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创新发展党的民族工作_许超.pdf
下载文档

ID:2728860

大小:2.12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创新 发展 民族 工作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创新发展党的民族工作许超1,吴钧2,钟和2(1.内蒙古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2.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这是对中华民族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是对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共有期盼的回应,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抓住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要矛盾。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将其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遵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持续推进民族地区好干部队伍建设。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C957;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627(2023)01-0013-08DOI:10.20076/ki.64-1065/G4.2023.01.002收稿日期:2022-11-1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西北地区经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研究”(22JJD850001);中央民族大学专项课题重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研究”(2021MDZL01)作者简介:许超(1986),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和社会研究;吴钧(1993),男,贵州遵义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通讯作者:钟和(195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引用格式:许超,吴钧,钟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创新发展党的民族工作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谋划了未来五年的战略重点和工作方向。其中,对民族工作做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的总体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两个方面创新了党的民族理论:一是将“中华民族发展史”写入报告,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并列成为“五史”,这是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具体深化和进一步发展,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将成为今后宣传教育工作新的重点内容;二是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之一,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以上民族工作部署和民族理论创新,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重要考量,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赋予了更加浓重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还肯定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绩,强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要0132023年第1期(总第169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回顾党的百年民族工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个历史时期、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把握民族工作和治理民族事务的历史主动,就是因为把握了民族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发展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本文聚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探讨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一、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2(54)纲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3(427)。开展工作就好比把网结在纲上,要有条理、不紊乱。纲举则目张,意味着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便能带动次要环节,因此,“为政贵当举纲”4(1209)。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将其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要求“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5。(一)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的必要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群体性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它的形成经历了由个体意识的特殊性到群体意识的普遍性的整合过程,是经过抽象反映、综合筛选、扬弃提炼而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共同体意识6。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具体的和自觉的。首先,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历时性视角看,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创造灿烂文化、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历史,中华各民族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交融中书写了共同的历史,创造了共有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其次,从当今中国现实的共时性视角看,海内外中华儿女有着“身为中华民族一分子而骄傲”的强烈自信心和自豪感,各族群众之间有着亲切温暖的家人之感,把彼此视为亲人,把祖国视为大家庭。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对共同体的想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挖掘“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联系的、通过历史积淀而植根于人民深层意识中的”集体心理,是对具体的、历史的、自觉的中华民族复合体的整体性“心理建构”7,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再组织、再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史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是对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共有期盼的回应,是对变局中“地缘政治格局和社会转型的深刻变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带来的解构性压力”8的应对,是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复杂关系的厘清。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就是抓住了解决民族问题、推动民族发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的主要矛盾。(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就是要在实践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具体来说,重点把握以下内容。第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从精神家园的结构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由中华民族的情感、知识、价值、观念、信仰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精神文化系统”9,包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从精神家园的形式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心灵和情感寄托的文化空间,是共同体意识的归宿和居所。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紧密联系的,共同性是二者共有的属性。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自然贯穿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建设的目的“是让现实中的人们在精神与文化上能够找到 回家 的感觉”10。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系起来,是强调“共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发展规律的充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质和胸怀博大的价值追014求。共有性与共同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的一定是共有的,但共有的不一定是共同的。文化层面强调共有,即是把中华各民族的精神文化都包含其中,使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充满生机活力。意识层面强调共同,即是扭住心理认同这个关键,让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高于本民族认同、本民族文化认同,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第二,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贯穿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放在首要位置。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5,民族地区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还包括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的现代化。在推动现代化过程中贯穿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共享改革发展中不断增进共同性。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共同富裕建设,在发展中、现代化进程中保障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以达到赋予所有改革和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的目的。第三,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性和共同体意识是在平等的交往互动中积累并产生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同向共进、相辅相成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共同性增进的阶段。从交往交流交融的相互关系看,交往是外在形式,交流是主要内容,交融是目的和本质。从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构层次看,交往是以物质资料交换为主的互动关系;交流不仅包括物质层面,还包括文化交流、情感沟通等精神层次的内容;交融是彼此共同性相互交织、交融的因素增多,人们以共同的价值、追求、信念、情感依托作为行为的驱动力。到了交融层次,意识层面的差异性还存在,但已不是主要方面,共性意识成为主流。作为工作实践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样是通过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多种方式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以达到民族交融的状态。因此,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实现民族交融。第四,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能力”8,这是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事务治理的工作内容,又是工作目标。在民族事务的多种类型中,发展事务是基础,创建事务是保障,权益事务、关系事务是核心,认同(身份)事务是归宿。解决身份认同问题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的归宿所在。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工作,归属于民族事务中认同(身份)事务的范畴,因其归宿性成为民族事务治理的主线和“纲”,它统领着发展事务、创建事务、权益事务、关系事务等其他内容。例如,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归属于权益事务,从属于认同(身份)事务,其性质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发展权。因此,构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握住认同(身份)事务这个关键,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世易时移,时移事易。”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例如,传统民族医药是中华各民族共有的宝贵财富,但不是各民族共同的。0152023年第1期(总第169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任务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列宁在 哲学笔记 一书中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还在于创造客观世界。”11(182)人们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事物内部的规律,从而提出相应的观点、理论、目标和方案以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但是这种“认识”必须与发展规律相一致,才能起到能动促进作用,与规律不相合则会起反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华民族发展史、交融史的历史实际提出的,是合乎民族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够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对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具有现实意义。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公民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依存。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前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发展观,引领各族人民心意相通、心往一处,知行合一、劲往一处,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志之所趋,无远勿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