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接触视角下朝、日语汉字否定前缀的演变研究_张会见.pdf
下载文档

ID:2726791

大小:3.75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语言 接触 视角 日语 汉字 否定 前缀 演变 研究 会见
0.引言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表现为受语(recipientlanguage)句法和形态特征的增加、消失、替代和保留,其中借词的增加是语言接触引发语言演变最常见的后果(吴福祥 2020:24-25)。在汉-朝-日长期的语言接触中,汉语对朝鲜语和日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要表现即朝鲜语至少 6 成的词汇为汉字词,而在汉字词使用率较低的日语口语中汉字词的占比也达到4 成。朝、日汉字词研究都有相当长的历史,但传统的汉字词研究或致力于对其语法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描写,诸如它们应归属于何种词类(1989,1998,1999 等),在及物性、时态以及构词等方面具有何种特征(小林英树 2004,庵功雄2008 等),或从共时角度比较现代汉-朝-日语中汉字词词形、词性和语义的异同(王芳 2020),缺乏针对朝、日汉字词历时语料的考察,以及对语言接触中汉语借词融入受语的一般路径揭示,更缺乏从语言类型学、区域语言学视角对东亚语言中汉语词汇演变史的研究。表达否定的“不、未、无、非”借入朝鲜语和日语后,在各自的语言体系内保持着相对互补的分布,即一般情况一个词根只和“不、未、无、非”中的一个否定词组合。然而 3 种语言中这一互补分布的规律又各不相同,例如:汉语说“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语和日语则说“朝鲜半岛非核化”;汉语和日语都说打喷嚏不掩口鼻“不卫生”,朝鲜语则说“非卫生”;买东西不需要开发票时,汉语和日语都说“不申请”,朝鲜语则说“未申请”。本文将在 Stassen(1997)的语言编码策略(Encoding Strategy)理论框架下,通过历时语料分析“不、未、无、非”在东亚语言接触中的演变轨迹,并尝试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这种演变进行阐释。1.语义空间与语言编码策略Stassen(ibid.:9-13)指出,在语言类型学研究中,对谓语进行与语言形式无关的(language-independent)分类十分必要。他从语义(semantic)、功能(functional)和认知(cognitive)层面将不及物谓词分为 4 种语义空间:事件谓词(event predicates)表动作(actions)、过程(processes)或状态持续(states),其典型语言手段是使用动词(例1);属性谓词(property-concept predicates)表属性(property)或性质(quality),其典型语言手段是使用形容词(例 2);所属谓词(class-membershippredicates)表个体属于某个类别,其典型手段是使用名词谓语句(例 3);处所谓词(locational predicates)表存在位置,其典型语言手段是使用状语成分(例 4)。1 John walks.2 John is tall.3 John is a carpenter.4 John is in the kitchen.同时,4 种语义空间虽相对独立,但并不是完全离散的(discreet),也不是完全界限分明的(clear-cut)(ibid.:14)。在此基础上,Stassen(ibid.:582)指出,不同的语言在表达同一个语义空间时使用的语言手段不尽相同,这些手段被称为“语言编码策略”。普遍使用的语言编码策略有 3 种类型:动词性策略(verbalstrategy)的典型特征为有时态标记、主语一致标记等,最适合表达事件谓词;处所性策略(locational strategy)的典型特征为在存在动词的帮助下成句,最适合表达处所谓词;名词性策略(nominal strategy)的典型特征为没有时态标记和主语一致标记,但使用系词成句,最适合表达所属谓词。将语言编码策略与语义空间相对照可知,不存语言接触视角下朝、日语汉字否定前缀的演变研究张会见傅梦菊(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上海 200433)摘要:本文以否定词“不、未、无、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朝鲜语语料库(,15-20 世纪;世宗语料库,现代朝鲜语)和日语语料库(CHJ,8-20 世纪;BCCWJ,现代日语)中的使用情况,并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进行对比;在 Stassen(1997)提出的语言编码策略理论框架下,勾勒出汉语否定词借入朝、日语后各自的演变轨迹。进而揭示出汉字否定词借入新语言之后,其组合形态和语义产生的变化与汉、朝、日 3 种语言不同的编码策略紧密相关。关键词:汉-朝-日语言接触;接触性演变;否定词;语言编码策略中图分类号:H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242(2023)01-0045-072023,No 1Serial No 1972023 年第 1 期总第 197 期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45DOI:10.13978/ki.wyyj.2023.01.018处所谓词locational predicates事件谓词predicates無未性谓词t predicates编码策略(不、未、無、非)不动词拘束、注意、起訴、出馬、合格形容词可能、充分、公正、平等、正確、適合、適切名词道德、均衡、利益、調理未动词分讓、完成、分化、確認、開拓、開發、登記、發表無一般名词條件、秩序、公害、責任、政府、作為动作性名词意識、所屬、酌定、差別、許可、節制、慈悲、批判、制限、嫌疑、防備表 1:世宗语料库中朝鲜语“不、未、無、非”后接成分的词性在属性谓词专用的语言编码策略,Stassen(ibid.:30)将其称为“属性谓词编码原则(the Adjective Principle)”,指出不存在属性谓词专用的语言编码策略,不同的语言会在动词性策略、处所性策略、名词性策略中择一来表达属性谓词的语义。从语言编码策略的视角来看,“不、未、无、非”是不同的否定编码策略,其在源语(汉)和受语(朝、日)中使用的语义空间发生了变化。第 2 节将讨论这种变化是什么,第 3 节将通过对历时语料的考察讨论这种变化的轨迹和产生的原因。2.否定的编码策略本节将分析现代朝鲜语语料库(世宗语料库)和现代日语语料库(BCCWJ)中“不、未、无、非”的使用情况,并将其与汉语的用法进行对比。关于汉、朝、日语中“不、未、无、非”后接成分词性不同的现象,学界已有不少共时性研究,如野村雅昭(1973)、须山名保子(1974)、(2012)、(2012)、朴景淑(2012/2018)、严世焕(2016)等,但这些以现代语为对象的共时研究没有考虑语言接触和借用。事实上,从借用时期来看,朝鲜语和日语借用的是古代汉语(在韩国和日本称为“汉文”)中的“不、未、无、非”,因此从历时角度梳理否定前缀在东亚语言中的演变时,应当以古代汉语为参照。2.1 古代汉语的“不、未、无、非”关于古代汉语中“不、未、无、非”相互间的界限,国内学者已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王力(1962/2018:262-269)对“不、未、无、非”的用法论述如下:“不”表示一般否定,只否定形容词和动词(例 5);“未”主要表事情远没有实现(例 6),偶尔表示与时态无关的委婉的否定(例 7);“无”是“有”的反面,否定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被否定的成分是“无”的宾语(例 8);“非”主要用于判断句,表示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例 9),偶尔用于表示对某一事实的否认,此时具有撇开的作用(例 10)。5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 赵策四)6 未闻好学者也。(论语 雍也)7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策 齐策四)8 人孰无过?(左转 宣公二年)9 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 檀弓上)10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孟子 梁惠王上)从语义空间的角度看,“不”只否定动作和状态,即否定事件谓词和属性谓词;“未”主要表对动作已然的否定,间或也用于不限制时态的一般否定;但据杨荣祥(1999:22)考证,在近代汉语中“未”是表示对过去、已然否定的专用副词,这种状态也延续到了现代汉语,说明先秦汉语中“未”字的第二种用法是逐渐式微的,从更长的时间范围看,“未”主要用来否定部分事件谓词。“无”表示“名词宾语不存在”,否定处所谓词;“非”是对主语和谓语关系的否定,即否定所属谓词。简言之,在古代汉语中,事件谓词的否定编码策略是使用“不”和“未”,二者以时态区分;所属谓词的否定编码策略是使用“非”;处所谓词的否定编码策略是使用“无”;属性谓词则如 Stassen(1997:30)所言,没有单独的否定编码策略,而是借用事件谓词的否定编码策略,也使用“不”。“不、未、无、非”的界限可用语义地图表示如下(图 1):2.2 现代朝鲜语的“不、未、無、非”本节将首先在世宗语料库中调查现代朝鲜语中以“不、未、無、非”为前缀的 3 字汉字词,抽取其中使用频率较高(30)的单词目录,然后判断目录中“不、未、無、非”后接成分的语义类型。根据 Stassen(1997)对语义空间的分类,事件谓词表动作、过程和状态持续,其典型语言手段是使用动词;属性谓词表性质或属性,其典型语言手段是使用形容词;所属谓词表个体属于某个类别,其典型手段是使用名词谓语句;处所谓词表存在位置,其典型手段是使用状语成分。因此明确“不、未、無、非”后接成分的词性即可对其语义类型进行划分。根据 延世韩国语词典,“不、未、無、非”后接成分的词性整理如下:所属谓词class-membership predicates处所谓词locational predicates事件谓词event predicates非未无不属性谓词property-concept predicates图 1:古代汉语的否定编码策略(不、未、无、非)46表 1 中“不”的后接成分“拘束、注意、起訴”等表动作或事件,属于事件谓词;“可能、充分、公正”等表状态或属性,属于属性谓词;“均衡、利益、條理”等是一般名词,“不”与它们结合时,表达“不是”的语义,属于所属谓词。“未”的后接成分“分讓、完成、分化”表动作或事件,属于事件谓词。“無”的后接成分“條件、秩序、責任”等是一般名词,“意識、所屬、酌定”是动作性名词,它们与“無”结合均表“某种抽象或具体的个体不存在”之意,故属于处所谓词。“非”的后接成分“同盟、武裝”是一般名词,与“非”结合表“不是”之意,是所属谓词;“合理、公開、生產”等不能单独使用,需和名词派生词尾“-”连用,但表示状态或属性。Stassen(ibid.)的语义空间是建立在语义基础上的空间划分,故这类词应归于属性谓词。简言之,在现代朝鲜语中,事件谓词的否定编码策略是使用“不”和“未”;所属谓词的否定编码策略是使用“不”和“非”;处所谓词的否定编码策略是使用“無”;属性谓词借用了事件谓词和所属谓词的否定编码策略,用“不”和“非”。“不、未、無、非”的界限可用语义地图表示如下(图 2):对比古代汉语中“不、未、无、非”的使用情况(图1)可发现,借用到朝鲜语后,“不、未、無、非”的使用范围发生了如下变化:第一,“不”的使用范围从事件谓词和属性谓词扩张至所属谓词;第二,“非”的使用范围从所属谓词扩张到了属性谓词。2.3 现代日语的“不、未、無、非”本节尝试调查 BCCWJ 中“不、未、無、非”的使用情况,在语言编码策略框架下整理出其在日语中的分布特征。使用频率前 30 位的“不、未、無、非”3 字词按其后接成分的词性整理如下:下面利用 Stassen(ibid.)的语义空间理论对现代日语中“不、未、無、非”的分布进行考量。“不”的后接成分比较多样,既包括指向动作的动名词,如“不登校”“不注意”指“不去学校”“不注意”等行为,属于事件谓词;也包括指向属性的形容词,如“不愉快”“不可能”等否认状态或属性,属于属性谓词;还包括名词,如“不動産”“不自然”等,属于所属谓词;“未”则主要与动名词连用,“未解決、未利用”表示动作未发生,均属于事件谓词,“未”后接名词的情况只有“未成年”,属于比较特殊的用法,语料库中的调查也显示“未”基本不与名词结合。“無”后接动名词和名词,日语中的动名词兼具名词属性,“無”不论与动名词连用还是与名词连用,均表示“没有”的含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