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郑学富
622022/6风物地理寨山位于江苏省邳州市燕子埠镇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交界处,传说因南朝梁武帝在此筑鸦鹊寨而得名。此山不甚高大,据1993年版 台儿庄区志 载“海拔221.3米”,但山势颇为陡峭。关于寨山有很多故事和传说。一乾隆 峄县志 记载:“寨山,县东南六十里。形圆如釜而覆,有壁垒、井臼遗址,亦昔人避兵处也。”光绪峄县志 记述得较为详细:“其首山曰寨山。县南六十里,形势高峻,状如覆釜,四围巨石周缭若垣(上有寨,传为梁武帝所筑,名鸦鹊寨)。”寨山山顶浑圆,县志上记载,此山如一口倒扣在地上的大锅,非常形象。乾隆 峄县志 记有“土人建大士元君诸祠其上”。据山下黄楼村村民介绍,上有奶奶庙遗址。奶奶庙是民间对碧霞行宫的俗称,碧霞行宫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在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传说中的碧霞元君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深得民众信赖,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所以各地多建有其行宫。寨山麓东南石崖上的碧霞行宫遗址,其山门和前殿已坍塌成一片废墟,仅存水月阁、碧霞宫等残存建筑,其中一处为半截屋框,残垣断壁,无顶,里面乱石遍地,一片狼藉,有几块石碑或散落或兀立在地上。有的字迹尚可辨认,其中一块碑是立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三月的 梁武帝鸦鹊寨卧碑,另一块是立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上浣的 重修前、后、中楼并灵宫殿记事碑,这几块残碑所记内容是研究寨山的珍贵历史资料。据 台儿庄区志 记载,寨山“元时建祠于上”。而从遗落的石碑看,寨山碧霞行宫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又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和崇祯十二年(1639)进行扩建和修缮。清康熙七年(1668)大地震,碧霞行宫倒塌后又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再建。经过几次修建后,寨山碧霞行宫已有相当规模,气势雄伟,前面建有山门,分前后两进院落,有水月阁、灵宫殿、碧霞宫等建筑,后有仙人洞,建筑皆用巨石砌成,为拱洞式过廊。前寨山之“仙”郑学富(山东枣庄277400)寨山碧霞行宫遗址俯瞰(郑学富摄)632022/6风物地理几年尚有“水月阁”“碧霞宫”石刻门额,现已不知所踪。据残留的碑文记载,当年碧霞行宫香火旺盛,十里八乡的民众经常来此进香、许愿,祈求子孙满堂、风调雨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为寨山庙会时间。碧霞行宫旁边有一口枯井,山上原有泉水。乾隆峄县志 记载,寨山“东麓有泉,名 一勺,雨后喷吐,高下数尺,亦有可观”。光绪 峄县志 也有记载:“西岩侧一石井(亦传为武帝所凿,深三丈,中有黄石,粗如儿臂,长尺许,有细孔,水自中出,可饮数百人。咸、同间,村人击去之,水遂涸,遂成眢井)其东麓勺泉之水出焉。”从县志记载和残存的“山间明月”“绝壁飞泉”等石刻可知,当年寨山气势险峻,奇石嶙峋,松柏叠翠,郁郁葱葱,鸟雀啾啾,泉水叮咚,雨后有瀑布飞流直下,景色甚为壮观。加上香客云集,游人如织,应是异常热闹。夏秋之夜,登高观月,倾听阵阵松涛,亦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如今放眼山顶,树木稀少,草蓬丛生,乱石堆积,一片荒凉景象,昔日林茂泉清的优美景色已不复存在,香烟缭绕、撞钟伐鼓的盛况也成为历史。二寨山碧霞行宫后院石壁有一摩崖石刻,高达5米,宽约1米,记载了发生在清康熙七年(1668)的鲁南大地震情况:“戊申季夏,山东同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民不可胜数。较之嘉靖年压死王槐野、韩苑洛、马伯循之变为更甚焉。大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丙午举人雷亨坤书,本山主持道士栗教成勒。”此类勒石在全国皆属罕见,为研究地震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此摩崖石刻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由江苏省文管会拨款,邳州市文化局在此建亭加以保护。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7月25日)晚8时,以山东省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东经118.5度,北纬34.8度)为震中,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里氏8.5级,震源深度36公里,震中烈度12度。有感范围波及陕西、山西、辽宁、河南、湖北、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及中国东部海域和朝鲜半岛,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遭到破坏的地区约19万平方公里,死亡5万多人,死难人口约占当时人口总数的3。此次大地震伴有大规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涌水喷沙等现象,堪称“旷古奇灾”。时任郯城县令冯可参的 灾民歌 真实地描写了郯城大地震的惨状:“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或如奔马走危坡,又如巨浪摇轻轴,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干没。开裂缝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郯城大地震惊动了大清朝野上下,当时年仅14岁的康熙皇帝命户部具体负责赈济,并免去山东沂州等40个州、县的年租,发赈灾银22.73万两。很多地方志对这次地震都有记载。乾隆 峄县志:“(康熙)七年夏六月十七日,地大震,倾覆庐舍,民多压死者。自此至八年、九年屡震。”咸丰 邳州志:“(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月见东方,有声自西北来,地乃大震。坏城廓,庐舍殆尽,压死不可胜计。”同治 徐州府志:“康熙七年六月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坏城廓庐舍,民多压死。”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也在 聊斋志异 中的 地震 一文,描述了这次地震发生的情形。当时他与表兄正在临淄秉烛对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得知是地震后跑出来,“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看大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蒲松龄后来听说“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他感叹道:“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据专家研究,郯城大地震是我国大陆东部板块内一次最强烈的地震,也是中国历史上五次特大地震之一,其释放的能量约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里氏7.8级地震的11倍。至今,在山东郯城和枣庄等地仍有保存完好的此次地震遗址。如枣庄山亭区的熊耳山大裂谷就是此次地震后形成的,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史料佐证的特大地震山体崩裂遗迹。三寨山碧霞行宫后面有一处山洞,洞口用石块砌成,高约 60 厘米,洞内相对开阔,有残留的香烛和供品。乾隆 峄县志 载:“(寨山)洞二,皆筑石为之,不知所始。”光绪 峄县志 说:“(碧霞行宫)旁有二洞,曰仙人洞,皆筑石为之。”村民说山洞就是歌剧 白毛女中喜儿的藏身之所,奶奶庙是她偷食供果的地方。1924年11月5日,贺敬之出生在寨山北侧的贺窑村(现属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滋阳(现兖州市)第四乡村师范学校,后因日军入侵山东,先后流亡到湖北、四川求学,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于1940年春奔赴延安,先入自然科学642022/6风物地理院中学部读高中,后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5年1月,贺敬之受命执笔创作 白毛女 剧本,那年他刚过20岁。关于 白毛女 的故事原型,贺敬之在1946年撰写的 白毛女 的创作与演出 一文中说:“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河北西北部某地传出一个故事,叫做 白毛仙姑。”他在文中叙述了这个新传奇故事的大概内容,认为“这故事表现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及人民自己的战斗的浪漫主义色彩”“认识与表现这一主题是经过了一个不算太短的过程的。才开始,曾有人觉得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 神怪 故事,另外有人说倒可以作为一个 破除迷信 的题材来写。而后来,仔细研究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没有意义的 神怪 故事,同时也不仅把它作为一个 破除迷信 的题材来处理,而是抓取了它更积极的意义表现两个不同社会的对照,表现人民的翻身”。贺敬之在文中说自己由于当时没有去过晋察冀边区,“对于故事流传地的生活不够熟悉,而特别是要把它写成一个歌剧,在形式与技术的掌握上更不够。我找了许多对该地生活熟悉的同志请教,又尽量回忆个人过去农村生活的材料,在讨论故事情节时请更多的同志参加意见”。由此可见,白毛女 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综合体”,故事原型发生在晋察冀边区,但贺敬之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家乡的元素和自己的情感。他少年时经常登寨山玩耍,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是熟悉的,所以在创作中写到碧霞行宫和白毛仙姑洞时,寨山的地形地貌浮现在脑海里,便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寨山的风物。剧本创作和排练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贺敬之在此期间时时刻刻被感动着,他一边流着热泪,一边创作。在夜以继日的创作过程中,老家大年三十贴门神、包饺子、烧香、做豆腐等过年的情景和习俗不时地出现在眼前;地主剥削佃农的“驴打滚”债、为富人当佣人称作“当丫头”等俗语都具有鲁南及苏北特色;在塑造喜儿、杨白劳、大春等人物形象时,贺敬之的 夏嫂子 小兰姑娘五婶子的末路小全的爹在夜里黑鼻子八叔等诗作中的人物又涌入他的脑海,而这些人物都是贺敬之所熟悉的家乡人物;家乡的寒夜、财主的逼债、父亲的去世、弟弟的夭折、母亲的辛劳一一浮现在他的眼前,这些都为贺敬之创作 白毛女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贺敬之、丁毅执笔的 白毛女 剧本得到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的肯定和称赞。1945年4月,歌剧 白毛女 作为向“党的七大”献礼的剧目在延安党校礼堂首演。当时负责拉幕的贺敬之看到台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被 白毛女 感动得流泪了。白毛女 历经近80年的风风雨雨,一直屹立于民族艺术之林。据不完全统计,演出场次超过1万场,观演人次达数亿人,它曾被改编为电影、戏曲、芭蕾舞,在国内外广为传播,它的故事和音乐旋律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一部戏能那样深入、那样普及、那样脍炙人口、对历史发展产生那样大的影响,这不仅在中国戏剧史,在世界戏剧史上都是罕见的。白毛女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鼓舞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它仍然激励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关于黄世仁,陈黄楼村村民说1949年前村里有一家地主姓黄,是从峄县马兰屯(现属枣庄市台儿庄区)迁来的,笔者还在村里见到了这家地主遗留的一间配房。村民所言让我想起了贺敬之的姐姐就是嫁到马兰屯的黄家,黄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其中就有“仁”字辈。黄世仁这个人物的形象应该有马兰屯黄家地主的影子。寨山山南脚下的邳州市燕子埠镇陈黄楼村村委会前面的广场一侧树立着一个大型宣传牌,上面有 白毛女 剧照,写有“白毛女故里”字样。陈黄楼村打出 白毛女 这一传世经典的招牌,希望借助文化品牌效应,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业,其情可嘉。寨山处于群山环绕之中,西有洞山、应山,东有鲁山、花山子,北有虎蹄山,南濒碧波荡漾的水库,也算是一块形胜之地。刘禹锡 陋室铭 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寨山并非名山大川,但却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寨山之“仙”。当地如能以青山绿水美其肌肤,以文化艺术赋其魂魄,岂不可以打造成一座旅游名山?(作者简介:郑学富,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贺敬之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栏目编辑:郭家旭寨山仙人洞(郑学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