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流行音乐
创作
艺术
特征
探究
施咏
157 姚敏(19171967),上海人。原名姚振民,曾用名梅翁、周萍、秦冠、吕莎、萍戈、杜芬等,中国早期流行音乐重要作曲家之一。享有“歌坛不倒翁”“歌坛巨无霸”“作曲圣手”等称号,与黎锦光、陈歌辛、梁乐音、严工上并称“中国乐坛五人组”。姚敏自幼具有突出的音乐才能,由于家境贫苦,他自学了二胡、曼陀铃、口琴等多种乐器,广泛学习各地民歌、戏曲。姚敏的嗓音条件很好,与两个妹妹姚莉和姚英在“大同社”播唱,后因结识了周璇、严华等人,才得以有机会进军“百代唱片”,开始其职业创演生涯。姚敏的创作思维活跃,他不断学习并接受、融合各种风格的音乐类型,还师从日本著名音乐家服部良一学习了乐理、作曲以及世界音乐。他摘 要:姚敏是中国早期流行音乐重要作曲家之一,与陈蝶衣、姚莉并称“铁三角”组合,与黎锦光、陈歌辛、梁乐音、严工上并称“中国乐坛五人组”。姚氏歌曲在可听性、可唱性等方面都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之佼佼者,其代表作泥娃娃 卖汤圆 知道不知道等在华人圈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相较于同时期其他流行音乐作曲家,因其1950年后南下香港,而得以在客观上无中断地延长了他流行音乐创作生涯,也正因此而使其成为在学界长期重视不够,乃至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立足于对姚敏作品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创作之艺术特征总结为首先以浓郁的中国民族性著称,具体通过歌曲的题材、体裁、音调素材来源、调式音阶以及民歌衬词衬腔等元素的运用得以实现。其次,他的流行音乐创作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以中西交融的形式体现其时尚性和国际性。此外,他还广泛涉猎世界民族音乐,体现了其创作中海纳百川的多元文化性,而以此彰显其在中国流行音乐乐坛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关键词:姚敏;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特征;中西结合;世界音乐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3(2023)02-0157-08收稿日期:2022-01-06 DOI:10.13812/11-1379/j.2023.02.017作者简介:施 咏(1971),男,汉族,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除了擅长谱写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外,还做到了同时与世界音乐潮流并进。姚敏以其极其敏锐的艺术灵感把他所接触过的不同类型音乐加以巧妙融合,形成一种新鲜又有时代感的音乐。1950年后,姚敏移居香港,继续从事流行歌曲和电影歌舞片的创作,再达高峰。1967年病逝于香港。姚敏歌曲的旋律流畅隽永、优美动人,音乐风格涉及爵士、民间小调、外国舞曲、世界音乐等多种类型,姚敏的歌从周璇、李香兰、葛兰、静婷,到邓丽君、奚秀兰、凤飞飞等,唱红了几代歌星。其至今仍在广为传唱的代表作有 采红菱 站在高岗上 我有一段情 情人的眼泪 春风吻上我的脸 三年 大地回春 我爱恰恰小小羊儿要回家 我要为你歌唱等,其中,泥娃娃 卖汤圆 知道不知道 等歌则成为姚敏流行音乐创作艺术特征探究施 咏 158 中国音乐(双月刊)2023 年第 2 期华人地区流传极广,可谓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目前(内地)学界有关姚敏的研究成果极少,这与20世纪80年代前国门尚未开放,而导致内地对于姚敏在香港所取得的成就与影响知之甚少这一原因有关。在中国知网以“姚敏”为篇名检索只有四篇文章。其中,台湾学者沈冬撰写的 好地方 的沪上余音姚敏与战后香港歌舞片音乐(上、下)(音乐艺术2018年第1、3期)一文是以姚敏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歌舞片为研究对象,由此观察香港如何承袭、延续,并改进上海流行歌曲以形成新的经典,偏重于战后的相关历史研究。其他的文献或为一般性的人物介绍,或为宏观性风格研究(本科学位论文)。目前尚未见对姚敏歌曲创作进行全面音乐本体分析的学术性文论。本文拟立足于姚敏作品之音乐本体,对其创作中民族化探索之手法、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歌曲创作的艺术特征做整体全面的归纳与阐释。时间取域兼及其上海与香港两个时期。一、立足中国民族音乐的流行音乐创作 姚敏创作中最首要的艺术特征是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著称,这也是其作为中国早期流行音乐重要奠基人之一在创作理念上追求的根本要旨。其民族化之探索主要通过歌曲的题材、体裁、音调素材来源,民族调式音阶以及民歌衬词衬腔等元素的运用得以实现。(一)题材、体裁的民族化1.题材表现首先,从其歌曲的表现题材来看,与这一时期黎锦晖、黎锦光、陈歌辛等其他流行音乐作曲家一样,在姚敏的歌曲创作题材中,也以大量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的母题为代表。如“春、花、秋、月”的类型中,“月”之母题的 月桃花 月下对口 静静的月夜 月下佳人 河上的月色 月下情歌等;“花”之母题的梅花梦 紫丁香 蔷薇花 陌上花开 葬花 山前山后百花开 好花不常开 花外流莺等。“都是属于咏物(花草)抒怀类,或以花喻人,托物言志;或借花抒情,抒发珍惜青春,不负韶光之意。”而春风吻上我的脸 大地回春 惜春光 你是春日风等则属借春抒怀、咏春之作。“思、愁、别、恨”类母题中,则是相思泪 梦里相思 五更相思 三年 情人的眼泪 恨不相逢未嫁时 杏花溪之恋等歌中诉不尽的郎情妹意两相思;而在 兰闺寂寂待嫁女儿心 雪山盟 我有一段情等歌中则吟唱不尽那苦守空闺之怨情。此外,还有属于中国传统采摘文化的采茶歌 采茶青 茶山情歌 采红菱 采西瓜;反映上海市井生活写照的 夫妻相骂如此上海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等。2.体裁表现从音乐体裁的角度来看,姚敏的歌曲创作中以民歌小调、城市时调类体裁风格为主体,如月下佳人 待嫁女儿心等都属富有江南民歌小调风味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的歌曲,在五更相思等歌曲中还会采用传统小调时令体的叙事方式。而在1957年电影风雨桃花村中卖汤圆 与1962年电影 桃李争春 中的插曲卖馄饨 则是他将民歌小调中的“叫卖调”加以流行化的大胆尝试。尤其是前者,因传唱之广,而一度被误以为是台湾民歌。此外,在1956年电影 采西瓜的姑娘 的插曲 采西瓜 中则采用了劳动号子中一领众和的形式;而锄头山歌 则是典型的山歌风。至于小小羊儿要回家与中国儿童人人会唱的那首泥娃娃则本研究范式、思路为系列论文所采用,前文参见拙文黎锦光流行音乐创作中民族化探索及其历史评价(中国音乐,2020年,第2期),陈歌辛流行歌曲创作分析及历史评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施咏:陈歌辛流行歌曲创作分析及历史评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第26页。159 施 咏:姚敏流行音乐创作艺术特征探究是属于民间童谣类的成功之作。(二)音调素材的民族化姚敏流行歌曲创作中民族化探索的另一重要体现是在其作品中大量采用中国民间音乐的素材,除了如兰闺寂寂等少量作品中涉及戏曲元素,其他歌曲多集中于传统民歌音调的运用。从编创的手法来看,既有少量直接在原主题音调上的填词,如花荫相逢 初一到十五,更多的是在某民歌音调基础上的再创。就音调素材来源的地区范围来看,近至吴越江南小调,远至江淮、山陕,乃至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民歌都有所涉及。1.南方民歌(1)苏南民歌由于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发轫自上海,与同一时期的其他流行音乐作曲家一样,姚敏的创作中也是以吴越江南民歌小调为其音调素材来源之首选。如花荫相逢的音调即来自苏州民歌大九连环码头调(剪靛花调),相对于同一时期该民歌也被贺绿汀编创而成的天涯歌女,其不同之处在于花荫相逢的衬词“哎呀哎哎唷”处出现短暂离调,以清角为宫,由C宫转至下属F宫调上,随即又回到原调结束。(见谱例1)谱例1花荫相逢,百代唱片;李丽华唱;梅翁词曲谱例2 五更相思,百代唱片;董妮唱;陈栋荪词;姚敏曲这首五更相思的音调是来自苏南民歌孟姜女,此外,念奴娇(1957电影郎如春风里插曲)则是来自 孟姜女的变体哭七七。(见谱例2)这首著名的 我有一段情 则是根据苏南小调无锡景 发展而来,其歌词的首句“我有一段情呀,说给谁来听?”也是来自 无锡景 的首句“我有一段情,唱拨拉诸公听”。(见谱例3)谱例3 我有一段情,百代唱片;吴莺音唱;辛爽词;梅翁曲(2)其他南方民歌此外,姚敏采用南方民歌小调创作的歌曲还有 夫妻相骂(李隽青词1947年)、上大寿(电影 郎如春风里 的插曲1957)、好地方(电影桃李争春 插曲1962),这三曲都来自明清俗曲银纽丝(探亲家),这部电影中还引入了云南民歌 雨不洒花花不红等。而著名的 采红菱则是他根据江苏高淳民歌音调编创而成。2.北方民歌与大多数驻居沪上的流行音乐作曲家多只涉及南方民歌为创作素材来源不同,难能可贵的是,姚敏的创作中对北方民歌也有着较多的涉猎与借鉴。(1)山陕民歌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姚敏根据陕 160 中国音乐(双月刊)2023 年第 2 期北 信天游 的曲调改编而成的 知道不知道。首先,其原型来自流行于陕北地区常见典型的上下句 信天游。(见谱例4)谱例4 信天游这一基本的音调框架也被很多作曲家作为素材来源运用于创作中。如作曲家刘炽就曾在这首“信天游”音调基础上加花,为电影 陕北牧歌(北京电影制片厂 1951年)创作了插曲崖畔上开花(孙谦词),曲调更为流畅婉转。(见谱例5)谱例5 崖畔上开花 知道不知道1969年,姚敏又在此基础上编创了 知道不知道(电影落马湖插曲)。由谱可见,歌曲仍沿袭着崖畔上开花4+4上下句结构,上句的前两小节将原民歌中的四度宽音列进行5?-1-2变成了级进的曲调进行,第三小节中在原民歌1?53?的五度跳进中插入了6?变为16?53而使得旋律的进行更为曲折、婉转;下句与 崖畔上开花相同。经过姚敏重新改编加工而成的知道不知道改变了原“信天游”简洁明快的音乐性格,曲调委婉深情,更为“柔化”地传达出新填歌词的意境。至20世纪80年代,该歌又通过奚秀兰、邓丽君翻唱版本的传播使其在内地也成为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歌曲。2005年,在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 天下无贼 中,由刘若英演唱的片尾曲再一次选用了这首 知道不知道的音调重新填词,又引发了这首歌曲的再度热传。姚敏创作中涉及的山陕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歌还有根据山西民歌 绣荷包 编创的 初一到十五;根据自甘肃庆阳民歌 绣荷包(绣金匾)编创的送郎一朵牵牛花;根据河北民歌小放牛编创的同名歌曲(电影雪里红插曲1956);根据绥远民歌 虹彩妹妹编创的初遇(电影郎如春风里插曲1957)。而锄头山歌(见谱例6)的首句音调则是来自内蒙民歌 情别(见谱例7),并将原民歌的慢速变成了中速。谱例6 锄头山歌;姚敏曲谱例7 情别;汉族内蒙五原施咏:陕北民歌元素在“西北风”歌曲创作中的运用,中国音乐,2021年,第4期,第21页。(2)江淮民歌早期流行音乐创作中,还会较多关注到中国民间音乐中较具歌舞性的元素,如“凤阳花鼓”就是诸家争相垂青借鉴的乐种。较具影响 161 者有水西村词、司徒容(李厚襄)编曲的花锣花鼓,三敏词、黎锦光曲的 骑马到松江,这两曲均采用了宫调式的 凤阳花鼓音调。而由姚敏在电影 雪里红 中创作的同名主题歌,则是将两首(宫调式与商调式)最著名的凤阳花鼓 中的音调元素进行了巧妙的融合。电影中女主人公雪里红为旧社会江湖卖艺歌女,配合与凤阳花鼓相类似的场景剧情,在由宫调式凤阳花鼓 的衬段旋律构成的过门之后,由原民歌音调变化发展而来的曲调唱到“雪里红呀运不通,卖歌卖唱走西东。三餐白饭都不饱,皮鞭儿抽得满身红!”紧接再次出现宫调式 凤阳花鼓中衬段唱词“咚格隆咚飘一飘,咚格隆咚飘一飘,得隆咚飘飘,依格隆咚飘飘一飘”,但曲调为变化发展重新编创。第三部分再穿插拼贴了商调式 凤阳花鼓 后半段“大户 人家卖田地,小户 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着花鼓走四方”之后的间奏则为商调式 凤阳花鼓 的衬段“咚咚咚咚呛”的旋律。相对于同一时期其他几首同一素材简单填词编创的凤阳花鼓调系列歌曲,姚敏的这首 雪里红 显然在编创的技术性、艺术表现力方面明显更胜一筹。(见谱例8)谱例8 雪里红;李隽青词;姚敏曲妈妈娘你好糊涂 的曲调填词而成。(见谱例9)谱例9 墙;白光唱;谢添词;姚敏曲值得一提的是,电影 十三号凶宅的插曲墙 则是根据凤阳歌系的同宗民歌、辽宁海城民歌此外,姚敏歌曲中采用东北民歌音调的还有1957年电影 郎如春风里 的插曲 闹洞房(来自东北民歌 对花),而在 待嫁女儿心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