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打造
乡村
振兴
齐鲁
样板
路径
研究
王华云
-70 -农业经济 2023/2【农村发展】新时代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路径研究*王华云 摘 要: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山东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梳理山东乡村振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优势与短板,并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引进人才、激发齐鲁文化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打造过硬党支部五个方面提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主攻方向和有效路径。关键词: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路径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重大政治责任1。改革开放 40 年来,山东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总产值、农产品贸易等常年居于全国首位,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2。但近年来,山东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十分突出3。新时期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做好产业振兴、激活齐鲁文化做好文化振兴、建设最美山东乡村生态,引领全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成就,剖析优势及存在的短板,进而在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主攻方向和有效路径。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山东振兴乡村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为全国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了一大批山东经验,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4-6。(一)产业优势筑牢振兴之“基”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山东是农业强省,体量大、门类全是山东的明显优势和特点。长期以来,山东上下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粮食生产力稳步提升。2021 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468 亿,比上年增长 8.6%,稳居全国第一位。粮食总产量为 5500.75 万吨,约占全国的 8%,首次突破 1100 亿斤大关,连续 8 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山东农业在全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称;也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作用。(二)文化优势铸牢振兴之“魂”山东省境内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山东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源泉。山东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文化振兴的要求,抓住齐鲁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契机,在科学进行顶层设计、持续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具体落实等方面多措并举发力。从 2018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山东省文化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的意见等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出具体指导性意见,对发挥山东文化优势实现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山东省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绩,其中,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充足,截至2021 年底全省建成城乡图书馆 360 余家,典型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 8 家入选为部级艺术之乡;乡村非遗、文物保护活动取得重大进展,2021 年以来开展 520 余场非遗宣传活动、36 项乡村遗产得到审批;乡村精品化旅游打造成果显著,7村庄 3 镇街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纪念馆得到重点遴选和打造,全省遴选出 100 处革命旧址、27 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作为党史学习的活动场所。齐鲁文化振兴样板特点突出,为山东省乡村振兴起到凝神铸魂的作用。(三)创新优势激发振兴之“力”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创造了不少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模式。一是重视科教兴农,加大科技与农业融合,率先启动以省长令形式的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率先打造“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农产品品牌形象等。二是打造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典型,如“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等,以“领头雁”的姿态,成为全国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的典型示范。三是加大农业科院校科研力度,不断取得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等新突破,以科学研究促技术改革、以技术创新促实践突破,充分发挥农业科学院所知识普及、技术带动作用,推进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四是聚焦产业需求和农民增收两大课题,率先启动农业专家顾问团助农计划,不断攻克农业科技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助力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项目编号 21CJYJ16)-71 -农业经济 2023/2【农村发展】产值过万亿的省份。全省上下始终坚持勤干务实、改革创新,在乡村振兴中抢抓机遇,这也是山东振兴乡村取得丰硕成果的根本保证。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还有不少短板尽管山东在乡村振兴开展方面有很多走在全国前列,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够足、基层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不够新、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够佳、乡村基础条件不够好、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够强等问题7-9。(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基层从业人员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开发力度大,承载力潜力不足。山东省耕地、淡水等要素资源相对匮乏,耕地面积仅约占全国的 6%,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 1%左右,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人均占有量低,开发利用强度大;高利用率、低开发空间是山东的资源现状。从人员的角度看,“空心化”是很多农村的现实写照,农村“后继乏人”的问题突出。一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基本上是年长人留守,年轻人向往大城市逃离农村意愿强烈,新生代农民不愿回乡务农,“谁来种地”成为现实问题。二是“三农”队伍数量不足。农业现代化需要技术,但懂技术、善规划的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缺乏,农业产业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缺少了人才支撑。三是村级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带动能力弱,难以发挥更大作用。资源和人员两大突出的问题已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难题。(二)乡村基础条件和村集体经济实力难以支撑现代农业体系建立虽然这些年加大农村基础条件的改善力度,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依然与城市有很大差距。目前,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有些地区设施建设数量少、档次低,后期缺乏维护和管理,在医院、学校配备上与城市差距十分明显,文化娱乐以及体育健身也难以满足农民需求。这就导致了农村对资本、人才、科技等先进要素的吸引力越来越差,农村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乡村产业发展。但就目前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还有待提升。主观层面,村两委对集体经济的发展认识不足,在行动上存在畏难心理;村民对投资村集体经济持观望态度,甚至抵触。客观层面,现有农村扶持政策缺乏科学合理的长效规划和机制,加上管理水平限制等原因,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三)农业农村发展动能创新和产业发展质量提升有待继续破题一方面农业农村发展动能创新局面不充分。一是工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体制不完善,农业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工业带动农业、工业与农业实现创新互动、资源互补的局面还未实现。二是农业部门认识不充分,在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农业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方面认识不足、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质量不够好。农民收入是产业质量发展好坏的“试金石”,但山东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多年处于全国第八位,并不是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农产品原创品牌比例不高,农产品精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不够科学合理,弱势产业提质增效仍需破题。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有效路径2018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10。发挥山东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五个振兴”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是必然选择11。(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一是要科技赋能农业综合生产力。坚持科技赋能兼顾绿色发展,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全周期现代化水平,确保农产品提质增效。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做好种养结合大文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答卷,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聚焦质量建设提质,聚焦品牌建设转型,在抓质量、抓特色、抓品牌上齐发力,实现从只重数量的低端产品到优质高端产品转变。三是加快打造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工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最终形成从融合发展产业群到国家级示范产业园区的新发展态势。四是教育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搭建教育平台、完善培育机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促进大学生、创业青年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培育发展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并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12。(二)内培外引多措并举,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要着力改善人才储备总量和质量水平,不断培育和引进高水平农业农村建设人才,内培外引形成人才振兴合力。一是培养好本土人才。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启动省-市-县-镇“四级联动”农村本土人才梯队培育计划,落实现代城市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服务计划、依托职业教育发展机遇与平台做好人才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精准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健全县域辐射镇级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提升培训实效。二是广泛引进人才。做好农村人才需求调研工作,搭建城乡人才共享、流动机制,通过投资兴业、志愿服务、送技予农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三是因村施策留得住人才。依据人力资本“开发-激励-评聘-表彰”等措施,从人才实际需要出发,“不拘一格”聚焦聚力各项人才发展政策,留住乡村建设人才。完善人才发展、评价制度,针对服务农村的各类人才尤其挂职、兼职技术人才,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72 -农业经济 2023/2【农村发展】障等方面的益,让人才心在乡村,持续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三)激发齐鲁乡村文化活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升级持续激发齐鲁文化活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升级版本,为振兴齐鲁乡村凝神铸魂。一是持续推进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山东省文化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政策落实。持续做好“铸魂强农、文化惠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明传习、网络文化建设、文化人才培育”六位一体工程。坚持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全过程、全周期,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齐鲁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供、建、管、用”四位一体的文化建设新局面,让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真正发挥培育乡风文明、滋养农民精神的作用。二是持续推进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传承和转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品牌,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打造非遗新业态、扶持非遗重点企业,依托非遗集群在吸引就业、承载旅游平台,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深入挖掘山东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聚力挖掘齐鲁农耕文化这一资源宝库,实现产业升级、功能拓展、文化提升。三是科技赋能文化建设。发挥科技在促进齐鲁文化创新和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构建我省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机制,形成文娱创新、文化产业创新积极活跃氛围;打造从产品到传播、从供给端到消费端的文化创新技术全支持新模式;不断促进齐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齐鲁文化样板转型升级。(四)以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为着力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好的居住环境能留住人才、好的生态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与重点兼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环境污染处罚力度;重点做好改厕、改路基础工作,深入做好农村改水、改暖、改房调研与实效评估。二是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落实力度。构建农业现代化与传统农耕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农业与传统农耕保护兼顾,促进农业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农业节水-灌溉体系,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绿色种养循环落实、走深,改善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普及生物处理理念,做到“预防-治理-循环利用”三结合。三是做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局全方位构建乡村绿色生态建设政策支持体系,以制度约束耕地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