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云南
少数民族
口传
文学
译介
效果
研究
概述
红梅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YB2020086)收稿日期2022-07-17修回日期2022-11-12作者简介施红梅,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对其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品进行译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形象,增强民族自信;三是能起到分担少数民族文化典籍整理和保护的作用;四是进一步拓宽翻译研究的内容和视角。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品中,具有极高知名度的当属彝族撒尼人的 阿诗玛 和白族的 望夫云。其中,阿诗玛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就相继被译为 30 多种语言介绍到世界各地,是最早被译介成外语的少数民族典籍之一。这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不畏强权、勇于追求爱情的彝族姑娘阿诗玛和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白族妻子南诏公主,对传播彝族和白族文化,塑造彝族和白族人民的良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还有很多真实反映云南少数民族民众的发展历史、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等优秀的神话传说故事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也没有被译介为其他的语言。这一现象显然不利于传播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本文将对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译介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当前译介的困境有不少学者研究过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目前存在的问题。薛婷认为,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境是民族典籍英译作品数量相对过少;译者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理论研究尚待进一步加强;资金项目严重短缺1。鲍倩认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未选择合适的少数民族典籍的参考系统和原文底本;译者缺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难以适应少数民族典籍中的文化环境;缺乏翻译技巧的运用2。李晓琴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译者缺乏生态翻译学的思想;译本无法突出典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不重视读者的反馈及评论者的建议3。而另一方面,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困境的策略。贾军红以彝族文学翻译为例,从文化填补、文化过滤以及文化想象三个方面指出,规避少数民族文学误读的根本途径是呈现其文化依附的民族属性4。崔颖提出了“新时代”下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文本的遴选原则,提出应遵循“普遍性”的标准和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译介效果研究概述施红梅(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摘要云南口传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厘清译介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意义,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外译成果少、译者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研究内容较为集中,但不成系统;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神话传说故事版本众多,造成翻译选本困难。未来研究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宏观层面来看,除了依靠政府、各地的文化研究所、高校和出版社外,应充分利用云南作为旅游大省的优势,在制作旅游宣传资料或导游在进行景点介绍时,尽量结合相关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品的内容。从微观层面来看,要紧密结合云南口传文学的翻译目的,选择恰当的文本和翻译策略,提高译者的少数民族文化意识和责任心,以切实提升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和文化的传播效果,助力构建云南少数民族以及云南的良好国际形象。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译介研究;研究目的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266(2023)03-0038-05DOI10.3969/j.issn.2096-2266.2023.03.006大理大学学报JOURNALOF DALI UNIVERSITY第8卷第3期2023年3月Vol.8No.3Mar.202338“针对性”的标准、采取“打造精品”的原则、采取“契合时机”的原则5。而对于云南口传文学的译介成果,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品译介的总体情况进行梳理,我们发现目前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外译成果少、译者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经过文献搜索,我们发现,只有少数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作品被译为外语。英籍翻译家戴乃迭(Gladys Tayler)主编翻译的彝族叙事长诗 阿诗玛,1957 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于 1981 年再版,是最早被译为外语的少数民族典籍作品之一。尽管邓家鲜在 当代云南白族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一文中提到,白族民间故事选(大理州文化局编,施珍华校译)被译为英文在美国出版;由何立义翻译的英文本 蝴蝶泉和中国少数民族故事 在英国伦敦出版6。然而,笔者经过多方查找,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没有查询到这两本在英美出版的译著,可见没有引起过多关注。此外,有一些针对具体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外译作品,如黄昌礼等翻译的 壮汉英云南壮族民间故事集(壮汉英对照)7。而 2018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云南少数民族经典作品英译文库系列图书,仅选择了阿昌族、白族、傣族、德昂族、哈尼族、景颇族、拉祜族、苗族、纳西族、普米族、彝族 11 个少数民族的 10 个故事 十二奴局 查姆 梅葛 金笛 白国因由 召树屯支撒 甲布 古歌 目瑙斋瓦 和 帕米查哩 进行了英译8。此外,译者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除了云南省有部分高校教师参与翻译少数民族文化典籍外,只有少量高校的翻译硕士生参与到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译介之中。如云南师范大学的吴炯(2016)撰写了 召树屯 汉译英翻译报告、高艺嘉(2017)撰写了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 白族本主崇拜2-3 章汉英翻译实践报告、罗慧凡(2018)撰写了文体学视角下纳西族叙事长诗 鲁般鲁饶 翻译报告、龙琼(2019)撰写了 “三美”原则理论下 白族神话传说集成(节选)翻译报告、赵芳霞(2019)撰写了 翻译适应选择理论下 白族神话传说集成(节选)汉译英翻译报告、祝长浩(2019)撰写了 叙事理论视角下 白族神话传说集成(节选)翻译报告、马可(2020)撰写了 补偿理论视角下 白族神话传说集成(节选)翻译报告 以及高迁(2020)撰写了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 白族神话传说集成(节选)翻译报告 等。然而,这些硕士生的翻译实践报告,目前仅在相关学术网站上可以查阅,受众面十分有限。还有更多的神话传说故事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需要更多的译者进行翻译和研究。(二)研究内容较为集中,但不成系统迄今为止,对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译介研究成果较为单一,尚未构成系统。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 阿诗玛 的翻译传播研究上。但是,对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云南省来说,专门研究少数民族神话传说故事译介的课题数量稀少,相关的学术论文也不多见。主要集中于对 阿诗玛 的译介研究,如曲靖师范学院的黄琼英教授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彝族叙事长诗 阿诗玛 的跨民族翻译与传播研究”,并撰写了学术著作 阿诗玛 翻译传播研究,对 阿诗玛 的翻译类型、翻译文本的谱系关系、翻译传播线路、翻译传播文化场域各权力因素与其经典身份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9。此外,崔晓霞 2013 年出版的学术专著 阿诗玛英译研究,以戴乃迭翻译的英文本 Ashima 为研究对象,对 阿诗玛 英译本作出了评价,并对译本体现的具体翻译特征进行总结和理论反思10。向月婷探讨了 阿诗玛 中彝族支系撒尼人的独特撒尼文化,提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英译不仅需要译者能够通过目标语还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还要充分考虑西方受众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11。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对 阿诗玛 的译介传播研究,研究内容较为集中,对其他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的译介鲜有涉猎。尽管有少量的硕士毕业论文撰写了其他少数民族神话传说的英译实践报告,但大多只是节选了神话传说故事的部分章节进行英译,探讨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对众多的神话故事进行完整的翻译,同时展开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三)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者们从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外译的类施红梅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译介效果研究概述第 8 卷总第 87 期39型、目的与策略问题、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的成效与不足、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译介出版的困境与出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如刘雪芹(2014)、魏清光和曾路(2017)、刘宇(2017)、张杏玲和张健(2017)等。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鲜有学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对外译介问题。具体来说,目前尚未有学者建立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翻译语料库对其译介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而利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借助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可以揭示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的文体异同,客观地评判译者的翻译风格,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翻译质量等。此外,鲜有学者探讨过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译介效果与民族形象构建的关系问题。对少数民族神话故事进行译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少数民族民众的国际形象,同时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译介效果与民族形象构建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说明对其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形象的构建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丁艳丽通过剖析 纽约时报 镜像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形象,认为 纽约时报 对中华民族、政治问题的负面评价大于正面评价和中立评价之和12。可见,民族形象的真实构建离不开良好的传播媒介。只有依靠良好的传播媒介,以及过硬的翻译质量,才能达到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传播效果。然而,目前多数的研究都只集中在语言层面的转换问题,鲜有学者来研究译介效果,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译介效果与民族形象构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我们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译介问题,就是为了最终提升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效果。可见,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四)版本众多,造成翻译选本困难由于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口传文学作品的传承大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下来。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目前已经整理出版了一些重要的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如 中国 56 个民族神话故事 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白族神话传说集成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 白族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云南 纳西族民间故事集 等,但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收集内容杂乱,不够系统;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较为明显,导致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版本。此外,目前可收集到很多少数民族神话传说故事的版本受汉语的影响很大,民族语言特性体现得不够明显;甚至有些故事含有封建迷信的残余,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因此,如何选择最能体现少数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神话传说故事版本进行翻译,是当前面临的难题之一。二、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外译途径我们认为,尽管当前云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外译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能够通过下列途径得到解决。(一)宏观层面学者们提出解决当前少数民族典籍外译困境的方法,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水平;二是采用合作模式,建立翻译团队;三是加强翻译学科建设等。笔者认为,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途径外,只有引起政府的更多重视,加大政府的投入,依托地方高校,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云南少数民族典籍外译的质量和翻译效果。黄剑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典籍保护、收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已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典籍 3 000 余种。要把这浩如烟海、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典籍英译出版,没有国家政府层面上的组织实施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13。我们也注意到,尽管国家政府层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对翻译传播越来越重视,比如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但是,对少数民族典籍外译的重视力度还不够。我们认为,相对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各省份政府层面设立相关的部门,专门负责本省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口传文学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等工作。与地方高校紧密合作,设立专项翻译研究项目,组织各地文化研究所、外国语学院翻译实践丰富的高校教师一起进行翻译选本、翻译实践,再由本省相关的大理大学学报总第 87 期社会科学40出版社或是高校出版社进行出版发行。我们提议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