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质量
发展
推动
江苏
现代化建设
实践
路径
刘兴远
5120231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刘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对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明确定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我国先行发展省份,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殷殷嘱托,肩负着向世界展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标志性窗口的时代重任。如何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新征程上更高水平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内在逻辑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的战略抉择,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意义。从理论逻辑看,高质量发展鲜明主题贯穿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根据经典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与发展。但世界各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又存在着不同的道路选择和制度安排,并没有固定模式和统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创新突破,赋予现代化一系列鲜明特质,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符合现代化的普遍规律,而且具有基于国情的鲜明特征,迵异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五大特色,标识了现代化的新内涵,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由“够不够”转向“优不优”,有效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化了我们党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基础。从历史逻辑看,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的必然要求。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历史表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而非线性上升的过程,量的不断积累最终必然要求质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时空压缩”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与西方现代化串联式发展模式不同,是传统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新型城镇化并联式同步叠加发展的现代化,发展到目前水平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在经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产函数出现重大变化,发展中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各种风险挑战集中显露,亟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从根本上说,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发展面临多重约束下的最优解。从国际经验看,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上有上百个经济体步入中等收入阶段,而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只有 13 个经济体保持稳健增长并进入高收入行列。实现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成功之道。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如一些拉美国家,由于未能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都出现了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增长停滞、民生得不到改善、金融体系脆弱等问题。因此,只有从解决量的问 经济广角52题转向解决好质的问题,现代化建设才能走上坦途。从实践逻辑看,高质量发展成为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不二法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并实施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迁。2021 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 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超过 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8 万元。就江苏来说,全省生产总值由 2012 年的 5.37 万亿元跃升至 11.64 万亿元,连跨6 个万亿元台阶,人均 GDP 达 13.7 万元。应当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自立自强还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任重道远,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民生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这些矛盾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发展质量不高。因此,唯有依靠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发展稳中求进,依靠创新驱动激发发展动力,依靠增进人民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打破发展瓶颈,拓展发展路径,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才能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目标维度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的稳定高效,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造更高品质的现代化,其多重目标维度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旨归。目标之一:全面提升。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多领域、多环节、多层面构成的大系统,相应地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应当追求各个方面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全方位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将影响整个发展链条的运行,影响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持续力,现代化目标也不可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从领域、空域、时域阐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发展,落实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各个方面;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和方法,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增强发展动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内外联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标之二:稳定高效。不断增强的稳定性发展,逐步提升的发展效率、效能和效益,对于建设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内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因素的作用,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但经济剧烈震荡会造成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影响社会生产力,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如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曾高度繁荣,而 1929 年到 1933 年发生的经济大萧条严重打击了该国经济,几年间 GDP 下降 29%,处于完全失业状态的人数高达 1300 万,累计破产工业企业14万家,一直到1938年也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加大。同时,经济效率也有待提升。“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分别年均增长9.6%、6.3%,分别比“十一五”时期回落3.9个和7.2个百分点,但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投资率仍高达40%左右,而发达国家投资率则一般稳定在20%左右。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预期管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挥潜在增长能力,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促使经济稳定高效运行。目标之三:充分均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能是空中楼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平衡方面,2021 年江苏十三个设区市人均 GDP 有八个市超过 10 万元,最高的无锡市达 18.74 万元,是最低的宿迁市的 2.52 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苏州达 6.82 万元,为最低的宿迁市的 2.34 倍。城乡区域差距离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目标差之甚远。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性5320231有待加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间发展不够平衡。发展不充分则主要指发展不足、创新能力不够、产出效率不充分等问题。2021 年,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的江苏经济总量达 18037 亿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12 万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3.7 万美元/人,如果把江苏作为一个单独经济体进行排名,总量排在世界第 10 位,但人均仅排第 59 位,相当于高收入国家(4.79 万美元)的 44.4%,劳动生产率只有高收入国家水平 10.5 万美元的 35.2%。新经济虽不断成长,但其整体规模和贡献还比较有限,创新驱动增长格局还未真正建立。要以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为目标,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质的有效提升推动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目标之四:更高品质。中国式现代化是更高品质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到 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 5 年的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图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翔实。高品质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定位和战略要求,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相统一的现代化,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和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应该看到,当前民生领域仍然存在诸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不足等短板。2021 年,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 GDP 的比值为 34.7%,远低于发达国家 60%的水平。高低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以低收入组居民收入为 1)虽有缩小,但 2021 年仍高达 7.1。居民消费率偏低,目前约为 38%,而世界平均水平为 60%左右。新产品新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结构不优,与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消费需要不相适应。必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上持续用力,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更富足、精神更富有,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品质更好、成色更足。趋势特征为准确判断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趋势特征,客观衡量江苏高质量发展状况,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江苏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本文在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特征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并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涵盖综合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内容、由 30 个指标组成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采用功效系数综合评价法。本文收集了 20122021 年江苏评价指标数值(少部分缺失值用插值法补齐),并进行实际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指数在波动中总体呈上升势头,2012 年到 2021 年分别达 62.2、63.6、65.4、66.7、68.8、70.8、72.8、73.3、76.6、80.6,累计提升 18.4 个百分点,年均增加 2 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发现,进入新常态以来,江苏经济增长率虽然逐步回调,但规模不断扩张,20122021 年以 GDP 总量和增速等加权合成的数量增长指数分别为 100.0、102.7、102.3、108.3、110.1、115.1、119.5、120.4、113.8、150.3(以 2012 年为 100),经济社会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变化趋势基本同步。这表明,江苏高质量发展已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呈现出“质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