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_张琦.pdf
下载文档

ID:2729056

大小:1.38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文化 自信 融入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 策略 研究
104 G a n s u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深厚、更基础、更广泛的自信。文化自信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高校作为文化的辐射源,肩负着传承和创新文化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伟大使命。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符号和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文化自信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二者内在逻辑关系的深刻领悟是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张琦(兰州理工大学)【摘要】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源性、功能的契合性、实践的互动性三个方面指出了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了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以顶层策略、主体策略、实践策略为优化策略,推进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37(2023)01010404(一)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源性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同源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教学资源。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离不开这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过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并在赓续传承中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革命文化在这段历史中孕育而生,不仅是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1时代特征,既 105德育理论 2023 年 1 月 第 1 期 总第 21 期 保留了传统文化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部分,又实现了创新,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二)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契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塑造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促进个体的生存、发展”2,具体表现在引导大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并激发其精神动力。文化自信则事关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大学生文化和政治认同感的提升,其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相契合。在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文化自信起着内部渗透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外部灌输作用。文化自信的核心在于“化人”,使人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则在于“育人”,其本质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与灌输。“化人”与“育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培育时代新人。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方面,文化自信的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具有重要优势,而坚定大学生文化认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二者以其鲜明的特征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形成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向心力。(三)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互动性文化自信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3,具有实践性特征,实践性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征。文化自信的实践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实现二者的实践互动与辩证统一意义重大。首先,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人文关怀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发展中“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创新”4,具有受众群体明确、传播形式多样、网络赋能助力等特征,这就保证了在受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必要实践载体能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在实践中的互动,能使年轻一代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理论的深度、制度的优势、道路的光明及文化的昌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从成就和问题两方面分析当前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既能明确其发展机遇,也有助于为应对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做好准备。(一)我党百年来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取得的历史成就五四时期,中国早期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积极组织进步青年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既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力量,也以先进的理论吸引着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号召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联系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为了积极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和发展观,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广大青年学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正确认识,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实践,实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硬化”。(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106 G a n s u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关注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教学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层次化等现实要求,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另一方面,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具有局限性。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把握不准”5。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为抽象,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容易造成学生感受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充分消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除此之外,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三、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新的时代有新的特征与问题,因此,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针对时代特征与现实状况进行策略优化。文化自信的实现需经历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承创四个阶段的逻辑演进。文化自信的实现逻辑也是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逻辑。文化认知既是形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也是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校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是其文化认同感产生的基础,也是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形成的核心节点,高校在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还要“调动课程内外、高校内外的一切有利要素”6,在承创文化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高校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推进文化自信与高校育人事业同步发展。(一)顶层策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建设“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大政治优势。”7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原则便是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健全全方位育人机制,厚植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探索创新精神。首先,需找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提高融合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实际案例加强精神文明引导和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激发其精神力量。其次,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力量,统筹谋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形成融合工作的强大合力,使文化自信充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第三,要创新思想观念,从传统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建立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最后,要加强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从实际出发,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制度规范,坚持人性化教育与管理并举,确保文化自信的融入效果。(二)主体策略:树立主体理念,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增强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他们对文化自信发自内心的认同。高校要转变教学方式,促使教育方式多样化、现代化,增强思政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利用微课堂进行教学;融合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让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发 107德育理论 2023 年 1 月 第 1 期 总第 21 期 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鼓励个体之间的互动。个体之间的互动不仅表现在理论观点的交流方面,也表现在个体与他人的协作之中。个体与他人进行多维比较不仅能培养自身的思辨思维,杜绝人云亦云,而且能在与他人的协作之中感受个体的优点与不足,更深刻地感受到群体的力量。(三)实践策略:创新实践方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阵地建设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高校应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开展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在校内建设马克思主义实践教育基地,举办与文化自信相关的讲堂、讲座,组织学生学习交流;组织学生到校外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公益项目,同时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造诸多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去学习参观。高校需加强相关平台建设,例如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录课宣讲比赛等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身份转变。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媒体平台制作相关视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发挥坚定文化自信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推动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阵地建设。四、结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不仅需要发展经济,还要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高校作为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应通过顶层策略、主体策略、实践策略等优化策略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者简介】张琦,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基金项目】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17XKS035)。2.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碳中和 背景下建设兰州 一心两翼多点发展格局的路径研究”(21-001A)。【参考文献】123456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罗珍,蒋晓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实现机制探微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2):145.潘静.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价值定位、逻辑理路与基本特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5):70-74.丁兆明,周月朋,冯爱秋.百年大党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3):30.徐稳,葛世林.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四重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1):106.王爱莲,康秀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建设合力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1(4):172.靳诺.将党的领导贯穿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