展。要通过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实践型、文化型党支部,提高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效能发挥。关键词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建设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7997(2023)02-0038-03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须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研究生的基层组织,是高校研究生开展党建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高校研究生学习、生活融合促进的主要渠道。如何优化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使研究生党建工作发挥最大效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一、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的基本模式研究生党支部结构模式设置是否合理对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至关重要。探究研究生党支部合适的设置模式与规模,方能实现高水平的效能发挥。目前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方式分为三种:纵向党支部(党支部建立在梯队)、横向党支部(党支部建立在班级)、纵横相结合的党支部(党支部根据年级不同,建立在班级和梯队)1。(一)纵向党支部依托研究生梯队而存在的党支部模式纵向党支部中学生党员是流动的,但党支部建制和规模都相对稳定和成熟,其规章制度和活动规模随时间保留得相对完整,有利于党建工作的传承和党支部活动的开展。纵向设置能更有效地发挥老党支部委员的引导教育作用,减少了上级党组织对新党支部委员的培训工作,能形成和保持一支拥有经验和传统的干部队伍。因为纵向党支部的成员科研方向的相近性,有利于党支部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和提高,党支部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结合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这点在当今急需团队协作的社会大背景下尤其重要,大大提高了党支部和科研小组的工作、创新能力。纵向模式对学科带头人、导师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放大作用,加强了其在党支部网络中核心和节点的关键作用,对于党支部思想的传党的建设38北京教育(德育)2023.02递和效能的发散有着至关重要的功能2。(二)横向党支部依靠年级和行政班而建立的党支部模式横向党支部在初期是研究生新生过渡到梯队班所必不可少的桥梁,对于研究生新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成员在入学、上课和毕业时间上是一致的,有利于公平和深入的交流。横向党支部是新任党支部书记最好的锻炼舞台和发展机会。由于横向党支部党员间活动和学习的时间不一致,党建活动将面临难以开展和时间协调的困难,而且随着梯队班的建立党员之间的可比性将随之降低,给党员的评价和考察工作带来难度。横向党支部作为交流平台和团队引导的能力将有所减弱但仍不可忽视。在研究生规模较小时,横向党支部比纵向党支部更容易管理和有效,上下传承和交流也更为频繁和方便3。(三)交叉型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一个创新举措交叉型党支部是突破横向班级和纵向梯队的混合型党支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交叉型党支部都是对党支部网络的重要延伸。例如,宿舍是研究生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场所,长期以来是党建工作易忽略的区域,党建进宿舍打破了横纵向的界限,将党支部建设深入宿舍中,是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宿舍生活更能从平常生活的琐碎小事来考验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最贴近研究生的生活,能及时和有效地发现并帮助研究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免除后顾之忧,为其科研学习保驾护航。二、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的功能发挥(一)聚焦规模适度在调研和长期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对研究生党员采取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结合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经验可以认为,党支部规模应以30人左右为宜,多于50人则应拆分成两个党支部,否则党员人数过多会使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效能下降,而党员人数太少则会导致行政资源浪费并且弱化了支部工作的意义。研究生党员人数比较少时,可以依托导师组与研究生骨干来建立党支部,或与临近单位党员组成联合党支部来保障其效能发挥。(二)聚焦党建引领党建工作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在客观环境下具体体现在组织活动的难易程度和发挥效果、党员工作开展的预期效果、与群众的结合程度等。高校在设置研究生党支部过程中应该坚持“支部建在班上”这一重要思想,在以教学为主的研一阶段设立横向班级,有利于新生的引导教育工作,配合年级组、心理中心等组织机构的工作能使他们更快地融入集体中。横向班级在第一学年更符合研究生的年级特点,方便教育管理工作的展开,有利于做好稳定工作和查遗补漏,是辅导员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同时也是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依托,辅助上级党组织来开展党建工作,并着手培养党支部的后备人才。(三)聚焦学术科研科研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生涯的主体,进入以科研为主的阶段时学院可以结合实际条件依照梯队模式设置纵向梯队班级。可以将梯队班级的设置实体化,使其成为真正的行政管理单位,将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由横向班级逐渐转移到纵向梯队班级上。党支部要建在纵向班上,这样能使导师的核心作用凸显出来,也方便了科研和教育管理。研究生党员应成为研究生集体建设的骨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效能。若实践经验不成熟或受实际条件所限,可以只设立虚拟式的无行政能力的纵向班级而党支部仍旧建立在行政班上作为过渡4。(四)聚焦创新发展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形式不是僵化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交叉型党支部应该积极探索和勇于实践,作为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延伸和扩展,宿舍党支部等临时党支部工作作为研究生党支部的补充应该积极开展并得到大力支持。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与组织需求进行选择,设置过程中还要考虑规模与效能的平衡,对于研究生党员群体来说这些设置模式各有其优劣势并没有绝对意义党的建设39北京教育(德育)2023.02上的最优模式,实际操作时各种模式可以交叉运用、共同发挥作用。党支部规模不均衡时,可以合理地对支部进行拆分重组或在支部内部建立党小组来达到合适的规模。三、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选择(一)通过建设学习型党支部聚焦对于高校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来说,它是一种以研究生自主管理为基础的有机的、能够持续发展的组织。出色的研究生党支部,必然是更能适应知识更新和信息互动的组织,并进一步带动全体研究生开拓创新。研究生党支部作为有特定结构的团队,成员为完成某一任务或实现某一目标而共同活动,分担责任,互相协助,团队的凝聚力才能发挥到最高水平,保持先进性。同时,研究生党员大多是研究生中的佼佼者,最具创造性和开拓性,在研究生队伍中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必定是一个具备持续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二)通过建设创新型党支部聚势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好的形式有助于内容效益的发挥。对于大多数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来说,支部活动缺的并不是内容,更多的是缺少恰当的活动方式。形式创新是研究生党支部开展高质量、高水平活动的关键。研究生党员主题教育是党组织有目的、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研究生党员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发挥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应当关照当代研究生的兴趣点和社会热点,通过社会考察等方式撰写调研报告,使理论学习有立体感。(三)通过建设实践型党支部聚能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活动的内容除了时政、文件及理论的学习外,还应结合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来丰富实践内容。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要为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服务,支部开展的活动可以涉及学术科研的内容,如将组织生活和业务学习有机结合。研究生党支部活动要深化研究生科技服务,引导研究生积极投入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服务。如在研究生科技服务团中组建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的活动内容紧扣挂职实践主题,让党员活动、党员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得更紧密。(四)通过建设文化型党支部聚力研究生素质较高,思维活跃,其相对理性又不乏激情的言行往往在大学生中有带动作用。研究生党支部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发挥研究生党组织活动的示范效应,而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有益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和发展。研究生党支部活动应该强化校园文化精神培育,加强学术规范教育以及与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相结合。研究生党支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集体项目,既丰富了支部活动的内容,也可以更好地把党组织和党员集体团结、向上、奋进的一面展示给广大师生。参考文献:1万军民.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讨及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11).2袁媛.浅谈研究生纵向党支部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3谭利广,杨卫平,谭凯,等.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2012(4).4李静,王民忠.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3(8).责任编辑:刘 静党的建设4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