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四重逻辑_陈琪.pdf
下载文档

ID:2728876

大小:853.39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高校 树人 逻辑 陈琪
第 3 期*本文系 2021 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1JGSZ037)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琪(1988-),女,山西太原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22 年 10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就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使命。从历史、理论、价值和实践四个维度出发,厘清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成理路,对于全面把握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指导和推动高校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历史逻辑立德树人一词并非生成于新时代,而是传统语汇下对当前教育工作根本任务的时代表达。揆诸中国立德树人的历史,探寻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对立德树人的全面把握意义重大。(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立德树人思想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立德”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 春秋左传,其明确提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2,这句话把立德位于三不朽之首,体现了古人对于德的重视程度。“树人”一词最早见于 管子 权修,管仲明确提出了“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3。周朝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敬德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将立德树人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中国传统儒家学说中,孔子的“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曾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均体现出古人将个人的品德修养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深入理解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提供了理论沃土。(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生成于马克思人学思想马克思在其理论著作中所提出的“人的本质”“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对教育等观念的认识给予立德树人理论指导。马克思在 1844 年 4 至 6 月未完成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对象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通过对劳动异化的批判,展现了对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向往。1845年春,马克思撰写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唯心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论证了实践以及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使人们开始从社会需要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思考人的培养问题。陈琪摘要: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理念有历史、理论、价值和实践逻辑四重逻辑。高校立德树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生成于马克思人学思想,成熟于中国共产党育人思想;高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是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立德树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保证,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宗旨的体现;高校要通过加固防线、坚守阵地、消除盲区、挖掘资源,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生根。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23)03000304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第 43 卷(2023 年)第 3 期第 3-6 页Vol 43(2023)No3P3P6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四重逻辑*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年(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熟于中国共产党育人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领导人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出发审时度势,为立德树人思想的确立和深化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邓小平同志在1983 年 4 月提出了“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指示;胡锦涛同志强调高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5,以及“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6。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逻辑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明确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其理论内部的逻辑关系,是实现其向现实性转化的基本前提。只有对其定位、内涵、核心进行全方位细致的诠释,才能保障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系统性开展。(一)定位: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新时代高校的使命和本质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是面向大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场所,在实现“立德树人”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其所立之德在于能够肩负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之“大德”,能够促进社会文明风尚之“公德”,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之“私德”;所树之人在于能够成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的奋进者,能够拥有真才实学而又勇担大任的建设者。通过立德树人使大学生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坚定政治方向,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时代新人。(二)内涵:新时代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应该与新时代的时代特征相符合,赋予“德”以更为深刻的内容。“德”是指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道德,内容包含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网络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表现在价值观上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则是指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实现中国梦的追梦人。立德重在修身养性,道德乃为人之根本,树人旨在培养真才实学之人。(三)核心: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是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有理想信念、有实干本领、有责任担当之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在价值层面的体现,具体由24 个字组成,体现出不同层面的道德要求。新时代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工作,做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勇担社会重任、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的高校大学生,引导他们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逻辑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着眼于打破传统育人工作中的思维定式,化解部分高校存在的“立德”与“树人”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表现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时代新人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新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应当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的道德实践。在新时代,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培养出品德优秀、政治过硬、知识丰富、多元发展的时代新人,高校立德树人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保证。(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发展允许的条件下,教育只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却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较之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剥削压迫分工所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加之我国重视教育,强调立德树人“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的目4第 3 期标”,正在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总目标靠近。(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宗旨的体现2019 年 10 月 2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把立德树人贯穿于高校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教育与成人教育而言,其主要针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和崇高理想信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合格人才。高校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宗旨。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逻辑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落实是高校工作最终落脚点,必须加固防线、坚守阵地、消除盲区、挖掘资源,让立德树人在高校真正落地生根。(一)加固防线,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加强党的领导,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高校应始终重视立德树人,将其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首先,高校党委始终坚持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确保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高校党委重视立德树人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保证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重视立德与树人相结合。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既要统一标准,也要各有侧重,在统筹协调中真正实现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最后,制定立德树人工作评估体系,鉴定立德树人工作的成效。2.贯彻“三全育人”理念高校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首先要坚持全过程育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其次要坚持全方位育人。高校应以六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团组织的作用,以党的“三会一课”、“团课”为阵地,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教育因素,建设课程思政,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最后要坚持全员育人。构建党委领导下,以各院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为主导,形成各级职能处室、团学、工会、后勤、人事等组织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模式,实现“育人主体”的广泛性。(二)坚守阵地,提高高校立德树人实效性1.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师资力量高校教师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首先要配齐高校立德树人的师资队伍。高校立德树人师资力量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应着重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一批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最后要拓宽用人机制。制定灵活的选人用人制度,遴选一批道德模范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发挥其榜样育人的良好作用。2.重视高校立德树人课堂建设首先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是百年大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引导大学生树远志、担重任;其次要深化教育改革,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内容的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旋律确定,树人的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做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容,注入新的理论活力;最后要创新高校立德树人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各高校应主动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搭建一个网络化的教学数据大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育人平台。(三)消除盲区,全方位打造立德树人环境1.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校园环境高校应当充分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发挥好大学生社团和各班级的组织作用;高校党委学生工作处应精心组织、引导策划,在了解大学生品德和才能现状的情况下,开展针对性的校园活动;同时,高校各教育主体应将大学生德才教育巧妙地融入高校精神、学风校风之中,全方位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校园环境。此外,积极推动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和制度体系,强化高校各部门的联合,发现育人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为大学生德才兼备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制度基础。2.打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校外环境高校应主动探索校内育人与校外育人的联动体系,在良好校园环境基础上营造优良的校外环境。首先陈琪:新时代高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