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媒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丁雷.pdf
下载文档

ID:2726630

大小:1.09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高校 媒介 素养 教育 存在 问题 应对 策略 丁雷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管 理 工 程 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郑州航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作者简介:丁 雷,女,河南固始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经济法、思想政治教育。智媒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丁 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科技处,河南 郑州)摘 要:在智媒时代,大学生群体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用户。大学生媒介素养和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息息相关,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由此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构建标准化教育课程体系、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资源,从而协同全社会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指导大学生理解和规范使用媒介,提升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质量,加快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不断完善自我的价值目标。关键词:智媒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广播、报纸、电视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媒体逐渐被以门户网站、自媒体、短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媒体超越。智媒传播体系以大数据互联网为基础,坚持全媒体资源整合信息化理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媒体发展,协同信息资源和媒体传播,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困境,适应互联网的共享发展。推进智慧媒体建设是新形势下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路,数字媒体的影响已经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智能传播载体的不断创新,高校学生作为适应能力最强的网络群体,他们的媒介素养直接关系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乃至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教育,如何提升智媒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智媒时代媒介素养的教育内涵 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是实现“人媒”关系和谐发展随着智能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介成为连接社会个体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桥梁。人们在工作中利用媒介实现信息搜索或者业务沟通,在学习中利用媒介完成网络教育内容,在生活中通过媒介进行人际交往或者娱乐休闲,媒介化生活是对现代人生活的形象概括。由传播媒介连接起来的世界实现了资源共享,每个个体难以脱离媒介而独立存在,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们已经从大众传播的被动接受者演变成主动传播者或者媒介使用人。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媒介素养教育为手段,以媒介技术理论为基础,推动新闻传播行业良性发展,使媒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实现“人媒”关系和谐发展,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应适应信息社会的基本需求媒介素养教育是围绕媒介素养的内容而展开的一项教育活动。有学者认为当代社会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一般包含媒介认知、媒介使用、媒介反思、媒介实践四个方面。媒介认知是对媒介发展和构成基本规律的初步认 第 期丁 雷:智媒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知;媒介使用是指科学运用媒介服务社会发展;媒介反思是指媒介使用者对媒介行为的自我反思并纠错改正;媒介实践是指媒介知识在实践运用中驱动创新发展。媒介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人和媒介的互动关系,而这种关系直接关系到人类在信息媒介社会的生存状态。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则应是人类如何正确理解、使用媒介,并从中获得批判思考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正确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起源于 世纪 年代初期的欧洲,我国开始提倡并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始于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媒介素养的教育对象也从新闻传播者逐渐扩大到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媒介素养伴随着纸质媒介的出现而产生,经历了各种新型媒介的发展到智媒时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人类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基本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最初倡导者提倡媒介素养教育是为了保护公民免受媒介的不良影响,但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建立自我保护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媒介素养的教育目标。在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媒介素养教育不应该使学习者局限于某种技能的获得,而是应该注重其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学习者在面对媒介的消极影响时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智媒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课程地位,虽然它不同于专业知识理论课程的培养方式,但它是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思想引导课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消除智媒时代媒介的负面效应智媒时代的媒介具有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的特征。媒介作为传播工具,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管是传统媒介还是智能媒介都发挥着舆论监督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它是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同样,敌对势力也可以利用媒介宣传破坏和平的思想,媒介成为敌对势力渗透分裂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还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从而导致新型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智媒时代媒介传播的能量大部分情况下是正面的,但是也有部分调侃娱乐的负能量传播。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媒介的最大使用群体,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消除智媒时代媒介的社会负面效应,要充分利用智媒时代媒介的传播优势,使其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创造条件。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媒介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从某种意义来说,媒介素养教育的程度决定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智媒时代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智媒时代媒介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智媒时代的大学生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大学生,他们受媒介的影响最大,适应智能技术的能力最强,更善于利用媒介表达观点和发表意见。从智媒时代的媒介特征出发探讨媒介素养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以新闻传播学的思维和方法,引导大学生自我批判反思再学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世界报业巨头默多克曾说过:“谁控制了传播的路口,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身处媒介化的数字信息社会,打开手机随处可见各种新闻。智媒时代,机器人写作、画像等各种智能媒介技术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链条,它的优势显而易见:信息高速传播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但是同时网络虚假浮夸的假消息大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信息洪流中,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提高智能媒介内容的解读鉴别能力,还应该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媒介素养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是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的重要内容。高校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群体深入了解媒介技术生产和发布信息的过程,有效甄别真假消息。面对可疑媒介信息,大学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信谣不传谣,规范自身网络传播行为,净化网络传播环境。智媒时代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课程体系,媒介素养教育片面化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通行办法是在已有的课程体系里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极其少见。大部分高校如果有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会根据专业的特殊性面向本专业开管 理 工 程 师第 卷设相关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所以目前我国高校媒介素养的教育现状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并非必修课程,而是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授课内容,学校课程资源参差不齐,媒介素养教育碎片化,以点带面,缺乏完整有效的课程体系。有调查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网络依赖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占较大比重,网络是其与外界沟通互动的主要渠道。不断更新换代的智能媒介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思维方式。没有经过专业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学生,媒介识读能力较弱,特别是随着社会的深度媒介化,无法区分虚拟和现实社会,沉迷网络无法自拔,严重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智媒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不被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如蜻蜓点水,那么当代大学生在智能技术逐步融合媒介的过程中,就会凸显出各种问题,其三观形成将会受到影响。专业的教师队伍匮乏,媒介素养教育形式化高校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大量具有新闻传播学背景的专业老师,他们对媒介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了解新闻传播的运行原理和机制,善于引导大学生通过媒介的属性反思媒介呈现的内容。但是现实中,大部分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穿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由兼职老师担任。现实社会大众包括高校大学生了解认知外界的途径较多是通过新闻信息,而新闻信息是通过新闻媒介的再次加工生产和还原,兼职老师由于缺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自身媒介素养水平有限,无法达到帮助大学生提高媒介识读辨别能力和评价批评能力的目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对媒介知识的认知是基于一般普通教育,在媒介的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生产机制等方面并未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对媒介的使用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认知,媒介素养教育流于形式化,无法发挥相应的育人功能。媒介素养教育不应该被限定为新闻传播专业的传统教育,在信息爆炸媒介生活化的今天,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媒介素养也应该成为智媒时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必备的基本素质。忽视教育的实践价值,媒介素养教育工具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也应该实现教育的最终价值,而不应该是纸上谈兵。我国高校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媒介理论教育阶段,比如把媒介素养教育局限为信息技术教育,媒介素养教育过度专注于媒介知识的传播和媒介技能的应用,仅被当作单纯应对社会危机的手段,媒介素养教育的工具性目的较强。高校没有明晰媒介素养教育的地位,忽视媒介素养实践教育。媒介素养教育传播媒介相关知识理论、媒介价值和媒介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规范媒介化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最终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媒介素养教育肩负着价值引领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抵抗媒介智能化所带来的危害。随着社会发展,媒介渗透在社会各个方面,媒介素养教育不单纯是媒介知识的传播、媒介技能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媒介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转化为实践教育的动力,更好地服务于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智媒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智媒时代,基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普遍现状,根据媒介时代的发展特征,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不断提升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质量。坚持实践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价值目标首先,传统媒介曾是主流媒体,专业的记者采访报道加上专业的新闻发布渠道是传统社会大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而在智媒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媒介技术制作内容并发表观点。有学者表示我们正处在由社会媒体向个人媒体的巨大转变中,新闻传播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职业,而是一种社会实践。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该符合日常媒介生活化的需要,坚持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化教学目标。其次,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媒介知识和媒介制作技能传授、了解媒介的生产流程。在此基础之上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对于媒介资源的实践利用并将媒介经验内化于心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培养学生媒介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形成媒介化生活的正确价值观。最后,电子媒介打破原有媒介传播的时空概念,大学生不同于社会其他群体,他们具有表达观点的强烈意愿,他们有可能成为网络传播主体,智媒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是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之上构建批判反思的实践能力,增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构建标准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智媒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标准化课程体系建设。首先,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现状是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除了新闻传播学专业之外,绝大多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包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中,甚至有些高校仅是要求大学生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融 第 期丁 雷:智媒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入媒介素养教育,并没有以专业课程的形式授课。这种教学模式的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