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幼儿教育
助力
乡村
振兴
应为
高钰霞
教育发展研究2022.24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就社会发展而言,乡村是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也是国内大循环的坚实后方。1就文化传承而言,乡村是文化之根,具有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有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在社会心理空间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固本之策。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乡村教育一方面是推进共同富裕,促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又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助推利器和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并以教育优势间接促进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目前,已有研究多聚焦于义务教育、2职业教育3和高等教育4赋能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而对幼儿教育的探讨较少。作为乡村教育的起点、难点和痛点,理清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既能重新认识和思考乡村幼教的潜在价值,也能在全局视野下谋划和发展幼儿教育,为乡村振兴释放潜力动能。一、可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幼儿教育的职能所在,也是百姓的民心所向,先行区自发实践探索形成的本土经验,又为幼儿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提供了参考借鉴。因此,理论适切、实践可行和政策期待成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一)理论适切性:幼儿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0-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教育的奠基性、家园社的密切配合使幼儿教育在服务乡村社会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定位。首先,幼儿教育培养人才“事半功倍”。0-6岁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在培养幼儿习惯、品性、人格等方面有着巨大价值。此外,许多研究表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对该阶段幼儿好奇心、探究欲、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的开发和培育,将使其受益终生。而发展具有连续性,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高钰霞王海英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而教育是振兴乡村的战略支撑。作为乡村教育的起点、难点和痛点,幼儿教育有动力也有能力成为反哺乡村社会的一股新兴力量。从幼儿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实践探索和政策引领上看,幼儿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应当有所作为。通过培养“新农人”实现“智志双扶”助力人才振兴、倡导“新乡风”复兴乡村文化、凝聚“新合力”推动乡村组织焕发新生机,幼儿教育可以大有作为。为使其落地落实,要调动实践主体扎根乡村的积极性,探索幼儿教育与乡村互融的新模式,释放乡村潜力动能,通过“在乡村”、“融乡村”、“建乡村”等不断深入社会行动,扬长幼儿教育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关键词:幼儿教育;乡村振兴;乡村幼儿园高钰霞王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专题 学前教育发展-70DOI:10.14121/ki.1008-3855.2022.24.005是基础教育的开端,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工程,也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准公共产品,5乡村幼教对于乡村的人才振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其次,幼儿教育从“根”上阻断代际贫困。随着2020年底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我国已进入相对贫困的治理新阶段,贫困内涵已从生存型的绝对贫困转变为发展型的相对贫困。发展型贫困以权利贫困、能力贫困和精神(动力)贫困为主要实践表征。6党的十八大以来,幼儿教育在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中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资源总量快速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7总体实现幼有所育,基本阻断了权利贫困。幼儿教育对儿童心性品质、认知发展、语言表达、美感启蒙、身体素质的培养不仅为他们增值赋能,更帮助他们摆脱了能力贫困,而由此带来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又进一步激发儿童个体的内生动力,为其精神脱贫提供助益。因此,幼儿教育从起点扶贫扶智,通过教育扭转乡村人口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劣势地位,8是缓解乡村人口相对贫困的重要抓手。最后,幼儿教育既释放劳动力,也改善乡村关系生态。乡村幼教是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它与医疗、养老、社保等共同形成吸引在外务工人口返乡的“磁石”。与此同时,乡村幼儿园的教育能够缓解父母的育儿压力,方便幼儿父母特别是女性发挥“她力量”,全身心地投入乡村振兴事业,推动乡村社会发展。不过幼儿园教育并不能覆盖幼儿教育,0-3岁的幼儿教育多依托家庭开展。与城市的高楼大厦不同,乡村的院落房屋相互挨着,邻里间带着孩子串门谈天是常有的事情,幼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成为村庄共同养育孩童的见证。家长的一言一行、邻里的交谈互动都在无形中深刻影响着幼儿的身心成长。可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共同努力。综上,乡村幼教的“民间养育性”9构筑起村民的精神共同体,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公共意识,在改善乡村关系生态、教化乡风民俗方面具有辐射作用。(二)现实可行性:幼儿教育反哺乡村的实践探索当前,以乡村幼教撬动乡村发展,已经成为反哺乡村建设的一股新兴力量。一些先行区的乡村幼教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他们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了许多较为成熟的地方性经验,都颇具推广意义,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落地落实提供了实践路径。譬如“村-园”共治的浙江安吉幼教模式。“安吉游戏”以生态生活生命的园本课程、取法自然的玩教具和“儿童是游戏的主人”的教育理念成为中国幼教的一张名片。而乡村幼教的发展也让村民重新认识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0在村庄的支持下,乡村幼教在村务管理中“大展身手”,为突发事件的善款筹集提供了网络资源,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搭建起沟通平台。此外,接送幼儿的时段也成为村民们的谈心时间,既增加了乡村的凝聚力,也改善了乡村的精神风貌。而村庄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也让村民们有目共睹,在增加村两委公信力的同时,为乡村后续公益事业的发展夯实了信任基础。11又如“小手拉大手”的河南川中幼儿园实践模式。不同于沟通家园合作的家长学校、纯粹的农业技术学校,河南川中以幼儿园为中心设立的附属社区大学(以下简称“社大”)是一所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通过开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社大”满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提升了家长的育儿水平,在为幼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同时,也让乡村的留守者看到了生活的乐趣,将教育功能从幼儿教育延伸到成人教育。与此同时,部分“社大”的组织者幼儿园教师,已被任命为15个村的村委会副主任,他们将“社大模式”传播到周边的其他村庄,12为复兴乡村人口做出了独特贡献。13再如,贵州铜仁山村园以“资源中心”连结“村”与“民”。“资源中心”是贵州铜仁针对山村园“一园一班一师”现状,解决其课程资源匮乏、教师无同伴互助、难以开展教研等问题而设计的新方案。随着“资源中心”的逐渐完善,一些幼儿家长和社会人士也主动加入,或捐赠玩教具和绘本书,或作为“人力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山村园也会不定期邀请“资源中心”里的“民间智囊团”来园介绍消防、环保、交通安全等生活常识。14可以说,“资源中心”打通了“村”与“园”,连结起“园”与“民”,让幼儿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到乡村幼教的发展中,也让乡村幼教嵌入进乡村人口的生活里。此外,作为主要以解决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入园难”问题的“一村一幼”项目在保障乡村3-6岁幼儿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71就近接受幼儿教育的同时,也化解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语言障碍,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教育帮助民族地区摆脱了贫困积累困境,为当地人才培养工作贡献了教育力量。15(三)政策迫切性:教育振兴乡村的时代呼唤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有319.10 万人,其中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为 52.20 万人,这些教师是乡村幼教的托举者,也是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作为乡村幼教发展的中流砥柱,除了教书育人,乡村幼儿园教师在传播乡村优秀文化、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贡献乡村治理智慧中肩负使命。教育部等六部门 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强调,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教育部印发的 2022 年工作要点 更是明确提出,“将乡村教育融入乡村建设之中,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这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既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二、应为: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乡村幼教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复兴文化的引擎,是联通组织的枢纽,其以智志双扶、引领乡风、汇智聚力为乡村的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注入活力,并以释放劳动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以支持村务宣传工作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从而实现全方位助力乡村五大振兴。其中,培养新农人、倡导新乡风、凝聚新合力是乡村幼教撬动乡村振兴的三个关键支点。(一)强民扶智:培养新农人振兴乡村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梯次推进。具体来说,乡村振兴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步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现今第一步已经踏稳,乡村振兴战略将朝着2035年和2050年的目标继续前进,而当下正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孩子,无疑是未来实现乡村强富美的主力军,幼儿教育关乎乡村社会的未来。这批建设乡村的强力军将是“爱乡村、知乡情、懂乡民”的新农人,他们对自己的生存境遇有着复杂的感情,既有对乡土生活强烈的情感共鸣,也有对乡村问题深刻的反思精神,他们带着对改造乡土社会的迫切诉求,投身进服务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去。而如何从小培养他们对乡土的热爱之情,如何引发幼儿对乡村生活的关切,如何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的问题意识,等等,是培养新农人启蒙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幼儿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着力点。幼儿教育没有固定的学材教材,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为幼儿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开拓了施展空间。乡村青山绿水、稻田麦地、瓜果累累,处处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乡村的民风民俗、特色美食、非遗手艺也都展现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借助这些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乡村幼教能够带领幼儿全方位感受乡土魅力,帮助幼儿加深对乡村的认识,拉近乡村与幼儿生活之间的距离,播种下乡村振兴的火种。而以乡村生活实际问题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能帮助幼儿在收获认知发展、合作技能、动手能力的同时,在“知情意行”上对乡村形成较为系统的感知,并初步感受到改造乡村,解决乡村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可见,乡村幼教既“功在当下”又“利于长远”,能为后续教育阶段培养新农人奠定良好基础。(二)复兴文化:倡导新乡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持续增加,乡村学龄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出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的考虑,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16使许多乡村中小学在布局调整、资源整合中撤离了乡村。乡村幼儿园因其受教育对象年龄小,不便整合而被保留下来,成为乡村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的文化引擎。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幼儿教育之于乡村文化的保存、传承和更新的意涵愈加凸显。首先,乡村幼教弘扬乡村文化自信。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视角的影响,在城市文化和工业文明的视域中,城市被认为是“富裕”和“文明”的空间代表,乡村则被看作是“贫穷”和“野蛮”的同义词,17乡村文化更是成为“落后”的象征,不断遭受贬损,日益失去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因其具有选择、保幼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可为、应为与何为-72存、传递、更新文化的功能,成为复兴乡村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基“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18幼儿教育可在活动内容、环境创设、玩教具制作中融入乡土元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营造充满乡土气息的教育氛围,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豪感,并以园所自身为乡村文化的展台,宣传乡土文化、传播优秀民俗、弘扬文化自信。其次,乡村幼教更新乡村文化图式。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在物质和科技层面上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观念上还存在滞后和延迟,特别是文化堕距带来的乡民价值观错位与迷失。因此复兴乡村文化,不能一味蜷