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研究_周馨怡.pdf
下载文档

ID:2726785

大小:1.3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云南 少数民族 艺术 研究 周馨怡
文化与传承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125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研究RESEARCH ON THE PATCHWORK AR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周馨怡1拼布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拼布是一种集拼、接、剪、缝于一体的工艺,主要用于服饰、被面、背扇等的制作。在我国历史上,拼布作为缝制或装饰服饰的手段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的 二十四孝 中第七则故事 戏彩娱亲中就有记载道:“周老莱子,楚人,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舞于亲侧1。”其中的“五彩斑斓衣”即为用拼布工艺制作的服装,由此可知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拼布,而“五彩斑斓衣”则是现代婴儿喜穿的百家衣的前身。左传中曾有“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2。”其中“偏衣”是指一种以衣的背部中缝为轴,左右不同色对称的服装,也是一种拼布服装。因此,拼布技艺在古籍文献中早有出现。拼布的出现是由于布料资源的匮乏,人们用零碎面料拼凑成可穿的衣物、可盖的被子来抵御寒冷。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用拼凑的手段制作的物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受到了王公贵族的喜爱。在明清时期上流社会中流行穿着水田衣、富贵衣,通过将不同的奢华布料拼接成衣来彰显高贵身份。虽然,拼布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反而在摘要:拼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民族交流中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碰撞,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地理环境、思想观念、民风民俗三方面进行探究,并总结归纳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在形式、色彩、意蕴中的独特美学特征,为中国现代拼布艺术的发展提供多角度的借鉴。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053(2023)01-0125-03Abstract:The quil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and in the 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llisions with yunnan minority cultural fusion,formed the unique charm of yunnan minority art quilt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yunnan ethnic quilting art,explores it from three aspects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ideology,folk customs and folk customs,and summarizes the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Yunnan ethnic quilting art in form,color and implication,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quilting ar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Key Words: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Patchwork Art;Features作者简介周馨怡/1998 年生/女/安徽宿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历史与理论(云南昆明 650500)欧洲,以实用为目的的拼布艺术被发现、重视,其艺术价值随着美国惠特民美术馆首次将拼布以艺术作品展现而被人们认可,由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用品向为表达制作者精神的生活艺术品转变。拼布艺术在文化交流的进程中传到了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并且发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每个民族拼布艺术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艺术价值3。2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的影响因素从地理分区来看,云南属于西南地区,与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相邻。云南主要包含了彝族、苗族、傣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总体来看,云南的地理特征较为复杂,地貌呈现多样化,既有高原,又有盆地等地形地貌,不同民族的文化、风土人情等使其传统布艺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正是因为不同民族在文化、衣着、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才形成了丰富的拼布艺术。2.1地理环境因素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理环境复杂,高原、山地纵横交错,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着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他们多栖息于青山绿水之中,以种植作物、饮食山野为生,享受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包裹下,云南少数民族对拼布艺术的呈现方式也趋向于自然、质朴。例如,壮族妇女们常常在拼布被面中使用花草、鸟兽等题材来表现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了壮族审美文化的崇高境界和深厚情感。2.2原始崇拜思想原始崇拜产生于旧石器时期,“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4。”目前,一些少数民族中的民俗习惯如婚、丧、嫁、娶等仍然受到原始崇拜观念的影响。原始崇拜观念对服饰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服饰作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物质载体,是有形的、可感的、显而易见的,因此也就具体直接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原始崇拜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中,图案成为人们传达原始崇拜观念,表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及生殖崇拜的载体。例如,壮族常在拼布被面中运用石榴纹样进行装饰,因为石榴纹寓意着多子多福,是壮族人民以自然之物表达美好祝福的方式,这其实就是对自然的崇拜之情。这种自然崇拜的纹样有很多,例如太阳、火焰、青蛙等。2.3民风民俗影响云南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风民俗。例如,彝族少女成年时会举行“换裙”仪式,将原先穿着的红白裙换成深色百褶裙,“换文化与传承126/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裙”仪式的完成标志着少女成年5。其中,在“换裙”仪式时所穿着的百褶裙是根据穿者的年龄、身份、喜好等来进行的个性化设计,纹样和拼接方式也更加丰富多样。这种以百褶裙来象征身份的民俗在苗族也十分常见。在苗族百褶裙中,以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为主要的装饰题材,用布料剪出相应的形状,再拼接到百褶裙的不同区域,用棉线沿布片边缘缝制,形成精美的图案装饰,并且有着一针一线的温情。因此,在传统民风民俗的影响下,拼布艺术常运用在各种仪式的服饰、道具中。另外,在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常常会用拼布来制作具有特殊含义的物品,例如为新生儿童制作背的扇,这是一种用来将小孩背起,并固定在母亲后背,方便照顾孩子的生活物品。儿童背扇工艺十分复杂,多用绣有吉祥寓意图案的布片拼接而成。例如,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最喜爱的铜钱纹拼布背扇,是由多种色彩小布片拼接成“外圆内方”的铜钱拼布纹样,在少数民族的价值观里认为铜钱纹是一种财富、吉祥、繁衍的象征6。另外,在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中,被面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拼布类型。例如,壮族人民为女儿制作新婚被面,就是用拼布来制作的。这种被面多为女儿开始学习女红时就开始学习制作,母亲会手把手教授制作技艺,待女儿可以独立制作时,被面未完成的部分就由女儿独自完成。一块被面的完成是母亲精湛的女红技艺的体现,也是母女口传亲授的见证,更是承载着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因此,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渗透于民风民俗之中,不仅蕴含着寓意深厚的精神观念,而且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智慧。3云南拼布艺术的美学特征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常见于服饰、被面、背扇等布艺物品中,并且呈现出了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从材质来看,云南少数民族的拼布主要使用棉、麻、丝、毛作为原料,尤其以麻和棉为主,两者独特的肌理赋予拼布艺术淳朴、自然的气质,而在综合运用不同的材质中,给人以不同的触觉和视觉感受。拼布艺术结合了纺织、刺绣、印染、剪贴等多项工艺,使制作出来的物品呈现出了质朴与精巧的双重特点。在色彩的运用上,由于拼布是由不同大小、颜色的零碎面料组成,因而有一种随机性,但又充满着设计感。另外,拼布艺术也是妇女精神世界的体现,不仅见证了她们的心灵手巧,还表达了她们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趣。3.1形式中的质朴与精巧布是拼布艺术的物质基础。在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中,布是颜料,针线是画笔。布作为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制作拼布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布艺世界里,所有的原料都需要自己制作。从纺线、织布到染色、拼接,每一个流程都是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技艺功底的体现。例如苗族百褶裙的制作,就要从种麻开始,经历处理麻、纺织布、印染布、剪贴拼绣、缝合制衣等过程,才能完成一件百褶裙。而在拼布的过程中,根据制作者所拥有的不同花色、材质的面料进行缝合、拼接,形成绚烂多姿的百褶裙,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触觉上,都是十分令人震撼的作品。正是因为这种材质上的差异,才会让百褶裙有了更加丰富的肌理表现。工艺是制作拼布的技术支撑。拼布本就是一种制作工艺,运用不同材质、色彩、比例的布料拼接成生活常用的物品。拼布因“拼”的手法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即为拼布艺术。通过“拼”的方式对布料进行组合,但是由于“拼”的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工艺形式,例如堆绫、堆绣、贴布绣等。虽然名称多样,但是都是使用布料进行拼接,从广义上来说,这些也是需要运用拼布工艺来进行制作的。拼布艺术在拼接工艺上主要运用较常见的制作工艺,例如平针、藏针、卷针缝、倒三针等。云南少数民族工艺灿若星河,例如蜡染、扎染、刺绣等。在拼布艺术中,常将运用了多种工艺制作的布料进行拼接,形成独具特色的拼布艺术。如蜡染工艺又被称为“蜡缬”,使用蜂蜡作为防染剂,未被蜂蜡覆盖的布料通过浸泡在染料里,形成精美的蜡染纹样。与蜡染的艺术形式相似的扎染又被称为“绞缬”,是运用麻、棉线等工具,通过捆、扎、绑的方式对面料进行纹样设计,并在染料中浸泡染色,形成特殊的色晕效果。这种不确定的染色方式,为面料的色彩变化带来了更加多样的效果。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中除了使用不同染织方式制作的面料外,还会运用刺绣工艺对布片进行拼合,或在布片上作装饰。例如平绣、辫绣、贴布绣等常用绣法。如贴布绣是将拼布与刺绣进行结合,一般制作者会先把布料剪成需要的形状,再将其贴在底布上,并用针线沿布贴的边缘进行滚边缝。在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背扇及被面中常常使用贴布绣进行装饰,例如,云南文山壮族背扇,常运用贴布绣制作团花纹或云水纹的背扇装饰,并用裹边拼接将纹样的骨架凸显出来,形成明显的区域划分7。在拼布艺术中,贴布绣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浅色布为底,用深色布料进行装饰;第二种是以深色为底,用浅色布进行装饰。贴布绣与基本拼布不同的是在于图底的分离,形成层次上的变化,对比也更加强烈,突出强调拼接时的交界线。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产生于人们物资匮乏的时期,人们通过拼接的方式让每一寸布都物尽其用。不同材质的布料通过拼拼、补补、缝缝构成了生活中的智慧。虽然从外表看上去并不如用一整块布制成的物品那样规整,但是在形式上反而能够更加突出质朴、自然的效果。而在制作工艺上,每一块小小的拼布均集合了少数民族宝贵的工艺技术,并用最基本的缝纫技法将其缝制。质朴与精巧本是一组对立的关系,而二者却在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中得到了共存。拼布艺术主要是由大小不一、材质不同的多余布料制作而成的,但是想要制作美的拼布,就需要制作者精心的布局和巧妙的拼接。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在形式上达到了将质朴美与精巧美完美结合,彰显了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活美学。3.2色彩中的和谐与跳跃色彩是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具有美的价值和情感表达。少数民族对于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主要受到了民族信仰、材料工艺、审美趋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少数民族在运用色彩时会有自己的特色。从云南少数民族拼布艺术来看,可以将其使用的色彩归纳为沉稳型、热烈型、丰富型三种色彩类型。3.2.1沉稳型云南少数民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