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_郑晓娜.pdf
下载文档

ID:2729049

大小:267.86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大学生 艰苦奋斗 精神 培育 存在 问题 对策 探析 郑晓娜
第 卷第期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月 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 年立项课题“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话语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阶段性研究成果;辽宁省社科基金思政专项“伟大建党精神更好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郑晓娜(),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欧香林(),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郑晓娜欧香林(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摘 要: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精神基因和精神品格,是决定着我国走向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也是决定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艰苦奋斗精神在学生主体中所体现的认知不足、意志薄弱、践行匮乏等问题,从拜金主义、青年亚文化、错误价值观和高校等原因中对艰苦奋斗精神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社会、高校和学生主体等多角度来积极探索艰苦奋斗精神的实现路径。关键词: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存在问题;培育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DOI:10.15907/ki.23-1450.2023.02.014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史。艰苦奋斗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其熔铸于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表现方式。艰苦奋斗从字面上来看,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的奋斗。艰苦奋斗的内涵既体现在精神层面,又体现在实践层面。从精神层面来看,艰苦奋斗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奋斗目标和个人的远大理想而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从实践层面来看,艰苦奋斗是指人们为达到目标,努力克服艰苦条件或是巨大困难而不断拼搏的实践活动。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为实现艰巨目标和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实践活动中,所迸发出来的意志品质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传统美德。特别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中,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为重要。一、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中更迭不休。从整体上来看,通过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正有序、深入地推进并被广大学生所熟知与践行,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具备艰苦奋斗精神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然而,还有部分学生尚未具备艰苦奋斗精神,并且存在对艰苦奋斗精神认知不足、意志薄弱和艰苦奋斗实践匮乏等问题。这些深层次问题揭露了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仍未解决。(一)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认知不足认知是促进情感体验的前提基础,并指引行为实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部分高校青年学子对艰苦奋斗精神认知存在深浅不一,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对艰苦奋斗精神存在“无用论”的主观认知。这里的主观认知是指人的一种与客观实践相反的认识方式,是未经过逻辑分析而进行推论并作出决策,无客观依据的唯心主义观点。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部分大学生受到自身成长规律、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限制,对社会理解过于单一和片面,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通过艰苦奋斗难以突破自身现状。因而,出现“奋斗无用”“奋斗无望”的主观感性认知。这种片面性的认知,主张把一切奋斗结果归结于宿命,对自我的人生持“丧”“佛系”“躺平”的消极低欲望状态,最终消弭了艰苦奋斗真正的内涵与价值意义。另一方面,存在艰苦奋斗“过时论”的片面性认知。新时代,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致使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未来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加之学校艰苦奋斗教育内容不足,家庭教育欠缺,使得部分大学生片面地认为,艰苦奋斗适用于革命战争年代中物质异常匮乏的艰难背景之下,不适用于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并主张及时行乐的观念。因此,部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感性的、片面的、浅显的局限性认识,是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带来的思想波动和偏差,使他们看不到保持与弘扬艰苦奋斗的价值意义。(二)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意志的薄弱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奋斗目标过程中产生的为克服困难和挫折所必须具有的毅力,是将理性认知与行为习惯连接起来的关键。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意志是指学生主体在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不畏艰险、奋勇搏击的毅力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意志是把艰苦奋斗的认知和情感转向奋斗行为并最终成为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要求:“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他希望青年大学生都能刻苦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到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然而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上仍然存在奋斗意志不坚定的问题。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基于自身主观世界基础上为了满足自身某种需要,实现某种目的而确立的特有精神状态,它的形成过程是包括深刻的认识、深情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有机连续体。理想信念对人的实践行为具有驱动和支配作用,是人们砥砺前行,克服困难的动力。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党把民族使命寄托于他们,为党的伟大事业、国家伟大梦想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大学生艰苦奋斗培育内容之一。然而,由于在校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他们的阅历较少、心理不成熟、个性偏激都会导致其理想信念模糊,因而出现“伪奋斗”、享乐、“躺平”、“佛系”等现象。除此之外,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使部分学生缺乏为崇高的个人理想和国家目标而奋斗的意志。(三)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有待强化艰苦奋斗的实践是认知和情感的目的和归宿。然而,部分学生在实现预定理想目标的实践中,面对来自社会或者自然环境的困难时缺乏努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奋斗品质,背弃了艰苦奋斗的实质。在生活上,部分大学生只注重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的培育,缺乏绿色消费意识,出现日常生活奢侈化,使得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等现象盛行。此外,在学习上,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但部分大学生没有人生理想作为支撑点,学习态度消极懈怠,投机取巧,缺乏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拼搏进取的艰苦奋斗品质。同时,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伪奋斗、短暂的奋斗和“晒奋斗”的现象,稍稍奋斗一下就在公众平台晒出自己的奋斗行为,博他人称赞。这些实际问题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艰苦奋斗意志薄弱现象。二、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新形式下艰苦奋斗精神薄弱的现象表现在大学生的知行意中,然而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一)拜金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消极影响事物具有双面性,价值观也有正误之分。错误价值观是指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对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拜金主义作为一种错误价值观,是指金钱至上、金钱万能,对金钱盲目崇拜,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都是用金钱来衡量,把金钱当成最高奋斗目标的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和人的价值目标都以金钱 来 开 展 的 一 种 价 值 观 念 和 行 为 方式。社会性作为人的根本性属性,社会环境对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起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凭借互联网优势把一些错误思想和一些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特别是拜金主义价值观沁入到部分大学生意识形态中,弱化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由此可见,拜金主义腐蚀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不良风气、艰苦奋斗教育效果不佳、大学生鉴别能力不强等原因都成为拜金主义的快速传播的催化剂。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在拜金主义错误价值观的腐蚀下,部分学生因过分追求安逸和贪图享乐,丧失了为追求奋斗目标而具备的不畏艰险、奋勇搏击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产生消极影响。(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消解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型、各种思潮交锋关键期,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借助我国社会转型中显现的矛盾乘虚而入,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渗透,使得中华民族历来弘扬的艰苦奋斗精神遭受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借由大数据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快速传播,利用自媒体,借助微观史学,断章取义的肆意抹黑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诋毁人民英雄烈士,攻击中华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否定革命英雄为人民安全和民族复兴的英勇事迹。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化思潮,还是一种社会思潮。英雄和革命烈士的行为和精神品质对大学生弘扬艰苦奋斗优秀文化具有引导性作用。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碎片化地对革命精神进行否定,无视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三)当代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消弭青年亚文化作为一种次要文化,其在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居于次要从属地位,是集部分青年群体的兴趣爱好、价值诉求于一体,以此,表达自我、建构自身意义的边缘性文化。青年亚文化会错误引导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使其将媒体所宣传的非主流内容当作主流文化来学习。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潜移默化地侵袭着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导致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安于现状、消极颓废的犬儒心态,并伴有“奋斗无用”“奋斗无望”“伪奋斗”等倾向,使部分大学生失去斗志,在一定程度上消弭着艰苦奋斗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躺平”“摆烂”“佛系”“丧文化”等作为一种非主流、边缘性的青年亚文化,主张“低欲望”“低姿态”和“低消费”的生存哲学,以安于现状、疲于竞争的消极姿态来消解社会难题和获取内心世界的平和,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思维开放、富于思考是最具创造力和创新性的群体,一味地“躺平”“佛系”“摆烂”而不奋斗,是逃避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的表现。因此,部分青年大学生以“摆烂”“躺平”“丧文化”为特征的精神状态而自居,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践行能力。(四)高校艰苦奋斗精神培育机制不健全机制是指一项活动在实行的过程中,各部分、各属性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最终达到耦合效应的动作原理。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机制不完善、责任弱化、角色模糊,导致艰苦奋斗培育主体不明确,实践性不强,最终未能达到培育综合效应的效果。一方面,高校全员育人的育人机制不健全。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学校各部门通力配合的结果,但大部分学校把艰苦奋斗精神培育主要放在思政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责任上,没有在教育协调工作和部门协调工作中将艰苦奋斗精神培育落实到位,也没有对相关工作人员做具体的要求,责任落实较为空泛,各部门缺乏联动性,培育主体不明确。另一方面,高校艰苦奋斗精神培育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机制是高校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要环节,是对艰苦奋斗精神培育成效进行检验、评估、总结,以此来进一步完善艰苦奋斗培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能够促进艰苦奋斗培育目标的实现,但当前部分高校无法根据计划和制度及时对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考量,评价反馈不到位,不仅降低个别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也使得个别教师未能形成艰苦奋斗意识。因此,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工作未能落实到实处,艰苦奋斗精神难有实效。三、新时代大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