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赞比亚
大学
学生
汉语
字调
习得
实验
研究
马博
汉语文教学148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赞比亚大学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实验研究马 博 【提 要】运用现代实验语音学方法对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情况的研究发现:被试单字调习得的最大偏误是阳平调形的错误,即把应为升调形的阳平发为了凹调形,其主要原因是被试发音拐点的位置远滞后于正确位置,被试阳平起点和止点的音高皆明显低于普通话,削弱了调位的区别特征,此为另一偏误。此外,被试上声起点音高明显高于普通话,而上声的起点是承担调位信息的重要所在,因而也是不容忽视的偏误。针对以上实验结果,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声调教学的重点首先是阳平调形的塑造,具体把握两点:一是拐点时长位置的把握,二是起点和止点音高的把握。对上声起点音高的控制训练也应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关键词】赞比亚大学 汉语声调 实验语音学 偏误 教学启示 一、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现代实验语音学方法研究汉语二语习得中声调的习得,有的以中国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为对象,如金哲俊等(2020)、李素秋(2022)等,更多的研究则以国际中文学习者为对象,如王功平(2004),易斌、吴永明、阿丽达(2012),常乐、刘飞、董睿(2015)等。此外,还有一大批硕博学位论文也是此类研究成果,如高建瓴(2017)等。有关赞比亚汉语学习者声调习得的研究,有葛果(2020)和李翠(2012)两篇硕士学位论文,二者皆采用了听辨及声学实验的方法,前者以 10 名赞比亚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后者以当时尚为培训性质的赞比亚国际中文学校的初中高三级汉语水平的各 4 名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各自揭示了赞比亚汉语学习者声调习得的特点,创获颇多。此外,李倩、史濛辉、陈轶亚(2020)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声调描写的新方法以弥补离散描写法的不足。以上成果对本文研究赞比亚大学学生汉语声调的习得有很多启发。赞比亚大学的汉语教学始于 2010 年,2019 年该大学于人文学院语言系正式设立了汉语专业,同年招生 37 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汉语专业的教学在阅读、书写和听力等方面收效显著,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两年内通过了 HSK4 级,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三年内通过 HSK5 级。然而,语音教学尤其是声调教学却依然收效甚微,停滞不前。要想打破现状,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根本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之前主要依靠主观听感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声学软件和数学方法,将语音从可听变为可视,从可感知变为可计算,这样,许多疑难会迎刃而解。本研究即以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运用现代实验语音学方法,考察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学生声调习得的语音学特点及偏误所在,为赞比亚大学汉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支持,为赞比亚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为国际中文教育国别化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入提供资料。二、实验设计(一)实验对象的选择DOI:10.14014/11-2597/g2.2023.01.030汉语文教学149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本实验的对象为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依据朱晓农(2010:279)针对语音实验发音人的选择提出的原则“不少于 6 个发音人。如果可能,使用 12 个发音人。如果先期进行探索性研究时,最好使用男性发音人”,本实验从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中选取了 12 名男生为被试,他们均已通过 HSK4 级和 HSKK 初级,均在赞比亚大学学习,未到过中国,官方语言为英语,均有自己的部落语。(二)实验例字的选择依据朱晓农(2010:279)提出的“首选例字的韵母以单元音 a,i,u 为佳,声母以清不送气 p,t 为宜,如果找不到足够多的合适音节,零声母也可考虑”的原则,本实验选取了声母 bp 和 dt与韵母aa、ii、uu组合而成的有实际意义且在HSK1-3级范围内的字如“打”“爸”“答”“底”“读”等以及若干零声母字如“衣”“五”等 20 字为实验例字。(三)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汉化修改版 praat(3.6)软件,以“22050Hz 采样率,单声道,16 位”的录音设置采集 12 名被试的发音样本,然后利用该软件对样本进行分析取值,并将离散测量的基频值加以归一化处理,最后将归一化的声学结果转换为音位性的、普遍性的五度描写。三、实验结果分析(一)声调格局及调形对比分析单字调的声调格局是进行声调分析的出发点(石锋、时秀娟,2007),本次实验得出的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学生汉语单字调的四声格局图和 T 值数据如下:123456789012345 上声 去声阳平阴平Time(normalized)Pitch(T value)图1 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学生单字调四声格局图表1 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学生单字调四声T值表tonedot1dot2dot3dot4dot5dot6dot7dot8dot9阴平4.274.504.734.734.734.784.894.955.00阳平1.560.680.770.300.200.771.132.053.66上声2.582.120.770.000.200.100.681.973.41去声4.734.844.844.784.734.734.624.394.15普通话的声调格局为高平、高升、低凹和全降四个调形,构成相互对立的四个调位。根据图 1,与普通话男性声调格局相比(本文所引普通话男性声调数据来自贝先明、向柠,2016:75,下同),被试具备了普通话的高平和低凹两个调形,而高升和全降两个调形还不具备。被试的阳平调形与上汉语文教学150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声调形无法构成音位对立,去声与阴平无法构成音位对立。具体来说,被试的阳平整个调形呈低凹形,拐点在时长的 50%处。朱晓农(2010:278):“升调的基频曲线往往有个下降的调头,即整个调形也呈现凹形。升调和凹调的区别在于拐点的位置。以经验来判断,拐点在 20%的时长处的是升调,拐点在 40%时长处的是凹调。”被试的发音拐点在时长的 40%之后,因而调形为凹调而非升调,调形错误,这也是造成与上声混淆的主要原因所在。去声调形呈高降,但值域变化区间不足 1 度,这是不足以构成区别特征的关键所在。(二)调值对比分析音高、时长和调域是描写声调物理形式的基本参数,下面依次从此三方面将赞比亚被试与普通话男性发音人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1.音高值的对比阴平调,被试的音高始终在 4.0-5.0 区域内,起点 T 值为 4.27,调干 T 值在 4.7-4.9 之间,止点T 值 5.00,起点、调干和止点皆高于普通话的 3.7、3.8。阳平调,被试起点 T 值为 1.56,最低点 T值为 0.2,止点 T 值 3.66,起点和止点值皆低于普通话的 1.7、4.2。上声,被试起点 T 值为 2.58,最低点为 0.00,止点 T 值为 3.41,起点及止点皆高于普通话的 1.7、3.0,但拐点低于普通话。去声,被试去声的起点T值为4.73,止点T值为4.15,起点略低于普通话的4.9,而止点远高于普通话的0.0。2.时长的对比赞比亚被试与普通话男性发音人的声调时长数据如下:表2 赞比亚被试和普通话男性发音人单字调时长(单位s)发音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发音人0.520.721.000.38赞比亚被试0.4820.4010.6130.179从表 2 可见,普通话四个声调的时长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上声阳平阴平去声。赞比亚被试的声调时长顺序则为:上声阴平阳平去声。从具体数据来看,赞比亚被试每个声调的时长皆明显短于普通话,特别是去声,不及普通话的二分之一。3.调域的对比赞比亚被试声调的最高点发生在阴平,基频值为 145Hz,为调域的上限;最低点发生在上声,基频值为 76Hz,为调域的下限,被试的调域为 69Hz,远远小于普通话的调域 124Hz(葛果,2020)。被试的上限和下限皆低于普通话,具体见下表 3:表3 赞比亚被试与普通话发音人的调域(单位Hz)发音人最高基频值最低基频值调域赞比亚被试1457669中国男21894124四、赞比亚大学汉语专业学生单字调习得的偏误分析及对声调教学的启示1.关于调形从声调格局和调形上,被试最大的偏误是阳平调形的错误,因此,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阳平调形应作为赞比亚大学汉语声调教学的首要重点。马燕华(1994)早就提出过声调教学“应先求调型对,次求调值准”,即首先做到“调类不混”,所言极是。具体而言,朱晓农(2010:278)提出升调的拐点在时长的 20%处,据此,塑造正确的阳平调形应首先给学生展示拐点的时长位置,具体操作可借助可视的图像及数据进行。汉语文教学151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2.关于调值在音高上,被试阳平的起点和止点皆低于普通话。声调感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起点频率高低和转折点的时间长短都是区分普通话阳平和上声听辨界限的有效特征(刘娟,2004:228),同时,阳平的终点也承担着更多的调位信息(石锋、王萍,2006),据此,除了拐点,起点和止点的音高也应列为阳平教学的重点内容。关于上声,朱晓农(2010:278)指出,最低的拐点和最高的终点是凹调的语言目标。刘娟(2004:228)的感知实验证明当折点位置在 20%-至 60%之间时,起点频率对该声调的感知的作用最为显著。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凹,其基调核心段是低音区平调(沈炯,1999:364)。被试上声的调形为凹调形,拐点位置在时长 40%处,但起点和止点皆高于普通话,起点 T 值高于普通话 0.9 度,止点 T 值高于普通话 0.4 度,被试上声起点音高偏高是影响听辨的主要偏误,因此,上声的教学应以起点的音高控制训练为重点。3.关于时长和调域从时长上,被试各声调时长皆短于普通话,尤其是去声时长不及普通话的二分之一,且值域变化区间只有 1 度,影响听感和辨认,因而去声的值域变化及时长也应在教学中强调和纠正。参考文献贝先明、向 柠 2016 实验语音学的基本原理与 Praat 软件操作,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常 乐、刘 飞、董 睿 2015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实验研究,语文建设第 9 期。高建瓴 2017 澳大利亚儿童汉语语音习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葛 果 2020 赞比亚初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哲俊、朴雪梅 2020 朝鲜族小学生汉语普通话“一”字变调的实验语音学分析,汉语学习第 1 期。李素秋 2022 柯尔克孜族学生汉语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应用声学第 1 期。李 倩、史濛辉、陈轶亚 2020 声调研究中的一种新统计方法“增长曲线分析”法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中国语文第 5 期。李 翠 2012 赞比亚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其教学策略,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刘 娟 2004 Perceiv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exical rising tone and the falling-rising tone,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马燕华 1994 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 期。沈 炯 1999 汉语音高载信系统模型,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石 锋、王 萍 2006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中国语文第 1 期。石 锋、时秀娟 2007 语音样品的选取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语言科学第 2 期。易 斌、吴永明、阿丽达 2012 泰国学习者汉语单字调习得过程及特点的实验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6 期。王功平 2004 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偏误实验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 4 期。朱晓农 2010 语音学,商务印书馆。(通信地址:050061 河北经贸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